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乙內醯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乙内酰脲
Remove ads

乙內醯脲,也稱海因(Hydantoin),學名咪唑啉啶-2,4-二,是一個五元含飽和雜環化合物。它可以看作一分子乙醇酸和一分子尿素發生兩次縮合後生成的產物。是咪唑的衍生物,屬於雙內醯胺醯亞胺類。是一些藥物的核心結構。[1]

快速預覽 乙內醯脲, 識別 ...
Remove ads

性質

甲醇中結晶出來的乙內醯脲為無色針狀結晶,從水中結晶出的乙內醯脲為無色片狀結晶。存在於甜菜汁中,有微弱的甜味,可溶於甲醇乙醇乙酸鹼性水溶液,微溶於水和乙醚。用酸或鹼水解,則開環。與熱的稀鹽酸反應時,甘氨酸是產物之一。具微酸性,烷基化乙醯化反應分別發生在3位及1位。

製取

乙內醯脲由阿道夫·馮·拜爾於1861年研究尿酸時首先分離出來。由於是通過用氫碘酸在加熱時還原尿酸的一級代謝產物尿囊素(Allantoin)而得到的,因此他將這個產物命名為海因(Hydantoin),意為氫化尿囊素。分離出的海因為白色的結晶粉末。

Thumb
尿酸 → 尿囊素 → 海因

乙內醯脲的製取方法有很多種。

  1. Urech在1873年通過用丙氨酸硫酸鹽氰酸鉀進行縮合反應,得到了5-甲基乙內醯脲。這個ciaovghefs方法稱為Urech乙內醯脲合成。也可以用氨基乙酸氨基乙酸乙酯代替丙氨酸。[2]
    Thumb

  2. 丙酮氰醇碳酸銨反應可得5,5-二甲基乙內醯脲。[3]這個方法稱為Bucherer-Bergs反應[4][5]

    Thumb

  3. 甲醛氫氰酸為原料,進行溶液反應,再與二氧化碳反應而得。
  4. 乙醇酸尿素縮合而得。
  5. 由溴乙醯尿素與氨的醇溶液在加熱時反應而得。[6]

用於多肽N-端胺基酸測序的Edman降解中,異硫氰酸苯酯與N-端胺基酸反應後重排,得到一個苯乙內醯硫脲的衍生物。通過分析該苯乙內醯硫脲衍生物,即可鑑定出多肽的N-端胺基酸。

Remove ads

用途

用於製取乙內醯脲的衍生物,如呋喃烯定肌松劑丹曲林鈉,抗生素呋喃妥因,以及抗驚厥藥物乙苯妥英苯妥英鈉美芬妥英磷苯妥英鈉等。妥英/妥因二字是對英文中乙內醯脲類物質名稱的詞尾-toin的音譯。

氮上的氫原子被氯和溴原子取代的乙內醯脲,例如二氯二甲基乙內醯脲(DCDMH)、氯溴二甲基乙內醯脲(BCDMH)和二溴二甲基乙內醯脲(DBDMH),與水作用時能釋放出次氯酸次溴酸,是一類新型高效的防腐殺菌劑,用於水體的消毒,對細菌、真菌、藻類具有廣譜的殺滅作用。[7]

在鹼性溶液中,乙內醯脲的5-位碳發生去質子化,生成的碳負離子可與類發生羥醛縮合生成不飽和醯胺,經還原、水解可得2-胺基酸

Thumb
乙內醯脲 -> 2-胺基酸

DNA中的嘧啶鹼基,如胸腺嘧啶胞嘧啶,在生物死亡後會逐漸被氧化形成環狀飽和結構,如5-羥基-5-甲基乙內醯脲、5-羥基乙內醯脲(胸腺嘧啶的降解產物)以及較少的5-羥基尿嘧啶和5,6-二羥基尿嘧啶,它們又可以進一步被氧化分解形成短片段。這些產物改變了DNA的基本組成,會影響對古DNA進行的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分析。[8]

芳族聚海因聚乙內醯脲)是主鏈中含有乙內醯脲重複單元的芳雜環高分子聚合物,用於電絕緣漆和電絕緣薄膜等。

參見

  • 乙二醯脲(咪唑啉三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