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音747SP

机身缩短的波音747子型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音747SP
Remove ads

波音747SPBoeing 747SP),又稱為747-100SP,是美國航空器製造商波音公司所出品的大型商用機系列波音747底下的一種亞型。其命名中的「SP」是「特殊性能」(Special Performance)的縮寫,是因應超長程飛行而將機身縮短(較747-100/200/300/400縮短了14.35公尺,較747-8縮短了20公尺)、降低阻力,進而延長最大航程的機種。SP當初的開發目的是與麥道DC-10洛克希德L-1011三星客機兩種三引擎飛機競爭。SP的載客量較少(三級客艙下只有220人左右),但是續航力特長,可以用時速980公里的速度,飛行12,300公里。

快速預覽 波音747SP, 概況 ...

現時,仍然能夠如常飛行的波音747SP皆為普惠公司(加拿大)擁有,分別來自中國國際航空大韓航空;而兩部碩果僅存的747SP,仍然繼續肩負著測試飛機引擎性能的任務。

Remove ads

簡介

Thumb
泛美航空為波音747SP的啟動用戶(攝於1976年7月)

波音在1973年9月宣佈747SP計畫,1975年7月4日進行首航,1976年2月4日獲得認證,並在1976年3月交付泛美航空。在整個銷售期間SP一共只售出45架[1],其銷售狀況不佳主要是因為SP的續航性能雖好但卻忽略了實務問題——距離間隔正好在6,000海里(約11,000公里)上下的世界主要城市其實不多,而且其中還有不少是隔著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在冷戰時代西方國家的飛機並無法自由飛越這些地區而需繞道,導致總航線距離仍超過最大航程,747SP也因此失去了其能不加油就跨越太平洋的優勢,加之同時期的747-200B擁有比747SP更高的載客量,使得航空公司更青眯於訂購747-200B而不是747SP。

不過由於747SP的機身縮短,空氣力學特性與標準版的747-100或-200不同,工程師發現與機身總長相比,上層結構所佔長度比例比較高的客機,擁有穩定氣流降低阻力進而減少油耗、提升續航力的週邊效益,於是依此理念波音推出了以為基礎的-300與-400型機種,並在其基礎上應日本航空荷蘭皇家航空要求在-300的基礎上結合-100SR和-200B的性能推出了-100SUD(全數交付予日本航空)和-200SUD(全數交付予荷蘭皇家航空),他們的上層甲板都比初代747要長。

Thumb
用於巴林政府專機的747SP(該機為波音生產的最後一架747SP,也是全球唯一一架採用玻璃化座艙和雙人制機組的747SP)
Thumb
經過改裝用於SOFIA計畫中的波音747SP
Thumb
中華航空波音747SP,1991年攝於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圖中的N4522V涉及中華航空006號班機事故。

此外,由於機身較小相對的操作成本也比一般的747低,SP成為許多國家在波音777推出前的元首座機,且大部分都集中於中東地區。採用SP作為政府專機的國家包括了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杜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伊拉克中華航空(與其子公司華信航空)、中國民航(與後來改制而成的中國國際航空)都曾操作過747SP,用以執行越洋航線的飛行任務。

除此之外,美國的NASA也改造一架曾由泛美航空操作過的747SP,這架機身編號N747NA的747SP是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SOFIA)計劃之下的產物,在機內裝上紅外線望遠鏡,鏡筒處的機身蒙皮改造為可開啟收合的構造,功能類似一般設置在地面上的天文台,這架747SP改裝完成後,於2007年首飛。

然而自2000年起,由於載客量和航程幾乎相同但效率更高的波音777和空中客車A330逐漸取得優勢,加上多數747SP已經過於老舊,剩餘的航空公司和國家政府開始退役747SP並用777、A330或更新的A350取代。而2020年以來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爆發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全球油價暴漲更是導致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和私人飛機擁有者開始大規模退役旗下包括747SP在內的四發動機機型,SOFIA也在2022年9月29日最後一次科學飛行後降落退役[2][3][4]

波音747SP之前一直為波音銷量最低的噴氣式客機機型,直到2014年才被銷量僅37架的波音767-400ER打破。

Remove ads

技術參數

更多資訊 型號, 747SP ...

來源:波音商用飛機[5]及Airliners.net[6]

Remove ads

操作記錄

曾經或目前仍擁有747-SP的單位包括有下面幾個(部分範例,未包含所有曾經操作該機型的單位):

更多資訊 航空公司, 型號 ...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