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畢節市

中國貴州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毕节市map
Remove ads

畢節市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烏江上游,四川省三省交界。東與遵義貴陽兩市相接,南連安順六盤水兩市,西南與雲南省曲靖市接壤,北與雲南省昭通市四川省瀘州市相鄰。地處雲貴高原中部,烏蒙山蜿蜒境內,地貌以喀斯特地形和高山丘陵為主。烏江發源於市境,赤水河流經東緣,六衝河二道河白水河牛欄江可渡河等流經境內。全市總面積26,849平方公里,人口660.61萬,是貴州省人口最多的地級行政區,市人民政府駐七星關區

快速預覽 畢節市, 國家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名稱典故

「畢節」是彝語「比躋」的諧音,乃彝族部族名。後來亦有不同的說法。清愛必達《黔南識略》卷二十六:畢節縣「近城一水儼若壕塹,昔人謂之畢川,邑之得名以此。或云,元初設驛,時逢除夕,故名曰畢節。」清光緒《畢節縣誌》卷二:「畢節築城以十二月晦日始成,因名畢節。」

歷史沿革

周朝時為蜀國東南境,秦朝巴郡漢朝益州牂牁犍為兩郡所轄,蜀漢分屬牂牁、朱提郡西晉分益州置寧州,畢節市分屬牂牁、朱提、建寧三郡。南北朝之宋、齊、梁均為寧州所轄。隋朝爨氏之盧鹿部。唐朝先屬昆明國,後為黔州都督府屬地。五代時分屬郝州暉州龔州寶州祿州

宋朝時,畢節東部屬羅氏鬼國、烏撒、毗那等部。元朝為亦溪不薛宣慰司、烏撒烏蒙宣慰司所治。明朝分屬水西宣慰司、烏撒軍民府、永寧宣撫司和烏撒、畢節、赤水、永寧四衛。

康熙五年(1666年)置大定(今大方)、黔西、平遠(今織金)三府,改四川烏撒土府為威寧府;二十二年(1683年)降黔西、平遠二府為州,隸屬大定府;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為州,隸屬威寧府,領大定、平遠、威寧三州和畢節、永寧二縣。雍正七年(1729年)升大定州為府領黔西、平遠、威寧三州和畢節縣、水城廳。

中華民國成立後,境內所有縣劃歸貴西道管轄;民國24年(1935年),貴州省政府設畢節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畢節、大定黔西威寧水城縣;民國30年(1941年)在原建制析設納雍金沙二縣,織金縣改隸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31年(1942年)析威寧縣東北部置赫章縣,至此貴州第四行政督察區共轄畢節、大定、黔西、金沙、納雍、水城、威寧、赫章9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立貴州省人民政府畢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民國末第四行政督察區所屬各縣。1955年,威寧縣改建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1958年,大定縣更名為大方縣。1970年,水城縣併入水城特區,劃歸六盤水地區管轄,同年畢節專區更名畢節地區,轄畢節、大方、黔西、金沙、納雍、赫章縣和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1994年,畢節撤縣建縣級市。2007年,成立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為正縣級派出機構。

2011年10月,國務院批准撤銷畢節地區和縣級畢節市,設立地級畢節市,原縣級畢節市改為七星關區[1]。2011年12月27日,舉行撤地設市掛牌儀式[2]

Remove ads

地理

畢節市地處貴州省西北部,東部和南部與本省遵義市貴陽市安順市六盤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與雲南省昭通市四川省瀘州市毗鄰。位於川、滇、黔三省結合部,東經105°36′——106°43′,北緯26°21′——27°46′之間。境內大部屬烏蒙山區,以喀斯特地形和高山丘陵為主。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皆發源於此;還有六衝河二道河白水河牛欄江可渡河白甫河(白布河)等河流。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點為赫章縣與威寧縣交界的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

氣候

大部分地方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日照1231小時、氣溫13.09℃、降雨量1129.04毫米、無霜期266天,森林覆蓋率38.75%。

更多資訊 畢節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畢節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畢節市下轄1個市轄區、5個、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此外,畢節市設立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金海湖新區,均為正縣級管理機構。

更多資訊 畢節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9] ...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6,899,636人[13]。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537,49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62,138人,增長5.54%,年平均增長率為0.54%。其中,男性人口為3,544,009人,占總人口的51.37%;女性人口為3,355,627人,占總人口的48.6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61。0-14歲的人口為1,954,390人,占總人口的28.33%;15-59歲的人口為3,990,483人,占總人口的57.8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54,763人,占總人口的13.8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11,111人,占總人口的10.3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906,332人,占總人口的42.1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993,304人,占總人口的57.88%。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072,420人,占73.5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27,216人,占26.4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26,721人,增長4.68%,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35,417人,增長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6個百分點。其中,苗族人口增加49,477人,增長11.0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36個百分點;彝族人口增加15,648人,增長3.3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5個百分點;未定族稱人口(未識別民族)增加13,388人,增長3.04%,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6個百分點。

更多資訊 民族名稱, 漢族 ...
Remove ads

交通

目前經過畢節的高速公路有G56 杭瑞高速G76 廈蓉高速、S20畢威高速、S79畢鎮高速、S82大方高速,境內另有 321國道 326國道經過。

2019年12月開通的成貴客運專線在畢節境內設畢節站大方站黔西站,結束了畢節不通鐵路的歷史,此前已建成的幾段鐵路均為「擦邊」、「過境」性質[15]。同時在建的還有畢(節)水(城)興(義)鐵路畢節至水城段、昭通-威寧-畢節-金沙-遵義等鐵路[16]

畢節飛雄機場位於市區東面,每周有多個航班來往全國主要城市。

經濟

畢節試驗區

畢節是貴州省最貧困落後的地區之一,直到1987年,全區人均工農業總產值僅為288.9元,農民人均收入只184元,人均糧食不足200公斤,未解決溫飽人口達300餘萬,農村貧困人口占其總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蓋率僅為8.53%。1988年6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親自倡導創建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著手解決生態惡化、水土流失、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等問題。

經濟總量

2019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01.36億元,同比增長8.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378元,同比增長7.5%[17]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人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