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能登線 (能登鐵道)

已廢棄的能登鐵道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能登線(日語:能登線のとせん Noto sen */?)是能登鐵道一條已經廢線的的鐵道線。線路連接日本石川縣鳳珠郡穴水町穴水站與同縣珠洲市蛸島站

快速預覽 能登線, 日語原名 ...
Remove ads

概要

能登線大致沿能登半島北部的奧能登南岸建設。1959年,能登線作為國鐵線開通穴水站 - 鵜川站,並於1964年延伸至蛸島站。然而,由於在全線開通時,私家車已經開始普及,因而乘客在增加了數年後便一路下降[1],因而在開通後不久的1968年被指定為赤字83線。之後,能登線雖然也曾因奧能登地區的觀光一時熱門而得以恢復客流,但最終仍因沿線道路網的發展而繼續了乘客減少的趨勢[2]

由於國鐵再建法對全國的虧損線路的方針,國鐵被獲准允許無視一部分地方的反對意見,這極大降低了沿線自治體的反對活動的作用。隨著能登線於1985年被指定為第3次特定地方交通線候補,這大大增加了能登線作為國鐵線廢除的可能性。為此,石川縣以「能登的振興不可缺少鐵道」為由,表達了將能登線轉至第三部門的意願,並和同樣有意以第三部門的形式保留被指定為第3次特定地方交通線的高知縣愛知縣(後來分別設立了土佐黑潮鐵道愛知環狀鐵道)向國家請求批准。最終,能登線於1986年5月末獲得了批准[3]。由此,石川縣於1987年設立了能登鐵道,而能登線也於1988年全線轉換。

在轉換後,由於能登鐵道增加了列車運行班次,同時確保了收支平衡,加之累積轉換支付金的基金彌補了虧損,使得能登鐵道在轉換後的頭三年得以盈利[4]。然而,隨著七尾線(和倉溫泉站 - 輪島站)於1991年被移交至能登鐵道,虧損數額開始劇增,同時能登線的乘客也進一步減少。2004年3月23日,在能登鐵道董事會上,正式決定廢除能登線[1]。在能登線於2005年4月1日廢除後,全線轉換為了能登中央巴士和奧能登觀光開發(現已統一為北鉄奧能登巴士)的巴士線路。

但是,能登線的乘客平均乘坐距離長達13.9 km[5],而其廢除對學生的通學也造成了影響,這導致原本由珠洲市乘坐列車前往縣立七尾高中的學生因此而不得不寄宿,而前往珠洲市內的高中的學生也必須乘坐擁擠的巴士[6]

此外,位於能登線的全部共計49個隧道皆以伊呂波歌的順序被給予一個平假名代號[7],以用於在發生事故時能夠立刻確認事故地點[8]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廢除時

  • 路線距離(營業距離):61.0公里
  • 軌距:1067毫米
  • 站數:30個(包括起終點站)
  • 複線路段:沒有(全線單線
  • 電氣化路段:沒有(全線非電氣化日語非電化
  • 閉塞方式:特殊自動閉塞式(穴水-珠洲間)、Staff閉塞式(珠洲-蛸島間)

運行形態

Thumb
能登鐵道NT800型柴油動車,攝於穴水站

在能登線廢除前,全線僅運行各站停車的普通列車,和七尾線幾乎共用同一運行系統,發車間隔為2小時。

1988年3月轉換至第三部門時,發車間隔為1小時,此外還有使用帶展望席的柴聯車NT800型的快速「能登戀路號」運行,並於1991年9月升格為急行列車[9]。此外,也恢復了在轉換前直通運行金澤站的急行「能登路」[10]。然而,「能登路」和「能登戀路號」分別在不久後的2002年3月23日和10月21日的運行圖調整中被廢除。另外,穴水站 - 珠洲站的上下行末班車也曾作為快速列車運行[11]

使用車輛

以下為能登鐵道時期使用的車輛,全部為柴聯車

  • NT100型
  • NT800型

歷史

能登線原先為1922年制定的改正鐵道敷設法別表第68號預定線「石川縣穴水經宇出津至飯田鐵道」被規劃,並於戰後開工建設。在1953年正式開工時,由於當時正在對地方線路進行合理化,正在推動建設的能登線因此被批判為「政治線路」[13]。隨著工程的推進,穴水 - 鵜川和鵜川 - 宇出津區間分別於1959年和1960年開通。其中,後者的車票價格直到1961年5月20日為止都被提高到了一般線路的1.6倍[14]。在1961年4月6日的車票價格調整中,因價格過高,該區間的溢價率被下調至1.3倍[14]。在同年5月頒布新線建設補助特別措置法後,由於得以獲取補助金,因此不再對票價進行上調[14]。在之後,飯田 - 蛸島區間於1962年被編入鐵道敷設法。該區間於1963年開通宇出津 - 松波區間,並最終於1964年9月全通[15]。其中,後開通的松波 - 蛸島區間是日本鐵道建設公團的首條建設線。

在1994年至1996年期間,通過使用近代化補助金,能登線得以設置調度集中系統

Remove ads

年表

  • 1935年(昭和10年)10月1日 - 省營自動車奧能登線(穴水-能登飯田)開通[16]
  • 1946年(昭和21年)10月21日 - 省營自動車奧能登線(能登飯田-狼煙)開通[17]
  • 1952年(昭和27年)12月1日 - 鐵道建設審議會決定選定能登線為建設著工線。
  • 1953年(昭和28年)1月9日 - 開工建設[18]
  • 1959年(昭和34年)6月15日 - 能登線 穴水 - 鵜川 (22.9 km) 開通[19][20],新設中居站、比良站、鹿波站、甲站、前波站、古君站、鵜川站。
  • 1960年(昭和35年)
    • 4月1日 - 金澤 - 輪島、鵜川設置准急「能登路」(能登線內為普通列車)。
    • 4月17日 - 鵜川 - 宇出津 (9.9 km) 開通[19][20],同時該區間設定1.6倍擬制距離[14]。穴水 - 宇出津開始貨物營業。新設矢波站、波並站、藤波站、宇出津站。
    • 7月8日 - 新設立戶之濱假乘降場。
  • 1961年(昭和36年)
  • 4月6日 - 鵜川 - 宇出津票價修改,擬制距離改為1.3倍[21]
    • 5月20日 - 伴隨新線建設輔助特別新線措置法頒布,鵜川 - 宇出津不再使用擬制距離[21]
  • 1963年(昭和38年)10月1日 - 宇出津 - 松波 (13.8 km) 開通[19][20],新設羽根站、能登小浦站、真脅站、能登小木站、能登白丸站、能登川尻站、松波站。
  • 1964年(昭和39年)9月21日 - 松波 - 蛸島 (14.5 km) 開通[15][19][20]。宇出津 - 珠洲開始貨物營業。新設戀路假停車場、鵜島站、南黑丸站、能登鵜飼站、上戶站、珠洲飯田站、珠洲站、正院站、蛸島站。
  • 1968年(昭和43年)9月 - 因被指定為赤字83線,被國鐵諮詢委員會要求廢除。
  • 1969年(昭和44年)10月1日 - 戀路假停車場變更為戀路臨時乘降場。
  • 1970年(昭和45年)10月3日 - 蒸汽列車「故鄉列車奧能登號」開始運行,在能登線內為普通列車。
  • 1973年(昭和48年)9月30日 - 「故鄉列車奧能登號」停止運行。
  • 1981年(昭和56年)11月20日 - 穴水 - 珠洲貨物營業廢除[19]
  • 1984年(昭和59年)2月1日 - 荷物營業廢除[1]
  • 1985年(昭和60年)7月11日 - 因暴雨使古君 - 鵜川區間的路基發生崩塌,導致急行「能登路5號」發生脫軌傾覆,致7人死亡。
  • 1986年(昭和61年)5月27日 - 被指定為第3次特定地方交通線批准廢除。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 伴隨國鐵分割民營化,繼承至西日本旅客鐵道。立戶之濱假乘降場升格為(臨)立戶之濱站。戀路臨時乘降場升格為(臨)戀路站。
  • 1988年(昭和63年)3月25日 - JR能登線 (61.1 km) 廢除,轉換至能登鐵道。能登鐵道穴水 - 蛸島 (61.0 km) 開通[15][19][20]。能登鐵道在宇出津站設置本社[22]。急行「能登路」中止在能登線內的運行[23]
    • 能登線的穴水站分離為能登穴水站[22]。(臨)立戶之濱站升格為衝波站。能登小浦站改名為小浦站、真脅站改名為繩文真脅站、能登小木站改名為九十九灣小木站、能登白丸站改名為白丸站、能登川尻站改名為九里川尻站、能登鵜飼站改名為鵜飼站、珠洲飯田站改名為飯田站。(臨)戀路站通年營業化。九十九灣小木站新設交會設施[24]
  • 1991年(平成3年)9月1日 - 伴隨七尾線一部轉換至能登鐵道,能登穴水站改名為穴水站[19]。急行「能登路」恢復在能登線內的運行[23]
  • 1993年(平成5年)導入車載無線通信裝置。開始鋪設調度集中系統 (CTC) 。
  • 1994年(平成6年)12月21日 - 穴水 - 甲導入調度集中系統,閉塞方式改為自動閉塞[19]。比良站新設交會設施[23]
  • 1995年(平成7年)
    • 3月17日 - 新設七見站。
    • 11月5日 甲 - 九十九灣小木導入調度集中系統,閉塞方式改為自動閉塞[19]
  • 1996年(平成8年)12月6日 - 九十九灣小木 - 珠洲導入導入調度集中系統,閉塞方式改為自動閉塞[19]。鵜飼站新設交會設施[23]
  • 2002年(平成14年)
    • 3月23日 - 急行「能登路」廢除。
    • 10月21日 伴隨運行圖調整,列車班次大幅減少。急行「能登戀路號」廢除。
  • 2003年(平成15年)3月15日 - 伴隨運行圖調整,廢除深夜的1對班次。運行班次數削減3成。
  • 2004年(平成16年)3月30日 - 遞交廢除申請。
  • 2005年(平成17年)4月1日 - 穴水 - 蛸島 (61.0 km) 廢除[19][20]
  • 2006年(平成18年)11月1日 - 開始正式撤除線路及設施[25]
Remove ads

延伸計劃

1993年的「第16回全國豊かな海づくり大會」上,沿線討論了關于于1996年將能登線由蛸島向東延伸至缽崎海岸的計劃。在1994年的縣議會上,縣企劃開發部長也進行了答辯,希望在同年獲取許可和施工批准,並於1995年開始收購土地並開工建設[26]。然而,由於該線路同道路有交叉處,而運輸省要求此處必須交通立體化,否則不會下達批准。另外,受到阪神大地震的影響,運輸省更是對鐵路設施的抗震標準作出了提高。由於這兩個因素將導致工程費用大幅增加,因此這一計劃最終被放棄[27]

2006年11月1日,能登線線路和設施正式被撤除[25],幾乎所有區間的軌道和枕木都被撤去,而橋梁和路基的拆除也隨之進行。

廢除後的狀況

在沿線自治體和居民的要求下,能登線的以下區間被保留。

  • 穴水站至山王川橋梁附近 - 用於列車的編解等。
  • 間島橋梁附近至藥師川橋梁附近(波並 - 藤波 - 宇出津) - 雖然該區間在2006年以後也保留了1km以上的線路,但於2022年5月同被靜態保存在道路橋下的NT100型柴聯車一同被拆除。
  • 戀路站附近 - 實際上為後來鋪設。由當地的宗玄酒收費開行軌道自行車「のトロ」[28]
  • 珠洲站遺址 - 作為道之驛珠洲里內的能登鐵道紀念廣場,保留了月台和一部分線路。
  • 珠洲市正院町小路地區至同町川尻地區(正院 - 蛸島區間) - 該區間用於開行動態保存的NT100型柴聯車

車站列表

  • 所有車站都位於石川縣
  • 括號內的站名是轉換至能登鐵道前的站名。*的車站在轉換後開業。車站所在地以路線廢除時為準。
更多資訊 中文站名, 日文站名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