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第1屆中華民國全國性地方首長選舉・馬英九政府第二任期信任投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Remove ads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3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1],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6屆直轄市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7屆長選舉。

快速預覽 已登記選民, 投票率 ...

本次選舉為首次直轄市長、縣市長同時改選,投票率約為67.59%,在22個直轄市、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取得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4個直轄市及基隆市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濁水溪以南各縣市與離島之澎湖縣,共計13席;中國國民黨取得直轄之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與福建之連江縣,共計6席;臺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分別由無黨籍柯文哲(和民進黨整合)、傅崐萁親民黨背書)、陳福海(親民黨背書)勝出。

本次選舉有十三位現任者爭取連任,除了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參選改制後的桃園市市長)、新竹市市長許明財金門縣縣長李沃士連江縣縣長楊綏生連任失利外,其餘八位地方首長皆順利連任。

Remove ads

全國統計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民調來源, 完成日期 ...

選舉預估

2014年直轄市長市長選舉預測分佈圖
預估來源 TVBS 民主進步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民主進步黨
公佈日期 2014年1月20日 2014年6月22日 2014年7月16日
預測圖 Thumb Thumb Thumb
預估來源 國立政治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立政治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國民黨
公佈日期 2014年7月31日 2014年8月11日 2014年9月15日
預測圖 Thumb Thumb Thumb
預估來源 臺灣指標民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立政治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國民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公佈日期 2014年10月8日 2014年10月30日 2014年10月31日
預測圖 Thumb Thumb Thumb
公佈日期 2014年11月6日 2014年11月16日 2014年11月18日
預估來源 臺灣指標民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立政治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聯合報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預測圖 Thumb Thumb Thumb
圖例
  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領先的縣市。
  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領先的縣市。
  無黨籍候選人領先的縣市。  
  選情陷入膠著的縣市。    

選舉結果

粗體代表成功連任縣長或市長的當選人,共有8位。

更多資訊 政黨, 本屆席次 ...
更多資訊 縣市別, 上屆當選人黨籍 ...
Remove ads

直轄市

政治背景

臺北市市長身為首都的行政首長,其代表意義十分重要,被認為是通往總統之路的跳板,同時也是政黨選舉的必爭之地[2]。在歷年來的藍綠陣營對決中,臺北市的基本盤格局一直都維持在藍略大於55%、綠略小於45%[3][4]。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臺北市成為省轄市,市長從1951年起隨著地方自治的實施而由市民直選,除了第三屆及第四屆市長黃啟瑞中國國民黨籍之外,臺北市便一直由黨外人士吳三連高玉樹主政[5]。臺北市在1967年改制為直轄市後,市長改由中央政府派任,除第一任市長為無黨籍的高玉樹,其餘均為國民黨籍本省人士擔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為市民直選[6]。在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民主進步黨陳水扁在國民新三黨鼎立的狀態下當選[7]。1998年,在泛藍整合成功的效應下,獲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擊敗尋求連任的陳水扁,臺北市再次展開四屆十六年國民黨執政[8]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長選舉,由馬英九以六成四的票數當選連任。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北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8年市長選舉,由尋求連任的陳水扁以四成六的票數落敗。上屆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以五成六的票數連任成功,擊敗得票率四成四的民進黨候選人蘇貞昌。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臺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除了民進黨提名的姚文智士林大同勝出外,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臺北市其餘七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Remove ads

政黨初選

 參見: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作業#臺北市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北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Remove ads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北市市長候選人競選主軸, 號次 ...

本屆選舉,共有七人登記參選市長,創下歷屆候選人數的記錄[33]。選舉初期民調顯示連勝文領先,唯隨著選情升溫,連、柯兩人陷入膠著,民調呈現雙方互有輸贏的態勢。選前半年,柯文哲的聲勢更進一步上揚。九月下旬MG149案爆發,連營開始對柯文哲進行抹黑,試圖扭轉落後民調,反而擴大差距,柯取得穩定領先。曾任民進黨籍立委的沈富雄曾有意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惟於2014年8月8日宣佈退選,對選情造成一定的衝擊[44]

Remove ads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Remove ads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臺北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本次選舉柯文哲以近25萬票大勝主要對手連勝文,成為臺北市升格直轄市後開放民選以來首度當選之無黨籍候選人。

政治背景

新北市位處臺灣本島最北端,是中華民國境內人口最多的都市,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北縣於2010年底升格改制而成[46][47]。由於幅員遼闊,選舉人數高達三百萬,故號稱全國最大票倉,是藍綠兵家必爭之地,選民結構呈現藍略大於綠[48][49]。改制前的臺北縣在戒嚴時期,一直是由中國國民黨執政[50]。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進步黨贏得縣長寶座,尤清蘇貞昌展開長達四屆十六年的執政[51]2005年,適逢民進黨中央執政滿意度嚴重下滑的效應下,獲國民黨提名的周錫瑋當選末任臺北縣長[52]。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新北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朱立倫以十一萬票、五個百分點的差距,擊敗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53]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北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一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北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長選舉,由蘇貞昌獲得五成一的票數當選連任。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新北市以五成四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在五股蘆洲三重等兩個選區勝出,而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則在新北市其餘十個選區勝出。

政黨初選

 參見:2013年-2014年民主進步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新北市

更多資訊 2014年新北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堃倫大戰」的局面。

民進黨游錫堃以「一生懸命、負責到底」[68]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朱立倫以「做 就要做好」為競選主軸[69]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朱立倫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對手。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新北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新北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新北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新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朱立倫以兩萬五千票之極小差距擊敗游錫堃,且僅在15個行政區取得領先,為國民黨保住一都。

政治背景

桃園市於2014年12月25日,由原臺灣省下轄之桃園縣升格改制而成[70]。桃園是藍營的優勢選區,就選民結構而言,泛藍領先泛綠十幾個百分點[71]。桃園縣在1990年代以前,除第八屆縣長許信良為黨外人士之外,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主政[50]。 然而,在1997年縣長補選,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呂秀蓮高票當選,並於該年底的縣長選舉順利連任[50]。2001年,桃園縣再度變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今[72]

近年來,國民黨在桃園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五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桃園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7年縣長選舉,由呂秀蓮獲得五成六的票數順利連任。在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吳志揚僅以不到五萬票的微小差距當選末任桃園縣長。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桃園縣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桃園縣境內的六個選區均成功當選,而民進黨的兩位時任立委皆連任失敗。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桃園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乃繼2009年縣長選舉以來,吳、鄭兩人二度同台角逐。

民進黨鄭文燦以「有輪替,才有改變」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吳志揚以「新桃園,贏香港、勝新加坡」為競選主軸[83],象徵了愛與祥和的新桃園,提升桃園的經濟地位和條件,讓桃園贏香港,勝新加坡。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吳志揚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對手。選前半年,縣府爆發八德合宜住宅弊案,吳的副手葉世文也因而解職,對選情曾造成一定的影響[84][85]。選舉過程,雙方陣營皆支持推動航空城,及建置捷運系統。吳陣營亦提出加強水域整治、推廣觀光產業、推展優質農業等政策。鄭陣營則提出台鐵地下化、車站特區都市更新,捷運延伸至大溪八德等政策。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桃園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桃園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桃園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桃園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原先外界看好爭取連任的吳志揚;然而開票當天吳志揚票數持續小幅落後民進黨籍候選人鄭文燦,鄭最終以近三萬票的差距爆冷門險勝尋求連任的吳志揚,贏得首任桃園直轄市長選舉。

政治背景

臺中市為臺灣中部地區的經濟、文化與交通中心,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中縣臺中市於2010年底合併改制而成[86]。整體而言,大臺中的政治情勢由藍營略占上風,且泛藍基本盤領先泛綠五到十個百分點[87]。原臺中縣在1990年代以前,即長年由國民黨紅黑兩派輪流主政,然而在1997年縣長選舉,由於國民黨未能整合成功,而導致民主進步黨籍的廖永來入主縣府[72]。2001年,國民黨提名的黃仲生擊敗尋求連任的廖永來,黃並於2005年順利連任,成為末任臺中縣長[88]

臺中市在1980年代以前,則長年由黨外人士及國民黨張賴兩派輪流主政[72]。1980年代,國民黨為了奪回執政權而改變提名策略,選擇無派系背景的候選人,並於1981年成功擊敗尋求連任的黨外市長曾文坡,展開了長達四屆十六年的執政[72]。1997年,時任民進黨籍省議員張溫鷹在藍綠雙方皆處於分裂的狀態下,憑著雄厚的基層實力,以五成的票數當選[89]。2001年,因為綠營內部分裂,而導致國民黨提名的胡志強當選,胡並於2005年連任成功,成為臺中市末任省轄市長[90]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中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中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獲得五成的票數成功過半。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的胡志強以三萬票、兩個百分點的微幅差距險勝民進黨候選人蘇嘉全。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臺中市以五成二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臺中市八席區域立委中,國民黨贏得四席,民進黨三席,無黨聯盟一席。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臺中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藍綠兩大黨皆經由初選,產生政黨提名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乃繼2005年省轄臺中市長選舉以來,第二度「強龍對決」。

國民黨胡志強以「大台中,實現中」為競選主軸[101],並發表競選標誌紅、藍、白三色呈現高速運轉的大台中,代表持續驅動的國際競爭力。

民進黨林佳龍以「希望台中」為競選主軸[102]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林佳龍保持領先態勢。選舉過程,交通政見成為重要的攻防議題。林陣營主張「優先蓋大台中山手線」,及「捷運環狀化」[103]。而市府則於選前4個月推出快捷巴士(BRT),唯引發爭議[104];後於8月,提出「山海環線」計畫[105]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台中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林佳龍以超過五成七選票,大勝尋求連任的胡志強21萬票,終結胡的四連霸之路及十三年的胡志強執政,成功當選臺中市長。

政治背景

臺南市位於臺灣嘉南平原,是一座文化古都,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南縣臺南市於2010年底合併改制而成[108]。大臺南是綠軍的大本營,泛綠和泛藍的基本盤大約在六比四之間[71][109]。原臺南縣在1990年代以前,由於黨國威權的時代背景,多由中國國民黨的派系輪流掌政[50]。然而隨著反對勢力抬頭,自1993年縣長選舉民進黨籍的陳唐山當選縣長以來,臺南縣便由藍翻綠,直至2010年五都改制皆由民主進步黨執政[109]。原臺南市在1990年代以前,則長年由黨外人士及國民黨輪流主政,反映了府城鮮明的反對意識。自1997年,民進黨籍的張燦鍙當選市長起,臺南市亦一直由民進黨執政至2010年縣市合併[72]

歷年來,民進黨在臺南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六成二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臺南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四成六的票數。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時任立委賴清德以六成的票數勝出,並且在大臺南市轄三十七區全數獲勝。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臺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在臺南市境內的五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南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賴、黃兩人對決的局面。

爭取連任的民進黨賴清德以「大步向前」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黃秀霜以「台南值得更好,台南一定更好」為競選主軸。[113]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賴清德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黃秀霜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南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南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台南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臺南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台南市的基本盤本來就極利於泛綠,最終毫無意外的由賴清德勝出。並創下當地史上最高得票率與本屆全國最高得票率,領先對手約45萬票。

政治背景

Thumb
高雄市第二屆市長選舉選舉公報
(正面為候選人政見及個人資料,背面為選舉投、開票所一覽表)

高雄市為臺灣第二大都市,亦為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由原直轄市高雄市及臺灣省下轄之高雄縣於2010年底合併改制而成[114]。大高雄是綠營的票倉,選民結構呈現綠大藍小,泛綠泛藍基本盤大約在五成五比四成五左右[115]。原高雄縣在1980年代以前,即長年由國民黨紅白兩派、及黨外黑派輪流主政[72]1985年,當時仍為黨外人士的余陳月瑛以三萬票的差距當選縣長,並開啟了高雄縣至2010年縣市合併,黨外至民進黨一脈相傳的「綠色執政」[71]

高雄市自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省轄市長開放民選之後,除第六屆市長楊金虎中國民主社會黨籍之外,便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50]。高雄市在1979年改制為直轄市後,市長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為市民直選[6]。在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籍官派市長吳敦義高票當選[116]。1998年,獲民進黨提名的謝長廷擊敗了尋求連任的吳敦義,高雄市至2010年五都改制也一直由民進黨執政[72]

歷年來,民進黨在高雄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五成七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高雄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共囊括五成一的票數。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大高雄直轄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時任高雄市長陳菊參選,而在黨內初選中落敗的時任高雄縣長楊秋興則脫黨參選,國民黨則提名時任立委黃昭順。最後,陳菊以五成三得票率、過半票數當選,楊秋興、黃昭順則分別獲得兩成七及兩成餘的得票率。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高雄市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高雄市九席區域立委中,民進黨贏得七席,國民黨兩席。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高雄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乃繼2010年高雄市長選舉以來,「秋菊」兩人二度同台角逐。

爭取連任的陳菊以「再創高峰,大高雄向前行」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楊秋興以「微市長,大市民!高雄興起,一切看我!」為競選主軸。

無黨籍周可盛提出「結合力量改變高雄,創造高雄奇蹟」的訴求。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陳菊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楊秋興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高雄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高雄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高雄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高雄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選前三個月發生在高雄的氣爆事件,對陳菊的競選連任之選情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高雄本已擁有相當高的泛綠基本盤,最終陳菊毫無意外以壓倒性的優勢順利連任,以99萬票超越新北朱立倫的95萬票,成為本屆選舉全國最高的得票,同時領先對手54萬票。

臺灣省

政治背景

基隆市長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泛藍基本盤較高,藍綠政黨版圖約為五比三[71]。自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市長開放民選之後,除第四屆及第五屆市長林番王中國民主社會黨籍之外,基隆市即長期由中國國民黨執政,至1990年代臺灣民主改革開放後仍無改變[50]。此現象直至1997年,才由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的李進勇打破[51]當屆選舉,由於國民黨提名的時任省議員劉文雄,與違紀參選的時任議長許財利票源重疊,而導致李進勇當選市長[122]2001年市長選舉時,在泛藍整合成功的效應下,獲國民黨提名的許財利擊敗尋求連任的李進勇,基隆市也再度變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2014年[123]

近年來,國民黨在基隆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由謝國樑以六成八的票數當選連任。民主進步黨歷年在基隆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3年市長選舉,由王拓獲得四成五的票數。而親民黨過去亦曾經在基隆市具有強大影響力,分別在2001年立委選舉2004年立委選舉超越國民兩大黨,高居各政黨得票率之首。上屆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張通榮以五成五的票數順利連任,擊敗得票率四成二的民進黨候選人林右昌。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基隆市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謝國樑則以五成二的票數當選連任。

政黨初選

 參見:2013年-2014年中國國民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基隆市

更多資訊 2014年基隆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混沌不明的局面,選情相當詭譎多變。選舉初期民調顯示,國、民兩大黨原先提名的候選人,黃、林選情陷入膠著狀態。

國民黨謝立功以「串連北北基,再造新基隆」為競選主軸。

無黨籍黃景泰以「行動新基隆」為競選口號。

民進黨林右昌我愛基隆為競選口號。

選前半年,黃景泰涉關說建案,對選情造成一定的衝擊[145]。而林右昌的聲勢則進一步上揚。中國國民黨於2014年7月9日撤銷黃的提名,重起提名作業,然而黃於隔日隨即表示將參選到底[146]。國民黨後改為徵召謝立功參選,使得選情呈現群雄並起的狀況[147]。國民黨籍市議員楊石城曾有意脫黨參選,惟於2014年8月26日宣佈退選,議長黃景泰於9月5日因貪污罪而羈押禁見,對選情造成一定的衝擊[148]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基隆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基隆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基隆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基隆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基隆市自許財利及張通榮以來的兩位市長,施政滿意在全國始終敬陪末座;且市政弊病叢生 (如人行陸橋崩塌、市長涉及關說等) 引人反感;再加上原國民黨提名人黃景泰爆發弊案、黨中央倉促撤換與地方無淵源之謝立功上陣,而黃仍登記參選到底,造成泛藍分裂。選舉結果林右昌以過半選票當選。

政治背景

傳統上,宜蘭縣選民以支持泛綠者為多,尤其在宜蘭縣長選舉中更是呈現民主進步黨長期勝選的局面[71]。宜蘭縣在1980年代以前,均由中國國民黨掌政[50]。1981年起,當時仍為黨外人士的陳定南及民主進步黨的游錫堃劉守成均成功當選及連任,前後共六屆廿四年由泛綠人士主政宜蘭[151]。然而,在2005年縣長選舉,適逢民進黨支持度因陳水扁執政表現不佳而下滑的效應下,國民黨提名的呂國華以些微的差距勝出,成為解嚴後首位國民黨籍的宜蘭縣縣長[152]。但在2009年縣長選舉中,由於縣府停辦童玩節引發爭議,民進黨提名的林聰賢以兩萬多票的差距擊敗尋求連任的呂國華,宜蘭也再度重返綠色執政[153]

歷年來,民進黨在宜蘭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宜蘭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由林建榮獲得五成三的票數當選連任。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宜蘭縣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陳歐珀則以過半票數擊敗國民黨籍時任立委林建榮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宜蘭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目前呈現林、邱兩人對決的局面。

民進黨的林聰賢以「讓台灣 贏在宜蘭」為競選主軸[159]

國民黨邱淑媞則主打「綠色經濟、生態保育、健康產業、智慧科技」[160]為競選主軸。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林聰賢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對手。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宜蘭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宜蘭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宜蘭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宜蘭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宜蘭縣的基本盤先天便有利於泛綠,本次選舉從剛開票林聰賢就一路穩定領先,最終以懸殊的差距獲得勝選,連宜蘭市、頭城鎮等藍營票倉都是綠營領先。

政治背景

近年來,新竹縣被視為臺灣各縣市中泛藍基本盤極高者,不過由於當地政治生態主要由宗親勢力主導,因此新竹縣在過去亦曾經分別由藍綠兩大黨執政過[71]。新竹縣在戒嚴時期,除第六屆縣長劉榭熏為黨外人士之外,即長期由中國國民黨主政[50]。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進步黨贏得縣長寶座,並展開了長達三屆十二年的執政[51]2001年縣長選舉時,獲國民黨提名的鄭永金擊敗尋求連任的林光華,新竹縣也自此由國民黨執政至今[161]

近年來,國民黨在新竹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七成四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新竹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10年立委補選,由彭紹瑾獲得五成六的票數當選。上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立委邱鏡淳,而時任議長張碧琴則脫黨參選,民進黨則徵召曾任桃園縣籍立委的彭紹瑾參選。最後,在三強鼎立的狀態下,邱鏡淳以一萬餘票的差距擊敗彭紹瑾,而張碧琴則以九百多票的微小差距,位居第三名。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新竹縣以六成六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徐欣瑩則以六成二的票數擊敗民進黨籍時任立委彭紹瑾

候選人與競選過程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新竹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目前呈現鄭、邱兩位前後縣長對決的局面,乃自1997年縣長選舉,兩人二度同台角逐。鄭永金在宣布參選時,並當場承諾恢復發放老人年金

國民黨邱鏡淳以「希望 亮麗 科技城」[172]為競選主軸,是躍上國際舞台的科技城。

無黨籍鄭永金以「新竹縣向前行,建設福利不能停」為競選主軸,主打恢復老人年金發放。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具有現任優勢的邱鏡淳處於領先態勢。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新竹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新竹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新竹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新竹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本次選舉,一反民調上邱鏡淳大幅領先,開票過程鄭、邱二人不斷拉鋸、翻轉,最終邱鏡淳以不足六千票的差距勝選。鄭永金的老年津貼政策雖然在許多鄉鎮獲得支持,但是在人口稠密的市區卻無法取得認同,尤其是竹北,上屆選舉中鄭氏支持的張碧琴在竹北領先,本次邱鏡淳在竹北的得票領先但依舊未過半,反而出生竹北的葉芳棟獲得10%的選票,在野勢力在市區無法有效整合,也使邱鏡淳能以未過半的選票連任。

政治背景

新竹市是藍營的優勢選區,就選民結構而言,泛藍領先泛綠十幾個百分點[71]。不過新竹市在1980年代升格為省轄市初期,卻均由黨外「施家班」執政,甚至在1984年市長補選中,以官司糾纏之身投入選舉的施性忠仍然高票連任市長[72]中國國民黨遲至1985年,方在激烈的競選過程中驚險奪得市長寶座,並展開了長達三屆十二年的執政[51]。但在1997年市長選舉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蔡仁堅因獲新黨大老許歷農站臺支持而當選,唯2001年新竹市再度撐起藍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2014年[173]

近年來,國民黨在新竹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5年市長選舉,由林政則以六成九的票數當選連任。民主進步黨歷年在新竹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7年市長選舉,由蔡仁堅獲得五成六的票數當選。而親民黨過去亦曾經在新竹市具有強大影響力,並在2001年立委選舉一舉超越國民兩大黨,高居各政黨得票率之首。上屆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許明財以五成六的票數勝出。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新竹市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呂學樟的得票率則下滑至五成三。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新竹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群雄並起的局面。

國民黨許明財以「幸福新竹 KEEP GOING!」為競選主軸。

民進黨林智堅以「加速吧!新竹」為競選主軸。[186]

無黨籍蔡仁堅以「2014新竹再動起來」為競選主軸。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具有現任優勢的許明財處於領先態勢。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新竹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新竹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新竹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新竹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選前民調中爭取連任的市長許明財一路大幅領先對手,再加上泛綠分裂,外界評估「躺著選」都能贏。然而前市長蔡仁堅的參選吸收了部分國民黨支持者的票源,而未表態的選民又倒向民進黨籍候選人林智堅,導致最後林智堅以約一千票的微小差距驚險擊敗尋求連任的許明財。

政治背景

苗栗縣的政治勢力藍強綠弱,藍綠基本盤大約在六成五比三成五左右,唯過去各項選舉藍軍常因派系紛爭而分裂[71]。苗栗縣自1950年代實施地方自治以來,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這種局面直到1990年代才產生改變[72]1993年縣長選舉,老黃派的時任立法委員何智輝以無黨籍身份打敗了國民黨提名參選連任的張秋華,而無黨籍人士傅學鵬則自1997年起當選兩屆縣長,使得苗栗縣連續三屆十二年由無黨籍人士主政[72]2005年縣長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劉政鴻當選,並於2009年以六成四的票數順利連任[187]

近年來,國民黨在苗栗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全縣共囊括七成二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苗栗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三成九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苗栗縣以六成四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苗栗縣境內的兩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政黨初選

 參見:2013年-2014年中國國民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苗栗縣

更多資訊 2014年苗栗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在野的民主進步黨提名不分區立委吳宜臻參選。吳為客籍女律師,長期致力促進婦權,出身銅鑼鄉,曾任任務型國代、臺北市苗栗客家同鄉會副理事長。本屆立委任期內,於苗栗市卓蘭鎮銅鑼鄉竹南鎮成立服務處。[197]
  • 中國國民黨經過了初選過程,提名山線立委徐耀昌角逐縣長寶座。徐為客籍人士,具有新黃派色彩,曾任親民黨籍全縣選區立委、頭份鎮長。徐曾參選2005年縣長選舉,但在傅學鵬系統票源分散下,敗給當時獲國民黨提名的劉政鴻,徐並在2008年立委選舉前夕由橘轉藍。[198]
  • 苗栗縣社區大學校長江明修,則以無黨籍身份,期盼以超越黨派、公民參與的「第三勢力」,投入本屆選舉。
  • 無黨籍前任海線立委康世儒亦宣佈問鼎本屆縣長。康為閩籍客家人,具有老黃派色彩,曾任竹南鎮長、海線地區縣議員;因2009年海線立委補選提名紛爭而退出國民黨,自此堅持不加入任何政黨。康在該屆選舉中,成功整合在野勢力,當選海線立委。其家族在竹南地區具有深厚影響力,胞弟康世明更於2013年初以無黨籍之姿,在藍綠夾殺之下,高票當選鎮長。[199]
  • 曾在財政部任職的曾國良,亦以無黨籍身份投入本屆選舉。
  • 苗栗縣律師公會理事長陳淑芬,亦以無黨籍身份投入本屆選舉。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多方勢力角逐的局面。

國民黨徐耀昌以「飛耀苗栗.幸福城市」為競選主軸[200],要讓苗栗幸福。

無黨籍康世儒以「看見康世儒、苗栗真幸福」為競選主軸,為家家安居樂業的苗栗縣。

民進黨吳宜臻以「打破黑金,迎向光明」為競選主軸,要改變苗栗的黑金政治。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徐耀昌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對手。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苗栗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苗栗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苗栗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苗栗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本次選舉徐耀昌一路領先,成功守住苗栗,也是國民黨與在野主要對手獲勝差距最大的縣市。這次在綠營分裂之下,吳宜臻成功守住了綠營票倉苑裡,但也以微些票數意外失守了同樣為綠營票倉的通霄,而康世儒則是在自己的故鄉拿到了領先,而國民黨也在康世儒的參選導致在銅鑼、公館、苗栗、泰安等藍營票倉,僅以未過半或勉強過半勝出。

政治背景

多年以來,彰化縣由藍綠輪流主政,選民結構呈現藍綠五五波,唯近年各項選舉中泛藍得票多略大於泛綠[71]。彰化縣在1980年代以前,由於黨國威權的時代背景,均由中國國民黨掌政[50]1981年起,黨外律師黃石城當選兩屆縣長,而民進黨的周清玉並於1989年獲勝,使得彰化縣連續三屆十二年由黨外及泛綠人士主政[72]1993年,面臨府會關係惡化、及綠軍地方幹部公開倒向對手陣營,周清玉敗給國民黨的阮剛猛,而阮在1997年也僅以數千票之差驚險保住執政權[201]2001年,民進黨的翁金珠當選縣長,其票數甚至高過國親兩黨的總得票數[201]2005年,適逢民進黨中央執政滿意度嚴重下滑的效應下,國民黨提名的卓伯源擊敗尋求連任的翁金珠,卓並於2009年以五成五的票數順利連任[202]

近年來,國民黨在彰化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彰化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獲得五成二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彰化縣以五成一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彰化縣四席區域立委中,國民黨贏得三席,民進黨一席。

政黨初選

 參見:2013年-2014年民主進步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彰化縣
 參見:2013年-2014年中國國民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彰化縣

更多資訊 2014年彰化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藍綠兩大黨皆經由初選,產生政黨提名人。

競選過程

本屆縣長選舉呈現多方勢力角逐的局面,乃自2004年立委選舉,魏、黃、林三人二度同台角逐。三位候選人亦皆為本屆立委,魏、林兩人更分別出自南北彰化。

無黨籍黃文玲以「公民覺醒,彰化大翻新」為競選主軸。

民進黨魏明谷以「相信,讓彰化前進」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林滄敏以「務實創新,繁榮彰化」為競選主軸。[228]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魏、林兩人陷入膠著。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彰化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彰化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彰化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彰化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被認為是總統選舉重要指標的彰化,成為本次選舉藍綠雙方最重視的縣市之一。而開票結果,魏明谷以10萬票、14個百分點的差距大勝林滄敏。

政治背景

南投縣藍綠基本盤旗鼓相當,兩大陣營各有勢力,唯近年各項選舉中泛藍得票皆領先泛綠[71]。南投縣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然而在1997年縣長選舉,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的彭百顯以無黨籍身份當選,而民進黨的林宗男並於2001年獲勝,使得南投縣連續八年由泛綠人士主政[201]2005年縣長選舉,因為綠營內部分裂,而導致國民黨提名的李朝卿當選,李並於2009年以近三萬票的差距連任成功[229]

近年來,國民黨在南投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全縣共囊括六成二的票數。民主進步黨在南投縣則長期面臨整合問題,在過去各項選舉常呈現分裂的狀態,歷年最高得票率則在1995年立委選舉,黨籍候選人在全縣囊括五成一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南投縣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南投縣境內的兩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政黨初選

 參見:2013年-2014年民主進步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南投縣  參見:2013年-2014年中國國民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南投縣

更多資訊 2014年南投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藍綠兩大黨皆經由初選,產生政黨提名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林、李兩人對決的局面。

民進黨李文忠打出「找回南投人的尊嚴,正直。清廉」的競選主軸,並要改變南投。

國民黨林明溱則以「打造南投觀光大縣,行銷在地精緻農業」為競選主軸。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林明溱處於領先態勢。前親民黨立委陳振盛、前縣長夫人簡素端皆曾有意參選縣長,惟分別於登記前宣佈退選,對選情造成一定的影響。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南投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南投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南投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南投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選舉結果,民調一路領先的林明溱僅險勝5千餘票。由於前南投縣長李朝卿弊案不斷拖累選情,加上深耕多年的李文忠再度參選,在開票當晚一度落後對手,結果顯示,李文忠在綠營有微些優勢的草屯、國姓、埔里、竹山、魚池領先,但領先幅度過少,並且在綠營鐵票倉名間意外輸給對手100多票,而林明溱在傳統藍營票倉已接近六成獲勝,導致林明溱以些微差距險勝,為國民黨保住中部唯一一席。

政治背景

雲林縣的地方派系勢力龐大,因此過去曾經是中國國民黨的基本地盤,但近年來已由藍翻綠[72]。雲林縣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然而在1999年縣長補選,無黨籍的時任議長張榮味一舉擊敗國民兩大黨候選人,張在2001年選擇轉入國民黨並高票當選連任[72]2005年縣長選舉蘇治芬以三萬多票的差距當選,成為首位民進黨籍的雲林縣縣長,蘇並於2009年以近十一萬票的懸殊差距順利連任[239]

歷年來,民進黨在雲林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縣長選舉,由蘇治芬以六成五的票數當選連任。而國民黨近年來在雲林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長選舉,由張榮味以六成二票數當選連任。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雲林縣以五成六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張嘉郡在海線選區以一千多票的微幅差距險勝,而民進黨提名的劉建國則在山線選區以六成餘的票數當選。

政黨初選

 參見:2013年-2014年民主進步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雲林縣

更多資訊 2014年雲林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執政的民主進步黨,經由初選提名前代理縣長李進勇回鍋參選。李為法官出身,早年曾長期經營基隆市,並當選該市市長、立委等職,後轉往中央先後擔任內政工程法務交通等部會副首長,資歷豐富。李於2005年返鄉代理雲林縣長一職,並於2012年參選海線立委,但以微幅差距落選。[249]
  • 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在本屆選舉,推派前立委張麗善參選。張曾於2004年以本縣最高票當選立委,其派系勢力龐大。其兄張榮味,曾任雲林縣長、議長,乃張派掌門人;侄女張嘉郡則為海線立委。[250]

競選過程

本屆縣長選舉呈現張、李捉對廝殺的局勢,檯面下更由兩位前後任縣長張榮味蘇治芬操盤[251]

國民黨張麗善以「溫柔同理心 堅強好媳婦」為競選主軸[252],並強調傾聽人民心聲、體貼人民心意、團結眾心,建立有效能、體貼的縣政府。

民進黨李進勇以「建立安居樂業的陽光城市」為競選主軸,並發表「陽光城市」政見,推動建立乾淨、綠能、廉能的家園。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李進勇處於領先態勢。環球科技大學校長許舒翔原有意參選,更由前縣長許文志操盤,但於登記參選之際退選,對選情投下變數。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雲林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雲林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雲林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雲林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選戰後期,隨著選情逐漸加溫,整合成功,張麗善的聲勢逐漸上揚,但「票投張麗善就是支持馬英九」的文宣,引來張麗善的反應[253],使得一路緊咬的張麗善選情改變,再加上中央執政不利,最終以五萬多票的差距敗給李進勇,僅在台西些微領先,而在其餘行政區全數落後李進勇。

政治背景

嘉義縣近年來是綠軍的天下,就選民結構而言,泛綠領先泛藍十幾個百分點左右[72]。嘉義縣在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以前,除了第二屆縣長李茂松為無黨籍外,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主政[254]。2001年,林派掌門人、時任國民黨籍立委陳明文,以國民黨長期偏向黃派為由退黨,帶領整個林派加入民進黨,並於該年底當選縣長。而民進黨也藉由結合地方派系,成功的在嘉義縣執政至今[255]

歷年來,民進黨在嘉義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六成三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嘉義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黨籍候選人在全縣囊括剛好五成的票數。上屆縣長選舉中,時任民進黨籍立委張花冠以五成六的票數當選,成為嘉義縣首位女性縣長。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嘉義縣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翁重鈞在海線選區以不到九百票的微幅差距險勝,而民進黨提名的陳明文則在山線選區以五成五的票數當選。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嘉義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本屆選舉,民主進步黨由縣長張花冠爭取連任。張在擔任縣長前,曾任本縣多屆立委,並與林派關係密切。其夫婿、號稱「涼椅大王」的曾振農,在退出國民黨前,亦曾任該縣立委;其子曾亮哲則為山區縣議員。[262]
  • 行動藝術家黃宏成台灣阿成世界偉人[257],則以無黨籍身分,投入本屆選舉。
  • 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則徵召海線立委翁重鈞參選。翁乃黃派掌門人,曾任全縣選區立委、黨部主委、縣議員,本屆選舉乃第三度挑戰縣長寶座。[263]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乃繼上屆縣長選舉以來,張、翁兩人二度對決。

民進黨張花冠以「五星縣長,嘉義新時代」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翁重鈞以「嘉義,重返冠軍,贏回幸福」為競選主軸。

無黨籍黃宏成台灣阿成世界偉人則主張提出「興建台灣海峽隧道」、「嘉義縣市合併[264]的訴求。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具有現任優勢的張花冠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對手。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嘉義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嘉義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嘉義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嘉義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本次選舉張花冠大勝將近九萬票,連翁重鈞故鄉義竹鄉也領先近十個百分點。除了中央執政不力,翁重鈞對於辭立委一事畏畏縮縮、裹足不前,[265]亦是這次選舉慘敗的原因。

政治背景

傳統上,嘉義市選民以支持黨外泛綠者為多,唯近年來隨著「許家班」與民主進步黨決裂、及眷村改建等因素,藍綠已呈現勢均力敵的態勢[266]。自1982年升格為省轄市以來,嘉義市曾經長達二十多年由黨外「許家班」主政,也因為在過去長年由黨外及泛綠人士主政,泛綠人士往往稱嘉義市為「民主聖地」[266]。然而在2002年,由於「許家班」掌門人張博雅在考試院副院長提名時遭泛綠立委跑票,張遂與綠軍漸行漸遠[267]。在2005年,由於獲得張博雅的支持,時任國民黨籍立委黃敏惠一舉擊敗尋求連任的民進黨籍市長陳麗貞,使得嘉義市的政黨版圖一夕翻盤[268]。黃敏惠並於2009年,以不到九千票的微小差距當選連任[269]

歷年來,民進黨在嘉義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五成六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嘉義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5年市長選舉,由黃敏惠獲得五成五的票數當選。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嘉義市以過半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李俊俋以四百多票的微幅差距險勝國民黨籍時任立委江義雄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嘉義市市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藍綠兩大黨皆經由初選,產生政黨提名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多方勢力角逐的局面。

國民黨陳以真以「咱的世代,嘉義做主」為競選主軸。

民進黨涂醒哲以「氣魄諸羅台灣頭」為競選主軸。

選舉初期民調顯示,涂醒哲處於領先態勢。原屬中國國民黨的市農會總幹事蕭淑麗曾有意脫黨參選,惟於2014年7月29日宣佈退選,選情也隨著逆轉[286]

本次選舉聲勢最強的乃陳以真與涂醒哲。涂醒哲陣營的最佳策略是大肆宣傳「投給陳以真就是支持馬英九」,此宣傳不但造成外溢效益(各縣市國民黨候選人對馬英九的態度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更造成陳以真對馬英九的助選應對失策[287]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嘉義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嘉義市市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嘉義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嘉義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選舉結果,民調落後的涂醒哲成功逆轉,以過半的票數當選。面對「投給陳以真就是支持馬英九」的文宣,陳以真的應對惹來國民黨基層不滿,[288]。而郝柏村的皇民說引起的族群問題,[289]也嚴重影響選情(嘉義市是二二八事件的重災區,嘉義著名畫家陳澄波就死於二二八事件),柯文哲效應的外溢,現任市長黃敏惠被指反輔選,種種因素讓民調領先的陳以真選情急轉直下,最終以敗選收場,民進黨自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以來,正式贏得嘉義市的執政權。

政治背景

屏東縣綠營的優勢選區,就選民結構而言,泛綠領先泛藍五到十個百分點[71]。屏東縣在1980年代以前,由於黨國威權的時代背景,均由中國國民黨掌政[50]。自1981年以黨外身份參選的邱連輝當選縣長以來,四任縣長均無法連任,屏東縣亦由黨外人士、民主進步黨及中國國民黨輪流執政[50]。直到1997年民進黨提名的蘇嘉全當選縣長後,始於2001年成功連任,屏東縣也自此由民進黨執政至今[290]

歷年來,民進黨在屏東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縣長選舉,由曹啟鴻以五成九的票數當選連任。而國民黨近年來在屏東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四成九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屏東縣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屏東縣三席區域立委中,民進黨贏得兩席,國民黨一席。

政黨初選

 參見:2013年-2014年民主進步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屏東縣

更多資訊 2014年屏東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潘、簡兩人對決的局面。國民黨簡太郎以「我愛屏東-翻轉」為競選主軸,民進黨潘孟安以「安居樂業,幸福屏東」為競選主軸[296]。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潘孟安,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對手,在選舉前一個月,爆發劣質油品案,對選情造成一定的衝擊。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屏東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屏東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屏東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屏東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雖然選前一個月爆發假油案,但是由於大環境因素以及連陣營的負面新聞不斷搶下媒體版面,徹底淡化了假油案的影響。而簡太郎陣營的負面文宣更引發重大爭議[297]。最後選舉結果潘孟安大勝對手十二萬票,再次攻破國民黨鐵票區屏東市,順利延續綠色執政。

政治背景

自中華民國接管臺灣以來,臺東縣便被視為支持中國國民黨的縣市,但自2000年後,這種局面產生改變[71]。臺東縣在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以前,除第五屆縣長黃順興中國青年黨籍之外,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主政[50]2001年,親民黨的徐慶元高票當選縣長,而在2005年縣長選舉,時任議長吳俊立則以無黨籍的身份獲勝[298]。唯吳在就職後便因案停職,因而導致臺東縣長於2006年進行補選,吳俊立的前妻鄺麗貞並於該次選舉中,獲國民黨提名並高票當選[299]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時任立委黃健庭僅以五千餘票的微幅差距險勝民進黨徵召的劉櫂豪[300]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東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七成三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東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10年立委補選,由賴坤成獲得四成九的票數當選。而親民黨過去亦曾經在臺東縣具有強大影響力,其歷年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長選舉,由徐慶元以四成四的票數當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臺東縣以六成六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劉櫂豪以四成二的票數當選,國民黨候選人饒慶鈴得票率三成,無黨籍候選人吳俊立則獲得兩成五的票數。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臺東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本屆選舉,中國國民黨由縣長黃健庭尋求連任。黃曾任本縣多屆立委、國代;其父黃鏡峰曾任臺東縣長、省府建設廳長、及代理臺中市長。[303]
  • 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提名上屆以微幅差距落選的劉櫂豪捲土重來。劉乃本縣立委,法官出身,曾受前親民黨籍縣長徐慶元提拔,擔任副縣長。其兄劉櫂漳,曾任本縣國代、縣議員、國民黨部副主委,後因替劉輔選而遭開除黨籍。[304]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乃繼上屆縣長選舉以來,黃、劉兩人二度對決。民進黨劉櫂豪以「在地.深耕,打造台東價值」為競選主軸,國民黨黃健庭以「觀光美地,繁榮家園」為競選主軸。競選期間民調顯示,具有現任優勢的黃健庭處於領先態勢。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臺東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臺東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台東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臺東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儘管中央國民黨施政不利,由於政績卓越,加上競選連任,黃健庭最終以高於上屆的票數,擊敗綠營台東立委劉櫂豪。台東縣成為本次選舉泛藍陣營在台灣本島唯一得票率明顯成長的縣市。儘管得票率低於上屆,劉櫂豪面對黃氏強勢連任仍得到45%的縣民支持,更多了三千餘票,顯現其基層實力依然穩固。

政治背景

花蓮縣,自古即被稱為後山,由於商業活動並不頻繁,居民多是軍公教人員,政治表現上也較為保守[72]。花蓮縣地方選舉史上除第一屆縣長楊仲鯨中國民主社會黨籍外,歷屆縣長選舉一直由中國國民黨籍人士掌握[50]。直到2009年底,時任立法委員傅崐萁退黨參選,並以五成六的票數勝出,終止了國民黨在花蓮五十多年來的執政[305]

近年來,國民黨在花蓮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七成七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花蓮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7年縣長選舉,由游盈隆獲得四成三的票數。而親民黨過去亦曾經在花蓮縣具有強大影響力,並在2004年立委選舉中,高居各政黨得票率之首。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花蓮縣以七成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王廷升以四成五的票數當選連任,無黨籍候選人張智超得票率兩成八,民進黨候選人賴坤成則獲得兩成六的票數。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花蓮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更多資訊 2014年花蓮縣縣長候選人競選主軸, 號次 ...

本屆縣長選舉共有六位候選人,乃自2005年縣長選舉,傅、柯二人再度同台角逐。同時,傅、徐更創下夫妻共同登記參選縣市長的首例。競選期間民調顯示,爭取連任的傅崐萁處於領先態勢。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花蓮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花蓮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花蓮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花蓮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本次選舉,傅崐萁成功以五成六的選票連任。與其妻囊括合計約六成的選票,較上屆小幅成長,而國民黨面對傅崐萁,在花蓮縣的得票率亦小幅成長來到兩成八,無黨籍候選人柯賜海則拿下九個百分點的選票。

政治背景

澎湖縣為藍綠勢均力敵之處,兩大陣營差距並不大,但泛藍支持者始終小幅領先泛綠[71]。澎湖縣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然而在1993年縣長補選,民主進步黨提名的高植澎高票當選,並於該年底的縣長選舉順利連任[50]。1997年,澎湖縣再度變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2014年[72]

歷年來,民進黨在澎湖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1993年縣長補選,由高植澎獲得五成八的票數當選。國民黨近年來在澎湖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數。在上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籍時任縣長王乾發僅以不足六百票之差險勝民進黨提名的蔡見興。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澎湖縣以一千八百票的差距領先蔡英文,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楊曜則以五成三的票數,擊敗獲國民黨支持的無黨團結聯盟時任立委林炳坤,成為澎湖縣首位民進黨籍立委。

政黨初選

 參見:2013年-2014年中國國民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澎湖縣

更多資訊 2014年澎湖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在本屆選舉提名時任省諮議員的陳光復重披戰袍。陳早期曾長期經營高雄市,並當選該地立委、黨部主委、及市議員。2001年起,陳曾兩度參選本縣縣長、及一次立委失利;其中在2005年縣長一役,以非常些微的差距落選。雖然屢戰屢敗,陳反而舉家遷抵澎湖定居,並曾擔任民進黨澎湖縣主委及臺灣省諮議員,亦開設澎湖酒廠,已深耕澎湖多年。[328]
  • 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經歷兩輪黨內民調初選後,由時任馬公市市長的蘇崑雄出線。蘇除擔任過兩屆馬公市市長外,曾連任四屆議員,並擔任過一屆議長。[329]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呈現「復雄相爭」的局面。選舉初期民調顯示,陳光復處於領先態勢。

民進黨陳光復以「領航澎湖,你我幸福」為競選主軸[330],並提出在地12項政見。

國民黨蘇崑雄以「點亮新澎湖」為競選主軸[331],要推動澎湖醫院與台灣北、中、南教學醫院策略聯盟。

隨著中國國民黨提名人明朗後,選情一度膠著。但之後陳光復支持度回穩再度處於領先態勢。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澎湖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澎湖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Thumb
澎湖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更多資訊 2014年澎湖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這次選舉即使表面上差距不大,然而細看之後就會發現,TVBS的民調雖然陳光復只領先五個百分點,但是在泛綠票倉望安卻是由蘇崑雄支持度領先近50%,由於望安通訊較為不便,抽樣上較容易發生誤差,不難推測出蘇崑雄早已大幅落後,而結果也確實是陳光復大勝。

福建省

政治背景

金門縣向來是泛藍的鐵票區,在歷屆選舉中,泛藍候選人均囊括九成以上選票[71]。由於民主進步黨在金門缺乏影響力,金門縣並沒有所謂的「藍綠對決」,當地選舉多是宗親而非政黨的競爭[332]。金門縣遲至1993年才開放縣長民選,首屆縣長選舉便由國民黨的陳水在當選,陳並於1997年順利連任[333]。2001年起,新黨李炷烽當選兩屆縣長,而在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籍候選人李沃士以三成七的票數獲勝,使金門縣再度撐起藍天[334]

近年來,國民黨在金門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九成五的票數。新黨歷年在金門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市長選舉,由李炷烽以五成六的票數當選。親民黨在金門縣的得票率記錄則於2012年立委選舉,由陳福海獲得三成二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金門縣以八成九的得票率領先,不過民進黨也在金門首度突破三千票,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楊應雄以不足兩百票之差險勝親民黨籍時任立委陳福海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金門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無黨籍前立委陳福海,在獲得「十三陳」宗親會支持後,投入本屆選舉。陳除於2012年掛橘袍參選外,已長年維持無黨籍身份參政。基層民代出生的陳,曾擔任本縣立委、縣議員、及金湖鎮長。陳曾於2005年挑戰縣長失利。[342]
  • 中國國民黨則由縣長李沃士競選連任。李曾任新黨籍縣議員,但於2008年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立委敗給陳福海。李後來轉入國民黨,並在其奧援下,成功登上縣長寶座。[342]
  • 曾任縣府社會處長的退役少將許乃權,獨立參選,並獲新黨籍前縣長李炷烽支持。[342]
  • 洪志恆,亦為獨立參選人。[342]
  • 上屆無黨籍縣長候選人楊榮祥,捲土重來。[342]
  • 曾參選新北市議員的汪成華,亦獨立參選。[342]
  • 無黨籍人士雷由靖,亦投入本屆選舉。
  • 曾參選本縣議員的林水泉,亦無黨籍身份參選。
  • 獨立人士莊育民,亦登記參選。
  • 台灣營造公司員工蘇龍科,以無黨籍身份投入本屆選舉。

競選過程

更多資訊 2014年金門縣縣長候選人競選主軸, 號次 ...

本屆選舉,共有十人登記參選縣長,候選人數為歷年之最,同時位居全國之冠[343]。選舉更再度上演金門兩大宗親會傳統的「陳李對決」。選前四個月,李涉金酒弊案,對選情造成一定的衝擊[344]。競選期間民調顯示,具有現任優勢的李沃士處於領先態勢。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金門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金門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更多資訊 2014年金門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李沃士五年前以三成七得票率擊敗時任副縣長吳成典及回鍋參選的前縣長陳水在,從新黨手中奪回執政權。本次選舉中,八月時雖受金酒弊案影響,與陳福海的民調差距逐漸拉近為個位數,但外界仍看好李順利連任。唯開票當日陳於五鄉鎮取得領先,李僅在烏坵鄉小贏對手一百多票,成為首位連任失敗的民選縣長;陳則以五成三的得票率大勝尋求連任的李沃士八千餘票,成為首位無黨籍民選縣長,結束五年的短暫藍天。

政治背景

長期以來,馬祖一直都是泛藍佔有絕對優勢的選區,且在歷屆選舉中,藍營總得票率皆超過九成[71],但國民黨籍民選縣長均無法順利連任;這個魔咒至今仍無法破除。當地的選舉多為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間的競爭,民主進步黨尚無法與泛藍陣營抗衡[71]。連江縣遲至1993年才實施地方自治,首任縣長曹常順北竿空難並未爭取連任,國民黨轉而提名劉立群,擊敗新黨候選人曹原彰,守住藍天[345]。但2001年,親民黨提名的陳雪生擊敗尋求連任的劉立群,並於2005年成為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順利連任的民選縣長。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的楊綏生捲土重來,以五成七的票數當選縣長[334]

近年來,國民黨在連江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縣長選舉,國民黨報准楊綏生劉增應兩人競選,兩位黨籍候選人在全縣共囊括九成八的票數。親民黨歷年在連江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立委選舉,由曹原彰以五成六的票數當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連江縣以八成七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前親民黨籍縣長陳雪生獲得五成的選票險勝,國民黨籍時任立委曹爾忠則以四成七的票數連任失利。

政黨初選

更多資訊 2014年連江縣縣長政黨初選,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競選過程

本屆選舉乃繼上屆縣長選舉以來,楊、劉兩人二度對決。

爭取連任的楊綏生以「永續發展、樂活馬祖」為競選主軸

劉增應以「國際島嶼、幸福馬祖」為競選主軸。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楊、劉兩人陷入膠著。

民意調查

更多資訊 2014年連江縣縣長選舉民意調查, 民調來源 ...

選舉預估

更多資訊 2014年連江縣縣長選舉預估, 預估來源 ...

選舉結果

更多資訊 2014年連江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

楊綏生由於增加占馬祖選民多數的公務員工作量及始終遙遙無期的博弈政策,使得捲土重來的劉增應獲得在本次選舉中以六成六的得票率大勝尋求連任的楊綏生,國民黨籍縣長無法連任的魔咒仍然持續。此次縣長選舉中,由於參選者皆為國民黨籍,因此國民黨囊括全部(100%)的票源,創下政黨總得票史上最高的紀錄。

選舉資訊統整

媒體謬誤

  • 當日開票過程中,有錯誤訊息指出台北市投票率67.9%(實際投票率為70.5%),各大電視台當晚報導及評論時都沿用此錯誤資訊,顯示出雖然灌票的情形相較以往有所改善,然而對於選務資訊人云亦云的惡習卻還依舊存在。

鄉鎮市得票率領先與縣長當選人

  • 鄭永金成為繼1997年翁金珠之後,第二位在過半鄉鎮市得票領先卻無法當選的縣長候選人。(2005年陳光復只在三個鄉市領先,由於共有六個鄉市,所以並未過半。)
  • 本次選舉,臺北市柯文哲、臺南市賴清德、基隆市林右昌、嘉義市涂醒哲、花蓮縣傅崑萁、澎湖縣陳光復、連江縣劉增應在全數鄉鎮市區皆獲得領先。
  • 得票僅在一個行政區落後其他候選人:臺中市林佳龍(和平區)、新竹市林智堅(東區)、雲林縣李進勇(臺西鄉)、嘉義縣張花冠(阿里山鄉)、金門縣陳福海(烏坵鄉)。

候選人部分

  • 花蓮縣縣長傅崐萁與夫人徐榛蔚成為第一對同時參選的夫婦。
  • 金門縣本次有10位縣長候選人,是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的新紀錄。原紀錄為2001年南投縣2009年金門縣共有7人參選。
  • 本次選舉共有9位立法委員、3位縣市議(長)員、1位鄉鎮市長轉戰縣市長,其中5位立委及1位縣市議員挑戰成功,分別是:
    • 立法委員當選縣市長:臺中市林佳龍、苗栗縣徐耀昌、彰化縣魏明谷、南投縣林明溱、屏東縣潘孟安。
    • 市議員當選市長:新竹市林智堅。

當選人部分

  • 新竹市長林智堅是本屆直轄市及縣市長當選人最年輕的;但得票率也是當選人中最低的。
  • 涂醒哲成為升格省轄市後首位民選男性嘉義市長、首位以民進黨籍當選的嘉義市長。
  • 魏明谷成為首位民進黨籍男性彰化縣長,得票數及得票率亦創下該黨在彰化縣的新高。

依學歷別

當選人多位是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在六都方面,更佔了五都:

  • 臺北市柯文哲:醫學系學士、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 新北市朱立倫:工商管理學系商學學士
  • 桃園市鄭文燦:電機學系(肄業)、社會學系學士、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涉嫌抄襲被撤銷學歷)
  • 臺中市林佳龍:政治學系學士、碩士
  • 臺南市賴清德:復健醫學系學士
  • 嘉義市涂醒哲:醫學系、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
  • 基隆市林右昌: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新竹市林智堅:國家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涉嫌抄襲被撤銷學歷)
  • 雲林縣李進勇:法學碩士
  • 屏東縣潘孟安: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

在六都市長當選人中,有四位是建國中學校友:分別是,新北市長朱立倫,桃園市長鄭文燦,臺中市長林佳龍,臺南市長賴清德

依姓氏別

當選人以林姓最多,22人中共有5人,比林姓在全國佔比高,分別是:臺中市林佳龍、基隆市林右昌、宜蘭縣林聰賢、新竹市林智堅、南投縣林明溱

鎮長經歷

當選人中有4位擔任過轄縣內鎮長:宜蘭縣林聰賢羅東鎮長)、苗栗縣徐耀昌頭份鎮長)、南投縣林明溱集集鎮長)、金門縣陳福海金湖鎮長)。

醫師身分

當選人中有4位有醫師身分:臺北市柯文哲、臺南市賴清德、嘉義市涂醒哲、連江縣劉增應

敗選人部分

  • 臺北市長敗選人連勝文為連家締造選舉從未獲勝的紀錄,自2000年總統大選以來從未勝選,連戰連敗。也創下國民黨在台北市長選舉中得票數次低的紀錄(最低者是黃大洲),同時是泛藍總合最低的紀錄。
  • 新竹市的許明財以不到1%差距,成為全國以最小差距落選的縣市首長。也是首位未能當選連任的國民黨籍市長。

各縣市部分

  • 台北市士林區天玉里本次依舊維持市長候選人得票率與全市得票率差距不超過3個百分點的現象。
  • 新北市鶯歌區建德里本次依舊維持市長候選人得票率與全市得票率差距不超過3個百分點的現象。
  • 嘉義市涂醒哲當選,結束了嘉義市長必由女性當選的局面。
  • 連江縣劉增應當選,國民黨籍民選縣長至今均無法順利連任。
  • 本次選舉共有九個縣市政黨輪替,是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的新紀錄。
  • 本次選舉民進黨所贏得的縣市長席次為成立近三十年來的新高紀錄。也是該黨首度同時拿下所有的

國外媒體報導

  •  美國:《紐約時報》以無黨籍贏得台北市長選舉 台灣執政黨搖搖欲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題報導,傾向親中的執政黨在地方選舉大敗,行政院長因此請辭下台,選舉結果顯示,國民黨將難以保住2016年總統大位。而國民黨的敗選也意味,台灣選民可能反對國民黨試圖與中國創造更緊密關係。當北京強制嚴格控制香港選舉改革,引發占中運動之際,台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中研院學者徐斯儉認為,台灣選民透過選票,同時向國共兩黨清楚表態,「佔中運動後,北京與香港的關係,讓台灣選民心生警覺。」[348][349]
  •  美國:《洛杉磯時報》引述專家說法,認為中國不會在馬英九剩下的任期內急於推動新的協議,因為,目前與馬英九談交易的誘因不大,中國可能會等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結果。[349][350]
  •  美國:《華爾街日報》以壓倒性選舉挫敗後閣揆下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題報導,國民黨在國家經濟、食安問題、油電雙漲、資本利得稅等事務上,處理方式喪失民心,選舉結果也逼國民兩黨,反省各自的中國政策。[351]這次國民黨地方選舉慘敗,可能讓北京相當不安。北京方面與台灣現任政府密切合作,對拒絕終極統一的民進黨很有憂慮。
  •  美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報導敗選後江揆請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民黨在太陽花運動後的首次選舉中遭到敗選,行政院長因而請辭,可能顯示這個東亞的島嶼(台灣)將有變革[352]台灣黑色星期六選舉給中共一巴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經過跟北京的六年「和解」,並且簽署了20條兩岸協議之後,「重振」台灣停滯經濟的諾言從未實現。馬英九和國民黨變得高度不受歡迎。許多選民認為,國民黨無力解決國內問題是因為政府一心一意地專注於跟中共打交道。許多人指責馬英九沒有足夠注重保衛台灣主權和民主。而且,越來越多的地方問題被視為跟外部的中共因素有關係。「太陽花運動」的最大成就之一,是提升了人們對「中共黑手」的認知。像柯文哲這樣的候選人對太陽花一代有很大的吸引力。面對來自草根民眾的越來越大的壓力,以及面對泛綠聯盟的壯大,馬英九推進跟中共之間不得人心的協議的能力可能將嚴重受挫。公民社會在選舉當中懲罰了國民黨。這意味著對中共要更加小心。[353]
  •  美國:《美聯社》報導親中的執政國民黨在地方選舉遭挫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馬英九總統2008年上台後,長期忽視民間對於兩岸協商的疑慮。國民黨不斷向北京靠攏,引發越來越多民眾抗拒。如今民眾透過選票警告,表達拒絕被中國吃掉,選舉結果,可能危及兩岸已經簽署的21項協議,民進黨的態度非常關鍵。[354]
  •  英國:《BBC》分析,國民黨的慘敗反應出選民對政府食安問題的處理、低薪資、和貧富差距的不滿,也反應了對國民黨親中政策的憂慮。兩岸貿易協議雖然對台灣有好處,卻普遍被認為,那些協議只圖利企業而非一般百姓。馬英九執政後,人民生活沒有變好,擔心中國把台灣經濟搞得更加依賴她,傷害台灣的獨立性,更難抵擋統一壓力。2016年國民黨執政將面臨艱難挑戰,現在的問題是:北京是否會開始尋求與她長期不信任的民進黨合作的方式?民進黨又是否會軟化對中國的態度?[351][355]BBC中文網》報導,九合一選舉大敗震撼國民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民黨的潰敗似乎意味著,以往傳統的政治運作已經不再為選民們所接受,甚至可以說是被「唾棄」。過去一年,多起事件挑戰了國民黨的危機處理能力,例如洪仲丘案、太陽花學運、食品安全事件、高雄氣爆事件等等,國民黨的能力受到懷疑。尤其,在一般老百姓的薪資「倒退15年」的時候,馬政府的施政被看成是「為財團服務」。這次選舉結果不但「給了國民黨一個教訓」,對彼岸的中國政府也是發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和你關係那麼好的國民黨,居然在台灣那麼不得人心」[349][356]
  •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Taiwan premier resigns after election deals blow to pro-China par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本:《讀賣新聞》指出,這次的地方選舉被視為是對總統馬英九連任施政的「期中考」評分,但台北、台中等大都市的市長選舉敗北,可能影響2016年的總統大選。[357]
  •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說,柯文哲以無黨籍之姿選上台北市長,這在民進黨與國民黨兩黨掌控的台灣政局中極為罕見,台灣的「民主主義進入新階段」。貧富懸殊(格差)擴大,食品安全屢屢出現問題,讓馬英九政府遭受猛烈抨擊,促成了柯文哲獲得廣泛跨黨派、跨階層的支持,順利當選。[358][359]
  •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以經濟施政為核心,擴大與中國關係的國民黨大敗,兩岸交流「遭遇的逆風勢必增強」。報導說,今年3月台灣的學生運動興起,反對兩岸ECFA的服貿協定,進而佔領國會,廣泛出現「過去六年太急於對中『融合』」的批判,如今國民黨遭遇如此大敗,是對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360]
  •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說,國民黨經此大敗,馬英九總統已經逃不過「跛鴨」命運,民進黨可能趁勝追擊在2016年奪取政權,但民進黨對中國政策缺乏進展,仍是一大未解課題。報導指敗選將無法避免導致國民黨內對馬英九總統的向力心減弱,他上任後推動加強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也很可能在黨內失去動力。今年春天學生佔領立法院,導致反中情感「噴出」,卻也使得對中國更難維持中庸融合之道。2012年蔡英文大輸馬英九80萬票,就是在兩岸關係被抹上「獨立」的色彩,解決兩岸關係是民進黨重回執政需先處理的課題。
  •  日本:《 每日新聞》指出,馬英九已經確定成為跛腳鴨,他推動的對中融合政策正「站在十字路口」,無所適從。[349]
  •  南韓:《朝鮮日報》報導稱柯文哲的高票當選台北市長,有望成為往後總統熱門人選。並將其與同樣是出身自醫生背景的安哲秀做了比較。[361][362]
  •  德國:《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2016總統大選的「石蕊試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此次選舉是對親中的馬英九的公民投票, 選民拒絕親中的國民黨,讓親北京的馬英九政府將在2016總統大選遭受極大考驗。台灣民眾對於北京在台灣的影響力日益焦慮,一些民眾憂心北京政權將藉此緊縮對台灣的控制。面對北京的政策將是2016總統大選的焦點之一。而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協定,今年稍早觸發了包括佔領國會在內的大規模示威。[349][363][364]
  •  西班牙:《EL PAÍS》報導說:台灣選民懲罰政府向中國靠攏。 [365]
  •  法國:《法新社》(AFP)指出整體經濟趨緩和食安風暴不止,選前民調顯示,國民黨恐將面臨不利的選舉結果[366]。法新社指馬英九上任以來政策不斷向中國靠攏,讓許多民眾焦慮[367]。《世界報》(Le Monde)和電視台《法國24台》(France 24)報導,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中潰敗,江宜樺隨後宣布,為負起政治責任而辭職,總統馬英九准辭。報導表示,主張與中國拉近關係的國民黨,這次選舉大敗,一部分要歸因於經濟成長緩慢及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368][369][370]。《費加洛報》(Le Figaro)也以報導國民黨慘敗,江宜樺辭職[371][372][359]
  •  義大利:《共和報》在網頁上表示,台灣地方選舉結果如同政治地震,國民黨遭極大挫敗,行政院長江宜樺也因此請辭。共和報指出,獨立候選人柯文哲當選台北市市長,是對執政黨的沈重打擊。[359]
  •  俄羅斯:最大通訊社塔斯社(TASS)報導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並評論此次選舉結果將影響2016年總統大選。塔斯社以「史上最大規模地方選舉」為標題,報導了台灣九合一選舉,俄羅斯各大媒體紛紛引述塔斯社的消息。俄通社-塔斯社指出,這次台灣最大規模地方選舉是「民意氣壓計」,是對國民黨的嚴峻挑戰。選舉結果將直接影響2016年總統大選[359][373]俄羅斯衛星廣播電台亦作相關報導。[374][375]
  •  越南:越南電子新聞網站(vnexpress.net)引述台灣媒體報導,受反對黨支持的獨立候選人柯文哲今天以70萬票贏過獲得50萬票的執政黨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當選台北市長。報導指出,國民黨16年以來就一直在台北市執政,受民進黨支援的獨立候選人柯文哲這次參選獲勝;此外,國民黨在台中市、桃園市長的選舉也輸給民進黨等,被分析人士評為執政黨國民黨的重大挫敗。[35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相較港媒即時報導,大陸官方媒體沒有太多報導,台灣選舉的新聞都被放在官網不顯眼處。2014年11月29日 20:24:25,《新華社》引述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注意到這次選舉的結果。希望兩岸民眾珍惜兩岸關係來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維護並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376]2014年11月29日 20:43,《中國新聞網》報導國民黨五都參選人宣布敗選[377]。《中新社》則轉貼人民網晚間7點30分左右發出的「台灣『九合一』選舉,台北市、台中市藍營均落敗」報導,報導篇幅都短,也沒有多做評論。中國網站中搜尋,僅中國學者專家撰寫分析為主的「觀察者網」晚間7時許報導「柯文哲擊敗連勝文當選台北市長」,另有陸資的港媒鳳凰網有較多篇幅報導。相較中國官媒的冷處理,諸如明報東方日報星島日報等香港媒體都對台灣選舉做了不間斷地即時報導,也將台灣選舉結果放在顯著位置,各主要縣市的選舉結果都有所著墨。[359]
  •  印度:「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網站在國際版首頁引用路透社題為「地方選舉敗選 台灣行政院長辭職」的報導指出,中國國民黨在全台各地普遍失去席次。[359][378]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