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島第六十六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岛第六十六中学map
Remove ads

36°4′7.5″N 120°18′56.5″E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杭州路3號乙的高級中學,創建於1925年,初名膠濟鐵路青島中學校,1950年改名青島鐵路職工子弟中學(簡稱青島鐵路中學、「鐵中」),1982年改名青島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簡稱「鐵一中」),2002年由鐵路系統移交地方政府並改為現名。

快速預覽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 地址 ...

校史

1925年9月14日,膠濟鐵路管理局在膠濟鐵路青島小學校附設初中班,有學生27人,教職員5人,均由小學教職員兼任。1927年春因原校舍不敷使用,遷至廣西路國民黨膠濟鐵路黨部內,有學生5班125人。同年冬,與鐵路小學分立,正式成立膠濟鐵路青島中學校。1928年春,由廣西路遷至明水路原路德公寓址。同年夏租用今浙江路9號址,增設高中班。1929年5月,沂水路原膠濟鐵路局長官舍(德國海軍第三營營長官邸舊址)劃歸該校作為學生宿舍。此時學校規模已擴編為10個教學班,學生354人,教職員40人[1]。1930年春,因明水路校舍租期已滿,遂改租國立青島大學第四校舍(原俾斯麥兵營II號營房,今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水產館1號樓)作為初高中班教學地點。1931年3月,膠濟鐵路管理委員會為該校在四方選定新校址,同年5月開建,9月1日遷入新址,至1934年底已完全建成。[1][2][3]

Thumb
1931年9月1日膠濟鐵路青島中學校舍落成典禮

青島鐵路中學早期,教師中多有國民黨左派共產黨黨員等進步人士,其師生常參與反帝愛國活動。1926年秋,武術家陳盛甫受聘任體育教師,至其1937年離職的十餘年間,陳盛甫為該校體育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1928年10月20日,青島市舉行提燈會,陳盛甫帶領師生參加。時值日軍出兵山東製造濟南慘案之後,陳盛甫帶領隊伍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口號,遊行隊伍遂遭日軍衝散。當夜,日軍將鐵路中學包圍搜查,逮捕陳盛甫,後經時任校長許傳音國民黨黨員)等解救保釋。1929年12月,國民黨左派黨員宋還吾任校長,繼續支持校內的進步宣傳。1930年,當時任該校訓育主任的共產黨員胥子鈞在校內建立黨小組,曾發展黨員十餘人[4]。在胥子鈞與當時在該校任國文教師的作家王統照的指導下,學生成立了進步文學社團「綠萍社」、「濤社」,常在青島當地報刊刊載新文學作品。該校學生還曾組織劇團到附近四方機廠大康紗廠等處為工人演出。1932年6月,宋還吾被迫辭職,改由交通部委派崔士傑任校長。崔士傑到任後,受國民政府要求對該校進步活動採取壓制限制政策,該校進步活動遂陷入低潮[1][3]。1934年9月28日,蔡元培應邀在該校演講[5]

1930年代的青島鐵中在教學上重視發展特長、實驗實踐,體育教學成績尤為突出,在青島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常年獲得團體冠軍,其學生運動員常代表青島市、山東省在省運動會、華北運動會上參賽獲獎[3]。1935年,膠濟鐵路青島中學有教學班15個,學生588人,教職員53人[1]。同年9月,高中部設立職業班[6]。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該校於當年11月停辦,部分師生投身抗戰,如陳盛甫離開青島參加抗戰;原鐵路中學學生、運動員彭仁忭加入國民革命軍空軍,陣亡於淞滬戰場[3]

1938年1月日軍占領青島後,將鐵中校舍占為兵營。1939年4月18日,華北交通株式會社設立濟南鐵路學院青島分教場,1940年10月7日遷至原鐵中校舍[7],1943年4月改名青島鐵路學院[4],為專業技術學校性質,設電信、機務、運輸、車輛、電力等科,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停辦。日本投降後,在青島的原鐵中師生成立「青島鐵中校友會復會籌備處」,支持鐵中復校[3]。同年12月24日,國民政府接收青島鐵路學院後將其改為交通部津浦區青島扶輪中學,1946年4月26日正式開學,有高中3個班,初中10個班,學生656人[6]。這一時期的鐵中學生與中共地下黨聯繫密切,1949年大部分學生反對南遷,時任校長王懷中僅帶領數十名學生輾轉赴台灣,後來曾成立「青島扶輪中學校友會」[3]

Thumb
鐵路中學1980年代所建車輛出入門

1949年6月,解放軍青島軍管會接管扶輪中學,同年8月移交濟南鐵路局青島鐵路分局,9月開學時有學生15個班818人。1950年1月,該校改名為青島鐵路職工子弟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鐵中作為鐵路系統中學,其經費較地方公立中學較充足,教學設備設施較完善,其學生中考高考成績在全市前列,參加體育比賽成績優異。1950年代,該校在學習蘇聯教育理論經驗方面被視為全市楷模[3]。1958年,該校附設師專班,同時將鄰近的鐵路第二小學改為該校附設,次年又成立中師班(中等師範班)。1960年,鐵二小脫離鐵中。1961年,師專班、中師班停辦[6]。1965年,該校高考錄取率達到與青島二中相當的水平[3]文革期間,該校教學遭到破壞,教學質量嚴重下降。1968年底,該校由青島機務段接辦。1975年,該校設60個教學班,學生3458人[6]

1970年代後期,該校教學質量有所恢復。1982年6月7日,因廣州路設立青島鐵路職工子弟第二中學,該校改名青島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1990年,該校有初中班20個,高中班14個,學生1833人,教職工169人[8]

2002年10月29日,因國務院要求企業自辦中小學移交給地方管理,濟南鐵路局與青島市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將青島鐵一中等校移交給地方政府[9]。同年12月23日,濟南鐵路局與市政府舉行交接儀式[10],2003年8月,青島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正式更名為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2005年起,該校開設新疆班,招收新疆自治區籍學生。2015年,該校開始招收俄語[11]

Remove ads

現況

青島第六十六中學2022年有教學班35個,在校學生1652人,教職工176人。該校擁有「山東省規範化學校」、「鐵道部重點中學」、「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山東省教育援藏援疆先進單位」、「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11]

該校2020至2021年中考普通班錄取分數線與青島市區內排名前四的普通高中二中五十八中九中一中)相差60至70餘分,與青島外事職業學校青島旅遊學校職業高中處於同一水平[12]

校舍

快速預覽 膠濟鐵路青島中學舊址, 市北區文物保護單位 ...

膠濟鐵路青島中學校舍於1931年5月開建,同年8月底建成教學樓一座(現已拆除重建),辦公室一處,9月1日遷入新址,之後相繼建成實驗室、宿舍樓、食堂、大禮堂兼籃球館、運動場等,1934年底完全建成,開發利用面積6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校園整體布局至1990年代基本未變[3]。1985年統計校舍占地58698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餘平方米,教學樓四座,實驗樓一座,另有圖書館、溫室、地理園地各一處,體育場含跑道400米、足球場、籃球場及簡易看台[4]

現今,該校有教學樓兩棟,實驗樓一棟,圖書樓一棟,男女生宿舍樓各一棟,標準體育場一處,體育館一座,微機室、各類實驗室、琴房、舞蹈教室、學術報告廳、禮堂等設施俱備[11]

校內現存早期建築六棟,均為磚木結構,造型簡約,注重實用,屬於教育遺產與工業遺產的複合[13]。2006年5月20日,膠濟鐵路青島中學舊址建築群列入第二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14]。2011年11月15日列入四方區文物保護單位,次年12月四方區併入市北區後改為市北區文物保護單位[15]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