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州市

中國廣東省縣級市,由茂名市代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州市map
Remove ads

21°55′16″N 110°51′03″E

快速預覽 高州市 高, 國家 ...
快速預覽 漢語名稱, 正體字 ...

高州市郵政式拼音Kochow)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西南部的縣級市,由茂名市代管,東連陽春市茂名電白區,南接茂名茂南區,北鄰信宜市,西南與化州市、西北與廣西北流市接壤。歷史上曾是粵西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市人民政府駐中山路59號。

高州城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從唐代至民國,歷史上高州素有「廣東四大文教之鄉」之一的美譽。高州是「高涼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興盛地、傳承地。

高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及文化旅遊目的地[4],廣東十大傳統美食之鄉之一[5],全省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荔枝龍眼種植面積及產量居全國首位,也是全省最大的北運菜生產和蛋雞養殖基地。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高州」之名來源於高州古地名高涼郡,據《太平寰宇記》記載,「高涼郡土厚而山環繞,高且稍涼,故以為名」。

歷史

更多資訊 朝代, 具體時期 ...
Remove ads

新石器時代

高州境內人類居住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在南部的石鼓鎮祥山茶亭嶺出土的兩件穿孔石球是目前高州境內發現最早的石器工具,為當時舊石器時代晚期製作和使用的捕獵工具。在新垌鎮紅珠嶺和雲潭鎮的黃鱔坡上,亦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有石斧、石錛、礪石等磨製石器。此外,在曹江、泗水、根子、謝雞等鎮發現新石器文化遺存點共11處,出土一批石器工具。這些出土文物,證明了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高州的土著民族已生活在境內的大片土地上,創造了高州古代人類文明[6]

先秦至明清

先秦時期,高州歸屬於西甌、駱越部族。這兩大部落都是中國南方百越民族的組成部分,統稱為南越。春秋戰國時期,高州屬楚地。秦統一嶺南後,設南海、桂林和象郡,高州一帶區域當時處於桂林和象郡之間,即中北部屬桂林郡,南部屬象郡。

漢代,嶺南地區重新分設為南海、交趾、合浦等7郡,高州屬合浦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合浦郡下設高涼縣,縣治在現在的長坡鎮舊城村。今高州長坡以南當時屬合浦郡高涼縣,餘部屬蒼梧郡端溪縣。漢滅南越國後,部分南越民族開始漢化,原南越民族則史稱為俚族。

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在俚人聚居地區中心置立高州,此為高州之始,州治設於高涼郡(今長坡鎮舊城村)。從南朝至唐代,先後在境內設立電白郡和良德縣、茂名縣,又設置高州和潘州。至此,在今高州境內,同時存在著兩州(高州、潘州)、三縣(茂名、良德、電白)的行政治所,高州治所也歷經三址二遷,隋治高涼縣(今陽江市陽東縣境內),唐貞觀二十三年遷治良德縣(原東岸鎮良德一帶,現為高州水庫),唐大曆十一年遷治電白縣(今長坡鎮舊城村)。

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合併州縣機構,地方行政區划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潘州併入高州,良德縣併入電白縣,境內仍保留有高州和茂名、電白一州兩縣建制。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高州為高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高州路為高州府。洪武七年降為州,茂名縣撤銷併入高州。洪武九年高州復府,其後由治電白縣城(今長坡鎮舊城村)遷治茂名縣城(今高州市城區)。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電白縣遷神電衛(今電白區電城鎮)。原高州及電白治所附近一帶地域,劃為茂名縣管轄,這便成了今天高州的基本地域。至此高州府領茂名縣、電白縣、信宜縣、化州及其轄縣吳川、石城(今廉江)等「一州五縣」。

清代沿明制,高州府治、茂名縣治以及高州總兵機構同設於今高州市城區一帶。由於高州轄地較大,地理位置又處於戰略要衝地帶,因此便把高州府稱為廣東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瓊州府)之首府。

Remove ads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元年(1912),撤高州府,廣東省派出高州綏靖處,駐茂名縣高州城,領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六縣。民國三年,撤高州綏靖處,設高雷道,治所在茂名縣,轄原高州府、雷州府、陽江直隸州屬下11縣。九年(1920),撤道,派出高雷善後處,治所與高雷道同。民國十四年(1925),撤善後處,派出南路行政公署,駐茂名縣。十五年,又改為南路綏靖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1936)11月,廣東派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茂名縣,轄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陽江、陽春和梅菉管理局。民國二十七年派出南路行署駐茂名縣,管理第七、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原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八專署行政督察區,治所和轄區不變[7]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Thumb
1949年11月2日,高城各界群眾集結在聖殿坡廣場,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

1949年11月2日茂名縣解放,屬南路專區。1950年屬高雷專區。1952年屬粵西行政區。1956年屬湛江專區。

1958年8月,原茂名縣南部成立茂名工礦區市(茂名市);1958年10月,茂名縣南部的原公館鄉和袂花鄉、鰲頭鄉的部分地域劃入茂名工礦區市;將原小良鄉劃入電白縣;將原石鼓鄉的南盛、鰲頭鄉的蘭石和龍首鄉劃入化州縣。同年11月,茂名縣與信宜縣合併為茂信縣,12月茂信縣定名為高州縣。1961年4月茂信縣分署,原茂名部分仍稱高州縣,原信宜縣管轄的深鎮、古丁、馬貴三個公社劃歸高州縣管轄。1979年,分界公社的山閣、燒酒、霞池、黃杰、祿村、合益、金塘嶺、福居等八個大隊劃歸茂名市(現茂南區),成立山閣公社。

1983年8月,湛江專區撤銷,高州縣由已升格成地級市的茂名市管轄。10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公社改區,大隊改鄉。1986年12月,撤區建鎮(鄉),全縣劃為22鎮5鄉。1988年,石墳(改名為石龍)、深鎮、平山撤鄉改鎮,1992年,祥山、大潮撤鄉改鎮,至此全縣已無鄉級建制。

1993年6月8日,撤縣設市,高州縣改為高州市(縣級)。同年12月正式舉行撤縣建市掛牌儀式。

2000年2月25日,是江澤民在廣東省高州市考察時初次提出「三個代表」思想[註 1],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高州也因此成為三個代表的發源地。

Remove ads

地理

地形

Thumb
高州三官山

高州市地形複雜,地勢大體是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北部是連綿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台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錯。山地面積占 51.5%,丘陵面積占 31.9%,平原面積占 16.6%。一般山嶺土層較厚,山地多粘質土,平坦的坡地則多沙土。地勢最高點是東北部的棉被頂,海拔1627.3米,最低點是西南部祥山鑒江河床,海拔11.5米。

氣候

高州市區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冬季暖和時有陣寒。夏季高溫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36.6℃,極端最低氣溫3.5℃,平均最高氣溫在7-8月份,最低氣溫在12-1月份。歷年平均降雨量1560mm,每年4-9月份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80%以上。風向以東南風和東風為主,季風氣候極為明顯,每年3-9月盛行東南風,11月至來年1月份多為北風和西北風,雨季常有颱風襲擊。

文化

方言

高州境內通用粵語(白話),其他方言有客家話(涯話)和閩南話(俚話)。高州白話,屬於漢藏語系下的漢語族粵語支高陽片;高州涯話,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客語支,之前屬於不分片客語,後來經比較可算粵台片𠊎話小片,使用者散布在高州東部和東南部、東北部的泗水、謝雞、根子、分界、新垌、雲潭、大坡、馬貴、古丁、深鎮等鎮。

木偶戲

高州木偶戲,民間稱「傀戲」、「傀仔戲」,由明朝萬曆年間從福建傳入的布袋戲發展而起,20世紀七八十年代盛極一時,木偶戲班發展到兩千多班,年演出一萬多場,成為廣東演出單位中演出劇種最多的文藝團體[8]。2003年,高州被評為中國民族民間藝術(木偶)之鄉,作為木偶戲的重要分支,木偶戲(高州木偶戲)被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高州常住人口為1328657人。 2021年末,高州市常住人口133.05萬人,比上年增加0.1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1.4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8.66%。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86.94萬人,同比增加1.42萬人。

教育

基礎教育

著名的學校有:

更多資訊 學校名稱, 地點 ...

大中專院校

醫療

截止2018年,高州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08個[11],其中全國三級甲等醫院2間(分別為高州市人民醫院、高州市中醫院),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1間,村衛生站433個。規模較大的醫院有:

更多資訊 醫院名稱, 創辦時間 ...
Thumb
高州深鎮自然保護區

旅遊

知名旅遊景點:

  • 仙人洞自然風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大唐荔鄉文化旅遊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
  • 古郡水城(國家3A級旅遊景區)
  • 高州水庫(玉湖國家水利風景區)
  • 粵龍山風景區
  • 高州冼太廟
  • 寶光塔
  • 市區六大公園:潘州公園瀛洲公園觀山公園掛榜嶺生態公園筆架山森林公園文筆嶺生態公園

經濟

高州是廣東省農業總產值最高的縣(市),種植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本地主要產業,工業基礎薄弱,大部分勞動人口分布在鄉鎮地區,城鎮化水平不高。高州的手套產業在1990年代2000年代中期曾興盛一時,生產的勞保皮革手套遠銷海外,但因工藝低端和技術落後難以為繼,規模大不如前。

農業

Thumb
高州平山鎮農村風光

高州的農業總產值連續多年名列廣東省各縣(市)第一,全市已形成荔枝龍眼香蕉北運菜油茶南藥生豬蛋雞羅非魚鱷魚等十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水果種植面積136萬畝,年產水果130萬噸以上,其中荔枝種植面積超過55萬畝,年產量達全國八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龍眼種植面積超過32萬畝,年產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全國百分之八。

工業

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金屬製造、輕工紡織、醫藥健康等產業為輔,主要集中於金山工業園區。

商圈

中山路商圈

粵西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商圈之一。廣義的中山路商圈以原百貨大樓(已倒閉)為核心,除了中山路商業步行街,還包括附近的永鎮街、解放街、南華路一帶。中山路以往就是高州城區重要的商業活動中心,全長884米,占地4萬多平方米,商業氛圍濃厚,以濃郁的嶺南騎樓風格為特色,被評為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12]

金港灣商圈

位於城區文明路,亦是目前人氣最旺的商業區,商業配套相對集中完善,以文明路金港灣百貨為核心,擴至廣場路、公園路、教育路一帶,匯集大型超市、品牌服飾、數碼產品、金器首飾、休閒飲食、電影娛樂等商業業態。

太陽城商圈

2010年後隨著城市南拓新興的商圈,以高涼路太陽城廣場為核心,涵蓋超市、服裝、飲食、兒童樂園以及精品書店等業態。

桂圓食坊

位於市區桂圓東路兩側,於2016年元旦正式開業,定位為粵西地區最大的美食城,占地面積近5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匯聚超過200間食肆、商鋪、酒吧、小吃檔。

名人

友好縣/友好城市

行政區劃

高州市下轄5個街道辦事處、23個[14]

石仔嶺街道、​山美街道、​金山街道、​潘州街道、​寶光街道、​謝雞鎮、​新垌鎮、​雲潭鎮、​分界鎮、​根子鎮、​泗水鎮、​鎮江鎮、​沙田鎮、​南塘鎮、​荷花鎮、​石板鎮、​大井鎮、​潭頭鎮、​大坡鎮、​平山鎮、​深鎮鎮、​馬貴鎮、​古丁鎮、​曹江鎮、​荷塘鎮、​石鼓鎮、​東岸鎮、​長坡鎮、​團結農場、​勝利農場和​火星農場

更多資訊 功能片區, 重點發展產業 ...

交通

對內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以市區為中心的公路系統串聯各鄉鎮。與外部交通以鐵路高速公路為主。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