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穆罕默德·巴基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穆罕默德·巴基尔
Remove ads

穆罕默德·伊本·阿里·巴基爾 還是 穆罕默德·巴齊爾(阿拉伯語:محمد بن علي الباقر,羅馬化:Muḥammad ibn ʿAlī al-Bāqir;約 676-733 年)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也是十二位什葉派伊瑪目中的第五位,繼承了其父親阿里·薩賈德的職位,由其兒子賈法爾·薩迪克繼承。穆罕默德的尊稱巴基爾是 baqir al-ilm 的縮寫,意思是"打開知識的人",指的是他作為宗教學者的名聲。[4]穆罕默德於公元 676 年左右出生於麥地那[1]。公元 680 年,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目睹了卡爾巴拉之戰,他的祖父海珊·伊本·阿里和他的大多數親戚被伍麥葉王朝哈里發亞齊德·伊本·穆阿維葉(公元 680-683 年在位)的軍隊屠殺。在他父親於公元 712 年左右去世後,穆罕默德被他父親的大多數追隨者認定為下一任伊瑪目。和他的父親一樣,巴基爾在政治上保持沉默,但仍然受到伍麥葉王朝的騷擾,尤其是哈里發希沙姆(公元 724-743 年在位)。穆罕默德·巴基爾在麥地那過著虔誠而博學的生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學生和遊客。[5]在他擔任伊瑪目期間的約二十年裡,他奠定了十二伊瑪目派的教義和法律基礎。他也可能被視為伊斯瑪儀派和宰德派法學之父。最後,他對《古蘭經》十二伊瑪目派的釋經學做出了重大貢獻。巴基爾的大多數弟子都居住在庫法(今伊拉克),其中許多人後來成為傑出的什葉派法學家和傳統主義者。在遜尼派伊斯蘭教中,巴基爾也被視為法律和先知傳統的權威。根據大多數什葉派的報道,穆罕默德·巴基爾死於 733 年左右,被伍麥葉人毒死。他被埋葬在麥地那的巴基公墓。巴基爾的長子賈法爾·薩迪克繼承了巴基爾的職位,他進一步發展了什葉派神學和法律。[6]

快速預覽 排行, 姓名 ...
Remove ads
Thumb
帶有穆罕默德·伊本·阿里·巴基爾姓名和頭銜的阿拉伯語文本
Remove ads

出生和童年

大多數資料提到伊瑪目巴基爾的出生年份是伊斯蘭曆57年,但也有一些資料如《遺囑的證明》提到是56年或58年。[7]關於他的出生日期也存在分歧;《什葉派的道路》認為是拉賈布月初一,而《揭開憂傷》則認為是薩法爾月初三。[8]當巴基爾的祖父海珊·本·阿里和他的同伴在卡爾巴拉戰役中遇害時,巴基爾只有三四歲。關於這一點,亞古比引用了他的話:"當我的祖父海珊殉道時,我四歲,我記得那天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9]

家族血統

穆罕默德·巴基爾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通過父系和母系雙重血脈相傳。他的父親是阿里·本·海珊(尊稱為薩賈德),是什葉派的第四任伊瑪目。巴基爾的母親是法蒂瑪·烏姆·阿卜杜拉,她是哈桑·穆傑塔巴(什葉派第二任伊瑪目)的女兒。這使得穆罕默德·巴基爾成為第一位同時擁有哈桑和海珊血統的伊瑪目[10]因此,巴基爾被稱為"雙重阿拉維"(阿里的後裔)和"雙重法蒂米"(法蒂瑪的後裔),體現了他獨特的血統地位。[11]

伊瑪目職位

在阿里·薩賈德(Ali al-Sajjad)之後,他的大多數追隨者接受了他的長子穆罕默德(Muhammad)的伊瑪目職位。[12][13] 這些人是伊瑪目派(Imamites),他們是十二伊瑪目派(Twelver Shi'ism)和伊斯瑪儀派(Isma'ilism)什葉派的前身。[14] 十二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的資料確實記載,薩賈德早先已指定巴基爾(al-Baqir)為他的繼任者。[15][16] 然而,與競爭對手凱桑派(Kaysanites)相比,巴基爾的追隨者處於少數。凱桑派是一個(現已滅絕的)什葉派團體,他們通過穆罕默德·本·哈乃菲耶(Muhammad ibn al-Hanafiyyah)追溯伊瑪目職位,他是阿里·本·阿比·塔利布(Ali ibn Abi Talib)和來自巴努·哈尼法部落(Banu Hanifa)的女性哈烏拉·本·賈法爾(Khawla bint Ja'far)的兒子。[17][18] 儘管如此,巴基爾相對於這些非法蒂瑪血統的聲稱者具有優勢,因為他擁有來自阿里·本·阿比·塔利布和法蒂瑪(Fatima,伊斯蘭先知唯一倖存的女兒)的顯赫血統。[19]

扎伊德·本·阿里

另一位領導權的宣稱者是扎伊德·本·阿里,[20] 他是巴齊爾的同父異母弟弟,年紀要小得多。[21] 然而,尚不確定扎伊德是否是巴齊爾的競爭對手。[22] 儘管他們之間存在分歧,[23] 但兩兄弟之間的關係被描述為友好。[24] 溫和的巴齊爾甚至試圖勸阻政治上活躍的扎伊德不要發動叛亂。[24][25] 740年,巴齊爾去世後不久,[26] 扎伊德舉兵反抗倭馬亞王朝,但被哈里發希沙姆擊敗並殺害。[20][27]

扎伊德的激進主義最初為他贏得了比巴齊爾更多的追隨者,[28][29] 特別是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多數派的觀點。[30] 例如,儘管扎伊德認為阿里·本·阿比·塔利布更適合繼承伊斯蘭先知的職位,[31][32] 但他拒絕譴責前兩位哈里發,即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33] 然而,這些觀點使扎伊德失去了部分什葉派的支持,[33][20][34]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譴責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是篡奪阿里繼承權的篡位者。[35] 那些因此拒絕扎伊德的什葉派穆斯林加入了巴齊爾或他的兒子賈法爾。[29][12] 扎伊德的叛亂標誌著扎伊德運動的開始,[36] 這一什葉派分支至今仍在葉門存在。[37] 穆罕默德·巴齊爾還挑戰了哈桑·本·哈桑和他的兩個兒子,爭奪先知的遺產控制權,並聲稱自己是馬赫迪。[38]

Remove ads

極端派(Ghulat)

巴齊爾的幾則傳統言論反對極端派(直譯:「誇大者」)。[24][39][40] 這些人通常將什葉派伊瑪目神化,或持有其他極端信仰,[41] 如擬人化和輪迴轉世。[42][43] 例如,巴齊爾譴責了穆吉拉·本·賽義德·巴賈利,後者聲稱伊瑪目是神。[44] 穆吉拉還被指控偽造巴齊爾的傳統言論。[45][46] 同樣,巴齊爾譴責了巴揚·本·薩曼,後者顯然自稱是先知。[47][46]

政治

與他的父親一樣,巴齊爾在政治上保持沉默,[25][48] 以至於一些人認為他並未宣稱自己是伊瑪目。[49] 事實上,巴齊爾的伊瑪目觀念主要基於知識而非政治權力,儘管他也認為什葉派伊瑪目有權獲得後者。[24][50][51] 巴齊爾將重點放在宗教教學上,[52][53]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訪客、學生和追隨者。[54][55][56] 他通常被認為奠定了十二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教義與法律的基礎。[46][36][57][53] 在巴齊爾時期,什葉派的核心教義如伊瑪目制度、神聖聯盟(walaya)與分離(bara'a),以及宗教掩飾(taqiyya)得到了最終形式。[58] 在法律方面,巴齊爾通常被視為十二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法學的奠基人。[59] 特別是,巴齊爾的伊瑪目標誌著什葉派社區在法律和儀式事務上完全依賴自己的伊瑪目的轉變。[60][24][61] 在宗教捐贈方面,巴齊爾接受禮物,但並未徵收khums直譯:「五分之一」),這是另一種伊斯蘭施捨,可能由後來的伊瑪目強制執行。[62]

Remove ads

繼承

當巴齊爾去世時,他的大多數追隨者接受了他的長子賈法爾的伊瑪目地位,[24][63][64] 賈法爾當時大約三十七歲。[65] 賈法爾通常以尊稱al-Sadiq直譯:「誠實的」)聞名。[66] 在多個場合,巴齊爾似乎向他的追隨者表達了對賈法爾的偏愛。[67][68] 顯然,一些人並不接受巴齊爾的去世,並等待他作為馬赫迪的回歸。[69][24] 巴齊爾去世後,一些極端派人物聲稱從他那裡繼承了非凡的能力,[70][71] 包括巴揚·本·薩曼和艾布·曼蘇爾·伊傑利。[70][24]

奇蹟

什葉派的資料來源將一些奇蹟歸於巴基爾。據報道,他曾與動物交談,使盲人重見光明,並預言了未來的事件,例如宰德在戰鬥中陣亡、倭馬亞王朝的崩潰以及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曼蘇爾(統治時期 754–775)的繼位。[24]

貢獻

在巴基爾的一生中,他被視為先知傳統的重要傳述者。[72] 作為什葉派伊瑪目,巴基爾的言論和行為也被記錄在什葉派資料中,[73][46] 其中包括著名的《Man La Yahduruhu al-Faqih》中約15%的傳統。[74] 他的貢獻之大,以至於什葉派傳統中歸功於巴基爾和他的繼任者薩迪克的傳述數量超過了所有其他什葉派伊瑪目和先知的總和。[75]

作為第一位從事系統教學的什葉派伊瑪目,[73] 巴基爾還被認為奠定了十二伊瑪目派教義和法律的基礎,這些基礎由薩迪克進一步發展。[46] 巴基爾對十二伊瑪目派教義和法律的貢獻被收錄在六卷本的 Musnad al-Imam al-Baqir中,由A. al-Utaridi編纂。[46] 巴基爾也可以被視為伊斯瑪儀派和扎伊德派法學的奠基人。[76] 最後,巴基爾對十二伊瑪目派的《古蘭經》注釋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兩部注釋被認為是他所著。[46][77]

對神學的貢獻

伊瑪目職位

巴基爾的伊瑪目職位學說由他的繼任者薩迪克進一步闡述,強調了伊瑪目的必要特質,特別是他們的神聖任命、隱秘知識以及無謬性(Ismah),這些特質使伊瑪目成為人類中最優秀的存在、地球上的真主代表以及靈性指導的唯一來源。[24][78] 特別是,在穆罕默德之後,他們是《古蘭經》的唯一權威解釋者,而《古蘭經》中崇高的部分實際上指的是他們和穆罕默德。[79] 相比之下,作為宗教法律的執行者,伊瑪目職位或哈里發職位在遜尼派伊斯蘭教中本質上是一種政治職能,哈里發理想上是通過共識任命的,[80][50] 儘管世襲哈里發是常態。[50]

在巴基爾看來,伊瑪目職位僅限於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即他的女兒法蒂瑪與他的堂弟阿里·本·阿比·塔利布的婚姻所生的後代。根據神聖的命令,每位伊瑪目都由其前任指定,[24] 從阿里本人開始,他在蓋迪爾·胡姆被先知指定為伊瑪目。例如,巴基爾引用了《古蘭經》2:124節,根據這節經文,真主指定亞伯拉罕為伊瑪目,並將這一恩惠賜予他後代中不行惡的人。[81] 至關重要的是,巴基爾學說中伊瑪目職位的世襲性質排除了外部宣稱者的可能性。[78] 在什葉派資料中,伊瑪目職位通常伴隨著秘密宗教捲軸和先知武器的繼承。[82][68][83] 後者與以色列人的約櫃相類似。[82]

在巴基爾的學說中,伊瑪目因其隱秘知識而與眾不同,[24] 這些知識是他們從阿里那裡繼承的。而阿里則從先知那裡獲得了這些知識,這引用了著名的先知傳統:「我是知識的城市,阿里是它的門。」 特別是,伊瑪目知道《古蘭經》的真正解釋,這引用了著名的聖訓「兩件珍寶」(Hadith of the thaqalayn),歸功於先知。[84] 因此,巴基爾的伊瑪目職位學說主要基於知識而非政治權力,儘管他也認為伊瑪目有權獲得後者。[24][50] 根據巴基爾的說法,伊瑪目和先知的神聖知識相似,但伊瑪目只能聽到(而不能看到)大天使。[85][86][64]

根據巴基爾的說法,伊瑪目還繼承了《古蘭經》中提到的某些靈性和原始之光。[87][88][89] 他們的神聖知識和靈性之光保護伊瑪目免受罪惡的侵害,巴基爾引用了淨化經文來支持這一點。[78] 在巴基爾生前,他的一些追隨者就已經認為他是無謬的。[90]

由此,巴基爾的學說賦予伊瑪目對穆斯林的絕對靈性權威,這一權威基於先知的絕對權威。他的學說還認為伊瑪目是生活中的唯一靈性指導者,也是來世中代為求情的來源。[91][24] 在巴基爾看來,伊瑪目是真主的最高證明和引導者,沒有他們,世界一刻也無法存在。[92][64][93][94] 在巴基爾對服從經文的解釋中,不僅服從伊瑪目是義務,[95] 而且在他的解釋中,愛他們也是《古蘭經》中「maeda」節所要求的。[96] 因此,什葉派與他們的伊瑪目形成了全面的靈性忠誠(walaya)紐帶,[97] 伊瑪目既是靈性旅程中的主人,也是支持的朋友。[98] 識別自己的伊瑪目是每個穆斯林的宗教義務,[99][100] 而那些在不知道自己的伊瑪目的情況下去世的人,已經死於無知(Jahilliya)。[80][101] 此外,故意反對伊瑪目是嚴重的罪過,伊瑪目的頑固敵人注定要下地獄。[102][103] 為了支持他的理論,巴基爾依賴於他對各種《古蘭經》經文和先知傳統的解釋。例如,巴基爾強調了他對「walaya」節經文的解釋,根據這一解釋,阿里被授予了穆斯林的監護權,與先知同等。根據巴基爾的說法,由於擔心某些人的反對,先知一直不願公開宣布阿里的監護權,直到他在蓋迪爾·胡姆受到「tabligh」節經文的激勵才這樣做。巴基爾引用的先知傳統包括蓋迪爾·胡姆聖訓和職位聖訓。[78]

Remove ads

信仰(伊瑪尼)

根據定義,穆民(mu'min,信徒)和穆斯林(Muslim)分別以信仰(iman)和伊斯蘭(islam)這兩個概念為特徵。巴基爾引用《古蘭經》49:14節經文,將穆斯林定義為那些作證(shahada)並外在實踐伊斯蘭儀式的人,例如禮拜和齋戒。然而,在他看來,伊瑪尼比伊斯蘭更為排他,即前者包含後者,但反之則不然。更具體地說,巴基爾認為穆民是具有內在信仰的穆斯林,這種信仰通過履行宗教義務來體現。這些義務中最重要的是對(什葉派)伊瑪目的忠誠(walaya)。[104][105] 事實上,有許多傳統歸功於巴基爾關於忠誠(walaya)的論述,[106] 在他看來,忠誠的重要性在於,沒有它,一個人的善行將不被接受。[106] 然而,巴基爾也通過強調沒有美德和虔誠就無法獲得忠誠,限制了這種絕對主義的觀點。[107][108]

除了忠誠(walaya)之外,巴基爾還列出了穆民的其他義務,包括淨化(tahara)、禮拜齋戒、朝覲(Hajj)和吉哈德(jihad,為主道奮鬥)。[81] 他還將忍耐(sabr)、確信(yaqin)和吉哈德列為信仰(iman)的支柱。[109]

因此,巴基爾確定了信仰(iman)與不信(kufr)之間的中間狀態。[110] 這種灰色地帶由他的繼任者薩迪克進一步闡述,[105] 他認為,一個不對聖裔(Ahl al-Bayt)及其追隨者懷有敵意的穆斯林既不是穆民(mu'min),也不是卡菲爾(kafir,不信者)。[111] 也就是說,這些非什葉派穆斯林被視為穆斯林,享有相應的法律權利,但不是(真正的)信徒。[112]

神的本質

當時一個激烈爭論的問題是,《古蘭經》——被認為是神的言語——是被創造的還是永恆的。那些相信宿命論的人認為《古蘭經》是永恆的,因為神一直知道《古蘭經》中提到的事件。相反,那些主張自由意志的人則認為《古蘭經》是在時間中被創造的。巴基爾認為,《古蘭經》既不是被創造的,也不是永恆的。相反,它是造物主的言語。更廣泛地說,巴基爾認為神的所有屬性都是永恆的,但僅作為形容詞。例如,「全知的」、「全聽的」和「全見的」是神描述自己的方式。這些幫助信徒理解關於神的一些內容,但不能與神本身混淆。在巴基爾看來,神超越了人類的想像。因此,他建議他的追隨者討論神的創造,而不是他的本質。當被問及是否見過神時,巴基爾回答說,神不能被肉眼看見,但可以通過信仰的內在現實來領悟。[113] 在另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上,巴基爾認為神是一個「事物」,但這個事物與所有其他事物不可比擬,既不可認知也不可限定。[114][115]

宿命論

在倭馬亞王朝統治下,宿命論——即相信神已經預先注定了一切——可能被推廣以證明其統治的合法性並鼓勵道德自滿。相反,也有一些人相信自由意志。在後一組中,有些人認為所有善的事物都是由神創造的,而一切惡的事物都來自人類。巴基爾拒絕了這兩種觀點,認為在宿命論和自由意志之間存在第三種立場。他辯稱,神太仁慈了,不會強迫他的造物犯罪然後懲罰他們,而且他太強大了,不會意願一件不會發生的事情。[116] 用他的繼任者薩迪克的話來說,神預先注定了一些事情,但將其他事情留給了人類。[117]

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早期的「bada」教義,即根據情況提前或推遲創造行為,而不改變神的總體設計和意圖。因此,「bada」教義描述了宿命論和自由意志之間的中間立場:根據巴基爾的說法,神對某些事情的決定仍然懸而未決,可能會提前或推遲,直到他的造物自主選擇發生。只有在那時,神的最終決定才會做出。[118] 反過來,「bada」與《古蘭經》某些經文的廢除(Tafsir)概念密切相關。[119]

宗教掩飾(taqiyya)

穆罕默德·巴基爾通常被認為是什葉派taqiyya教義的制定者,即為了避免迫害而採取的預防性掩飾。[24][46] Taqiyya的目的是為了什葉派伊瑪目及其追隨者的生存,[120] 因為在巴基爾的時代,什葉派受到騷擾,以至於他認為做一個非信徒(zindiq)反而更容易。[48] 因此,歸功於巴基爾的傳統鼓勵他的追隨者為了安全而隱藏他們的信仰,有些人甚至將taqiyya描述為信仰的支柱。[120] 例如,巴基爾並未公開譴責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51][121] 很可能是因為他實行了taqiyya。[122] 事實上,巴基爾堅信伊斯蘭先知明確指定阿里·本·阿比·塔利布為他的繼任者,這意味著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缺乏合法性。[122] 巴基爾的沉默觀點與穆爾太齊賴派(Mu'tazilites)截然不同,後者認為必要時應以武力強制執行勸善戒惡。[123]

taqiyya的概念對早期穆斯林來說並不陌生。當阿馬爾(Ammar)——伊斯蘭先知的一位早期同伴——在酷刑下放棄信仰時,據說穆罕默德認可了他的行為。《古蘭經》16:106節經文通常與這一事件相關聯。[124] 其他《古蘭經》經文表明,亞伯拉罕和約瑟夫都曾實行掩飾,前者在他稱自己生病時,後者在他的兄弟被指控偷竊時。[125]

對法學的貢獻

巴基爾創立了後來發展為十二伊瑪目派法學派的學派,並鞏固了什葉派的一些獨特實踐。例如,在每日禮拜的召喚中,巴基爾添加了(來行最好的善功)這一表達,[46] 根據什葉派和一些早期遜尼派資料,這一表達曾被歐麥爾刪除。[126][127] 巴基爾還為臨時婚姻(muta)辯護,稱這是伊斯蘭先知認可的做法,[128][46] 但後來被歐麥爾廢除。[129] 在這些裁決中,巴基爾站在了阿里·本·阿比·塔利布和伊本·阿巴斯這兩位早期伊斯蘭教中有影響力的人物一邊。[129] 巴基爾的另一個獨特裁決是,儘管當時普遍接受在禮拜前擦拭鞋子,但他認為這不能代替洗腳。 巴基爾還禁止所有致醉物,而當時的庫法法學家則允許發酵飲料(nabidth)。[130][131] 他還堅持認為,在死亡或傷害的威脅下,通過掩飾(taqiya)進行自我保護是義務。[132] 最後,al-Manasik 是一部關於朝覲儀式的現存論著,歸功於巴基爾並由他的弟子阿布·朱拉德·齊亞德·本·蒙齊爾傳述。[133]

什葉派伊瑪目期望他們的弟子尋求(並遵循)他們對新法律問題的建議,[41][24] 或者通過應用有限的推理在伊瑪目提供的總體框架內回答這些問題。[134] 巴基爾確實曾譴責那些超越這一框架的人,包括穆罕默德·本·哈基姆和穆罕默德·泰亞爾。[135][24] 特別是,巴基爾不鼓勵他的追隨者進行獨立推理(ijtihad)或應用個人意見(ra'y)和類比(qiyas)。[136][24][137] 他認為這些方法是推測性的,缺乏宗教權威,[138] 在他看來,宗教權威僅限於什葉派伊瑪目,作為《古蘭經》和先知傳統(transl|ar|sunna)的唯一權威解釋者。[139]

對《古蘭經》注釋的貢獻

穆罕默德·巴基爾被認為是《古蘭經》注釋《Kitab al-Baqir》的作者,這部作品由他的弟子伊本·蒙齊爾傳述。該作品的部分內容保存在十二伊瑪目派學者庫米(卒於919年)所著的《Tafsir Qomi》中。這部注釋在十二伊瑪目派書目學家艾哈邁德·本·阿里·納賈什(約卒於1058年)的早期《古蘭經》注釋中排名第一。[140] 同樣,《Jabir al-Ju'fi》是一部注釋傳統的合集,歸功於巴基爾並由他的弟子賈比爾·本·亞齊德·朱菲傳述。在《Tafsir Nur al-Thaqalayn》一部廣泛的十二伊瑪目派《古蘭經》注釋中,巴基爾是其13%傳統的權威來源,僅次於先知和薩迪克。[46]

著名弟子

穆罕默德·巴基爾可能是第一位系統教授什葉派信仰的什葉派伊瑪目。[73] 儘管他居住在麥地那,巴基爾的主要追隨者集中在庫法,他在那裡吸引了許多傑出的神學家。[46][141] 巴斯拉、麥加和敘利亞也是巴基爾弟子的主要活動地。[142][143] 在《al-Rijal》——一部由穆罕默德·本·歐馬爾·卡沙伊(約卒於941年)撰寫的十二伊瑪目派傳記評價著作中,列出了超過四百六十名巴基爾的學生。[144]

庫法

巴基爾在庫法有幾位傑出的弟子,其中賈比爾·朱菲是他的主要代表。賈比爾是《Umm al-kitab》中一些傳統的權威來源,[145] 這部作品在諾斯替基督論中與《多馬福音》相似。[146] 在其「賈比爾的啟示錄」中,巴基爾向賈比爾透露了宇宙是如何創造的,人類如何降臨到這個世界,以及他們如何從中獲得救贖。[24] 一些人指責賈比爾極端主義(Ghulat),他的可靠性在什葉派圈子中存在爭議。[147][145][58] 據說《Umm al-kitab》包含了賈比爾關於伊斯瑪儀派的觀點。[145][46]

祖拉拉·本·阿揚在加入巴基爾的圈子之前已經是一位著名的傳統學家和神學家。[148] 祖拉拉顯然在一些神學問題上與巴基爾存在分歧。[24][58] 例如,與巴基爾不同,祖拉拉認為信徒和非信徒之間沒有中間狀態。[149] 根據一些記載,祖拉拉後來與薩迪克關係破裂,[150] 但或許伊瑪目只是在公開場合與祖拉拉保持距離,以保護後者免受迫害。[148]

阿班·本·塔格利布是巴基爾和後來的薩迪克的另一位同伴。作為一位傑出的法學家,阿班被巴基爾授權為公眾發布法律裁決。[151][152] 儘管他有什葉派傾向,阿班的傳統在遜尼派資料中也被引用。[153] 阿布·巴希爾是巴基爾和薩迪克的共識同伴之一,即那些傳統在什葉派圈子中被普遍接受的人。[154] 穆罕默德·本·穆斯林是巴基爾和薩迪克的另一位親密同伴,他是一位著名的法學家和傳統學家,據說他從巴基爾那裡傳述了大約三萬條傳統。[155][156] 福代勒·本·亞薩爾是巴基爾和薩迪克的另一位寵兒,後者將他比作伊斯蘭先知的著名同伴薩勒曼·法爾西。[157] 阿布·卡西姆·伊傑利和阿布·巴希爾·穆拉迪都是著名的法學家和傳統學家,他們是巴基爾和薩迪克的同伴。[157] 阿布·哈姆扎·蘇馬利和阿布·哈利德·卡布里是巴基爾和早期薩賈德的兩位追隨者。[157] 特別是,阿布·哈姆扎傳述的一些傳統具有奇蹟性質。[157][158]

庫邁特·本·扎伊德·阿薩迪是巴基爾的一位詩人支持者,巴基爾讚揚了他讚美聖裔(Ahl al-Bayt)的詩歌。[159][160] 庫邁特的《Hashimiyyat》讚美了聖裔,確實被認為是伊瑪目職位教義的最早證據之一,[161] 並且可能是蓋迪爾·胡姆的最早可追溯的參考。[159] 為了避免迫害,庫邁特偶爾也寫詩讚美倭馬亞王朝。[160] 穆民·塔克是巴基爾的另一位追隨者,他撰寫並辯論關於伊瑪目職位的文章。[162] 伊本·蒙齊爾是巴基爾的親密弟子,也是《Tafsir al-Baqir》的主要傳述者。他後來支持扎伊德的起義,並創立了賈魯迪派,這是教義上最接近十二伊瑪目派的扎伊德派分支。[163][164]

其他地區

巴斯拉並不是什葉派的中心,但巴基爾在那裡也有一些著名的弟子,包括穆罕默德·本·馬爾萬·巴士里、伊斯梅爾·本·法德爾·哈希米和馬利克·本·阿揚·朱哈尼。[162] 在麥加,巴基爾的圈子包括馬魯夫·本·哈爾布茲·麥基和邁蒙·本·阿斯瓦德·卡達赫。後者可能是一位商人,並負責巴基爾在麥加的財產。邁蒙的一個兒子阿卜杜拉據說是伊斯瑪儀派教義中伊瑪目的祖先。[165] 在其他地方,巴基爾的著名追隨者包括穆罕默德·本·伊斯梅爾·巴齊及其家族成員、阿布·哈倫及其同名者阿布·哈倫·馬克夫夫,以及烏格巴·本·巴希爾·阿薩迪、阿斯蘭·麥基和納吉·本·阿比·穆阿茲·本·穆斯林。[166]

觀點

遜尼派觀點

穆罕默德·巴基爾在遜尼派伊斯蘭教中被視為可靠的(thiqa)傳統學家,[167][129][168][169] 他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只接受由他的前輩傳述的先知傳統。[170] 那些從巴基爾傳統中汲取靈感的學者包括沙斐儀(卒於820年)和艾哈邁德·伊本·罕百里(卒於855年),他們分別是罕百里學派和沙斐儀學派的創始人,[171][172] 以及著名的遜尼派歷史學家塔巴里(卒於923年)。[24] 特別是,巴基爾是遜尼派六大聖訓集中一百多條傳統的權威來源。[46] 然而,一些人批評巴基爾直接引用早於他去世的人物的言論。[24]

儘管巴基爾作為可靠的傳統學家享有聲譽,但與什葉派相比,他在遜尼派聖訓集中的引用較少。[173][46] 這可能是因為遜尼派傳統學家從巴基爾的傳統中挑選和選擇了部分內容,[174] 或者可能是因為他們有意丟棄了許多帶有什葉派色彩的傳統。[171] 那些出現在遜尼派聖訓集中的巴基爾傳統,其傳述鏈與什葉派的版本不同。[175] 這些遜尼派傳統將巴基爾描繪成一位譴責什葉派及其信仰的早期遜尼派學者。[176][46] 例如,與什葉派資料不同,後來的遜尼派作者堅持認為巴基爾支持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稱他們為伊瑪目,並表示人們應該在倭馬亞派後面禮拜。[46][24]

在遜尼派伊斯蘭教中,巴基爾也被視為法學權威。[177][46] 例如,哈乃斐學派的創始人阿布·哈尼法(卒於767年)、伊本·朱賴吉(卒於767年)和奧扎伊(卒於774年)在法律事務上都尊重巴基爾的意見。[75]

遜尼派對巴基爾的態度反映在以下報告中。歸功於巴基爾的注釋在遜尼派書目學家伊本·納迪姆(約卒於995年)編纂的《古蘭經》著作中名列前茅。[178] 阿卜杜拉·本·阿塔·麥基認為,其他學者在巴基爾面前感到謙卑。[167][24] 根據遜尼派傳統學家穆罕默德·本·蒙基迪爾(卒於747年)的說法,巴基爾是唯一一位超越其父親薩賈德的學者。[172] 遜尼派資料還將阿布·哈尼法描述為巴基爾的著名弟子,甚至說後者預言前者將復興遜奈(sunna)。[24]

十二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觀點

穆罕默德·巴基爾是十二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的伊瑪目,[46] 他們構成了什葉派穆斯林的絕大多數。[179] 對他們來說,先知之後,什葉派伊瑪目被視為宗教指導的唯一來源,與他們的什葉派信徒建立了全面的忠誠(walaya)紐帶。[180] 巴基爾也被視為什葉派法學的奠基人,[46] 並對什葉派神學做出了重要貢獻。[181] 在十二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中,巴基爾被視為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宗教權威,這與遜尼派不同。[182] 他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於即使傳述鏈中斷或不完整,只要由他傳述,傳統仍被視為可靠。[183]

扎伊德派觀點

穆罕默德·巴基爾在扎伊德派中是一位重要人物。[24] 他的傳統出現在一些扎伊德派著作中,[46][184] 並對扎伊德派法學產生了深遠影響。[185][46] 然而,沉默的巴基爾在扎伊德派中通常不被承認為伊瑪目,[186][29][187] 因為扎伊德派的伊瑪目需要積極參與政治。[188] 在扎伊德派著作中,巴基爾承認扎伊德的卓越知識,並隱含地支持扎伊德對伊瑪目職位的主張。[24]

蘇菲派觀點

穆罕默德·巴基爾被視為蘇菲主義的奠基人之一,[58] 他以苦行和虔誠著稱。[46] 在蘇菲主義中,巴基爾被描繪成隱秘科學和《古蘭經》隱藏維度的權威,以及一位行奇蹟(karamat)的靈知者。[39] 據說巴基爾將蘇菲主義定義為良好的品性:品性越好,蘇菲越好。[24]

腳註

腳註

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