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建文帝

明朝第2位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文帝
Remove ads

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1402年7月13日失蹤)為明朝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早逝太子朱標之子。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即建文改制,但亦因此觸動藩王利益並導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於燕軍攻入京師應天府奪位成功後建文帝自此失踪。燕王即位為明成祖後不承認其合法性而未上諡號,故明朝人大多稱之為建文君[1][2][3],但大臣梅殷私諡其為「神宗孝愍皇帝」。直到南明時,弘光帝方追谥其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清高宗乾隆亦有追谥其為「恭閔惠皇帝」,故亦有稱「明惠宗」、「明惠帝」。

事实速览 建文帝, 明朝皇帝 ...
Remove ads

生平经历

皇太孫時期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也是庶长子,生母吕氏太子次妃(妾室)。嫡母太子妃常氏所生長子朱雄英早故[4],另有一嫡子朱允熥为其弟。嫡母常氏在1378年逝世后,生母吕氏为以次妃(妾室)身分成为继任太子妃。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亲朱标薨逝。九月,祖父明太祖朱元璋跳过朱允熥,視朱允炆為嫡長孫,立为皇太孙[5]。违反其编撰《皇明祖训》。

朱允炆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其父同樣溫文儒雅,即長皆以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份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6]

朱允炆出生时脑袋长得颇偏,朱元璋用手摸着说:“半边月儿。”一年除夕,他与父亲朱标陪同朱元璋,朱元璋叫他父子作詠月诗,朱允炆作诗曰:“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朱元璋看后默然不语。[7]

繼位稱帝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朱允炆在同月(6月30日)即位,時年21歲,定次年(從1399年2月6日开始)為建文元年。建文帝在六月晉用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太常寺卿,七月召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在國事上倚重三人[8]。建文帝的年號“建文”有別於其祖父的洪武,他不想仿效祖父以嚴刑峻法治國,即位後改行寬政[9],囚犯人數減至洪武時期的三成左右[10]

建文帝能虚心纳谏。一次他因病上朝晚了,监察御史尹昌隆对此提出批评,左右建议他说出自己染病,建文帝却认为这样的谏言难得,不但没有自辩,还表扬了尹昌隆,公开了他的奏疏。

削藩改制

明太祖為鞏固皇室,大封宗室為藩王,各擁私人護衛軍隊。對建文帝來說,諸藩王大多為其叔輩,且在封地掌握兵權,心中由是不安。建文帝為皇太孫時曾問黃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子澄回答說諸王軍力不足以抗衡朝廷。建文帝即位後,下令各王國的地方文武官員聽朝廷節制,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废黜周王[11]湘王齐王代王[12]岷王[13]。在部署對付年齡最長、軍功最多、武力最强大的燕王朱棣時,由於建文帝身邊的謀士多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以致打草驚蛇,引發了燕王先發制人的念頭[14]。朱棣在權衡利害之後,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封地北平起兵反叛[15]。他以“靖难”為名,向京師進軍。

建文元年,建文帝下詔討伐燕軍。命吳傑吳高耿瓛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併進,并在河北真定設立平燕布政使司,兵部尚書暴昭掌司事[16]。隨後,耿炳文率大軍抵達,與燕軍交戰后失利退守。明建文帝臨時換將,撤換耿炳文,由李景隆代替[17]。隨後,朱棣獲得寧王朱權朵顏三衛,實力大增。而李景隆在率軍圍困北平后,仍然無法破城,并在鄭村壩潰敗。燕王因此向明惠帝上書,明惠帝不得不罷免齊泰黃子澄[18]

建文二年,燕軍與中央軍在白溝河大戰,李景隆再次潰敗并逃亡濟南,隨後再在濟南潰敗。然而,朱棣卻無法攻破山東參政鐵鉉、都督盛庸的濟南城,不得不撤軍[19]。明惠帝隨後封賞鐵鉉、盛庸,但卻不誅殺李景隆。同年冬,燕軍再次進犯濟寧,盛庸擊敗并斬殺燕將張玉,并接連獲勝[20]。建文三年,兩軍在河北山東一帶屢次交戰,并互有勝負,最後燕軍攻入真定[21]

建文四年,何福、平安率領的中央軍在小河大勝燕軍,并斬其將陳文;而徐輝祖亦在齊眉山獲得大捷。燕軍恐懼后計劃北歸。恰逢建文帝誤以為燕軍已經北撤,召徐輝祖班師,致使何福孤軍奮戰。隨後,靈璧之戰中,燕軍大勝,陳暉、平安、陳性善彭與明被執。盛庸軍亦在淮河之戰中潰敗,燕軍遂渡過淮河,抵達六合。建文帝不得不下詔要求各地勤王,并遣使割地罷兵[22]。同年六月,盛庸在浦子口與燕軍交戰不利,都督僉事陳瑄率水軍附燕。隨後,朱棣率燕軍渡江,最終逼近南京應天府。谷王朱橞李景隆金川門變節,致使燕軍進入都城。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下落,時年24歲[23]

Remove ads

身後

燕王朱棣入京师应天府后,建文帝在宫中举火,马皇后焚死,建文帝本人及其太子朱文奎则不知所踪,至今其下落仍是未定論的历史之谜。有稱其從地道逃亡[24],也有別史稱其離宮後出家為僧[25]

朱棣入京後,先捕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及大批忠于建文帝的官員後,方稱皇帝,是為明成祖。當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建文帝發喪,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26],但是不被成祖承認。

雖然朱棣宣稱在宮中找到建文帝的屍體,並為他舉行葬禮,但朱棣對建文帝未死的傳言不敢掉以輕心。吕太后被复称为懿文太子妃;建文帝年仅2岁的幼子朱文圭被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广安宫。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原本封为亲王,尚未就藩,朱棣将他们降为郡王;年长的朱允熥朱允熞先被封至福建漳州和江西建昌,旋被召回京师(南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只留下年幼的朱允熙给朱标奉祀[27],而不久之后朱允熙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

溥洽是建文帝主錄僧,當時傳聞他知道建文帝出逃的事,朱棣遂以其他罪名囚禁溥洽長達十餘年,直到姚廣孝病危時請求朱棣釋放溥洽,溥洽才獲釋[28]

明成祖即位后,不承认建文帝的正统性,下令销毁建文朝史料,并先后三次修改明太祖实录。成祖还下令作《奉天靖难记》,对懿文太子及建文帝多加貶低[29][30][31]

正統五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隨後被逮捕調查,乃是鈞州人楊行祥,隨後下獄而死。同行十二位僧侶,皆戍遼東。隨後,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均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正德、萬曆、崇禎年間,諸位大臣請求續封建文帝,及加廟諡,均未成行。但万历二十三年九月,下旨恢复建文年号在官修史书里的书写[32]。虽然《太宗实录》(成祖原廟號太宗),称建文帝被朱棣以天子礼下葬,但崇祯帝在位时却亲口承认建文并无陵墓。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南明弘光帝在南京即位,於同年七月為建文帝君臣平反,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乾隆帝詔廷臣集議,追諡曰「恭閔惠皇帝」,故後世也稱建文帝為「明惠帝」[33]

2008年1月,福建省宁德市金涵乡上金贝村发现的一个和尚墓被认为是惠宗的墓葬所在。宁德发现的这座古墓无碑文,墓前有舍利塔一尊,塔上刻有“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二十个字。如果按照文史工作者的解读,“佛日圆明大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第三代”是皇孙,“珠禅师”是朱姓禅师的谐音,那么这个塔文应该是指:墓中主人乃是有明太祖御赐金襕袈裟的皇孙,法名叫“沧海”的朱姓禅师,那么建文帝削发为僧最终的法名就是沧海禅师。这个墓穴也是迄今为止福建发现的最大的和尚墓[34]。然而此说法似乎已经被证伪,福建省文物局对外发布消息称,经过组织专家考察论证,认为宁德上金贝古墓建造年代为元末明初,墓主人身分为僧人沧海珠禅师,而不是建文帝[35]

建文帝的最終下落至今仍是不解之謎,一说建文帝藏身于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36]

不过,《明神宗实录》[37]还有清人谷应泰所撰《明史纪事本末[38]认为建文帝最终回到北京,而且甚至终老,只是不起坟而已——

戊午 上御文華殿講讀。上從容與輔臣語及建文皇帝事,因問曰:“聞建文當時逃免,果否?”輔臣張居正對言:“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老相傳,言建文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游四方,人無知者。至正統間,忽於雲南郵璧上題詩一首,有‘流落江湖數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覺其有異,召而問之,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歸骨故國。’乃驗知為建文也。御史以聞,遂驛召來京,入宮驗之,良是。是時年已七八十矣,後莫知其所終。”上因命居正誦其詩之全章,慨然興嘆,又命書寫進覽。居正退而錄其詩以進,因奏:“此亡國之事,失位之辭,但可為戒,不足觀也。臣謹錄《聖祖皇陵碑》及《御制文集》進覽,以見創業之艱難,聖謨之弘遠,伏望皇上覽而仰法焉。”...

(英宗正统)五年春三月十三日,建文帝謂程濟曰:「我決意東行,子盍為我蓍?」得《兌》之《歸妹》,濟拊几大呼曰:「大凶!今太歲干支皆金,火必尅之,行夏之時,其危乎!」帝好文章,能為詩歌,嘗賦詩曰:

「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髮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收。

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後至貴州金竺長官司羅永菴,嘗題詩壁間,其一曰: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沈。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其二曰: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

南來瘴嶺千層逈,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羣烏早晚朝。」

至是,出亡蓋三十九年矣。會有同寓僧者,竊帝詩,自謂建文帝,詣思恩知州岑瑛,大言曰:「吾建文皇帝也。」瑛大駭,聞之藩司,因繫僧,并及帝,蜚章以聞,詔械入京師,程濟從。八月,至金陵,九月,至京,命御史廷鞫之。僧稱:「年九十餘,且死,思葬祖父陵旁耳。」御史言:「建文君生洪武十年,距正統五年,當六十四歲,何得九十歲!」廉其狀,僧實楊應祥,鈞州白沙里人。奏上,僧論死,下錦衣獄,從者十二人,戍邊。

而帝適有南歸之思,白其實,御史密以聞。閹吳亮老矣,逮事帝,乃令探之。建文帝見亮,輒曰:「汝非吳亮耶?」亮曰:「非也。」建文帝曰:「吾昔御便殿,汝尚食,食子鵞,棄片肉於地,汝手執壺,據地狗餂之,乃云非是耶?」亮伏地哭。建文帝左趾有黑子,摩視之,持其踵,復哭不能仰視,退而自經。於是迎建文帝入西內,程濟聞之,歎曰:「今日方終臣職矣。」往雲南焚菴,散其徒。帝既入宮,宮中人皆呼為老佛,以壽終;葬西山,不封不樹。

Remove ads

为政举措

主要屬臣

明建文帝在登基后不久,即重新選拔六部官員,其中大量官员在靖難之役中死亡。主要人物包括在战事中陣亡、拒絕與燕王朱棣合作而自殺或不屈被處凌遲者如禮部尚書陳廸兵部尚書齊泰鐵鉉刑部尚書暴昭侯泰左都御史景清右都御史練子寧翰林院方孝孺等。

Remove ads

家族成员

更多信息 建文帝家族 ...
更多信息 家庭成员, 姓名 ...
Remove ads

艺术形象

电视剧

以下列出曾飾演「建文帝」的演員,以及劇中演出「建文帝」的电视剧:

演員 年份 影視作品 備註
1987年 大明群英 香港無綫電視劇
黃河 1993年 朱元璋
黃海 1997年 永樂大帝
邱心志
陈磊
2000年 帝王之旅 邱心志饰演成年建文帝
陈磊饰演童年建文帝
杨凡 2001年 皇朝太医
岳跃利 2001年 三少爷的剑
徐峥 2002年 穿越时空的爱恋 中国大陆的第一部穿越剧
2002年 大醉侠 武打言情剧
唐国强 2002年 永乐英雄儿女 历史喜剧功夫片
毛乐 2004年 名扬花鼓
孙霆 2005年 大明奇才
高虎 2005年 大明天子
周俊豪 2006年 朱元璋
姜泰郎 2006年 傳奇皇帝朱元璋
李天翔 2006年 覆雨翻云 香港無綫電視劇,原著為香港知名玄幻武侠小說家黃易
黄海 2007年 铁血男儿 又名《永乐大帝》,新加坡电视剧。
蔺达诺 2009年 郑和下西洋 纪念郑和西洋600周年
2009年 包三姑外传 古装轻喜剧
陈山聪 2011年 洪武三十二
芮伟航 2011年 洪武大案
张津赫 2011年 大武当
张赫 2015年 錦衣夜行
张睿 2016年 英雄訣
譚學亮 2019年 大明风华
陈奕丞 2022年 山河月明
Remove ads

注释

  1. 明惠宗追尊父亲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追降兄长为皇太子,其在世后裔尽废为庶人,至南明安宗(弘光帝)才追复朱标一支的地位。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四》,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