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受(梵語、巴利語:Vedanā),佛教術語,意指情绪。當感官,外境,以及意識三者聚合(觸)時,所升起的內心感覺,即是受。通常可以概分為痛苦(苦受)、快樂(樂受)以及沒有特殊感受(不苦不樂受)三者。它是十二因緣的第七支,為五蘊之一,又名受蘊、受陰,包括感受等,屬於心的一種作用。南傳佛教對感受有非常詳盡的探討。
|  五蘊(pañca khandha) 依據巴利聖典  | 
|||||||||||||||||||||||||||||||||||||||||||
  | 
  → ← ←  | 
  | 
|||||||||||||||||||||||||||||||||||||||||
| Source: MN 109 (Thanissaro, 2001) | ; 示意圖詳情 | |||||||||||||||||||||||||||||||||||||||||||
Remove ads
感受的定義
受蘊種類
受蘊體性
- 生滅
 - 無常
 - 苦
 - 空
 - 無我
 
感受的形成原因
- 膽汁
 - 痰液
 - 風
 - 生理反應
 - 季節變遷
 - 失衡
 - 外在逆境
 - 成熟的業果
 
總的來說,感受由「觸」(十二因緣之一)所生起,觸包括和外在接觸(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和心與記憶的接觸(意根<法塵)。
感受與修行之關係
引用
參考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