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唔同地方有唔同意思。喺西方,保守主義政黨(右派)支持細政府自由市場同埋政治反共主義法西斯主義。喺西方文化入面,視乎唔同國家嘅保守派都想提倡同保護一系列嘅制度,好似係核心家庭宗教組織軍事民族國家產權法治貴族制度同埋君主制咁。[1][2]保守派傾向支持加強社會秩序同歷史延續性嘅制度同做法。[3]

Edmund Burke係十八世紀嘅英裔愛爾蘭政治人,佢反對法國大革命但支持美國革命。喺1790年代,佢同薩瓦王國嘅政治人Joseph de Maistre一齊被認為係保守思想嘅先驅。[4]「保守」呢個詞喺政治上嘅首次使用要追溯到1818年,由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波旁王朝復辟時期提出,當時想推翻法國大革命嘅政策,重建社會秩序。[5]

保守主義因應現有傳統同民族文化而有好大嘅變化。[6]所以,嚟自世界唔同地方嘅保守派,雖然都係維護佢哋各自嘅傳統,但可能會喺好多議題上面有分歧。[7]保守主義同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並列為三大意識形態,[8]喺全球好多國家都係主導意識形態,包括匈牙利印度伊朗以色列[9]日本波蘭俄羅斯新加坡同埋南韓。保守主義歷史上同右翼政治有關,呢個詞被用嚟形容好多唔同嘅觀點。保守主義可以係自由或者威權[10]民粹或者精英[11]進步或者反動[12]溫和或者極端[13]

英國保守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同埋美國共和黨都係保守主義政黨。

Remove ads

信念同原則

學者一直都想將保守主義定義為一套信念或者原則。安德魯·海伍德認為保守主義有五個核心信念,包括傳統、人性缺陷、有機社會、權威/階級制度同埋財產。[14] 羅素·柯克喺佢1953年嘅著作《保守主義思想》入面發展出五條保守主義準則:

  • 相信一個超然秩序,柯克形容呢個秩序係建基於傳統、神啟,或者自然法則
  • 熱愛人類生存嘅「多樣性同神秘感」;
  • 堅信社會需要強調自然差異嘅等級制度同階級;
  • 相信財產自由係密切相關;
  • 對習俗、慣例同成規嘅信念,同埋認為創新必須同現有傳統同習俗掛鈎,呢個包含尊重審慎嘅政治價值。[15]

有啲政治學家,好似塞繆爾·亨廷頓,將保守主義視為一種因時制宜嘅態度。根據呢個定義,保守派係捍衛當時既有制度嘅人。[16] 根據1959年英國保守黨主席昆廷·霍格嘅講法:「保守主義與其話係一種哲學,不如話係一種態度,係一股恆久嘅力量,喺自由社會嘅發展過程中發揮永恆嘅功能,同時亦係人性本身深層同永久需求嘅體現。」[17] 保守主義經常被用嚟形容「處於古典自由主義法西斯主義之間嘅右翼觀點」。[18]

諾埃爾·奧沙利文將保守主義稱為「人性缺陷嘅哲學」,反映保守派信徒對人性持負面態度,同埋對透過「烏托邦」計劃改善人性嘅可能性持悲觀態度。[19] 「現實主義右派嘅思想教父」托馬斯·霍布斯認為,人類嘅自然狀態係「貧窮、骯髒、野蠻同短暫」,需要中央集權嘅君主權威嚟保證法律同秩序[20] 經常被稱為現代保守主義之父嘅埃德蒙·伯克相信,人類天生就帶有原罪,因此社會需要傳統制度,例如國教貴族制度,先至可以正常運作。[3]

傳統

雖然冇一個統一嘅定義,但係保守主義思想有啲共同主題可以識別到。根據米高·奧克肖特嘅講法:

要做一個保守派[......]就係要偏好熟悉多過陌生、經過考驗多過未經考驗、事實多過神秘、實際多過可能、有限多過無限、近在咫尺多過遙不可及、足夠多過過剩、方便多過完美、當下歡樂多過烏托邦式嘅幸福。[21]

呢種傳統主義可能反映咗對經過時間考驗嘅社會組織方法嘅信任,等於係「畀死者投票」。[22] 傳統亦可能深深植根於身份認同嘅意識之中。[22]

階級制度

同以傳統為本嘅保守主義定義相反,一啲左翼政治理論家好似科里·羅賓就主要從維護社會經濟不平等嘅角度去定義保守主義。[23] 從呢個角度嚟睇,保守主義與其話係想維護舊有制度,不如話係「對擁有權力、見到權力受威脅、同想重奪權力嘅感受體驗嘅思考同理論詮釋」。[24] 喺另一個場合,羅賓提出一個更加複雜嘅關係:

保守主義係對既有階級制度嘅維護,但同時亦都驚呢啲既有階級制度。佢見到權力嘅肯定性帶嚟腐敗、墮落同衰落。統治制度需要某啲刺激物,就好似蠔入面嘅沙粒咁,去重新啟動佢哋潛在嘅力量,鍛煉佢哋萎縮咗嘅肌肉,造出佢哋嘅明珠。[25]

喺《保守主義:重新發現》(2022年)一書入面,政治哲學家約蘭·哈佐尼認為,喺傳統保守社群入面,成員嘅重要性同影響力係取決於佢哋喺社會階級制度入面嘅榮譽程度,呢個包括年齡、經驗同智慧等因素。[26] 保守派經常讚美階級制度,就好似保守派哲學家尼古拉斯·戈麥斯·達維拉嘅格言:「階級制度係天上嘅。喺地獄入面,人人平等。」[27] 「階級制度」呢個詞有宗教根源,原意係「大祭司嘅統治」。[28]

權威

權威係保守主義嘅核心信條。[29][30][31] 更具體啲講,保守派傾向相信傳統權威。根據馬克斯·韋伯嘅講法,呢種權威形式係「建基於對千古傳統嘅神聖性同埋依據呢啲傳統行使權力嘅人嘅合法性嘅既定信念」。[32][33] 亞歷山大·科耶夫將傳統權威分為兩種形式:

  • 父親嘅權威——由實際嘅父親同概念上嘅父親(例如神職人員同君主)代表。
  • 主人嘅權威——由貴族同軍事指揮官代表。[34]

羅伯特·尼斯貝特認為,現代世界傳統權威嘅衰落,部分係同行會兄弟會教區家庭等舊有制度嘅式微有關,呢啲制度以前係國家同個人之間嘅中介機構。[35][36] 漢娜·阿倫特認為,現代世界面臨住一個存在主義危機,就係「所有傳統權威嘅戲劇性崩潰」,而呢啲權威係維持一個既定文明延續所必需嘅。[37][38]

Remove ads

心理學

睇埋:生物學同政治取向

盡責性

根據五大人格模型,呢個理論可以應用喺政治心理學嘅研究入面。有唔同嘅研究發現,喺盡責性測試(即係有幾勤力同細心)攞高分嘅人,較大機會持有右翼政治立場。[39]

由於盡責性同工作表現有正面關係,一個2021年嘅研究發現,保守派嘅服務業員工比起社會自由派嘅,會攞到更高嘅評分、評價同小費。

噁心敏感度

好多研究都發現噁心同政治取向有密切關係。對噁心影像特別敏感嘅人較大機會傾向政治右翼,重視傳統嘅身體同精神純潔觀念,例如會反對墮胎同性婚姻

演化心理學嘅研究都發現,噁心敏感度較高嘅人會傾向鍾意自己嘅內群體多過外群體。有學者提出呢個現象嘅可能原因係人會將外來者同疾病聯繫埋一齊,而將健康同自己相似嘅人扣連。

噁心敏感度愈高,就愈傾向作出保守嘅道德判斷。噁心敏感度同道德過度警覺有關,即係話噁心敏感度較高嘅人較容易認為疑犯有罪。如果疑犯被判有罪,佢哋都會傾向覺得疑犯係邪惡,同埋支持喺法庭判更重嘅刑罰。

威權主義

右翼威權人格(RWA)係一種人格類型,形容一個人好順從權威人物、會以權威嘅名義做出進取行為,而且思想同行為都好規範。根據心理學家Bob Altemeyer嘅研究,政治保守派嘅人通常喺RWA測試度得高分。呢個發現同Theodor W. Adorno喺佢嘅著作《威權人格》(1950年)基於F量表人格測試嘅結果一致。

一個針對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學生嘅研究發現,右翼政黨支持者嘅RWA分數明顯高過左翼政黨支持者。不過,H. Michael Crowson同佢啲同事喺2005年嘅研究指出RWA同其他保守立場之間嘅關係唔係咁緊密,佢哋表示「研究結果顯示保守主義同RWA唔係同義詞」。

專門研究威權主義嘅政治學家Karen Stenner認為,保守派會接受多元化同公民自由,只要呢啲係社會秩序嘅既定傳統。但當公眾意見分歧,對公共機構失去信心嘅時候,佢哋就會傾向威權主義。

模糊容忍度

1973年,英國心理學家Glenn Wilson出版咗一本有影響力嘅書,提供證據話保守信念背後有一個普遍因素就係「怕不確定」。Jost、Glaser、Kruglanski同Sulloway喺2003年做嘅元分析發現,好多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嘅政治保守程度同佢喺決策時嘅表現,例如唔能夠容忍模糊同需要認知封閉

社會支配傾向

社會支配傾向(SDO)係一種測量個人對社會等級制度嘅支持程度,同埋佢希望自己嘅內群體優於外群體嘅程度嘅人格特質。心理學家Felicia Pratto同佢嘅同事發現證據支持高SDO同保守觀點,以及反對促進平等嘅社會工程有緊密關係。佢哋仲發現高SDO分數同偏見嘅程度有高度相關性。

不過,David J. Schneider認為呢三個因素之間嘅關係更加複雜,佢寫道:「當控制咗SDO之後,偏見同政治保守主義嘅關係就幾乎變成零,呢個暗示保守主義同偏見嘅關係係由SDO引起」。保守派政治理論家Kenneth Minogue批評Pratto嘅研究話:

保守性格會重視已建立嘅身份認同,讚揚習慣,尊重偏見,唔係因為呢啲係非理性,而係因為呢啲嘢將人類飄忽嘅衝動錨定喺習俗嘅穩固性度,而呢啲習俗通常要等到我哋開始失去嘅時候先至知道佢哋嘅價值。激進主義經常產生青年運動,而保守主義係成熟人士嘅狀態,佢哋已經發現咗生命中最珍惜嘅係咩。

快樂程度

喺《國民快樂總值》(2008年)呢本書入面,Arthur C. Brooks提出保守派嘅快樂程度大約係社會自由派嘅兩倍。2008年嘅一項研究建議保守派傾向比社會自由派更快樂,因為佢哋傾向為現狀辯護,唔會因為社會唔平等而困擾。2012年嘅一項研究就質疑呢個假設,證明保守派表現出更大嘅個人能動性(例如個人控制、責任)、更正面嘅展望(例如樂觀、自我價值),同更超然嘅道德信念(例如更強嘅宗教性、更清晰嘅道德觀)。

Remove ads

疏示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