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
Remove ads
Remove ads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每年都會向「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頒發諾貝爾和平獎[1]。該獎是於1895年根據阿佛烈·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分別授予在化學物理學文學、和平以及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2]。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進行管理,挪威議會將選出5人組成委員會決定獲獎人選[3]。和平獎每年12月10日在奧斯陸頒發,這天是諾貝爾的忌日,挪威國王親自向獲獎者授予該獎項,是唯一一項不是在斯德哥爾摩頒發的諾貝爾獎[4]

Thumb
挪威諾貝爾研究所(上圖為其總部)協助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並組織每年在奧斯陸進行的頒獎儀式

諾貝爾和平獎首次頒發是在1901年,當時有兩位獲獎者,分別是弗雷德里克·帕西亨利·杜南,每位獲獎者都贏得到一枚獎牌、一份證書以及不同數額的獎金[5],帕西和杜南獲得15萬零782瑞典克朗,相當於2008年的773萬1004瑞典克朗。1962年,萊納斯·鮑林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54年,他又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成為唯一一位兩次獨得諾貝爾獎的獲獎人[6]。2014年,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獲獎時年僅17歲[7]。另一個與其他諾貝爾獎的不同點在於,和平獎經常授予組織而非個人,例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就先後三次獲得該獎項;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

有觀點認為和平獎是諾貝爾獎中最具爭議的一項,其對多位獲獎者的選擇受到過批評[8][9]聖雄甘地曾先後五次獲得提名,但始終未能獲獎。1948年他被刺殺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曾考慮追授,但最終還是沒有這麼做,而是決定在這年不予授獎,所給出的解釋是:「沒有適合且在生的候選人」[10]。1961年,道格·哈馬紹在獲得提名後逝世,但這時獎項尚未頒發,他也成為唯一一位獲得追授的獲獎者,在這以後規則進行了調整,以致幾乎不可能再有人得到追授[11]。1973年,黎德壽拒絕接受諾貝爾和平獎,表示考慮到越南的處境,自己沒有立場來接受這一獎項[6]。2009年,當時新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獲獎也受批評十分草率,被質疑頒獎理由站不住腳。1989年和2010年,西藏宗教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和中國維權人士劉曉波分別獲獎,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感到不滿。2024年,日本被爆者團體「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獲得殊榮。[12]

Remove ads

得主

截止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共授予了111位個人和28個組織。共有19位女性曾贏得諾貝爾和平獎,超過其他任何諾貝爾獎[13]。有兩個組織曾多次獲得這一獎項: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分別於1917、1944和1963年獲獎,聯合國難民署曾於1954和1981年兩度獲獎[6]。獎項設立以來,共有19年沒有授獎,這個數量也超過其他任何諾貝爾獎。

更多資訊 年份, 得主 ...
Remove ads

參見

說明

A 1912年、1919年、1925年、1929年、1933年、1935年、1944年、1952年、1954年、1960年、1962年、1976年的獲獎者都是在一年後才獲得前一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因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認為,那一年的被提名人都不符合諾貝爾和平獎的標準,為此委員會根據規則推遲頒獎到一年後,第二年再決定前一年度的獎項。[26][29][34][37][40][43][47][55][57][61][63][74]
B 卡爾·馮·奧西茨基未能出席領獎,因為當時的德國拒絕向他發放護照[127]
C 道格·哈馬紹在頒獎前就去世了,委員會將獎項追授予他。
D 黎德壽拒絕接受獎項。[71]
E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薩哈羅夫未能出席領獎,因為當時的蘇聯政府拒絕向他發放護照。[128]
F 翁山蘇姬未能出席領獎,因為她遭到緬甸政府軟禁。獲釋並當選議員後,她於2012年6月16日親自領獎。[129]
G 劉曉波未能出席領獎,因為他遭到中國大陸當局囚禁。他於2017年7月13日逝世。[130]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