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7年英國大選
2017年的英國國會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7年英國大選是英國國會下議院大選,於2017年6月8日舉行[1]。這次大選將改選英國下議院的全部席次,產生第57屆英國國會。下議院議員在4月19日投票同意解散國會,首相德蕾莎·梅伊於4月25日向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提出解散國會。
本次選舉適用2011年以來的新法律,必須尋求下議院的同意才能夠解散國會。依照《2011年國會固定任期法令》,英國大選的選舉日期固定為每五年的五月第一個星期四,若在該法規定的原訂日期以外的日子舉行大選,將需要下議院進行投票並獲得三分之二多數通過[2]。2017年4月19日,下議院以522票支持、13票反對通過提早舉行大選。[3]法定的原訂大選日期,原本應該在2020年5月7日。自2015年以來完全執政的保守黨(2010年至2015年與自民黨聯合執政),力圖捍衛17人的多數席次,工黨則為官方反對黨。[4]第三大黨是蘇格蘭民族黨,2015年贏得59個蘇格蘭選區中的56個。第四大黨為自由民主黨,第五大黨為民主聯盟黨,各自有9個和8個席次。
屬保守黨的首相德蕾莎·梅伊在解釋下議院的解散動議時表示,英國脫歐談判前後,需要穩固且強而有力的政府來對外談判,而大選則是要整合國會以維護國家利益。本次大選英國脫歐談判將成為主要議題,此外經濟、教育、就業和國民衛生服務亦為選民關心的議題。[5]在大選剛剛宣布時,民調顯示德蕾莎·梅伊領導的保守黨對傑瑞米·柯賓領導的工黨有巨大優勢,但接近投票日時優勢大幅縮小。
大選後,第一大黨保守黨失去多數黨地位,由於無政黨取得多數席次,產生懸峙國會。保守黨獲民主聯盟黨支持組建少數派政府。[6]雖然如此,但保守黨的得票則是自1992年來最高,而工黨的得票亦是自2001年最高,兩黨得票合共82%,英國實際上重回兩黨制。
Remove ads
選舉制度
英國國會下議院的每一個選區以簡單多數選舉制選舉產生議員。如果一黨在下院擁有多數的議員(目前理論上為326席,但因新芬黨長期棄權令實際所席次數目更小),則該黨將組成政府,該黨領袖則成為首相。如果沒有任何黨派擁有絕對多數席次,就會產生懸峙國會。這種情況下,擁有絕對多數席次的兩個或多個政黨將組成聯合政府,基本上其中最大黨黨魁將成為首相;或者單獨一黨成立少數政府,並通過與其他黨派非正式的聯盟和協議而得以延續。在缺乏多數席次的下議院中通過政府制定的法規,如1997年約翰·梅傑政府所面對的,則是非常困難。[7]
由於第六次選區邊界定期審查原定於2018年進行,[8]所以本次大選各選區仍將延續2015年大選時的邊界。
在大選中投票的資格為:
- 為登記選民
- 在投票日年滿18周歲(或自選舉登記公布日起12個月內將滿18歲)
- 是聯合王國、愛爾蘭或大英國協公民
- 居住在規定選舉登記的選區內(或在過去15年內在英國註冊過的現在在海外居住的英國公民)[n 6]
- 沒有失去投票權(以下幾類英國人不享有選舉權:貴族,但1963年的選舉法又規定:凡放棄貴族身份者即有權選舉議員;服刑中的罪犯;[9]接受精神醫院治療中的住院患者;選舉中犯有腐敗行為者,5年內不得選舉議員;[10]選舉中犯有非法行為者,5年內不得參見犯此行為時所屬選區的選舉;選舉前未登記為選民者。)
個人必須在投票日前十二個工作日(2017年5月22日)的24時前進行登記。[11][12]任何有資格作為匿名選民的人士,則需在2017年5月31日24時前進行登記。[n 7]有兩個住址的人(如大學生),只要這兩個住址不在同一選舉區域,就可以在兩個登記地址所在的選區投票,但在大選中只能在一個選區投票。[14]
5月18日,據《獨立報》報道,自4月18日宣布大選以來,已有110多萬18至35歲之間的英國公民進行了選民登記,其中591,730為25歲以下的選民。[15]
Remove ads
選舉日期
《2011年國會固定任期法令》對英國國會的選舉日期進行了固定,2015年5月7日大選後每5年的5月舉行選舉。[16]
2017年4月18日,首相德蕾莎·梅伊5月宣布將於2017年6月8日舉行大選。此前她曾表示沒有計劃提前舉行大選。[17][18]下議院在4月19日通過解散動議,以522票贊成,13票反對,多數票為509票,滿足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條件。[19]動議由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和綠黨支持,而蘇格蘭民族黨則棄權。九名工黨議員,一名北愛社會民主黨議員和三名獨立議員投了反對票。[20]
工黨領袖傑瑞米·柯賓支持提前大選,[21]自由民主黨領袖提姆·法隆和綠黨領導人也支持這麼做。[22][23]蘇格蘭民族黨主張固定國會的任期,因此投棄權票。[24]獨立黨領袖保羅·勞塔爾和威爾斯首席部長卡文·瓊斯則批評解散的時機,因為反對黨工黨明顯弱勢。[25][26]
4月25日,王室公告正式確定大選日期為6月8日,[27]國會解散日期為5月3日。政府宣布新一屆國會在6月13日召集,6月19日舉行開幕大典。[28]
4月18日 | 德蕾莎·梅伊首相宣布打算舉行一次大選 |
4月19日 | 議員們投票同意解散國會 |
4月22日 | 「簾幕」期開始,政府官員、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禁止做出可能影響選舉結果的宣傳或決定。[30][31] |
4月25日 | 女王根據首相意見和《2011年國會固定任期法》第2節第7條發布王室公告[27] |
4月27日 | 國會休會 |
5月3日 | 國會解散,競選活動正式開始 |
5月4日 | 2017年英國地方選舉 (不是大選的一部分) |
5月11日 | 提名候選人的最後期限(下午4點之前) |
5月11日 | 發布提名候選人聲明的最後期限(下午5時之前),如果收到反對意見,則截止日期延至5月12日下午4點 |
5月11日 | 選舉監察人可以發放郵寄選票包裹[32] |
5月22日 | 選民登記截止日期(匿名選民除外)[11] |
5月23日 | 申請郵寄投票/郵政代理人投票截止日期(下午5點)[33][34] |
5月31日 | 申請代理投票截止日期,[33][34]匿名選民登記截止日期(下午5點)[n 7] |
6月8日 | 投票日(早7點到晚10點) |
6月13日 | 召集新國會 |
6月19日 | 新國會開幕 |
Remove ads
參選黨派和候選人
大多數候選人是政黨的代表,必須向選舉委員會的政黨登記冊註冊。不屬於註冊政黨的候選人可以使用「獨立候選人」標籤或不使用標籤。下列兩表的數據來自2015年大選。
在下院中占多數席次的黨派的領袖由君主任命為首相,組建政府;第二大黨派則成為官方反對黨,與其他下院中的黨派都可組建影子大臣團隊。但如蘇格蘭民族黨和威爾斯黨,其主要在本地區活動,這兩個黨的領袖不是國會下院議員而是當地議會議員,所以這兩個黨在國會下院的活動另有其人負責。
1922年以來,保守黨和工黨就是英國最大的兩個政黨,1935年以來,所有首相亦出自這兩個黨。2015年大選後,這兩個黨都更換了領袖,2016年脫歐公投後,德蕾莎·梅伊取代了大衛·卡麥隆成為保守黨領袖;工黨在2015年大選中失敗,時任黨領袖艾德·米勒班辭職,柯賓在當年九月當選黨領袖。
自民黨長期以來是英國政壇第三大黨,但在2015年大選時缺失去了49個席次,只保住了8個席次,被蘇格蘭民族黨超越,在得票率上,也被英國獨立黨超越,徹底淪為第四黨。蘇格蘭民族黨只在蘇格蘭的國會選區參選,他們囊括了59個蘇格蘭選區中的56個,與2010年大選相比增加了50個席次。
英國獨立黨在2015年贏得了12.7%的選票,但只有一個國會席次,2017年,這名唯一在國會中代表英國獨立黨的議員也宣布脫黨成為無黨派的獨立議員。此外威爾斯黨有三個席次,英國綠黨則由兩位政客共同領導。[35][36][37]
一些有爭議的政黨未參加此次大選,如康沃爾之子-為了康沃爾黨、不列顛共產黨、蘇格蘭社會黨、英國國民陣線等。[38][39][40]
在北愛爾蘭,民主聯盟黨(DUP)、新芬黨、社會民主工黨(SDLP)和阿爾斯特統一黨(UUP),在2015年全都獲得了國會席次, 北愛爾蘭聯盟黨在18個選區都有候選人,得票率8.6%,可能參加本次大選。新芬黨預料仍將維持長年遵行的棄權政策。[41]自上一次大選後,北愛各主要政黨都更換了領袖。保守黨、綠黨和其他四個小黨將在北愛選區參選,獨立黨不在北愛參選。[42]
Remove ads
本次大選共有3304名候選人參選,少於上屆的3631人。保守黨有637名候選人,工黨631名(包括合作黨的50名[43]),自民黨629名。英國獨立黨377名,少於上屆的624名。綠黨468名,蘇格蘭民族黨59名,威爾斯黨40名。[44]此外還有183名獨立候選人。其他小黨或地方性政黨:基督教人民黨31名,約克郡黨21名,官方妖怪狂歡發瘋黨12名,英國國家黨10名,英國海盜黨10名,英格蘭民主黨7名,女性平權黨7名,社會民主黨6名,國家衛生行動黨5名,工人革命黨5名,另外還有來自其他46個註冊政黨的79名候選人。[43]
與以往的大選不同,本次提前大選的性質使得政黨不得不在三個星期內迅速選出本黨候選人,2017年5月11日的截止日期後將不能提名候選人。
保守黨方面,各目標選區(target seats)的保守黨組織將從黨總部事先擬定的候選人名單上的三名候選人中選擇,跳過了邀請候選人這一程序;非目標選區的候選人將由黨總部與地方黨部協商後指派,現任國會議員自動獲得候選人資格。[45]
工黨方面,要求現任議員在2017年4月20日下午5點前確認是否連任,有14人宣布不再連任,其中兩人未在規定時間內宣布。由於本次大選屬於提前大選,候選人的資格將由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最終確定,以往在候選人的確定上有選擇權的工黨各地方分支機構此次將服從全國執行委員會的安排。工黨在2017年4月23日之前向全體黨員通告徵求空缺的14席及其餘所有席次的候選人,[45][46]在向蘇格蘭和威爾斯的黨組織移交了選擇權之後,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敲定了除羅奇代爾選區外所有選區的候選人。[47]5月7日,柯賓的國會私人秘書史提夫·羅瑟勒姆因當選大利物浦市長而辭去國會議員,他用5天時間去撤銷工黨對自己的提名並安排新候選人。[48]
蘇格蘭民族黨於2017年4月22日確認,其54名議員將被再次選為候選人,兩位脫離該黨的議員將不會被提名為候選人;該黨還打算繼續提名2015年大選時落敗的三位候選人。[49]自由民主黨在2016年已經選出326名候選人,4月18日前又選出了超過70名候選人。[45]獨立黨、綠黨、威爾斯黨由地方組織選擇候選人。[45]
由於三月份的北愛議會選舉,北愛各政黨沒有新的合適候選人角逐國會席次。[45]4月24日阿爾斯特聯合黨決定繼續提名兩位現任國會議員,並表示不會角逐第三個席次。[50]
Remove ads
肯尼斯·克拉克是下院之父,他最初表示,2015-2020年將是他的最後一個國會任期,但選擇在本次大選中再次出馬,預計將在2020年退休。[51][52]2015年落選的就業副大臣以斯帖·麥克維將接替不再連任的喬治·奧斯本出馬塔頓選區,2016年補選中落選的柴克·高史密斯再次出馬里奇蒙公園選區意圖收復失地。[53][54]
在2017年初斯塔福德郡工黨票倉中特倫特河畔斯托克選區補選失敗後,英國獨立黨領袖保羅·勞塔爾再次挑戰國會席次,他將出馬林肯郡的保守黨安全選區波士頓和斯凱格內斯選區。[55]前大曼徹斯特代理市長、外交副大臣托尼·勞埃德被選為羅奇代爾選區工黨候選人。[56]該選區現任議員西門·丹朱克被工黨拒絕提名後已成為獨立候選人。[57]
2015年落選的一干自民黨大臣們,前能源大臣愛德·戴維、前商務大臣溫斯·凱博、前司法副大臣西蒙·休斯和就業政務次長喬·斯溫森都宣布在原選區參選。[58]自民黨人也會在下院議長約翰·伯考的選區白金漢選區參與角逐。[59]因反猶言論而被自民黨拒絕提名的兩名候選人已經轉為獨立候選人。[60][61]
Remove ads
在2015年至2017年大選期間,成立了一些跨黨派群眾募資團體,包括「更多聯合」和「開放英國」,以幫助有相似政見的候選人的競選。[62][63][64][65]獨立黨的捐助者阿龍·班克斯在2017年初公布了建立「愛國聯盟」運動的計劃。[66]保守黨充分利用社交媒體,使來自各地的支持者聚集在一起。[67][68]狀告脫歐大臣的商人吉娜·米勒決定巡遊有親歐盟候選人的邊緣選區以支持這些候選人的競選。[69]
在大選被宣布後的幾天內,綠黨和蘇格蘭民族黨都建議與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合作,以防止保守黨多數政府。[70][71]提姆·法隆很快指出柯賓「選舉毒藥」的名聲和對工黨的脫歐立場的擔心,重申了他的政黨反對與工黨達成選舉協議或聯盟。[72][73]4月22日,自由民主黨也排除了與保守黨和蘇格蘭民族黨的聯盟協議。[74]工黨排除了與蘇格蘭民族黨、自由民主黨和綠黨達成選舉協議的可能。[75]
儘管有全國性安排,自由民主黨、獨立黨和綠黨都表示可能不會在每個選區都參選。[76]綠黨明確不在英格蘭及威爾斯的22個選區參選,以「集中力量擊敗保守黨」,[77]包括衛生大臣傑瑞米·杭特的選區西南薩里。[78]綠黨也宣布不會在中伊靈和阿克頓選區與工黨競爭。[79]綠黨和自民黨在布萊頓肯普敦和布萊頓穹頂宮選區也達成了協議。[80] 2017年4月21日,獨立黨消息來源顯示,該黨不會在某些由脫歐派保守黨議員保有的席次派出候選人,特別是脫歐派候選人將面對自由民主黨候選人競爭的選區。[81]
在北愛,儘管沒有協議,民主聯盟黨和阿爾斯特統一黨達成某種選舉共識,[76]將不會在個別有對方候選人的選區派出自己的候選人。[82]新芬黨、社會民主工黨和綠黨就英國脫歐問題進行了磋商,[83]未達成共識。[84]5月8日,新芬黨因其棄權政策而受到社會民主工黨批評。[82]
競選運動
在大選之前,自由民主黨贏得了里奇蒙公園選區的補選,這個席次的特點是在2016年脫歐全民投票中投票率很高。[85]2016年12月,保守黨守住了其安全選區斯利福德和北海克姆。[86]在2017年2月23日的補選中,工黨在中特倫特河畔斯托克選區補選中獲勝,同時在科普蘭選區敗給了保守黨,自1982年以來,執政黨第一次在補選中獲得了這個席次。[87]
國會大選在2017年3月2日的北愛爾蘭國會選舉後不久舉行。關於民主聯盟黨和新芬黨之間組建執政聯盟的談判未能達成一致,北愛爾蘭因此面臨另一次議會選舉或被威斯敏斯特直接統治。談判的截止日期將延長到2017年6月29日。[88]
2016年舉行的地方當局補選表明,自由民主黨人的支持率上升,它獲得了29個席次。保守黨輸了33個席次,而工黨和獨立黨分別淨虧7和3個席次。[89]但是這種補選通常投票率較低,選舉的議題主要集中在地方問題上,所以它們可能不是全國性選舉的準確預示。
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地方選舉於2017年5月4日舉行。保守黨大勝,工黨、獨立黨大敗。尤其是保守黨贏得了被視為工黨鐵票倉的西密德蘭都市郡市長和蒂斯河谷市長的選舉。[90] 最初安排在5月4日的曼徹斯特戈頓的補選被取消;6月8日該席次將與其他649個席次一同選舉。[91][92]
5月6日,坎特伯雷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和約克大主教約翰·桑塔穆共同發表一封公開信呼籲重視「教育、房屋、社區、公共衛生、弱勢群體、老人和兒童」。[93]
所有政黨因曼切斯特恐怖襲擊案而停止競選活動,[94]5月25日競選活動恢復。[95]
倫敦襲擊發生後,[96]除英國獨立黨外的所有政黨宣布停止競選活動一天。[97]有人呼籲推遲投票,但梅首相表示投票會如期進行。[97]
Remove ads
- 英國脫歐
英國脫歐將是大選的主要議題。[98]德蕾莎·梅伊首相說自己發起本次大選,就是確保她的脫歐談判獲得國會多數支持。[99]獨立黨支持「乾淨、快速、高效的脫歐」,在開啟該黨競選活動時,勞塔爾表示脫歐成功是「工作完成了一半」,獨立黨國會議員需要「看到這個工作徹底完成」。[100]
工黨在目前支持脫歐,但提出了不同的談判優先事項。[101]自由民主黨和綠黨已經呼籲達成一項讓英國留在單一市場的協議,而對歐盟與英國之間的任何協議進行第二次全民投票。[102][103][104]
保守黨競選宣言宣布其致力於離開單一市場和歐盟關稅同盟,但通過簽訂全面的自由貿易和關稅協議來尋求與歐洲「深度和特殊的夥伴關係」。宣言稱作為《歐洲人權公約》簽署國,英國會在脫歐談判期間保障人權法的實施。英國國會也將開展將歐盟法律轉化為英國法律的工作。
- 恐怖主義
在競選期間發生了兩起重大恐怖襲擊事件,各黨就防止此類事件的最佳方式展開辯論。[105][106]6月3日倫敦恐襲發生後,梅首相發表講話,直指伊斯蘭極端主義,稱英國「已經對極端主義容忍了太長時間」;「恐襲彼此模仿,都是出自邪惡的極端主義」。她呼籲全球合作和加強網際網路管制以打擊恐怖主義。[107][108]曼徹斯特襲擊發生後,工黨指責保守黨政府削減警力而且將此事與英國外交政策聯繫起來。[109][106]
前首相卡麥隆的唐寧街通訊總監史蒂夫·希爾頓說梅應該「辭職而不是謀求連任」,因為她削減警力和失敗的安全政策導致英國在三個月內發生三起恐怖襲擊事件。[110][111]柯賓也表示支持梅去職,但應由選民將其解職。[112]梅回應應對恐怖分子的警力並未削減,而且指責柯賓投票反對《反恐法》。[113]
- 網絡問題
保守黨選舉宣言中提出政府加大對網絡監控力度包括限制訪問極端主義和成人內容網站的建議。[114][115]倫敦恐襲發生後,梅呼籲達成國際間網絡安全協議。[116]自民黨領袖法隆和社會團體Open Rights Group及一些激進專家批評這一提議,認為這是在向中國大陸和朝鮮的網絡審查靠攏。[117][118]
- 社會關懷
保守黨選舉宣言發布後,其中的社會關懷政策被廣泛批評,使保守黨不得不修改相關內容,這使得社會關懷成為大選的重要議題。[119][120]
- 蘇格蘭獨立和聯合王國的未來
提出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問題也可能影響蘇格蘭的競選運動。2017年3月28日,蘇格蘭議會同意了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動議,[121]這表明,由於英國離開歐盟,2014年失敗的蘇格蘭獨立運動出現「重大轉機」。[122]蘇格蘭民族黨希望在英國離開歐盟之前舉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梅首相表示,在脫歐談判完成之前,政府不會批准蘇格蘭獨立公投。[123]
歐盟領導人就與英國談判立場達成的一致意見包括:在貿易談判之前,需要解決北愛爾蘭邊境的安排以及生活在其他國家的歐盟和英國公民的權利問題。[124]
- 性少數問題
懷特島的保守黨議員在他將同性戀稱為「錯誤」和「對社會構成危險」後才被接納為候選人。[125]
- 可能的政黨聯盟
雖然工黨和自由民主黨都反對與綠黨和蘇格蘭民族黨達成選舉協議,自由民主黨也排除了與保守黨的聯盟協議,但保守黨人士預計將為阻止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協議的可能而發力。[74][126]「自-工協議」的流產被認為有助於保守黨贏得1992年和2015年大選。[127]4月19日,梅首相警告「工黨 - 自民黨 - 蘇格蘭民族黨」聯盟不要「分裂我們的國家」。[128]
德蕾莎·梅伊發起了保守黨競選運動,重點是英國脫歐、降低國內稅收、阻止工黨-自民黨-蘇格蘭民族黨的「混亂聯合政府」,但她拒絕承諾不加稅。[129][128][130]4月30日,梅首相表示,如果保守黨贏得大選,她打算降低稅收,但只明確不會提高增值稅。[131]梅重申她會將國民收入的0.7%用於國際援助。[132]
梅延請2015年英國大選保守黨競選經理萊頓·克羅斯比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副幕僚長吉姆·墨西拿操盤本次大選。[133][134]保守黨在社交媒體上使用有針對性的廣告,特別是用以攻擊傑瑞米·柯賓。[135]在保守黨競選運動中反覆使用「強大而穩定」的口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批評。[136]有人擔心保守黨會限制媒體接近德蕾莎·梅伊。[137][138][139]保守黨在2015年大選的競選費用目前正在調查,皇家檢控署要在大選前報告是否會起訴議員。[140] 他們審查過30位議員的費用。[141] 一些評論家和政界人士認為,這是首相選擇提前大選的一個因素。[142]5月10日檢事署宣布不打算開展進一步行動。[143]
5月7日,保守黨承諾重新修訂《1983年精神健康法》,到2020年再為國民衛生服務雇用10,000名精神健康工作者,並處理對精神健康的歧視問題。[144]梅承諾將維持現在的移民上限,並將引入限制不公平能源上漲的措施,[145][146]這是工黨在2015年大選時曾主張的政策。[147]5月11日,保守黨承諾,將國民生產總值至少2%用於國防支出,以達到北約要求,國防開支的上升將高於通貨膨脹率。[148]
在泰恩茅斯的演講中,梅說工黨已經「放棄」了工薪階層的選民,她批評工黨的政策主張並表示英國的未來取決於脫歐能否成功。[149]5月14日,保守黨提出了從現有預算中增加對「新一代」社會房屋的開支,向地方當局提供資金,以改變現有的強制性收買規則。[150]第二天,梅承諾在英國脫歐後工人們將獲得一個新的「合約」以保障他們的權益,這包括在公司董事會的工人代表權,引入法定的無償休假權利以照顧親人,並在2022年前按照國民平均收入增加國民維生工資。[151]這些政策提議被認為是對工黨選民「無休止的輸誠」;但工黨和英國總工會指出保守黨過去對工人權利的保障不力。[151]
5月18日,梅在哈利法克斯發表了保守黨競選宣言,承諾將為英國主流社會提供主流的政府。[152]宣言主張到2025年之前實現平衡預算,到2022年,每年將國民衛生服務(NHS)的支出提高80億英鎊,每年向學校提供40億英鎊,取消對文法學校的禁令,建立冬季取暖津貼資產測查,終止退休金的三重鎖定(三重鎖定為英國政府2011年引入的政策,保證養老金隨物價、收益上漲或者2.5%三者中最高者上漲)而實行雙重鎖定(去除2.5%的保護),要求公司高管薪酬由股東大會投票通過。[152]廢除保守黨在2015年競選宣言中不提高國家保險和收入稅的承諾,但承諾不提高增值稅。[152]還提出了新的基礎設施主權財富基金,制定防止外國收購「關鍵國家基礎設施」和技術研究所的規定。[153]這份宣言突出的特點是對產業界的干預,但缺乏對不增稅和加大公共服務開支的承諾。[154]對於退歐,宣言強調退出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不會「半留半退」,但將與歐盟建立「深入和特殊」的關係,承諾最終協議將由國會表決。[155]該宣言的許多政策提議與2005年大選的工黨選舉宣言類似。[156]
宣言還提出改革英格蘭社會護理將免費護理的門檻從23,250英鎊提升至100,000英鎊同時需經經濟狀況調查認定並允許死亡後延期付款。[152]在引起大量媒體關注之後,宣言發布4天後,梅出面澄清,擬議的社會護理改革會有一個「絕對的上限」。但她沒有定義具體的上限金額,只表示還在商討之中。她也拒絕承認這一計劃將發生巨大變化。[157]她堅稱不會有人因為需要支付這筆費用而被迫賣房,並指責工黨領袖柯賓在保守黨宣言發布後所「散播的恐怖謠言」和「瘋狂的稅收」的說法。[157]《倫敦標準晚報》編輯、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稱這是政治上的調頭。[158]

柯賓發起了以公共支出為重點的工黨競選運動,認為公共服務資金不足,特別是在教育領域。[129]影子內閣脫歐大臣凱爾·斯塔摩表示工黨的優先談判事項與現有脫歐白皮書的內容完全不同,工黨強調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對英國的好處,歐盟國民的居留權將得到保障,出入境自由的原則必須結束。[101][159]工黨提出新設立四個銀行假日,標誌著聯合王國下屬各成員國聖人曆中的守護聖者日將成為假日。[160]4月27日,工黨承諾在五年內建成100萬套新房。[161]
當影子內政大臣戴安娜·艾勃特在接受倫敦廣播公司採訪中引用不正確的數據時,工黨提出雇用10,000名新警察的建議受到質疑。[162][163]後來工黨證實,這筆3億英鎊的成本將由削減資本利得稅而省出的資金支付,而人們發現這筆省下的資金被工黨用於多個需增加開支的領域。[164]
5月7日,影子財政大臣約翰·麥克唐奈否認調高增值稅,以及年收入低於8萬英鎊的所得稅和合同員工國家保險捐款。[165]第二天,工黨建議在NHS醫院禁止投放垃圾食品的電視廣告和停車費。[166][167]5月9日,柯賓強調工黨支持「工作第一的脫歐」和「保護英國重要行業的未來」。[168]工黨承諾額外增加48億英鎊用於教育,公司稅從19%提高到26%。[169]
5月10日,工黨大選競選宣言被洩露給《每日鏡報》和《每日電訊報》。[170]這份草稿顯示,工黨主張包括將鐵路、皇家郵政和能源業國有化。保護工人權益,禁止水力壓裂開採頁岩氣在英格蘭取消學分制收費。[170]草稿還顯示工黨將保持三叉戟核威懾,但對於使用它將非常謹慎。[171]第二天,工黨根據黨章第五款召開會議,通過了由影子內閣成員和工會代表修改了的選舉宣言。[172]
5月12日,柯賓在查塔姆研究所發表演講闡述其外交政策,聲稱他將重塑英國的對外關係,避免使用核武器,保留三叉戟導彈,如果自己上台執政將在政府中發起防務審查。[173]柯賓還表示因沙烏地阿拉伯在葉門破壞人權的行徑,工黨政府上台將停止對沙特出售武器。[174]6月的倫敦恐怖襲擊發生後,柯賓說應與沙特和其他海灣國家談判,使其停止資助和推動極端主義意識形態。[175]
5月14日,工黨透露,將通過引入金融交易稅來擴大印花稅,麥克唐奈聲稱這將每年籌集到56億英鎊。[176]第二天,柯賓稱在未來五年他將為NHS投入370億英鎊,包括100億英鎊用於IT系統升級和建築維護。[177]
5月16日宣言正式發布,它宣布將使水產業國有化,每周為2歲至4歲提供30小時免費兒童保育,對年收入超過33萬英鎊的公司課稅,將年收入不足8萬英鎊群體的所得稅稅率降至45%而年收入超過123,000英鎊的人將重新課以50%的所得稅。[178][179]工黨表示每年增加額外的486億英鎊的稅收,並堅持認為其政策已經完全按成本計算,不過工黨沒有為其國有化政策提供任何成本計算。[180][181]與之前遭洩漏的草案相比,正式的宣言強化了工黨在國防和三叉戟方面的立場,確認在歐盟之外的出入境自由必須結束,減弱了對機場擴張的支持,澄清了黨對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的立場以及其他變化。[182]還出台了對在職者提供結束零時工合同醜聞在內的更多保護政策提議。[183][184]
在宣言發布後的採訪中,聯合工會總書記倫·麥克洛斯基說如果工黨會贏得大選勝利將是「意想不到的」,贏得超過200個席次(解散時229個席次)是「成功的」結果。他隨後澄清自己對工黨選情表示「樂觀」。[185][186]
自由民主黨競選運動的主題是就任何最終的脫歐協議和英國是否留在單一市場進行第二次公民投票。[187]據報道,該黨制定了一個保守黨席次的目標名單,這些席次所在選區的特點是支持留在歐盟,包括大倫敦地區的特威克納姆和牛津郡的西牛津和阿賓登,[188]而且重點圍剿有支持脫歐的候選人的選區如前工黨政府體育副大臣凱特·霍伊所在的沃克斯霍爾。[189]前工黨議員鮑勃·馬歇爾-安德魯斯宣布支持自民黨。[190]
大選的消息被宣布會後,自民黨黨員人數激增,2017年4月23日已有黨員超過10萬,一周時間即增加12,500黨員。[191]此外在大選被宣布的最初48小時內,該黨獲超過50萬英鎊的捐款。[192]
早期競選運動中提到的一個問題是提姆·法隆的觀點,即作為基督徒對同性戀和LGBT權利的態度。在拒絕說明他是否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罪惡之後,法隆肯定,他不認為同性戀者和同性性行為是有罪的。[193]
自民黨支持提高所得數稅率1%以為NHS提供資金,亦支持養老金三重鎖定。[194][195]自民黨還承諾加大教育開支至少70億英鎊,其中部分資金將會來自歐盟單一市場。[169]
5月11日,自由民主黨承諾在五年內接受來自敘利亞的五萬名難民,法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43億英鎊的開銷將由在英國定居的難民償還。[196]該黨還提議大麻合法化和延長帶薪陪產假。[197]法隆建議對參軍的畢業生提供經濟獎勵,贊成將國防開支維持在GDP的2%。[198]第二天,自由民主黨答應終止公共部門加薪上限,並廢除《調查權限法》。[199][200]5月16日,自由民主黨提出企業家津貼來審查商業利率和增加信貸機會。[201]5月17日發布的宣言中強調的政策包括對脫歐協議進行第二次公民投票,選擇繼續留在歐盟,16至21歲的優惠巴士通行證,恢復18至21歲的房屋福利,在2022年前以30億英鎊建造30萬套新房屋的計劃和支持承租人累計其房屋淨值。[202]
在大選宣布後的幾個小時內,柯賓、法隆和斯特金要求進行電視辯論。[203]首相辦公室反對任何競選運動期間的電視辯論想法。[204]儘管首相反對,但在2017年4月19日,BBC和ITV宣布,他們計劃舉辦政黨領袖的辯論,就像2010年和2015年大選時一樣,而無論首相是否參加。[205]有人建議可以加入一個演播室觀眾的現場問答環節。[206]工黨在首相不參加電視辯論後也取消了柯賓參加的計劃。[207]
5月22日,由安德魯·尼爾主持的訪談節目在BBC一台開播,受訪的對象是政黨領袖們,第一位受訪者是德蕾莎·梅伊。原定在一周時間內,尼爾將採訪保羅·勞塔爾、提姆·法隆、尼古拉·斯特金和傑瑞米·柯賓,[208]曼徹斯特恐怖襲擊導致5月23日、24日活動暫停。由於柯賓的採訪仍定於5月26日,因而造成了其他小黨領袖的採訪被延期。[209]
此外,ITV也安排了各政黨領袖的採訪活動。5月29日,天空新聞台和第四台在競選活動後安排了傑瑞米·派克斯曼對德蕾莎·梅伊和傑瑞米·柯賓的個人採訪。[210]英國廣播公司宣布舉辦兩次辯論,邀請所有七個主要政黨的領導人參加,5月31日在劍橋,6月6日在曼徹斯特;德蕾莎·梅伊和傑瑞米·柯賓都曾宣布不會參加5月31日的辯論,梅說自己在國會與柯賓辯論次數太多了,自己將更廣泛的與民眾接觸。[211]5月31日,柯賓宣布他改變了主意,將參加英國廣播公司在劍橋的辯論,呼籲梅做同樣的事情。[212]但最終梅沒有出席,內政大臣安珀·路德代表保守黨參加了辯論。
BBC還安排了6月2日的特別答問時間,由梅和柯賓分別回答選民的提問,活動由戴維·丁布爾比主持。[213]6月4日安排了斯特金和法隆的答問,但這場活動因6月3日倫敦恐襲而推遲到6月5日晚9點,由尼克·羅賓遜主持。[214]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在6月4日晚上(競選活動當天晚上恢復)後,舉辦了兩次名為「選舉問題」的特別選舉節目。第一場在布里斯托,英格蘭及威爾斯綠黨聯合領袖喬納森·巴特利和英國獨立黨領袖保羅·勞塔爾出席。第二場在斯旺西舉辦,威爾斯黨領袖格列夫·切姆魯出席。這個節目的形式為每個政黨領袖在演播室由觀眾單獨質疑。[215][216]
競選活動暫停
大選前下院的形勢
2015年大選結果以及後來補選產生的變化:
- 注釋
- 完整變化請見2015年英國大選當選議員名單。
- 已計入工黨的合作黨。
- 實際的政府多數是保守黨議員數量減去所有其他黨派和無黨派議員的數量計算出的。其中不包括議長、副議長(兩名工黨人和一名保守黨人)和新芬黨(遵循棄權政策)。
330 | 24 | 9 | 54 | 229 |
保守黨 | 自 民 黨 |
蘇格蘭 民族黨 |
工黨 |
不參選的政治人物
英國獨立黨前領袖奈傑爾·法拉奇不參加此次大選,他說自己作為歐洲議會議員更有效率。[251]英國獨立黨捐助者阿龍·班克斯曾有意挑戰本黨叛徒道格拉斯·卡斯維爾,但卡斯維爾宣布不再連任後,班克斯打消了這個念頭。[252]
民調

2015年大選在投票之前被稱為「最難預測的大選」,不少人認為會出現一個由工黨領導的聯合政府,但結果是保守黨完全執政。人們低估了保守黨而高估了工黨,[255] 無法準確預測結果。[256]事後,幾大民調機構會商改進措施,並邀請英國民意調查理事會對此事進行調查。[257]

保守黨
工黨
英國獨立黨
自由民主黨
蘇格蘭民族黨
綠黨
英國國會下院實行的簡單多數制導致支持率與席次沒有關係。以下各預測是調查者收集各種數據信息做出的。
當地時間8日晚10點投票結束後,英國廣播公司(BBC)、獨立電視台、天空電視台聯合發布的出口民調顯示:保守黨有領先優勢,但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拿到單獨組建多數政府的席次數。[281]
大選結果
至2017年6月9日晚上9時,全部650個席次已經完成點票。最後一個公佈結果的是肯辛頓選區,最終由工黨候選人以20票之微擊敗保守黨候選人。 [282]
317 | 10 | 14 | 12 | 35 | 262 |
保守黨 | 民 統 黨 |
自 民 黨 |
蘇格蘭 民族黨 |
工黨 |
- 英格蘭
- 蘇格蘭
- 威爾斯
- 北愛爾蘭
|
|
|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