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橋鎮 (上海市)
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下辖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橋鎮,古稱清溪、清浦、清州[1],是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下轄的一個鎮[2],位於浦東新區北端。面積38.7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49萬人(2008年)。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7月6日) |
歷史
高橋鎮自唐代開始逐漸成陸,宋代先後隸屬於崑山縣臨江鄉與嘉定縣。[1]中心的高橋古鎮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據史料記載,當時已有順濟庵、法昌寺等建築。[3][4][5]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建清浦寨,護守長江之口。明永樂十年(1412年),在高橋臨海處築土山,建烽堠,晝舉煙,夜明火,永樂帝名之為「寶山」並親筆撰文,刻石立碑,為「寶山御碑」。山於萬曆十年(1582年)因年久失修被海潮衝垮,而此碑現已移至高橋中學校園中,1984年新建碑亭,現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4][1][6]
明代,在今高橋鎮以北二里許的清浦鎮開始繁榮。然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襲擾清浦鎮,盤踞法昌寺,致使市面冷落,加之浜港淤塞,市船不通,商人商鋪沿清浦港向南遷徙,高橋鎮遂興。[4]
清雍正二年(1724年),隸屬於寶山縣。嘉靖年間,高橋鎮自北行頭(今北市梢)始,傍清浦港沿河建北街,再沿高橋界浜(高橋港)建成東街和西街,形成丁字形三條長街,即今日高橋古鎮「二港三街」的基本格局。[4]宣統二年(1910年),設高橋鄉。民國十七年(1928年),劃歸上海特別市,為高橋區。[5]
由於高橋界浜於天燈口直通黃浦江,加之上海開埠,中外商人云集上海,高橋鄉民轉而集中去上海做工經商,促進了高橋的繁榮和發展。1932年,上海最早開放的海濱天然浴場在高橋長江口龍王廟建成,加上有市輪渡可直通上海,高橋由此成為上海近郊的一處旅遊勝地。[4]1937年,日寇進犯,龍王廟淪為戰場,海濱浴場被毀。[1]
高橋扼守吳淞口,歷來為軍事要地,1862年太平軍進軍上海和1949年上海解放戰役中,高橋都是重要的軍事目標,現仍有碉堡。[4]
解放以後,區劃歷經改動。1956年2月,撤銷高橋區,併入東郊區。1958年9月,凌橋、海濱、高東、高南四鄉和高橋鎮合併,成立東風公社。同年10月,東郊區撤銷,改為隸屬浦東縣。1959年4月,東風公社改為高橋公社。同年5月,高橋公杜析為海濱、凌橋、高東、高南四個公社。1960年1月,吳淞區建立,高橋中興鎮劃歸吳淞區。[7]同年2月,高橋鎮改街道辦事處,直屬浦東縣。11月,上海煉油廠、上海石油採購供應站、上煉新村等地區劃撥吳淞區。1961年1月,撤銷浦東縣,劃撥川沙縣。同年7月,恢復高橋鎮建制,隸屬川沙縣。1964年5月,吳淞區撤銷,中興鎮地區劃歸川沙縣。1984年3月,政社分設,設立高橋鎮、高橋鄉、凌橋鄉。[5]
浦東開發開放以來,高橋鎮不斷發展。1992年,劃歸浦東新區,成立外高橋保稅區。[8]1995年11月,撤銷高橋鄉建制,建立外高橋鎮;撤銷凌橋鄉建制,建立凌橋鎮。[5]1998年9月7日,外高橋鎮併入高橋鎮[8]。2000年4月,撤銷高橋鎮與凌橋鎮建制,建立新的高橋鎮。[5]2005年,高橋老街由上海市政府列為歷史風貌保護區。[1]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上煉新村一社區、上煉新村二社區、高橋新村社區、潼港一村社區、東街社區、南街社區、西街社區、富特三社區、富特四社區、富特五社區、潼港二村社區、潼港三村社區、金高社區、凌橋社區、海高新村社區、潼港五村社區、潼港六村社區、潼港八村社區、凌橋第二社區、潼港四村社區、潼港西八村社區、陸凌社區、永久新村社區、學前街社區、高橋新城第一社區、港城新苑社區、凌橋第三社區、和祥佳園社區、凌橋第四社區、凌橋第六社區、凌橋第五社區、高橋新城第二社區、浦凌佳苑社區、潼港七村社區、凌橋第七社區、南塘村、陸凌村、屯糧巷村、新農村、鎮北村、北新村、西新村、新益村、倉房村、三岔港村、龍葉村、凌橋村和顧家圩村。
境內景點
特產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