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羅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羅夷巴利語pārājika梵語pārājika),也稱爲波羅夷罪波羅市迦波羅闍已迦巴拉基咖巴拉基舸等,意譯爲他胜驅擯極惡棄損斷頭無餘不共住重禁墮不如 [1][2],是佛教出家众具足戒别解脱戒)的第一重罪的称呼。比丘有四条,称为四波羅夷比丘尼有八条,称为八波羅夷[1]

Thumb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典籍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犯波羅夷罪者,如同斷頭不能復活,必須處以破門,逐出僧團,喪失僧尼資格。

Remove ads

比丘四波羅夷

  1. 淫戒。不得行淫。
  2. 盜戒。不得不與取。
  3. 殺人戒。不得殺害人命。
  4. 大妄語戒。不得未證言證,自稱上人

比丘尼八波罗夷

  1. 淫戒。不得行淫。
  2. 盜戒。不得不與取。
  3. 殺人戒。不得殺害人命。
  4. 大妄語戒。不得未證言證,自稱上人
  5. 共染心男子触摩戒。不得以淫心觸摸男子。
  6. 八事戒。不得違反八事成重戒,即:受捉手、受捉衣、入屏處、屏處共立、屏處共語、屏處共行、為樂身相倚、共期行淫。[3]
  7. 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覆藏戒。不得爲犯波羅夷罪的比丘尼覆藏不報。
  8. 随顺被举比丘戒。不得聲援、順從被舉告的犯戒比丘。

菩薩戒十波羅夷

《梵網經》提出菩薩戒十波羅夷,又稱為十重罪顯教十波羅夷,有別於僧侶具足戒波羅夷。另還有密教十波羅夷[4]

菩薩戒十波羅夷分別是[5]

  1. 杀生戒。不得殺害人、畜牲等一切有情。
  2. 盜取戒。不得不與取。
  3. 淫戒。不得行淫。
  4. 妄語戒。不得大小妄語。
  5. 酤酒戒。不得販酒。
  6. 說四眾過戒。不得說舉在家、出家四眾的七逆十重罪過。
  7. 自讚毀他戒。不得稱讚自己功德、譏毀他人過惡。
  8. 悭惜加毁戒。不得慳吝不布施,并譏毀侮辱。
  9. 瞋心不受悔戒。不得以嗔心辱罵、毆打他人,且不接受其誠心懺悔。
  10. 毀謗三寶戒。不得毀謗三寶,尤不得毀謗大乘

參見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