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

影片嘅書面表達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字幕
Remove ads

字幕粵拼zi6 mok6)係一種文字性質嘅無障礙輔助科技[註 1],負責顯示電視電影舞台劇短片入面嘅旁述對白之類嘅非影像內容,係响作品後期加工嗰時加嘅。對白字幕通常都會喺螢光幕下方出現,而舞台劇嘅字幕,就可能會打落舞台兩邊或者上方。

Thumb
英文字幕例子:
Let me help you!等我幫你啦!
Thank you.唔該。

字幕有好多用途:首先,字幕可以起到翻譯嘅作用,唔識聽外語嘅觀眾睇住字幕,可以既聽到原作嘅聲,又理解得到作品嘅內容;另一方面,字幕又幫到聾啞人士欣賞影視作品,跟住仲起到下斜路緣效應聽覺健全但礙於環境唔方便開聲聽嘢嘅人,都可以知對白係乜。

因為字幕咁有用,做媒體嘢嗰陣好多時都會有 teamtim1 人專門處理字幕,而好似係 YouTube 等嘅平台都有設置工具,畀用家輕易噉喺影片嗰道落字幕。甚至乎仲有媒體工作者寫書撰文,深入探討字幕要點樣整[1]

Remove ads

基本類型

睇埋:翻譯標題咭

語言

Thumb
語言內字幕:呢幅圖取自美國電影《花都奇遇結良緣》,畫面上有英文字幕(下方嘅文字)。想學英文嘅人可以一路睇戲一路睇住字幕嚟學。

最基本上,字幕可以分做語言內[e 1]語言間[e 2]兩大類[註 2][2]

語言間字幕,或者叫跨語言字幕,係指字幕所用嘅書寫語言同片中嘅口語語言唔同。例如英文電影有粵文字幕(幫到以粵語母語嘅人學英文)或者粵語 YouTube 影片有中文書面語字幕(幫到例如台灣人理解影片內容)呀噉。語言間字幕通常係用嚟幫人理解片中嘅話語[3],不過喺某啲情況下,語言間字幕可以係源自故事上嘅需要[1]:1.5.4 例如一套電影,佢嘅情節講到一個英國出身嘅角色啱啱嚟到香港,佢淨係識英文完全唔識粵語,而成個故仔就講佢要克服溝通上嘅困難;喺呢種情況下,套戲嘅粵語版正常就唔會畀呢個角色講粵語,而係要佢講英文,不過佢講嘢嗰陣畫面會有返粵文或者中文書面語字幕。

語言內字幕就啱啱相反,指字幕嘅書寫語言係寫到盡可能似片中口語嘅,即係例如粵語影片落粵文字幕噉[註 3]。呢類字幕都有好多用途[1]:p 12-17

  • 無障礙輔助科技:字幕幫到聾啞人士欣賞影視作品,有啲選單(例如 DVD 入便嗰啲)仲會標明「呢套字幕係專為聾啞人士而設嘅」等嘅資訊。
  • 唔方便開聲聽:字幕幫到聾啞人士嘅功用亦有佢嘅所謂下斜路緣效應[e 3],令聽得到嘢但係礙於環境唔方便開聲聽嘅人,都可以唔使聽就知對白係乜[4]
  • 幫人學習語言:想像依家有個識少少日文嘅人睇全日版(講日語,字幕寫日文)嘅動畫,藉此進一步提升自己嘅日文水平。
  • 幫兒童學閱讀:由「識講嘢但唔識字」去到「識字」嘅過程當中,細路需要喺入便將口語同書寫語言聯想埋一齊,而字幕可以助長呢個過程[5]
  • 應對口音問題:有陣時,一位演員可能要喺劇中飾演一位口音好重嘅角色,部份觀眾聽唔明佢噏乜,加返字幕就可以舒緩呢個問題[註 4]
  • 卡拉 OK:畀啲人喺卡拉 OK 嗰道跟住字幕唱歌。
  • 搜尋器:字幕亦可以補救網絡搜尋器唔識處理旁述同對白嘅問題,令搜尋器可以憑字幕嘅文字內容去判斷影片係咪用家想要嘅嘢。

等等。

對象

睇埋:聾啞

喺某啲地區,畀聾人同聽障人士用嘅字幕同其他字幕有根本上嘅分別,而主要係使唔使喺字幕度描述埋對白以外嘅其他聲,同使唔使(喺某啲情況下)寫明講嘢嘅人係邊個[6]。喺北美,對象係聾人同聽障人士嘅字幕包括 CC [e 4],直譯隱閉式電視字幕[註 5])同 SDH([e 5][註 6],直譯為聾人同聽障人士而設嘅字幕),對象係其他人嘅叫 non-SDH(直譯唔係為聾人同聽障人士而設嘅字幕[6]

除咗噉之外,可能仲會分其他對象。例如,喺北美,另外亦有種字幕叫 FN [e 6](直譯強制旁白),喺字幕入面加插對白同旁述冇嘅其他註釋,又或者對白嘅翻譯等等,對象可能包括睇唔明畫面或者聽唔明對白嘅人[7]

準備時間

内文:速記

字幕亦可以按「有幾多時間準備」嚟分類。字幕可以影片整好後先加,不過又有啲字幕係 live 嘅:即係片中人一路講嘢,負責字幕嘅人就一路即場整,呢種情況常見於現場直播新聞報道或者清談節目等等製作組無法事先知道啲人喺節目上會講乜;响廿世紀,即場字幕會攞速記[e 7]用嘅鍵盤嚟打,可能講嘢嘅聲出現咗一兩秒,字幕就已經打咗出嚟[8],而廿一世紀初嘅業界仲開始採用語音識別技術做輔助。

唔係即時做嘅字幕,造字幕嘅人好多時會用腳掣,用嚟聽段片嘅時候跳前跳後。

閂唔閂得

睇埋:菲林

字幕亦可以按閂唔閂得嚟分,閂得嘅叫隱閉式[e 8][註 7],唔閂得嘅叫開放式[e 9][註 8]

喺舊陣時,一套電影嘅字幕可能係「嵌咗入」套戲嗰道嘅,意思即係話製作組用特製技術將啲字幕加落套戲嘅菲林道,呢種字幕係冇得「閂咗佢」嘅。到咗廿一世紀初,好似 YouTube 等嘅平台,都有工具畀用家以電子方式喺影片嗰道落字幕,呢啲字幕通常都係可以閂埋嘅。

Remove ads

製作技巧

睇埋:可讀度

無論中西,都有好多媒體工作者喺度討論「字幕應該點整先至啱」。不過到咗廿一世紀初,整字幕技巧依然係個有爭議性嘅課題,唔同嘅媒體工作者同學者持有唔同意見。因為噉,教人整字幕嘅指引好多時都寫得好籠統[1]:4.3

喺最基本上,字幕通常置中對齊顏色會係淺嘅顏色,尤其係白色同黃色。

時間特性

字幕嘅出現時間亦好重要。事實表明,字幕出現得早得滯或者遲得滯,都會干擾觀眾欣賞影片[9]。正常嚟講,字幕並冇必要做到同講嘢嘅聲「完美同步」某段對話相應嘅字幕可以(例如)喺段語音嘅半秒前出現[註 9],並且喺段語音完咗半秒先至消失。而且喺好多情況下,製作組都會容許字幕同語音有輕微嘅「唔同步」。例如如果字幕身處嗰一幕背景顏色太淺(字幕通常淺色)或者可能佢會遮住啲重要嘢,製作組都會考慮畀段字幕稍為延遲或者提早出現,除此之外,如果有多個角色同時講嘢,製作組都有可能會畀段字幕延遲或者提早出現[1]:4.4

另一個重要嘅字幕時間特性係段字幕維持幾耐。中西都有所謂嘅字幕黃金法則,講到一段字幕最少應該要維持若干秒,但係具體嘅數值就中西各有不同。喺大中華地區,一般認為一段字幕要起碼出現三秒,而喺歐美都有同樣嘅「黃金法則」,不過佢哋條分界線就係六秒[10]

字幕之間應該要相隔一定嘅時間[1]:4.4。有影視工作者指,假如兩段字幕連續出現(兩者之間並冇任何冇字幕嘅畫格),觀眾好多時都會一時間意識唔到字幕已經變咗,因而出現混亂,所以是但搵兩段相鄰嘅字幕,佢哋之間起碼應該隔咗一段短嘅時間可能係例如 0.10 秒咁短。

一般認為,一段字幕唔應該「跨越多過一個 shot」:當畫面轉 shot 嗰陣,屬於前一個 shot 嘅字幕都應該消失;而唔少工作者主張,一個有字幕嘅畫面轉 shot 嗰時,字幕消失同轉 shot 唔應該同時發生,而係應該要(例如)喺轉 shot 前 0.1 秒消失[11]

空間特性

睇埋:眼郁動

一般認為,字幕應該做注意力中心。字幕喺空間特性上有必要配合呢一點[1]:4.3

  • 字幕通常要擺喺冇咁當眼嘅地方,而喺廿一世紀初無論中西,字幕最常見係擺畫面下方,而等地亦有做法係將字幕擺喺畫面右方打戙寫嘅;
  • 字幕亦唔可以太過掗埞有一種講法係,字幕喺畫面入便嘅高度唔可以超過成個畫面嘅高度嘅三分之一,正路唔會超過兩行字,用中文字寫嘅話每行唔超過 13 至 15 個字[9],因為字幕長得滯,觀眾就可能對要大幅度郁動,對佢哋造成不適。由於畫面好多時最下方會預留兩行字咁大嘅空間擺字幕[註 10],得一行嘅字幕通常會擺喺第一行字嘅空間,以防啲字離畫面中心太遠,觀眾睇得唔舒服[12]

喺某啲情況下,字幕有可能需要「移位」:例如可能套劇去到其中一幕,畫面最底嗰笪空間顏色淺,搞到啲字幕唔清楚[註 11];除此之外,無論電影、電視劇視像遊戲都好,雖然話重要嘢通常都會擺中心(字幕擺畫面邊緣位唔會阻礙觀眾欣賞),但亦有部份作品可能會將重要嘢擺喺近畫面邊緣位置,噉嘅話字幕就有可能遮住啲重要嘢。喺呢啲情況下,製作組可能會考慮將部份嘅字幕移位,移去(例如)稍為右啲或者稍為上啲嘅位[13]

其他特性

某啲類型嘅字幕唔會跟足對白,例如,如果喺預先錄影嘅訪問節目入便,啲人講到嘞嘞 kak1 kak1,字幕可能會經過編輯,搵編輯「執靚佢」,但係如果係現場直播,字幕可能會盡可能如實打晒入去[2]:12

喺某啲影視作品之中,唔同角色講嘅字幕會用唔同色或者唔同字體,或者索性加埋講緊嘢嗰個角色嘅名,即係例如喺句對白前加「阿明:...」嚟強調句嘢係阿明講嘅。呢點對於幫助聾啞人士理解內容嚟講零舍重要。對於幾時一定要加名,幾時唔使,可能有業界標準,唔同國家地區可能會採取唔同做法[2]:20

Remove ads

語言學分析

More information 英文書寫系統:反映唔到重音 ...

首先,文字唔能夠完美噉反映語言:無論係用粵文(合乎粵語文法同用詞)嚟寫粵語對白,或者用白話字閩南話,定係用英文寫英語,口講出嚟嘅聲梗會有抑揚頓挫或者語氣,係文字未必表達到嘅,所以將語音轉化做文字,實會有資訊喪失。有學者話,呢點查實好重要人類聽口語嘅速度,明顯快過佢哋睇文字嘅速度,而呢啲學者有時仲會結合心理語言學[e 10]方面嘅知識,剖析「人類處理語音同處理文字有咩唔同」,並且探究呢方面嘅知識會唔會對字幕製作有所啟示[15]

事實係,字幕製作人有好時仲會刻意「縮減」或者「省略」字幕內含嘅其中一啲資訊。喺某一啲語言,理由會係字幕可以顯示嘅字數有限,唔簡化會唔夠位寫;另一個常見理由係,某啲語言口語講嘢會用好多不必要嘅字詞表達自己想講嘅嘢,例如英文就會有噉嘅講法[1]:6.3

I should really be going .
代名詞 情態動詞 副詞 動詞 動名詞
應該 / 一定 真係 走 / 離開

成句嘢意思其實係我一定要走喇或者我真係唔留得 le5 噉嘅意思。但係逐字翻譯就會譯到變咗我真係應該走喇之類嘅句子,累贅之餘,其實表達唔到原意。簡化啲噉寫我要走喇反而比較切合原意。而事實係如果製作組要同呢句對白整(例如)粵文或者法文字幕,好有可能會選擇整做我要走喇以及 Je dois partir 兩句嘢都表達到個重點意思,而且明顯短過原句。而字幕縮短咗,就冇咁易超出字幕嘅時間空間限制。

考慮埋文化

睇埋:文化翻譯

唔同語言之間本質上就存在文化差異。處理語言間字幕必定要考慮埋呢一點。

唔同語言使用意思嘅方式都唔同。舉例說明,例如日本話就有個用法,ちょchotto,呢句嘢就噉字面解可以當係有些少噉解,例如ちょっと難しい可作形容詞短語有啲難噉嘅意思[16]。但係喺實際嘅日本話交談當中,啲人成日都會講以下噉嘅語句[17]

これ ちょっと
Kore wa chotto
代名詞 主題標記 副詞
呢樣嘢 有啲...

句嘢字面譯,可作粵文呢樣嘢有啲...或者呢嚿嘢有啲...等嘅語句,但係喺語用上,呢句嘢好多時都係用嚟婉轉噉表達自己「唔多鍾意」講緊嗰樣嘢,所以唔少人會選擇將句嘢譯做我唔多鍾意呢件嘢或者類似嘅語句。由此可見,語言間字幕嘅翻譯要考慮唔同語言喺語用上有咩分別。

有關跨語言字幕要點樣處理一啲「過度粗俗」嘅字詞(粗口或者性愛相關字眼呀噉),唔同製作人做法都唔同[18]。有好多製作人遇到呢啲字詞嗰陣,會用省略號或者類似嘅字符(例如 [...] 噉)取以代之;不過亦有部份嘅製作組會嘗試用「柔和啲」嘅字詞取代粗俗字詞,例如英文字詞 fuck 噉,隻字詞係粗口,可以係感嘆詞、動詞或者名詞等等,真係當動詞用嗰陣係性交嘅意思,一般認為粵語喺意思上最能夠對應英文 fuck [19] 但係採用「粗口柔和化」嘅製作人可能會將句嘢譯做粵語我頂!噉嘅樣。

Remove ads

字幕點整

互聯網,最常見嘅字幕格式係 SRT(SubRip)[20][21],但係佢其實並唔係電視台用開嘅格式[22]萬維網聯盟嘅草議標準亦唔係佢,而係由佢衍生出嚟嘅 WebVTT

以互聯網做例,响廿一世紀初,畀人上傳影片嘅平台都會有功能,畀用家輕易噉响影片嗰道落字幕。而因為字幕咁常用,呢類嘅字幕專用嘅檔案格式通常都偏向比較易用:一個字幕快勞會包含一段段字幕,每段字幕都會掕住一啲數值,表示嗰段字幕要喺邊段時間出現,多數檔案格式亦會容許用家提供字體(例如某段字幕使唔使粗體)相關嘅資訊[註 12]

除咗 SubRip 之外,仲可以睇睇 VSFilter 同埋普世字幕格式等嘅檔案格式,佢哋嘅做法同 SubRip 都係大同小異。但係並唔係所有格式都係噉,例如美國電視台用開嘅係一種叫 SCC二進制格式[22]

如果用嘅係文字檔案做基礎嘅檔案格式,整字幕最基本嘅工具只係媒體播放器文字編輯器;不過一般都會用專用嚟整字幕嘅軟件。大間嘅翻譯社亦通常都唔用呢啲,而係有佢哋自己嘅系統[23]

無論用乜嘢工具,整字幕都係一種非常之嘥時間嘅工序。專業人員最快都要片長嘅兩至三倍時間(即係一條20分鐘嘅片至少要用40至60分鐘);生手分分鐘要六倍時間以上(即係一條20分鐘嘅片可能要用成至少兩個鐘頭)。咁嘥時間嘅其中一個原因係整字幕嘅人一定要聽哂(同聽明)成條片嘅內容,先有可能將啲內容打得出嚟,仲要嘜低哂啲時間。以前,專業人員會用腳掣同專業字幕軟件等可以做快啲,但係近年因為對時間嘅準確度要求高咗,腳掣已經冇以前咁有用[24]

亦有種方法係用語音識別做字幕(例如 YouTube 嘅自動字幕),之後可能再用人手執,但係視乎人工智能做出嚟嘅字幕有幾準,用嘅時間可能同人手做字幕用嘅時間冇分別甚至更長。例如,如果字幕內容錯咗,或者前後用字唔一致,或者時間唔啱,又或者字幕分段唔自然,如果唔係即時字幕,呢啲問題全部都要執。

Remove ads

可以睇埋

參考

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