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南文化

越南傳統文化習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文化
Remove ads

越南文化,通常指的是由起源於越南北部的京族所創造的文化。越南文化是亞太地區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與其他同樣位於中南半島的國家所不同的是,越南由於在歷史上受到中國文化很大的影響,其文化特徵與東亞民族非常接近,是東亞文化圈的一部分。而其他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寮國泰國)則更多的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

快速預覽 國語字, 儒字 ...

概述

多數越南史學家認為,在中國文化傳入以前的史前時代,越南就已出現了本國文化的源頭——東山文化

雖然中國文化被認為是對越南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外來文化,但京民族仍然保留並發展了很多本民族的固有文化,經過千百年來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越南文化。

自古以來,越南本土文化即與多種外來文化相融合,除了對越南影響最大的中國文化,越南文化亦受到少量來自古印度占婆等國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則受到一些西方國家(法國、俄國、美國)文化的影響。

公元10世紀獲得獨立以後,越南開始向南擴張,占城國(現在的越南中部)和高棉帝國的部分(現在的越南南部)土地被納入越南版圖。這也導致了越南文化的一些細微的地區差異的出現。在法屬時期,越南文化亦受到很多來自歐洲的影響,包括天主教的傳播和拉丁字母的使用。進入社會主義時代以來,越南人的文化生活受到很多來自政府控制的媒體和共產主義文化的影響。數十年當中,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影響被降低,而來自同是共產主義國家的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古巴等國的文化被受到重視。1990年代以來,隨著越南的革新開放政策,越南開始重新接受亞洲、歐洲和美洲的文化和傳媒。

Remove ads

語言

越南的官方語言為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最初並無文字而只有口頭語言,因此當時越南人多使用完全由漢字組成的文言文越南語Hán Văn漢文)來書寫文章,但口頭的交流仍使用與書面的文言文差異很大的越南語。13世紀時,越南人發明了本民族文字的喃字Chữ Nôm𡨸喃),同漢字混用以書面表記本民族語言的越南語,從此越南語進入了言文一致的階段。越南著名的漢喃文小說《金雲翹傳》(阮攸著)便大量採用了喃字。在法屬時代,亞歷山德羅Alexandre de Rhodes)和其他羅馬天主教會傳教士在17世紀發明了羅馬化的越南語拼音文字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𡨸國語),用以表記越南語。因為拼音文字的易學性,國語字逐漸為越南人所接受。

除主體民族越族(亦稱為:京族)外,在其他少數民族中也存在著很多語言。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中最常見的為岱依語Tiếng Tày㗂񣌗)、芒語Tiếng Mường㗂𡙧)、高棉語漢語儂語Tiếng Nùng㗂儂)、苗語。由於法國曾長期殖民越南,法語因此也是部分年長者的第二語言,但現在已不普遍了。越南仍然是全球法語區的成員國之一。俄語,或其他影響力更弱的如德語捷克語波蘭語,常被一些有親屬在原共產主義國家(東方集團)的人們所通曉。近年來,英語作為一種外語在越南越來越受歡迎。英語也是很多越南學校的必修課程之一。漢語日語韓語也逐漸為越南人所重視。

Remove ads

藝術

越南藝術有著深厚的傳統,最早的例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的石器時代。由於自公元前2世紀開始的長期的北屬時代,越南藝術無疑吸收了大量來自中國的因素,並在自主時代以後也不斷的受到來自北方的影響。儘管如此,越南藝術中仍保留了很多獨特的越南特徵。19世紀以來,法國藝術開始影響越南,並對越南現在藝術的誕生具有很大推動作用。

書法

Thumb
越南街頭的圖翁
Thumb
越南國語字書法
Tân niên hạnh phúc bình an tiến
(新年幸福平安進)
Xuân nhật vinh hoa phú quý lai
(春日榮華富貴來)

越南的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近代以前越南書法只書寫漢字和喃字,然而,現代的越南書法也常常書寫建立在拉丁字母基礎上的國語字,並在越南很受歡迎。

過去,越南的書寫系統由漢字和喃字組成,往往只有知識分子和社會上層人士才掌握它們,但建立在這兩種文字上的越南書法仍在越南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某些節日和慶典中(如:陰曆新年),人們會在村子裡請教書先生或文人為他們寫對聯。不識字的人也通常會邀請文人為他們寫祈禱文,並在寺廟里將他們燒去以求實現願望。這些專門為人寫漢字書法的人稱為圖翁

音樂

越南古代音樂多為寺廟音樂。中國的雅樂儒家音樂道教音樂佛教禮儀音樂及其演奏方式和使用的樂器,早在10世紀起先後傳入越南。15至18世紀,樂理臺音律音階調式、工尺譜等)、樂器(如樂琴三弦琵琶二胡橫笛等)以及戲曲音樂(如嘲劇)、說唱音樂(如大鼓詞)等都與中國相似。用月琴和箏伴奏的古雅曲《征婦》、《南哀》、《南春》、《流水》,古代歌曲《連環》、《金錢》、《元霄》、《龍虎》等,至今尚保存曲譜。

廣為人知的兩種古典音樂為:

19世紀中葉,西方音樂開始傳入越南,尤其是南部的海港城市受法國歐洲其他一些國家音樂的影響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音樂工作者致力於民間音樂的搜集,挖掘民族文化遺產,發展創造出新的民族音樂文化。

民間音樂主要是民謠,按其傳統分類習慣為「說」、「吟」、「呼」、「唱」、「俚」、「歌」等6大類。其中僅「唱」就包括「陶唱」、「嬌唱」、「春唱」、「盲唱」、「單鼓」、「官賀」等數種,而以「北寧官賀」最為有名,成為越南現代音樂創作的重要源泉。民謠的演唱形式多為男女小組對唱。內容多為祭神、祭天、民間故事、愛情、勞動號子、搖籃曲等。

越南音樂在其國內的三大區域存在少許的差異,分別是:北部、中部、南部。北部的古典音樂最為古老、傳統和正式。越南古典音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蒙古入侵時期,當時越南人曾俘獲了一個元朝的戲班。越南中部的古典音樂存在著一些占婆文化的元素,其具有一些與北部不同的帶有憂鬱的曲調。南部的音樂帶有一些生活化的自由放任的因素。

越南音樂多為不帶半音的五聲音階,也有六聲和七聲音階。有五種調式,交替使用。由於越南語言的六聲字調所致,形成了越南音樂音色美、音域寬、滑音多、共鳴泛音長等特點,南部地區的音樂帶有多民族性,與北方音樂略有差異。

越南現今使用的民族樂器主要有:獨弦琴(又稱十六弦琴)、揚琴(又稱三十六弦琴)、二胡三弦橫笛嗩吶海螺(包括數量達30個的類似於雲鑼的組鑼)、木魚德郎琴以及大鼓小鼓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樂器方面有德郎琴、獨弦琴、科郎布琴、三弦琴、蘆笙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還有月琴底琴、箏、金錢雲板竹笛等。

Remove ads

民歌

北寧官賀民歌Quan họ越南语Quan họ官賀):北寧官賀民歌最早記載起源於13世紀,是越南新年(春節)時,北寧省民間流傳的群眾性文藝活動。類似於對歌的形式,歌曲大多以青年男女的愛情與感傷為主題。在一般情況下第一句的「挑戰語」是由女歌手從已知的歌曲里選一句。之後,回應的一個男歌手做出反應,選擇和唱「匹配短語」,必須重複一句旋律的挑戰。一旦完成後,順序顛倒,男人們會發出不同的旋律他們與自己的挑戰短語。雖然在過去的對歌是無伴奏的,但現在常見有的歌手使用獨弦琴等越南傳統樂曲甚至還是現代電子合成器作為伴奏。2009年 北寧官賀民歌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戲劇

Thumb
在河內表演的水上木偶戲。

越南的水上木偶戲起源於10世紀的越南李朝的紅河三角洲一帶。與中國古代宮廷的「水傀儡戲」有很多相似之處[1][2]。自創始以來,逐漸從越北地區傳至全國,在18世紀達到全盛。在越南李朝時期,水上木偶戲是一種宮廷藝能,多用於皇帝壽辰時的慶祝表演,而社會底層民眾很少接觸它。表演者在水中使用長竹竿或繩子控制木偶。其內容多為越南歷史故事或傳說。木偶採用特定的材料製成,如產自東南亞的波羅蜜木,每個木偶都經過精心雕琢,並在表面塗上一層防水材料。

20世紀以來,水上木偶戲被越南政府視為一種重要的越南文化遺產,現在,水上木偶戲多由專業表演者所表演,而這些專業表演者多師承越南鄉村地區的年長者。水上木偶戲如今已經成為越南重要的旅遊資源,並吸引著大量的海外觀光客,其常在胡志明市的國家博物館、河內的升龍戲院、文廟或其他水木偶戲專門劇院表演,胡志明市亦有專門的水上木偶戲團。2001年夏,越南水上木偶團曾在上海動物園舉行展演。2007年,越南水上木偶團也曾光臨美國進行表演。

越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與中國的元曲有很大淵源,它的許多劇目及表演為中國的故事,表演手法也借鑒了一些崑曲的手法,並具有很多著名的定型角色。最早,傱劇僅在越南宮廷演出,後來逐漸傳入民間,被各地巡遊的戲班為平民和農民表演。

越南古代的主要戲曲之一。與僅僅被文人和上流階層所喜好的歌籌不同,它廣為庶民階層所接受。嘲劇起源自12世紀的李朝,從16世紀開始定型為現在的形制。它的演出對舞臺背景要求不高,表演者也無需過多的化妝。它一般在室外演出,多由農民或其他半業余藝人組成的巡遊戲班進行表演。嘲劇的內容多為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和諷刺。

改良劇是20世紀才出現的一種劇種,以南方方言為語音標准,以南方民歌為基本曲調,演出時使用帷幕、布景、道具、樂隊等,題材相當廣泛,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包羅萬象。這個劇種一直深受各階層人民所喜愛,有些地方還出現了農民業餘改良劇劇團。

Remove ads

電影

1953年3月16日,作為越南本國第一家電影製片企業的越南攝影電影公司誕生。1954年越南第一部大型紀錄片《奠邊府大捷》攝製成功。1959年越南電影製片廠攝制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條江》。1960年開始生產動畫片。

近幾年來,越南電影業取得了明顯的發展。目前全國已有27家電影製片廠,其中三分之一為國營製片廠。1996年,全國共生產了16部故事影片,13部紀錄片,12部動畫片和31部電視劇。在增加數量的同時,影片質素有了較快的提高。1995年在中國舉辦越南文化周期間,越南故事影片《蘆葦》得到中國電影觀眾的好評。1996年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胡志明與中國》獲全國第十一屆電影藝術節紀錄片金蓮獎

在越南古代,服飾被視為最重要的社會地位的標記之一,並制定有嚴格的服裝規定著裝守則著裝守則)。

日常服飾

平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能穿著樣式簡單的衣服,並在衣服的顏色上有嚴格的規定。在越南史上某段時期,庶民只能穿著黑色、褐色或白色的衣服(特殊的節日慶典的場合除外)。這樣的規定往往依統治者的偏好而產生變化。

阮朝以前

阮朝以前越南人的日常服飾,尤其是平民階層的日常服飾,較多的受到當時中國的影響,在中國進入清代以前,越南人的日常服飾多為類似漢服常服的樣式,並加入了一些本國服飾的元素。一些流傳至今的服飾類型包括:

從公元12世紀到20世紀早期,它是越南婦女中最常見的一種服飾。它的發展也伴隨著中國漢服的傳入。

  • 五身襖越南語Áo ngũ thân襖五身

與四身襖較為類似。其下擺分為五塊。

阮朝建立以後

阮朝建立以來,越南人的日常服飾產生了一些變化,其中包括來自清朝服飾、以及後期的來自法國服飾的影響。平民階層的日常服飾趨向於緊身化,類似於清朝服飾的奧黛在這一時期開始成型;在上流社會和貴族階層,人們的日常服飾則更多的混合了清朝服飾的元素,而在出席正式場合或節日慶典時,傳統的較為寬大的朝服、禮服等仍會被使用。

正式服飾

歷史上,只有皇帝才能穿著黃色的服飾,臣子可以穿著紅色、紫色的服飾。不同等級和官職的朝廷官員的官服有著嚴格的規定,在出席慶典或儀式時被要求穿著。由於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的規定有所不同,越南歷代官服的形制也有些許差異。

阮朝以前

越南歷代正統服制多因襲或模仿中原漢族王朝的樣式。後黎朝時期,越南朝廷曾頒文禁止清朝風俗流入越南。後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國人必須遵從越南風俗,不許沿用清朝習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飾。《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記載:

越南的衣冠制度,雖歷代均有修改,但始終沿襲中國以衣冠別尊卑的基本思想。歷代服制均取法甚至因襲中國的漢族王朝。

阮朝建立以後

阮朝建立(1802年)以後,對朝服、官服、禮服等正式服飾做出了明確規定。阮朝的宮廷禮服、帝王、大臣的朝服,與中國漢族王朝宮廷的服飾比較類似,如阮朝末代帝王保大帝所著的弁冠、兗服,與明朝宗藩的服飾很相似,明代皇帝的冕旒為十二旒,越南皇帝的冕旒為六旒。滿清入主中原之後,越南的官服仍保留了大量中國漢族王朝的官服特點。1898年駐雲南府(今昆明)的法國領事方蘇雅Auguste Francois)曾著越南官服拍攝照片(附圖),其所著之服即為越南阮朝帝王的朝服,從造型看,此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非常類似。《大南實錄·正編·第一紀·世祖實錄》記載:

阮朝時期,越南在東南亞征戰不斷,阮朝皇室也曾對其藩屬國賜贈冠服。如阮世祖嘉隆十五年越南曾賜真臘藩僚常朝官服,《大南實錄·正編·第一紀·卷五十四·嘉隆十五年七月條》記載:

姓名

越南京族人的姓名與漢人的姓名基本一樣,子女承用父姓。京族人的姓名一般為三個字,「」在前,「」在後,中間是「墊字」。中間的墊字,男子多用「文」,女子多用「氏」。少數男子姓名用兩個字,如範雄、黎英;部分女子的姓名用四個字,如黎氏清心、阮氏香梅等。

京族人數多的姓,有等。阮姓為京族第一大姓,據記載,13世紀陳氏篡權,推翻李朝陳朝,擔心李氏親族反抗,強迫所有姓李的人一律改為姓阮。19世紀初,阮氏統一了全國,建立了阮朝,歷代皇帝常以姓氏作為賞賜,百姓中姓阮的也就很多。

越南菜多使用魚露醬油大米、新鮮香草水果蔬菜。越南食譜使用許多蔬菜、草藥和香料,包括檸檬草青檸馬蜂柑葉。由於佛教信仰,越南也有一些素食菜餚。越南料理中最常見的肉類是豬肉牛肉雞肉扇貝和各種海鮮鴨肉羊肉較少在越南菜中出現。越南飲食亦受到一些來自中國菜法國菜的影響。

Thumb
順化皇城中一個建築的走廊。
Thumb
大南一統志》裡的順化紫禁城格局圖(上方為東南方向)。

越南曾經深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其他東亞文化圈的國家如朝鮮日本一樣,越南也從中國傳統建築中吸收了大量營造元素和技法。建築材料上主要使用青、木材等東亞傳統建築元素。

史前時代,根據東山文化出土的銅鼓上的圖案,越南早期居民多生活在高腳屋中。現在,越南仍存在類似的房舍。

當中國文化開始傳入越南時,中國建築亦開始對很多越南建築的基本構造產生影響,寺廟、公共建築、文人及貴族的宅第、皇家的宮殿均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越南建築在接受了大量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的影響之外,也具有很多自己的特點。

  • 越南傳統建築的飛檐多數比較寬大,建築的高度較為低矮,四面有窗,這些設計往往是為了更好地降溫和通風,以適應越南本地濕熱的氣候。
  • 越南的皇城的格局很多模仿中國皇城的格局來營建,但亦有一些例外。一個不同的例子是,順化的紫禁城擺脫了傳統東亞都市計畫原則中嚴格的南北走向的限制,而是沿著香江Sông Hương滝香)而建(可能是出於風水學的考量),皇宮朝向東南方,其皇城的邊緣部分與河水並沒有採取截然分開的方式,而是將河水與建築界線的關係進行了模糊化的處理,過渡自然[6],另外,整個順化皇城的體量比北京紫禁城小。
  • 另外,從現今保存的越南古建築來看,其多色彩和裝飾性的特點較為突出,對磚石的使用率亦比較高。

生活習俗

Thumb
越南人席地而坐演奏傳統音樂。

傳統上,越南人有席地而坐的習俗。人們認為貼近土地有很多好處,可以除去人身上的一些疾病。陰曆新年,越南的老宿儒也通常席地而坐,彎腰趴下揮毫,用毛筆寫揮春[7]

越南武術

Thumb
越南武術之一的越武道。

越南武術自古受中國武術影響較大,隨著越南國土的南擴,來自占城武術的影響也滲透入越南武術。然而,在吸收鄰國武術精華的同時,越南武術也保留了大量自身的特點。越南武術的流派繁多,它們共同的武術哲學被稱為「越武道」。越南武術的武服多採用類似柔道空手道式樣的武服,並採用不同顏色的腰帶以區分習武者的級別。

一些較有影響的越南武術流派包括:

  • 越武道Vovinam - Việt Võ Đạo越南语Vovinam - Việt Võ ĐạoVovinam-越武道):全名為「武越南-越武道」,現在常被簡稱為「Vovinam(武越南)」或「越武道(Việt Võ Đạo)」。1938年由阮祿Nguyễn Lộc)創立。
  • 化拳道Hóa Quyền Đạo越南语Hóa Quyền Đạo – Phakwondo化拳道
  • 觀氣道Quán Khí Đạo觀氣道

宗教信仰

從中國傳入的被稱為「三教」的「」在越南歷史上為主流的宗教信仰。越南自古受儒教文化影響較深,民眾大多具有濃厚的祖先崇拜思想,祭祖的習俗比較普遍。近代以來,由於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宗教也逐漸進入越南,如:基督新教天主教等。除了以上這些由國外傳入的宗教,越南也有本土發展出來的宗教,比如:高台教和好教等。

越南現今的主要宗教包括:

  • 佛教:越南最大的宗教。越南佛教最原始是從印度傳入,大約在第一世紀初,印度商人已經經由海路進入越南了,其中有許多佛教徒的商人。因此,佛教開始傳入了越南。東漢末年,大乘佛教中國傳入越南,越南人稱為「北宗」。十世紀後,被尊為國教。上座部佛教泰國和柬埔寨傳入,稱之為「南宗」。目前全國佛教徒約5000 萬人。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
  • 天主教:1533年傳入越南,發展迅速。法國統治時期取得合法地位。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的同奈省是越南天主教友最多的地區,教堂林立。位於胡志明市中心的哥德式聖母大教堂是該市的重要旅遊景點,教堂前的「巴黎公社廣場」上豎立手捧地球的巨大聖母像。海濱度假城市頭頓耶穌山上,矗立著32米高的巨型耶穌像。(建於1974年)。前阮朝的南芳皇后和南越總統吳廷琰都篤信天主教。越南現在使用的拼音文字,也是一位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所發明。
  • 基督新教:1893年傳入西貢,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宣道會在越南打穩基礎。基督新教現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峴港、波萊古、平順等地。
  • 和好教:1939年黃富楚創立。該教為佛教的變體,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像,供品為鮮花和清水。流行於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

節日、慶典

更多資訊 日期, 中文名稱 ...

參見

腳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