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9冠狀病毒病日本疫情

地域疫情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9冠狀病毒病日本疫情
Remove ads

本條目描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日本的狀況。疫情於2019年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後,對日本的影響主要產生於2020年至2022年。截至2022年10月3日,全國47個都道府縣確診個案總數已超過2137萬,死亡人數已超過4.5萬。2023年1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5月8日起將新冠感染下調為《感染症法》所規定的第5類感染症,與季節性流感歸為同一等級。[1][2]

快速預覽 2019冠狀病毒病日本疫情, 疾病 ...
Remove ads

疾病名稱

2020年1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聲明,指中國武漢市出現肺炎的聚集性個案[4]厚生勞動省檢疫所日語検疫所在官網上將其表述成「武漢肺炎」(武漢肺炎ぶかんはいえん Bukan-haien ?)的個案[5]

2月1日,「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定為指定感染症等的政令」生效,法律上的疾病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しんがたコロナウイルスかんせんしょう shingata korona uirusu kansenshō ?[6][7]。厚生勞動省[8]日本感染症學會[9]亦如此稱呼。此前,內閣官房曾將其稱為「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感染症」(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に関連した感染症[10]。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疾病命名為「COVID-19」後[11][12],醫療相關組織有時會寫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COVID-19)」(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COVID-19)[13][14][15][16][17][18]

傳媒方面,常簡稱「新型病毒肺炎」(新型ウイルス肺炎しんがたウイルスはいえん shingata uirusu haien ?[19]、「新型肺炎[20][21][22][23][24]、「新型冠狀病毒」(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25][26][27]。此外,亦常縮寫稱為「新型冠狀」(新型コロナ)或「冠狀」(コロナ)[28][29][30]

Remove ads

時間軸

2020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公布,一名住在神奈川縣的30多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男性從武漢返回日本後確診,為全國首宗確診個案[31],標誌第一波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到來。2月13日,神奈川縣出現全國首宗死亡個案。3月11日至23日,來自歐美的旅客及回國者又引發第二波疫情[32]。4月3日,國內確診個案超過3,000宗[33]。5月3日,國內確診個案超過15,000宗[34]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表示,3月後在日本肆虐的病毒大部分來源是歐洲型,武漢型病毒已於3月起逐漸消失[35][36]

日本政府已採取各種措施,嘗試阻止及緩和疫情。1月27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成為指定感染症日語指定感染症。1月3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設立全國對策本部,討論政府如何應對疫情[37]。2月26日,政府請求全國活動中止或縮小規模;2月27日,政府請求全國小學、初中及高中停課日語臨時休業 (学校)至4月初[38]。隨著東京都及周邊各縣確診個案激增,當地公立及私立高中大多延長停課至5月31日。

3月1日,厚生勞動省表示健身房屋形船自助餐麻雀館等地發生群聚感染,呼籲不要去「通風不暢的人多地方」(參見「3密」)[39]。醫院內亦有發生傳染事件(院內感染)。3月10日,本次疫情的政府應對措施被指定為歷史的緊急事態,政府有義務記錄會議議事錄等資料,方便將來作出檢討[40][41]。3月13日,參議院通過特別措施法日語措置法,令新型流行性感冒等對策特別措置法可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42]

受疫情影響,3月11日,東京迪士尼度假區及日本環球影城決定維持關閉,直至另行通知[43]。3月16日,調查顯示,70%的民眾並不期望東京奧運如期舉行[44]。日本政府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商討後決定,將原定該年8月在東京舉行的2020年夏季奧運延後至2021年舉行,惟未否認完全取消的可能性[45]

4月7日,日本政府對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大阪府兵庫縣福岡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級別等同其他國家的緊急狀態,為期一個月[46];同月16日,緊急事態宣言發布範圍擴大到全國[47]。截至該年5月,全國疫情仍在擴大,不過新增個案已轉趨減少。5月14日,日本政府解除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39縣的緊急事態宣言,佔全國人口的54%[48][49]。5月21日,解除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的緊急事態宣言[50][51]。5月25日,所有都道府縣的的緊急事態宣言均告解除[52]

有醫學專家及傳媒批評政府,稱日本的COVID-19檢測標準過於嚴格,數量亦相對較低[53][54][55]。向政府提供建議的醫學專家則認為,應依靠國家的肺炎監測系統,識別及治療重症患者[56]。日本未有進行準確反映所有感染人口的計劃性檢查,5月2日,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日語神戸市立医療センター中央市民病院的研究團隊發表報告,指抽血檢測1000名在4月7日前8日內就診的門診患者後,發現有2.7%的樣本帶有抗體,曾經感染新冠病毒,推算約150萬名神戶市民中,有41,000人曾受感染[57]。5月12日-6月8日,軟銀集團對公司員工及醫療機構人員44,066人進行抗體檢測,當中有0.43%的樣本呈陽性(191份)(樣本為自願提交,非隨機採樣)。檢測樣本中有5,850份屬於醫療人員,陽性率為1.79%,其他樣本的陽性率則為0.23%[58]

2020年7月29日,岩手縣出現2名確診個案,至此,疫情已擴散至日本全國。

截至2022年10月,各地方自治體計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疫情死亡個案」時,採用的標準並不統一[註 1]。不過,日本的死亡個案佔人口比例在已發展國家中仍然處於低水平,比英國低70多倍,比美國低40多倍。研究人員分析日本的低死亡率後,認為政府應對,較溫和的病毒變異株,社區免疫的社會效應,鞠躬行禮英語Bowing in Japan戴口罩等文化習慣,用消毒裝置洗手,基因特質提供的保護,及強制接種卡介結核疫苗帶來的相對免疫力[59],均可能是原因之一。

2023年1月27日,日本政府的新冠對策本部舉行會議,正式決定5月8日起將新冠感染下調為《感染症法》所規定的第5類感染症,與季節性流感歸為同一等級。[1]

Remove ads

國內個案

因日本官方已說明停泊於橫濱港的國際郵輪鑽石公主號人員並未入境,不計入國內個案,故需分開計算[60]

公眾人物確診個案

檢測及醫療

檢測

醫療

反應及影響

行政應對

影響

見解及爭議

緊急事態宣言

2020年3月30日,日本醫師會在記者會上指,有愈來愈多的專家覺得「最好發出緊急事態宣言」。至於東京都應何時發出緊急事態宣言,應考慮1日新增確診個案是否超過100宗,感染路徑不明者的比例,患者數與病床數的平衡等條件[61]

4月1日,日本醫師會再次表示應當發出緊急事態宣言。橫倉義武會長稱「歐美各國疫情不斷擴大,如若大意,日本也會變成同樣狀況」[62]。4月7日,安倍首相參照修例後的新型流行性感冒等對策特措法,向7個都道府縣發出緊急事態宣言。

4月9日,愛知縣的大村知事表示翌日將發出緊急事態宣言,並於4月10日發布愛知縣的緊急事態宣言。與愛知縣相鄰的岐阜縣亦於4月10日自行發出相當於縣緊急事態宣言的非常事態宣言[63]。發出緊急事態宣言後,自治體會依照宣言,在各自治體內實施緊急事態措施,發出停業及自我約束請求。

4月7日緊急事態宣言發出後,愛知縣及京都府請求加入宣言生效區域[64]。菅官房長官則在4月9日及10日的記者會上稱「對於愛知縣等自治體,現時還未到要加入對象地域的地步」[65][66]

2021年1月7日,日本首相菅義偉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宣佈東京都和埼玉、千葉、神奈川3縣從1月8日起進入為期一個月的緊急事態[67]。1月13日,緊急狀態區域擴大至其他7個都道府縣[68]。2月28日起,大阪府等6地解除緊急狀態,東京都等4地仍然維持緊急狀態[69]。3月21日,東京、埼玉、千葉、神奈川的新冠疫情緊急事態宣言解除[70]

2021年4月23日,鑑於變異病毒導致的感染加劇,日本首相菅義偉發布疫情爆發以來的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宣布東京都、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等4個都府縣進入緊急事態,時間從4月25日持續到5月11日。[71]5月7日,日本政府決定把向東京、京都、大阪、兵庫4都府縣的緊急事態宣言的期限延長至31日,並追加愛知、福岡兩縣納入緊急事態宣言地區[72]。5月14日又追加北海道、岡山和廣島[73]。5月23日,緊急事態宣言擴大至沖繩縣[74]。5月28日,日本9地的緊急事態宣言延長至6月20日[75]。7月12日至8月22日,東京都第四次進入緊急狀態[76]。8月2日至31日,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和大阪府進入緊急狀態[77]。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靜岡縣、京都府、兵庫縣和福岡縣從8月20日起進入緊急狀態,截止日期為9月12日[78]。8月27日起,北海道、宮城縣等8地進入緊急狀態[79]

2021年9月28日,日本政府宣布結束疫情爆發以來的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80]

學會見解

Thumb
神戶市人與防災未來中心日語人と防災未来センター西館亮起藍色燈光,向負責抗疫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4月9日,日本救急醫學會日語日本救急医学会日本臨床救急醫學會日語日本臨床救急医学会發表聲明,指「已實際感受到急救醫療體制的崩潰」。聲明表示,醫院未能接收有發燒等症狀的急救病人,大部分情況都只能安置在救急救命中心,令中心無法接收重症急救患者[81]

4月26日,日本醫師會會長橫倉義武強烈擔憂,福岡縣「再差一步即進入醫療崩壞日語医療崩壊」,並指出「3月20日左右即呼籲增加病毒檢測能力,但政府沒甚麼動作」,政府的緊急事態宣言「要是再早點做出判斷就好了」[82]

2022年8月1日,東京一名晚期癌症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找不到能夠接受的醫院而死亡。接受診察的診所主任田代和馬稱:「在正確的時間住院,導致快速治療的可能性很大,作為無法提供100%的醫療護理的醫務人員,我感到非常抱歉。在東京,雖然有50%左右的病床空置,但無法住院,所以很難看到病因在哪裡。醫療正在崩潰,我希望人們重新審視住院的方式,以便那些病情嚴重的人可以住院。」[83]

2022年9月26日,日本政府簡化了對所有感染者的了解(全數把握)。[84]國際醫療福利大學校長松本哲彌教授表示:「此次的變更是今後在與流感同時流行等傳染病蔓延後維持醫療體制的一個轉折點。因為與以前不同的是,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適應, 可以說,社會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在此基礎上,關於今後的問題,他指出,「如果出現陽性,患者必須負責任地應對,例如在家療養一段時間,此外,還需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眾解釋今後如何改變應對措施。」[85]

在家療養

  • 截至4月3日,根據厚生勞動省指引,若患者連續2次病毒檢測陰性,或14日症狀無惡化,酒店或居家療養將被解除[86]
  • 在4月14日及21日分別有1名未住院患者死亡的埼玉縣,截至23日,共有357人在家療養。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隨後對各地發出指示,原則上至少要送至酒店療養[87]
  • 女演員岡江久美子4月3日發燒後,獲醫生指示在家療養4~5日。同月6日症狀惡化,緊急送院,及後病毒檢測確診感染,進入ICU治療。為防傳染,在家人未能入院探望下,延至23日不治。
  • 4月18日,自由主播赤江珠緒日語赤江珠緒與丈夫共同確診感染,當中丈夫是朝日電視台《報導Station》的製作員工。丈夫此前15日已入院,赤江亦有發燒症狀,但因要照顧2歲的長女(病毒檢測後陰性),選擇在家喝退燒藥療養。16日,尚未確診的她公開手記,提到「我家是3人家庭,若父母都倒下,誰來照顧孩子呢,這是個問題」,擔心父母均感染時,「誰來照顧孩子」[88]。及後丈夫出院,赤江在發病11日後終於入院,如同兩人相互頂替一樣[89]。赤江入院時已有肺發炎狀,位於嚴重程度4階段中的「中等症」,接受法匹拉韋等藥物及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後回復出院,回到家中繼續療養,6月8日重返工作。[90][91]
  • 2022年8月1日,東京有一名老年晚期癌症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並叫了救護車,但因找不到能夠接受的醫院而死在家裡。7月28日,一名男子的妻子聯絡了診所,稱一名83歲男子被診斷患有晚期盲腸癌,正在家中休養。下午6點左右,醫生到醫院就診,發現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下降了90%,在危險的情況下,他們證實其罹患COVID-19。醫生與妻子商量後,撥打119要求緊急運送,被告知「急救請求非常多,可能需要近一個小時才能到達。」,但是,急救人員卻只在大約20分鐘之內就到達了。晚上10點前,醫生再次探視,發現仍然無法運送,消防隊說,「我們檢查了大約100家醫院,但找不到目的地。患者抱怨呼吸困難,氧氣含量也下降至84%。醫生決定在家裡儘可能多地治療,並在制氧機中施用氧氣。醫生在凌晨0點前就診了,但第二天早上4點左右,妻子通知醫生,患者停止了呼吸,沒有反應。上午9點左右,醫生回到家裡,證實男子已經死亡。[83]
  • 2022年9月7日,日本政府縮短了在家療養(日語:自宅療養)的療養時間。有症狀者發病後7天,如果症狀減輕24小時,則從第8天開始允許解除療養。如果目前住院,從發病之日起已滿10天且症狀緩解後72小時,則允許從第11天開始恢復療養。無症狀者如果從樣本採集日期起經過7天,則可在第8天解除療養。此外,如果通過第 5 天的測試套件檢查確認陰性,則允許在 5 天后(第 6 天)解除療養。[92]不過,在專家會議上,有一些參會者對政府提出的縮短療養期表示反對,稱「無法根據風險評估進行審查」「在感染風險超過10%的水平上確定療養解除超出了科學上可接受的範圍「。此外,還有專家認為,在醫療機構和老年人設施中,不應縮短療養時間,因為醫療機構和老年人往往與面臨嚴重風險的人接觸。京都大學的西浦教授稱:「由於第8天以後將實施什麼樣的感染對策等,很難用數值來表示對感染狀況的影響,但是表示感染從至少1人傳播到多少人的'再生產數'上升了。其結果,在第8波以後的流行浪潮發生時,感染者人數會較快增加,容易發生醫療緊張, 更容易出現救護車無法呼叫的情況。」[93]
  • 2022年8月11日,在家療養人數為1993062人,創日本歷史新高。截至2022年10月3日,全國目前共有約490973人正在住院和在家療養[94]

個案數字分析

5月26日,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矢野壽彥在同報刊文,認為日本的確診個案及死亡個案等數值與台灣及韓國等相比並不遜色,不過日本應對時不注重數據,措施不盡合理及欠缺連貫,需要分析成功的原因[95]

6月14日,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參議院財政金融委員會回答質詢時,談及日本死亡個案少的原因,指「(海外)有電話打來(問原因),我說是國民素質不同,大家就不說話了」,認為原因在於國民的合作[96]

爭議

統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專門家會議的狀況分析指,截至4月22日,每日新增確診個案已達至455宗,累計確診個案於4月20日超過10,200宗[97]。超過7成的新增個案位於重點實施抗疫政策的13個特定警戒都道府縣(北海道、茨城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石川縣、岐阜縣、愛知縣、京都府、大阪府、兵庫縣及福岡縣),當中約8成個案感染路徑不明[97]。3月23日時,有近4成國內個案相信是由海外傳入引發,這一比例於4月起約3個星期已降至0.65%左右[97]

2022年9月,日本政府簡化了對感染者總數的了解,即「コロナ全數把握簡略化」。為了減輕醫療機構的負擔,政府從9月2日起開始實施該措施。具體來說,詳細報告的對象僅限於65歲以上的人、需要住院的人、懷孕的婦女等嚴重化風險較高的人。其他的人只報告年齡和總數。這項行動已經於26日開始在全國統一實施。雖然現場負擔減輕了,但醫學會和其他組織指出,如果要求詳細報告的輕症患者病情嚴重,有必要建立一個系統,以便迅速就診。政府要求各都道府縣建立一個系統,在輕症患者症狀突然改變時,通過健康隨訪中心等方式作出適當反應,並呼籲輕症患者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自我控制,其有效性是一個挑戰。[85]

截至2022年9月,醫療機構一直向保健中心報告所有患者的姓名、發病日期和聯絡方式,該系統稱為「HER-SYS」,但從2022年9月26日開始,只需詳細報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需要住院治療的人。HER-SYS 將進行升級,未提交詳細報告的人員只需報告年齡和總數,並繼續了解感染者總數。在實施簡化措施時,除了取消了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網際網路銷售禁令、縣政府設立的健康跟進中心、接種支援Omicron的疫苗等詳細報告外,當局還建立了讓未報告的人也可以在家療養的制度,並加強了今後擴大感染的準備。[85]

個案分布

总结
视角

個案趨勢

Thumb
對數尺度呈現的確診個案數(藍)及死亡個案數(紅)。5月1日時,個案趨勢為每20日翻一番

請以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準。

  • 新增個案推移(以報告日為準,僅日本國內個案)[98]

請以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準。

  • 日本病毒檢測數及新增個案數推移(僅本土個案)
更多資訊 日期, 本土個案 ...

截至2023年1月16日,日本全國(國家傳染病研究所、檢疫站、地方衛生研究所、公共衛生中心等)進行了107,742,255次PCR檢測。檢查能力為426,816件/日。[261]

累計死亡個案

截至2023年1月16日,日本共有62,963 人死於COVID-19;死亡率約 千分之5.0591。

新增死亡個案

請以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準。

仍需治療個案
請以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準。
各地區個案數
請以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準。

其他地方

鑽石公主號個案

以下截至2020年3月15日。內容已過時。請以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準

更多資訊 厚生勞動省公布的郵輪病例數[262] ...

搭載著3711人(含船員)的豪華郵輪「鑽石公主號」( 英國倫敦籍),2月3日晚上在橫濱港大黑碼頭日語大黒埠頭靠岸。由於船上曾經有一名80歲的香港男子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日本厚生勞動省2月3日開始對郵輪實施大規模檢疫。

直至3月2日,船上共公布706人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263],其中至少277人是日本人[264]。有14名美國人在2月17日的美國撤僑包機起飛前確診感染[265]

3月5日,厚生勞動省公布再多8人於3月1日船上所有人下船後,在政府設施隔離時確診感染,但由於此前統計人數有重複,乘客及船員(除已被撤僑人士等)接受檢測的3618人中,算上這8人,實際感染人數為696人(不含回家或被撤僑後確診人士),當中410人是無症狀感染者。另有1名船員是在郵輪入橫濱港後登船被感染,不計入這696人中[266][267]

3月12日,公布再多1名日本人船員確診,郵輪個案增至697宗。新增個案是20餘歲女性,船上為陰性,在埼玉縣和光市的政府隔離設施再測呈陽性[268]

3月15日,公布再多15宗確診個案,7人是無症狀感染者[269]。船上乘客至今已有11人染病不治[270][271][272][273],其中7人是日本人[274][272]

日本乘客死亡個案

2月20日,公布2名日本乘客確診感染後不治,亦是郵輪首次有乘客不治。其中一人是住在神奈川縣的87歲男性,10日開始發燒,翌日呼吸困難,下船治療;15日呼吸惡化,插喉,19日血壓降低,呼吸進一步惡化,20日確認死亡,死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及自身的氣喘疾病,是首宗正式死因確定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個案[註 3]。另一人是住在東京都的84歲女性,因持續發燒,12日下船治療,呼吸狀態惡化後,14日開始戴氧氣罩,20日確認死亡,死因為肺炎。厚生勞動省指2人可能是在2月5日前感染[275]

2月23日,1名曾乘船的80餘歲日本男性死亡,郵輪乘客死亡個案增至3宗。死者有自身疾病,2月5日後,因出現症狀,送院治療,23日不治,死因為肺炎。厚生勞動省一度因未取得家屬同意,未公開他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於25日證實他有感染[276][277][278]

2月25日,1名住在東京都的86歲日本男性死亡,郵輪乘客死亡個案增至4宗。死者有糖尿病,因出現症狀,2月9日送院治療,翌日確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25日不治,死因為肺炎[279][280]

2月28日,1名住在東京都的70餘歲日本女性死亡,郵輪乘客死亡個案增至5宗。死者有高血壓及糖尿病,2月6日確診,翌日送院治療。28日不治,死因為肺炎[274]

3月23日,公布再多2名70餘歲日本男性於22日死亡,郵輪的日本乘客死亡個案增至7宗[272]

相關國內個案

以下截至2020年3月15日。內容已過時。請以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準

政府及醫療人員
  • #26:橫濱檢疫所檢疫官,2月3日晚至4日晚登船進行檢疫作業[281]
  • #37:橫濱市消防局急救隊員,2月10日下午3時左右參與過將鑽石公主號確診患者送至醫院的工作,未知是否從此感染[282]
  • #49:厚生勞動省職員,2月11日至15日在鑽石公主號上進行資訊收集及聯絡工作[283]
  • #55:災害派遣醫療隊日語災害派遣医療チーム(DMAT)成員,2月13-15日從和歌山縣派遣至鑽石公主號船上工作[284]
  • #75:厚生勞動省職員,2月12日開始登船進行事務工作,工作時與#76及#126在同一組[285]
  • #76:內閣官房職員,2月11日開始登船進行事務工作,工作時與#75及#126在同一組[285]
  • #126:厚生勞動省職員,2月15日開始登船進行事務工作,工作時與#75及#76在同一組,前2人確診後仍留船工作3日直至發病[286]
  • #127:檢疫官,2月3-6日及11-21日登船進行檢疫作業[286]
  • #149:災害派遣精神醫療隊日語災害派遣精神医療チーム(DPAT)成員,2月12-18日登船工作[287]
  • #191:橫濱檢疫所職員,駕車運送職員或物品往來檢疫所及鑽石公主號停泊的大黑埠頭,未曾上船作業[288]
  • (無R):檢疫官,曾有5日協助採取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樣本[289]
計程車司機
  • #32:沖繩計程車司機,2月1日郵輪停靠那霸港時,接載了船上4名日本籍乘客[290]
  • #65:沖繩計程車司機,2月1日郵輪停靠那霸港時,接載了船上的乘客[291]
下船者
  • #111:住在栃木縣的60餘歲女性,船上檢測為陰性,下船後確診[292]
  • (無M):住在德島縣藍住町的60餘歲女性,船上檢測為陰性,下船後確診[293]
  • #148:住在千葉縣的60餘歲男性,船上檢測為陰性,下船後確診[287]
  • #150:住在千葉縣的70餘歲男性,船上檢測為陰性,下船後確診[287]
  • #194:住在靜岡縣靜岡市的60餘歲男性,船上檢測為陰性,下船後確診[294]
  • #211:住在宮城縣仙台市的70餘歲男性,船上檢測為陰性,下船後確診[295]
  • (無AG):住在奈良縣奈良市的70餘歲女性[296]
  • (無AH):住在奈良縣奈良市的60餘歲男性[296]
  • (無AI):住在秋田縣秋田市的60餘歲男性,船上檢測為陽性,治療後2次檢測陰性出院,數日後再陽性[297]
  • #385:住在福島縣磐城市的70餘歲男性,船上檢測為陰性,下船後確診[298]
  • 三重#8:住在三重縣的70餘歲男性,船上檢測為陽性,治療後2次檢測陰性出院,數日後再陽性[299]

海外相關個案

以下截至2020年3月15日。內容已過時。請以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準

中國

2020年2月8日,在中國武漢住院的60多歲日本人患者死亡。1月16日左右開始發燒,22日入院,在武漢的醫院診斷為肺炎,1月28日新型冠狀病毒測試呈陽性,高度懷疑感染,但未等到最終確診結果即去世,死因被定義為「病毒性肺炎[300][301]。2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記者會上介紹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在華外國人死亡個案時將其包含在內,但未有回答他是否已確診[302]

泰國

2月4日,泰國當局宣布新增6起確診病例。泰國衛生部表示,4名泰國人中,有一對曾到日本旅遊的情侶。

馬來西亞

2月28日,馬來西亞公布一宗日本人個案(馬來西亞個案#24),為住在當地的41歲女性[303]。一名女患者1月時在日本,2月曾到印尼。2月17日開始發燒,20日因腸胃不適且有脫水現象而被送往吉隆坡班台醫院(馬來語:Hospital Pantai Kuala Lumpur)。其後她病情變化並開始出現COVID-19症狀,26日診治醫師安排她進行檢測,27日確診感染COVID-19。

南韓

2月28日下午,大韓民國大邱市確診全國首宗日本人個案,為住在當地的50多歲女性[304][305]

印度尼西亞

3月2日上午在雅加達總統府向媒體證實,有2名印尼公民在COVID-19病毒檢測中呈陽性。佐科通報稱,兩名病患為一對年齡分別為64歲和31歲的母女,二人曾與一名已被確診為COVID-19病例的日本公民接觸。

衣索比亞

3月13日,衣索比亞確診該國首例COVID-19病例,為一名來埃日本人。

3月15日,新增3例確診病例,2名為日本人,1名為本國人。3人均為13日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