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酒列磯前神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酒列磯前神社(日語:酒列磯前神社/さかつらいそさきじんじゃ Sakatsura Isosaki-jinja */?)是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磯崎町的神社[1],社格是名神大社、國幣中社和別表神社[2],祭神是少彥名命,配神是大名持命[1],神宮寺推測是東海村照沼的如意輪寺[3]。氏子根據《日本社寺大觀》記載是1,550多戶[4],《神社名鑑》和《全國神社名鑒》稱是550戶,崇敬者有1,500人[2][5],《茨城縣神社誌》和《式內社調查報告》稱是2,500戶[6][7]。文化財方面,酒列磯前神社的樹叢是茨城縣指定文化財,比觀亭則是常陸那珂市指定文化財[8]。
Remove ads
位置與名稱
-
神社一帶基於日本國土交通省之地圖和航拍圖瀏覽服務製作
-
《萬葉集》3451的碑
神社最初位於現址西邊臨海處[7],元祿15年(1702年)才遷至現址,位於鹿島灘海岸面向太平洋的海角的台地之上[3],行政區劃原為常陸國那珂郡平磯村、平磯町和那珂湊市[9],字是磯崎[10],舊址的地號是4609。名稱方面,神社在九條家本《延喜式》中稱為「酒烈礒前藥師菩薩神社」,吉田家本稱為「酒烈礒前藥叮菩薩神社」,兼永本、兼右本和梵舜本則是「酒列礒前藥師菩薩神社」[7]。
《大日本史》「神祇志」雖然稱「列本書作烈誤」,但是根據《大漢和辭典》記載,列與烈以及磯與礒均為通假字[7],根據《酒列紀事》記載,水戶藩在深思熟慮後於寬政3年(1791年)將神社名稱從「酒烈礒前太明神」改為「酒列磯前大明神」[3]。《神祇寶典》、《常陸國二十八社考》和《新編常陸國誌》等神佛分離的文獻則略去藥師菩薩,僅稱為酒列磯前神社[7]。藥師一詞根據大和岩雄的說法是源於祭神少彥名命是藥神,其具備「藥師」的靈力而來[11]。
「酒列」根據伴信友的《神名帳考證》記載,由於少彥名命是釀酒神,因此以酒瓶排成一列來祭祀而來,《大日本地名辭書》則稱有說法指酒列的有逆浪的意思,神社官方也稱當地海岸有大量岩石,大致成列向南傾斜約45度,不過其中一部分則向北傾斜,因此作為地名得名「
Remove ads
歷史
根據《日本文德天皇實錄》齊衡3年12月29日(857年1月28日)條記載:「常陸國上奏稱有新神降臨於鹿島郡大洗磯前。有人在以海水煮鹽時望海,發現天空光芒四射,翌日早上在海邊出現兩塊高1尺(約0.3公尺)左右的怪石,煮鹽老翁對此也感到奇怪。翌日,這兩塊石頭附近出現約20塊小石,顏色繽紛,有些形似僧人卻沒有眼耳,那時有人被神明附身,稱我是大奈母知少比古奈命,以前完成開拓此國後前往東海,今天為了救濟民眾而歸來。」(常陸國上言。鹿嶋郡大洗磯前有神新降。初郡民有煮海爲鹽者。夜半望海。光耀屬天。明日有兩恠石。見在水次。高各尺許。體於神造。非人間石。鹽翁私異之去。後一日。亦有廿餘小石。在向石左右。似若侍坐。彩色非常。或形像沙門。唯無耳目。時神憑人云。我是大奈母知少比古奈命也。昔造此國訖。去徃東海。今爲濟民。更亦來歸。)大和岩雄推測這是源於原本以那賀國造為祭祀氏族的鹿島神宮變質為春日風鹿島社,也就是說藤原氏和中臣氏強行將鹿島神變為其氏神,那賀國造系的人們與鹿島的神官的進言,便是為了創建具備本來鹿島神性質的官社[11]。大奈母知少比古奈命則分別作為大名持命和少彥名命分別成為大洗磯前神社和酒列磯前神社的祭神,兩座神社也因此屬於兄弟關係[1]。
天安元年8月7日(857年8月29日),根據《日本文德天皇實錄》記載,神社與大洗磯前神社一同成為官社。同年10月,兩座神社均獲賜「藥師菩薩名神」的稱號,在《延喜式神名帳》中也獲列為名神大社。神階根據《常陸國郡鄉考》記載,最初是在貞觀元年(859年)獲賜正六位上,明應10年(1501年)時是從二位。建久2年4月2日(1191年4月26日),源賴朝在參拜筑波山神社時,茂木四郎向賴朝稱東面的酒列磯前神社在每年4月7日於那珂郡舉行三十三神渡御以及競馬,賴朝便在4月7日派其作為獻幣使前往參拜。負責供奉的武士柴田中務將自己飼育的鷹與神社的綠雉放在一起,鷹卻被綠雉殺死,並且出現各種怪異情況,四郎在向神明致謝後與擔任神職的弟弟藤九郎一同向賴朝報告,賴朝便將那珂郡以東和久慈郡以西的約120町(約1.19平方公里)劃為神領,並且獻上33匹神馬,藤九郎也獲賜姓磯前,社殿也獲修建。根據《廿八社略緣起》和《常陸二十八社考》記載,此事也演變成那珂郡40多村或野野上33村的神社帶同神輿和矛前往海邊[註 1],在村松至磯崎的海岸舉行競馬神事,稱為競馬祭(ヤンサマチ)[3][7][6]。
元弘2年(1332年),神社獲守護佐竹貞義寄進神田以及修建社殿。天正8年(1580年),神社又獲江戶重通維修社殿。文祿年間(1593年至1596年),神社的領地被豐臣秀吉沒收[9]。根據《古今類聚常陸國誌》記載,神社在當時已不存在,並且在寬文3年(1663年)於當地發現古墳,從石棺中出土各種器物、甲冑、旗竿、太刀、矛和陶器等等,直至德川光圀在元祿年間參拜神社時仍然也只有神籬。元祿10年,光圀重新舉辦在賴朝時期盛極一時的競馬祭。元祿15年,神社自德川綱條重建社殿,並且遷至現址[7][6]。天保13年(1842年),神社獲德川齊昭寄進約10石作為領地。1873年4月,神社獲列為鄉社,翌年10月升為縣社,1885年4月22日升至國幣中社[10]。1929年,競馬祭停辨[12]。1948年9月30日,神社本廳制定「幹部和職員去留相關規定」(役職員進退に関する規程,《規程第15號》),神社列於其中第五條提到的「記載於別表的神社」(別表に掲げる神社)之內,即別表神社[13]。
Remove ads
境內
根據《日本社寺大觀》記載,神社境內面積達16700坪(約55206.61平方公尺)左右[4],1940年版《茨城縣神社誌》稱是16436坪(約54333.88平方公尺)[14],《神社名鑑》和《全國神社名鑒》稱是約1600坪(約5289.26平方公尺)[2][5],1973年版《茨城縣神社誌》和《式內社調查報告》則指是24235坪(約80115.7平方公尺)[6][7]。社叢達38,837平方公尺,屬於大洗縣立自然公園的一部分,以紅楠、長椎栲、山茶花、柃木、交讓木、全緣冬青和白新木薑子等常綠闊葉樹為主,長約300公尺的參道兩旁多為山茶花,也有卵葉女貞、紅楠、長椎栲和柃木等常綠闊葉樹,本殿側面以至背面則是由長椎栲、紅楠、交讓木、全緣冬青、山茶花和白新木薑子等常綠闊葉樹形成的樹林,面向太平洋的斜坡則有日本濱菊 、羅紗麻和厚葉石斑木等海邊植物,其餘也有推測為人工種植或從附近種植區域入侵而來的朴樹和櫸樹等落葉闊葉樹以及日本柳杉和黑松等針葉樹。此外,圓柏的規模也遠超位於日立市的日本國指定天然紀念物いぶき山イブキ樹叢[15][16][17]。
社殿於1933年9月動工,1948年曾經進行大規模維修。本殿佔地3坪(約9.92平方公尺),朝西而建,為正面寬1.5間(約2.73公尺),長2間(約3.64公尺)的流造建築,幣殿佔地4坪(約13.22平方公尺),拜殿佔地21坪(約69.42平方公尺),為正面寬6間(約10.91公尺),長3.5間(約6.36公尺)的入母屋造建築,建有千鳥破風向拜和唐破風以及相傳出自於左甚五郎之手的松鼠和葡萄的雕刻,瑞垣長23間(約41.82公尺)。神樂殿佔地23坪(約76.03平方公尺),手水舍佔地1.5坪(約4.96平方公尺),為入母屋造建築,神馬舍佔地1.5坪(約4.96平方公尺)。第一鳥居是明神鳥居,建於1943年12月,第二鳥居是神明鳥居,建於1900年11月,均以花崗岩製成。狛犬出自於昭和時期工匠飯塚兵吉之手,刻有神社名稱的兩塊匾額則分別出自於桂太郎和小松宮彰仁親王的手筆[6][17]。
比觀亭遺址位於參道入口的反方向,位處能夠眺望阿字浦海水浴場和磯崎漁港的台地,源於德川治保在寬政2年(1790年)11月到訪當地時認為此處景色優美而劃出長寬9尺(約2.73公尺)之地建亭,翌年完工,並且命名為比觀亭,匾額由立原翠軒書寫,並且雕刻於櫻板之上,長久保赤水雖然也奉命撰寫比觀亭碑文,一說治保原本打算是讓其撰寫比觀亭記,赤水卻聽錯以為是碑,碑文最終由藤田幽谷代為完成[18]。境內建築尚有酒列會館、齋館、幸運之龜、德川齊昭坐過的石頭、望海鳥居、關東一大燈籠遺址、磯崎種吉銅像、天保4年(1833年)5月的「前濱村」旗竿石和萬延元年(1860年)的是與里御手洗道碑等等。此外,攝末社分別有稻荷神社三祠、天滿神社、事比羅神社、富士神社、水神社和酒列鎮靈社,祭神分別是倉稻魂命、菅原道真、大物主命、木花開耶姬命、罔象女神和日俄戰爭後戰死的502名軍人,其中酒列鎮靈社建於1955年9月18日,匾額則出自於友末洋治的手筆[14][6][17]。
祭典
1月 | 歲旦祭(初詣) 大漁祈願祭 |
2月 | 節分祭 建國祭 祈年祭 天長祭 |
3月 | 酒列鎮靈社春季慰靈祭 |
4月 | 太太神樂祭 昭和祭 |
5月 | — | 6月 | 夏越之大祓 |
7月 | 七夕短冊燒納祭 | 8月 | 平磯三社祭(三年一度) | 9月 | 酒列鎮靈社御靈祭 |
10月 | 神嘗奉祝祭 酒列磯前祭 |
11月 | 明治祭 新嘗祭 七五三 |
12月 | 年越之大祓式 大晦日 |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