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自我鞭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我鞭笞
Remove ads

自我鞭笞(英語:Self-flagellation)是用鞭子或其他造成疼痛的工具,鞭笞自己的一種戒律和奉獻方式。[1]基督宗教為例,自我鞭笞是在肉體禁慾英語mortification of the flesh教義的背景下進行,被視為一種精神訓練英語spiritual discipline[2][3] 它通常被用作一種苦行英語penance修煉,目的是讓鞭笞者分擔耶穌的苦難,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上帝身上。[4][5][6]

Thumb
印度海得拉巴穆斯林進行自笞,悼念海珊·伊本·阿里殉難

實行自笞的主要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的部分分支;埃及和希臘羅馬的一些教派成員,也會實行這種儀式。

基督宗教

Thumb
菲律賓聖周期間進行虔誠儀式英語Crucifixion in the Philippines的懺悔者(magdarame)

基督教歷史中的基督徒曾進行過各種形式的肉體禁慾英語mortification of the flesh,包括自我否定、穿粗布製成的苦行衣英語hairshirt和戴鎖鏈、禁食和自我鞭笞(通常使用一種被稱為「懲戒之鞭英語Discipline (instrument of penance)」的鞭子)。[7] 有些基督徒引用《聖經》中的文字為這種儀式辯護,例如:有些解經家引用使徒保羅所述「我要克制自己的身體」 (《哥林多前書》第9章第27節),將其解釋為自我施加的身體鞭笞。[8] 進行過自笞的著名基督徒,包括:新教改革家馬丁·路德[9] 以及公理宗作家薩拉·奧斯本,她進行自我鞭笞是要「提醒自己在上帝眼中持續的罪孽、墮落和卑鄙。」[2] 普世聖公宗內部的牛津運動成員,以戒律形式進行自我鞭笞已經變得「相當普遍」。[10]

11世紀,羅馬天主教本篤會修士伯多祿·達彌盎教導信眾,靈性應該通過體罰來體現,他告誡那些追隨基督的人,要在背誦四十篇詩篇的時間內進行自我鞭笞,並在教會年曆的聖日增加鞭笞的次數;達彌盎同時認為,只有與基督一同受苦的人才能得救。[4] 整個基督教歷史之中,肉體禁慾(即拒絕身體上的享樂)是神職人員普遍遵循的做法,尤其是在基督教修道院和女修道院。自我鞭笞也是一種懲罰形式,是對不服從的神職人員和俗人進行懺悔的手段。[4]

13世紀,一群被稱為「鞭笞派英語Flagellant」的羅馬天主教徒,將這種做法推向極端;黑死病期間,人們認為這是通過洗清罪惡來對抗瘟疫的一種方式。1349年,教皇克勉六世將「鞭笞派」定為非正統的宗教崇拜信仰。[11]:144

16世紀,日本基督教也有自我鞭笞儀式。當時,被耶穌會傳教士轉變成基督徒的日本人,對耶穌受難深表同情,他們樂於自我鞭笞以表達虔誠,最早的記錄出現在1555年九州豐後平戶地區[12] 日本信徒在遊行過程中戴著荊棘冠冕,背著十字架,前往被他們指定為十字架山的地方。[12]

基督徒為選擇自我鞭笞給出各種理由,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模仿基督受難時的痛苦。由於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被鞭打,許多人認為鞭笞自己是一種更接近耶穌的方式,也是對那次鞭笞的提醒。[13] 許多早期基督徒認為,為了更接近上帝,一個人需要真正經歷基督的痛苦。[14] 他們之中的一些人認為,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和《歌羅西書》的書信中,暗示要造成身體傷害才能更接近上帝。[15]

自我鞭笞也被視為一種淨化形式,通過淨化靈魂來懺悔世俗的放縱。自我鞭笞也被用作今生的懲罰,以避免來世的懲罰。[15] 自我鞭笞也被視為一種控制身體的方式,以便只關注上帝。通過鞭笞自己,令人從世俗的享樂中分心,能夠全神貫注於崇拜上帝。[13] 自我鞭笞也是為了感謝上帝回應祈禱,或者為驅逐身體中的邪靈英語unclean spirit(參見驅魔英語Exorcism in Christianity)。[14] 時至今日,自我鞭笞的流行度已經下降,一些虔誠的基督徒選擇通過禁食或戒除享樂(參見大齋期犧牲英語Lenten sacrifice)等行為,來實踐肉體的禁慾。[13]

在基督教傳統中,對於自我鞭笞是否有益於精神存在爭議,多位宗教領袖都譴責過這些行為及其圍觀群眾,例如教皇若望保祿二世也曾呵斥過自我鞭笞。[13][16][自述來源] 認同自我鞭笞的人認為,他們需要在精神上分擔耶穌的苦難,並繼續不間斷地實踐,無論是在公開還是私下採取行動。[16]

Remove ads

猶太教

猶太教教義嚴格禁止自我傷害,但是一些猶太男性會在贖罪日前一天,舉行象徵性的自我鞭笞儀式。《舊約聖經》中諸如「你們要守為聖會,要刻苦己心」(《利未記》第23章第27節)等段落,被用來為這些行為辯護。中世紀時期,男人鞭打自己後背39次,是一種常見的宗教儀式。[17] 然而自聖經時代以來,猶太教在很大程度上將贖罪日視為精神的贖罪,通過禁食自省,以及對「刻苦己心」誡命的其他解釋來實現,而不涉及對自我身體的傷害。[18]

伊斯蘭教

Thumb
伊朗用鎖鏈擊打自己的信徒

十二伊瑪目派的許多信徒試圖通過自我鞭笞,來效仿伊瑪目海珊,猶如基督徒試圖效仿耶穌基督。這可以通過公開的馬塔姆英語Mourning of Muharram儀式(matam)進行,什葉派中相對應的鞭笞者稱為馬塔姆達里(matamdari)。馬塔姆儀式通過參與者之間共同的宗教信仰,建立深厚的聯繫,從而重申自己的信仰和人際關係。儘管這種儀式具有暴力性質,但與之相關的信念使其成為一種受部分人肯定的宗教儀式。[19] 每年阿舒拉節(即穆哈蘭姆月的哀悼日)在世界各地的許多什葉派社區,都會舉行大規模的遊行活動,紀念卡爾巴拉戰役和伊瑪目海珊的殉難。在這些遊行當中,有些信徒會用「鎖鏈鞭」(zanjerzani)、赤掌擊打自己的胸部或割傷自己,罕見情況會用刀刃等尖銳物體擊打自己的後背。這種情況在許多國家都有發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黎巴嫩美國澳大利亞

伊斯蘭教對自我鞭笞持有爭議的態度,有些什葉派領袖認為這是違反教律的行為,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法律實際上禁止這些活動。2008年,英國埃克爾斯鎮英語Eccles, Greater Manchester的一名居民,被指控鼓勵其子女自我鞭笞,此案件引發人們對自我鞭笞的廣泛譴責。認同自我鞭笞者稱不應鼓勵兒童自我傷害,但認為由成年人自願實施的自我鞭笞儀式,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20] 然而,一些什葉派領袖也擔心這種做法會損害宗教聲譽,建議人們改為獻血[21]

另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