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骨化三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骨化三醇[8](INN:calcitriol)又稱促鈣三醇[9]、鈣化三醇[10][11]、1,25-二羥膽鈣化醇(1α,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1,25-DHCC)、1,25-二羥維生素D3,是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在正常的情況下由腎臟製造。
骨化三醇是一種激素[12],可結合並活化細胞核中的維生素D受體,而增加許多基因的表達[13]。骨化三醇主要透過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來增加血液中的鈣離子,在調節血鈣與血磷濃度方面有重要作用[7]。
骨化三醇製劑可用於治療低鈣血症、低磷酸鹽血症、佝僂病和慢性腎衰竭和副甲狀腺機能減低伴隨的骨營養不良,亦用於早產嬰兒手足搐搦以及代謝,並作為營養不足所致維生素D缺乏的防治。
Remove ads
生物合成
7-去氫膽固醇在皮膚內經紫外線的照射下生成膽鈣化醇(維生素D3),後者在肝臟中經羥化酶系的作用下羥化為25-羥膽鈣化醇,繼而經血液被轉運到腎臟,腎臟近曲小管細胞中的CYP27B1(細胞色素 P450 27B1)將25-羥膽鈣化醇羥化為1,25-二羥膽鈣化醇。

當血液中維生素D、鈣、磷的含量下降時,1,25-二羥膽鈣化醇生成量會增加。副甲狀腺素會增加腎臟中CYP27B1的活性,使得1,25-二羥膽鈣化醇生成量增多,可協同副甲狀腺素增加血鈣。
生理作用
故總體來說,骨化三醇可增加血液中鈣和磷的含量。
骨化三醇的作用原理很多情況下是通過與維生素D受體(VDR)結合,例如小腸上皮細胞細胞質中的受體與骨化三醇結合而成的配體-受體複合物轉移到到細胞核中作為促進鈣結合蛋白的編碼基因的表現的轉錄因子,鈣結合蛋白增加使細胞主動運輸更多的鈣離子,而提高鈣離子吸收水平。吸收鈣離子同時為維持電中性也需要運輸陰離子,主要是吸收無機磷酸根離子,所以骨化三醇也可促進磷的吸收。[14]
醫療應用
骨化三醇用於治療低血鈣症、副腎上腺功能減退症(成人)、骨質軟化、佝僂病(嬰幼兒)、慢性腎臟病(腎病變引起的低血鈣症和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腎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引起的低血鈣症、家族性低磷血症(familial hypophosphatemia),以及預防糖皮質素引起的骨質疏鬆症[7][15][16]。給藥方式為透過口服或是靜脈注射[7]。
骨化三醇和其他維生素D受體-配體類似物在調節血鈣之外方面的應用也通過驗證[17],其口服劑用於治療乾癬[18]和乾癬性關節炎[19],但對乾癬的療效證據尚不充分[20]。維生素D類似物鈣泊三醇是比較常用的治療乾癬藥物。
副作用
過量使用會導致虛弱、頭痛、噁心、便秘、泌尿道感染和腹痛等副作用。[7][15]嚴重的副作用有高血鈣和過敏性休克。[7]建議個體在開始用藥和改變劑量之後要定期進行血液檢查[15]。
相對於其他的維生素D化合物在臨床上的使用(膽鈣化醇,麥角鈣化醇),骨化三醇有更高誘導高血鈣症的風險。然而由於其相對短的生物半衰期,副作用也相對容易處理[16]。
骨化三醇在體內的生物半衰期以小時為單位,而其前體骨化二醇的生物半衰期以週為單位。[21]骨化三醇透過進一步羥基化形成1,24,25-三羥基維生素D、活性維生素 D3酸而失去活性。這是透過CYP24A1的作用而發生。[22]活性維生素 D3酸更易溶於水,會隨膽汁和尿液排出。
歷史
骨化三醇於1971年首次由在美國教授Hector DeLuca所主持實驗室中工作的麥克·H.·郝力克,另外還有安東尼·諾曼及其同事們[23][24]所發現。[25]
骨化三醇於1971年被確定為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於1978年在美國被批准用作醫療用途。[7]它有通用名藥物在市面販售。[15]它是美國於2021年排名第258最常使用的處方藥,開立的處方箋數量超過100萬張。[26][27]
此藥品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之中。[28]
社會與文化
骨化三醇有多種商品名,如Rocaltrol (羅氏藥廠)、Calcijex (亞培)、Decostriol (Mibe藥廠、Jesalis藥廠)、Vectical (Galderma藥廠) 和 Rolsical (太陽製藥)。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