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納蘭性德
清朝詞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原名成德,通稱納蘭性德[1],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2]生於北京,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詞人、學者。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5年10月22日) |
生平
納蘭性德生於臘月,始祖名叫星根達爾漢(亦勝根打喇漢、打葉),曾祖父叫金台石,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為努爾哈赤的福晉(即皇太極生母,金台石是皇太極的舅舅)。母愛新覺羅氏,為阿濟格和繼福晉博克托之女,父親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納蘭性德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3],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2]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蘭性德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歲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地區皂甲屯)。《清史稿》有傳。[4]康熙十二年狀元韓菼作《祭成容若同年文》(載韓菼《有懷堂文稿》卷21),又作《進士一等侍衛納蘭君神道碑》(載韓菼《有懷堂文稿》卷14)。康熙三十六年探花姜宸英作《通議大夫一等侍衛進士納蘭君墓表》。
與內務府正白旗漢軍畫家張純修交友,張純修為納蘭性德輯刻《飲水詩詞集》並作序(揚州語石軒初刻版,1691)。
Remove ads
先祖列表
Remove ads
家庭

納蘭性德20歲時(約1674年)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顏氏為妾,納蘭與盧氏十分恩愛。可惜好景不長,才過了三年多的時間,盧氏就於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號,因產後受風寒,纏綿病榻而去世。納蘭性德為她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詞。又過了三年多,他續娶官氏為繼室。兩人感情也不錯。納蘭性德在扈駕至遼東、五台山、江南一帶巡視及赴梭龍偵察的行役途中所寫的一些思家的作品,顯然是為官氏所作的。納蘭性德的子女人數、名字,由於記載年代和史料來源有別,虛實難辯,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來無法弄清。據現有材料,研究者大致認同納蘭共有三子,長子富格,次子富爾敦,三子富森,女數人。長女嫁給高其倬作原配;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年羹堯,其孫名瞻岱。
納蘭性德一生,一共兩位紅粉知己,一個是原配夫人盧氏,另一個是南方漢家才女沈宛。沈宛是當時江南小有名氣的歌妓才女,因當時民間有滿漢不能通婚的不成文風氣,娶沈宛後沈宛並未入住納蘭府,住在北京西郊德勝門的宅子內,他盡力給她一切,卻唯獨不能給她一個家。半年後,沈宛便離開京城,回到了江南。[5]
相傳,納蘭性德還有一位青梅竹馬的小表妹,兩人兩情相悅。但按當時的規矩,凡到選秀女之年,三年一次,家有13-15歲的姑娘必須進宮參加選秀,入選進宮,落選可自由婚配。以表妹的家世,相貌,才華,想必是肯定被選中的。從此兩人天各一方,徒留無數遺憾。
納蘭性德去世於康熙二十四年,同年秋天,沈宛為他生下了他的遺腹之子富森。
成就與作品

納蘭性德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夏承燾《詞人納蘭容若手簡前言》稱:「他是滿族中一位最早篤好漢文學而卓有成績的文人。」納蘭能詩善賦,尤工詞,雖長於鐘鳴鼎食之家,且「密邇天子左右,人以為貴近臣無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錄),然其詞境淒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與梁藥亭書》中曾寫道:「僕少知操觚,即愛《花間》致語」。從他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花間集》的風味。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5]
二十四歲時,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詞》,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委託顧貞觀在吳中刊成 《飲水詞》,取自宋朝岳珂《桯史·記龍眠海會圖》「至於有法無法,有相無相,如魚飲水,冷暖自知。」[2]惜此兩本詞集今皆不見傳本。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結鐵網齋本和光緒六年許增榆園本),今存詞一共348首。[5]部分詩作載於沈德潛《 國朝詩別裁集》卷10、伊福納《白山詩鈔》卷3。
納蘭性德去世後,他的師友徐乾學、顧貞觀、嚴繩孫、秦松齡等人為其編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賦一卷,詩、詞、文、《淥水亭雜識》各四卷,雜文一卷,附錄二卷。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曆法、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此外,他還編刊過《大易集義粹言》(相傳稿本出自陸元輔,載《欽定八旗通志:藝文志》卷120)、《陳氏禮記集說補正》(原撰南宋陳澔)、《詞韻正略》、《今詞初集》、《通志堂經解》等書。[來源請求]
《通志堂經解》一書,本為徐乾學所輯,同官納蘭成德慕之,央友與徐關說,言此書卷帙浩繁,鋟工頗費,願出貲鐫印,署其姓名。徐曰:「但願傳薪於後學,豈吝纖芥之浮名?」慨然允諾。閱者知為納蘭氏,不知出徐氏手也。[6]
Remove ads
評價

- 顧貞觀:「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淒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悽惋而後喜悅。」[7]
「容若詞一種淒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8] - 陳維崧:「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9]
- 周之琦:「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長調多不協律,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殘唐墜緒,絕而復續,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亞乎?」[10]
- 況周頤:「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采,進於沉著渾至何難矣。」[11]
納蘭性德墓
納蘭家族墓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上莊鄉上莊村北皂甲屯西一處台地上。尼迓韓(尼雅翰、尼雅哈)及夫人墨爾根氏;明珠及夫人覺羅氏;納蘭性德及夫人盧氏;揆敘及夫人耿氏;揆方及夫人覺羅氏;永壽等。民國多次被盜,後人葉連德奔走相告無果,直到文革完全破壞。現附近有納蘭性德紀念館。存有納蘭性德墓志銘石碑上書:「皇清通議大夫一等侍衛佐領納蘭君墓志銘」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皇清通議大夫一等侍衛佐領納蘭君墓誌銘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皇清納臘室盧氏墓志銘
參考資料
相關影視作品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