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雅弗
以色列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雅弗(希伯來語:יָפוֹ, ⓘ;阿拉伯語:يَافَا ⓘ)是位於以色列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在1949年與位於其北側的臺拉維夫合併成為臺拉維夫-雅弗市。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5月12日) |

Remove ads
歷史
雅弗古城的歷史非常悠久,有人類居住的文物記錄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7500年[1]。從青銅時代開始,雅弗因其天然的港灣地形而被人類所用。在公元前1440年的古埃及書信中就有提到雅弗被圖特摩斯三世所征服。古埃及統治雅弗一直到大約公元前800年。在阿馬爾奈文書中也有提及雅弗的埃及名字。
在希伯來聖經中所提到的約帕即現今之雅弗,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30英里(50公里),也是從海路到耶路撒冷的朝聖者的第一站,約帕這個名字是腓尼基語,解作「美麗」,約在主前760年,先知約拿在約帕僱船逃到他施去,為要躲避耶和華的命令(拿1:3),約帕(雅弗)在希伯來聖經中被提到的有(書19:46,代下2:16,拉3:7,拿1:3,徒9:36,徒9:38,徒9:42-43,徒10:5,徒10:8,徒10:23,徒10:32,徒11:5,徒11:13)[2]。
在經歷了迦南人和非利士人的統治後,雅弗被大衛和他的兒子所羅門所征服。這裡也成為了一個中轉港,方便他們從泰爾運送雪松木過來建造第一聖殿。在公元前701年的希西家王統治時期,亞述帝國國王辛那赫里布侵犯了雅弗地區。
猶太人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猶太國家,雅弗作為聖地耶路撒冷的海上門戶而繁榮,希臘人、埃及人、腓尼基人等都在此經商。羅馬帝國後來征服了猶太國家和黎凡特地區,雅弗也就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個城市。
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駐紮在雅弗。後來它成為塞琉古帝國的港口城市,直到公元前143年左右被馬加比家族接管,並由哈斯蒙尼王朝統治。
第一次猶太羅馬戰爭期間,雅弗被塞斯蒂烏斯·加盧斯占領並燒毀。羅馬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寫道,8400名居民被屠殺。從重建的港口活動的海盜激怒了維斯帕薌,他夷平了這座城市,並在原地建立了一座城堡,並在那裡安置了羅馬駐軍。
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雅弗所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被東羅馬帝國控制。但東羅馬帝國並不像原先的羅馬帝國那麼強盛,其對黎凡特地區的控制能力也不強。公元636年,阿拉伯人征服了雅弗,雅弗逐漸變成一個伊斯蘭教城市。不過由於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者的懷柔政策,對於非穆斯林居民只徵收額外賦稅,並沒有屠殺或強迫改宗,因此猶太人和基督徒可以繼續居住在這個城市裡。阿拉伯帝國維持了較長時間的穩定,加上陸路貿易帶來的利潤,雅弗和耶路撒冷都經歷了長期的繁榮,歐洲的商人(大多來自於威尼斯共和國和熱那亞共和國)經常造訪這裡與本地人進行貿易活動,雅弗也成為了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港口。
Remove ads
雅弗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爭奪的目標。由於耶撒冷也是基督教的聖地,因也就成為了十字軍的首要目標。1099年,雅弗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過程中被占領。在阿伯人的威脅下,控制雅弗和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國家很不穩定。1187年,薩拉丁征服了雅弗。1191年9月10日,即阿爾蘇夫戰役三天後,這座城市向獅心王理查投降。儘管薩拉丁在1192年7月的雅弗戰役中努力重新占領這座城市,但這座城市仍然掌握在十字軍手中。1192年9月2日,《雅弗條約》正式簽署,保證兩軍停戰三年。
公元1229年,腓特烈二世在新的雅弗條約中簽署了為期十年的休戰協議。 他加固了雅弗城堡,並在城牆上刻了兩塊銘文,一塊是拉丁文,另一塊是阿拉伯文。2011 年破譯的銘文將他描述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註明日期「我們的主耶穌彌賽亞化身1229年」。
1515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占領了雅弗,從此該城被鄂圖曼帝國控制了400多年。
大航海時代開始後,雅弗的貿易港地位受到衝擊。鄂圖曼帝國對歐洲的攻擊、地中海東部海盜活動猖獗等因素的作用下,加上18世紀歐洲工業化進程加速,兩次工業革命在西北歐的爆發導致了地中海地區失去了歐洲的經濟中心的地位,雅弗衰落為一個小村鎮,到1806年,雅弗的人口只有2500人。[3]1799年,拿破崙的軍隊占領了雅弗。
1886年,雅弗的人口達到了1.7萬,過多的人口導致城市擴張並拆除了城牆,同時雅弗的北方出現了一個猶太人定居點:臺拉維夫。很多猶太人因為城內房價過高而外遷到臺拉維夫生活,而城內仍然是阿拉伯人社區。隨著猶太復國主義的興起,猶太人回鄉運動蓬勃發展,很多歐洲猶太人開始移居巴勒斯坦地區。
1914年一戰爆發,鄂圖曼帝國擔心猶太人會和協約國合作,因此驅逐了雅弗和臺拉維夫的猶太人。1918年鄂圖曼帝國戰敗,其阿拉伯地區各省份被英法託管,雅弗所在的巴勒斯坦成為英國託管地,猶太人得以重返該地。
Remove ads
在1917-1920年間,有數千猶太人居住在雅弗。在1920-1921年遭受阿拉伯人攻擊後,尤其是1921年5月的暴動,許多猶太人逃到臺拉維夫,並在那裡安頓下來。在1922年底,雅弗大約有32000人,臺拉維夫有15000人。到了1927年,臺拉維夫的人口增加到了38000人。
1930年代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的迫害導致前往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激增,雅弗作為巴勒斯坦託管地的主要港口之一接納了大量猶太移民。由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衝突加劇,1936年爆發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大起義,這進一步打擊了雅弗的猶太人社區,很多猶太人逃離雅弗並加入了各種軍事組織,例如哈加納、伊爾貢等猶太復國主義軍事組織、自衛組織等。這也為二戰後一系列暴力事件埋下了伏筆。
根據1945年人口統計顯示,雅弗人口為94,310人,其中穆斯林50,880人,猶太人28,000人,基督徒(大部分是希臘東正教徒)15,400人。[4]根據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雅弗成為規劃中的阿拉伯人國家的飛地。不過該飛地不包括雅弗北部猶太人居住的地區。[5]阿拉伯人對此強烈反對。
1948年4月25日,伊爾貢對雅弗發動攻勢。[6]後來英國軍隊介入,迫使伊爾貢進攻暫停。同時哈加納占領了雅弗以東的村莊。[7]由於迫在眉睫的危險和陸地交通被猶太人軍事組織封鎖,許多阿拉伯人從海路逃離雅弗(很多人逃到了加沙和汗尤尼斯)。1948年5月14日,由於英國警察和軍隊從雅弗撤離,雅弗向哈加納投降。此時只有4000名穆斯林仍然留在雅弗。[8]
1949年10月4日,以色列政府決定將雅弗併入臺拉維夫[9]。1950年8月19日,臺拉維夫更名為臺拉維夫-雅弗。[10]
猶太人接管雅弗後,雅弗所有的街道名稱都被更改。[11]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