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萍鄉市
中國江西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萍鄉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江西省西部。市境東北界宜春市,東南鄰吉安市,西臨湖南省株洲市,北達湖南省長沙市。地處羅霄山脈中段低山丘陵區,武功山綿亙市境中南部。萍水河橫貫市區,將其一分為二,市人民政府駐安源區光豐街道玉湖東路。
萍鄉是江西的「西大門」,在贛西經濟發展格局中處於中心位置,素有「湘贛通衢」、「吳楚咽喉」之稱。萍鄉處於長株潭經濟圈的輻射核心區域,同時接受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閩東南經濟區的輻射。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萍鄉地古屬《禹貢》九州揚州,春秋時屬吳國,戰國時屬楚國長沙郡。漢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東吳寶鼎二年(267年)設萍鄉縣,縣治設在今蘆溪縣古崗,屬安成郡。萍鄉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此地多萍草[1],另外一種是楚昭王渡江於此得萍實[2][3][4]。[5]晉朝仍屬安成郡,義熙年間,封何無忌為萍鄉縣公。東晉至南朝陳屬江州安成郡。
隋朝屬袁州。唐朝初年,縣治遷至今市治所在地,隸屬江南西道袁州。宋朝隸屬江南西路袁州,元朝元貞初年,升為萍鄉州,隸江西行省袁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屬江西袁州府。清朝屬江西省袁州府。1960年設立縣級萍鄉市。1970年升為地級萍鄉市。1980年,設立城關區、上栗區、湘東區、蘆溪區。1992年,蓮花縣劃入。1993年改城關區為安源區。1997年,改上栗區為上栗縣,蘆溪區為蘆溪縣。

萍鄉地區人類居住的歷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在蘆溪縣宣風鎮竹山園發現有舊石器時代遺址。蘆溪縣新泉、宣風、虹橋,上栗縣施家台、桐木荊坪、赤山大寶山等地均發現有新石器時代遺址。今萍鄉經濟開發區田中管理處境內發現商周古城,稱「譚台」,《江西省志》將其列為江西在商代的三座古城之一。[5]
在蘆溪的舊縣城以前被稱為「甘卓壘」,東晉元帝太興元年(318年),陳敏於江東僭稱王,晉元帝司馬睿遣鎮南將軍陶侃水陸二道來伐,又讓甘卓領兵至萍鄉縣東築壘,連接五所,所以舊縣城也被稱為甘卓壘。[6]
元末,萍鄉和尚彭瑩玉在瑤金山寺(在今萍鄉上栗縣金山鎮)等地傳布彌勒教教義,於至元四年(1338年)在宜春慈化寺、萍鄉瑤金山寺起事反元。[7]

晚清時,萍鄉煤礦開始開採,萍鄉由此成為中國最早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其後萍鄉煤礦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合併組成了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於1906年12月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22年9月,劉少奇、李立三等在此領導了舉世聞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萍鄉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同時也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6月4日晚8時至5日上午11時,萍鄉普降暴雨,平均雨量達78.9毫米,其中上栗縣降雨量最高達180毫米。受此影響,該市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農田被淹、山體滑坡、道路受阻等情況。6月5日9時,萍鄉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8]6月25日,武功山風景區連降大暴雨,數十座橋梁被沖塌,道路滑坡塌方30多處,3000多畝農田被沖毀,部分電力中斷,近300名群眾被困。[9]
資源
目前已發現的金屬礦30餘種,非金屬礦22種。主要有煤、鐵礦石、銅、鋁、汞、銻、黃銅礦、高嶺土、耐火粘土、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硫磺等。其中以煤最豐富。因此享有「江南煤都」之美稱,但是,在經過100餘年的大規模機械化開採之後,萍鄉煤炭資源接近枯竭,據報道,萍鄉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只能支撐煤炭生產1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2008年第一批資源枯竭城市中三個中部地區典型資源枯竭城市之一。此外,石灰石、石英砂等不僅品位高,而且儲量亦很豐富。
氣候
萍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7.2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577毫米。地形為北部和東南部高,中部低,似馬鞍形。境內有袁水、萍水 、栗水、草水及蓮江五條河流。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丘陵面積約占33%,山地約占25%,河谷平原約占20%。森林覆蓋率46%。
Remove ads
政治
|
|
|
|
Remove ads
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萍鄉市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804,805人[18]。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854,51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49,710人,下降2.68%,年平均增長率為-0.27%。其中,男性人口為915,937人,占總人口的50.75%;女性人口為888,868人,占總人口的49.2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05。0-14歲的人口為362,833人,占總人口的20.1%;15-59歲的人口為1,092,674人,占總人口的60.5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49,298人,占總人口的19.3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44,699人,占總人口的13.5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223,774人,占總人口的67.8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81,031人,占總人口的32.19%。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799,389人,占99.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416人,占0.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51,629人,下降2.79%,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919人,增長54.8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1個百分點。
經濟
2004年GDP172億元,財政總收入18.88億元。2007年GDP達316.28億元,財政總收入33.08億元。2011年,GDP658.1億元,財政總收入82.3億元。
為江西省的重要工礦城市。有煤炭、冶金、電力、機構、建材、輕工、化工、陶瓷等30多個產業。其中,以煤炭產業最為發達,可以說,萍鄉是「因煤而立」、「因煤而發展起來的城市」,有「北有開平,南有萍鄉」的說法[20]。然而,由於資源枯竭,煤礦產業紛紛發展非煤行業的增加值,發展如汽車製造、玻璃、工程管道等產業,使煤炭產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煤炭行業從業人員亦大幅減少,使城市經濟進入轉型期[21]。
農業發達,雜交水稻和優質常規水稻的研究、推廣居中國領先水平,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較高。
交通
萍鄉目前有1個長途汽車站,1個一等普速站萍鄉站,1個高鐵站萍鄉北站,交通便利,萍鄉站有發往上海、昆明、廣州、北京等方向的火車。萍鄉北站為滬昆客運專線二等車站。萍鄉市中心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約120km,距宜春明月山機場約60km。
境內有 滬昆高速、
泉南高速、昌栗高速、上蓮高速、
319國道、
320國道
教育
- 萍師附小
- 萍鄉中學
- 湘東中學
- 蓮花中學
- 上栗中學
- 蘆溪中學
- 安源中學
- 萍鄉學院
-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萍鄉六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 楊岐山
- 武功山
- 義龍洞
- 橫龍寺
- 寶積寺
- 孔廟
-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安源區安源鎮
- 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蓮花縣路口鎮湖塘村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