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熱河省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設立的一級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是中華民國的省份之一,也是东北四省之一。民國3年(1914年)1月,設熱河特別區。民國17年(1928年)9月,明令改制為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於1955年7月30日廢省。位於目前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
Remove ads
名稱
熱河(蒙古语:ᠬᠠᠯᠠᠭᠤᠨ
ᠭᠣᠣᠯ,西里尔字母:Халуун гол)为清代地名,名稱源自承德避暑山莊內的溫泉,溫泉水流入武烈河後,武烈河下游在承德市內的部分,在當地冬季寒冷的氣候下也不結冰,蒸汽蒸騰,所以被稱為熱河。
地理
熱河中西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東部是平坦寬闊的臺地,全省主要為遼河流域,以西遼河為主,南方還有灤河,東南方有大淩河、小淩河。臺地與河谷丘陵錯綜。
管轄範圍

1928年9月建省时辖:热河道和承德、丰宁、滦平、隆化、围场、平泉、赤峰、朝阳、凌源、绥东、阜新、建平、林西、经棚、开鲁等15个县及鲁北、林东、天山3个设置局。
全省轄境約相當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全境、通遼市大部(科爾沁區以西),遼寧省義縣、錦州市以北,彰武縣以西區域,河北省承德市大部。民國十七年據輿地學社調查,全省面積約14萬7,500平方公里。而據民國二十三年《中華民國新地圖》記載為17萬3,960平方公里。民國三十六年,全省面積為17萬9,982.05平方公里。東接遼寧省、遼北省,西界察哈爾省,南接河北省。
人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統計為610萬9,866人,下半年統計為619萬6,974人。
歷史
![]() | ||||||||||||||
---|---|---|---|---|---|---|---|---|---|---|---|---|---|---|
史前時代 | 旧石器时代 | |||||||||||||
新石器时代 | ||||||||||||||
红山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 东夷 有易氏 商部落 | ||||||||||||||
商 | 古羌人 商方 竹 宋 | |||||||||||||
周 | 晋国 戴国 陈国 蔡国 曹国 鄭國 山戎国 孤竹国 | |||||||||||||
春秋 戰國 |
晋国 耿国 虞国 中山国 赵国 韩国 魏国 秦国 | |||||||||||||
秦 | 广阳郡 渔阳郡 右北平郡 辽西郡 上谷郡 代郡 恒山郡 巨鹿郡 赵郡 | |||||||||||||
燕国 | ||||||||||||||
西汉 | 广阳郡 幽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 | |||||||||||||
彭燕 | ||||||||||||||
东汉 | 幽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 袁绍势力 | |||||||||||||
公孙燕 | ||||||||||||||
曹魏 | 幽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 | |||||||||||||
晉 | 幽州 冀州 | |||||||||||||
后赵 | 幽州 冀州 | |||||||||||||
前燕 | ||||||||||||||
前秦 | 幽州 冀州 | |||||||||||||
后燕 | ||||||||||||||
北燕 | ||||||||||||||
北朝 | 鲜卑 北魏 幽州 燕州 平州 安州 定州 瀛洲 冀州 相州 东魏 北齐 | |||||||||||||
隋 | 河北道 | |||||||||||||
魏燕 | ||||||||||||||
高燕 | ||||||||||||||
唐 | 河北道 | |||||||||||||
大燕 | ||||||||||||||
河朔三镇 | ||||||||||||||
五代 | 桀燕 前晋 后唐 后晋 | |||||||||||||
辽宋 | 燕雲十六州 | |||||||||||||
金 | 大名府路 河北東路 河北西路 | |||||||||||||
元 | 中书省 大都路 上都路 永平路 保定路 河間路 真定路 顺德路 广平路 | |||||||||||||
明 | 北直隶 | |||||||||||||
清 | 直隶省 | |||||||||||||
中華民國 | 河北省 察哈尔省 热河省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冀察政务委员会 | |||||||||||||
中華人民 共和國 |
河北省 | |||||||||||||
![]() | |||||||||||
---|---|---|---|---|---|---|---|---|---|---|---|
史前時代 | 旧石器时代 | ||||||||||
新石器時代 | |||||||||||
商 | 匈奴 东胡 竹 山戎 | ||||||||||
周 | 匈奴 东胡 | ||||||||||
春秋 戰國 |
匈奴 东胡 林胡 楼烦 | ||||||||||
秦 | 匈奴 东胡 | ||||||||||
漢 | 南匈奴 | ||||||||||
三国 | 南匈奴 鲜卑 乌桓 | ||||||||||
晉 | 丁零 鲜卑 | ||||||||||
南北朝 | 北魏 高車 柔然 | ||||||||||
隋 | 铁勒 突厥汗国 | ||||||||||
唐 | 東突厥 薛延陀 安北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鶻 | ||||||||||
辽 | 阻卜 西夏 契丹 奚 | ||||||||||
金 | 西夏 汪古 塔塔儿 克烈 蒙兀 | ||||||||||
元 |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中书省德宁路、净州路、集宁路 | ||||||||||
明 | 北元 韃靼 漠南八部 | ||||||||||
清 | 內札薩克蒙古 | ||||||||||
中華民國 | 察哈尔(特别区·省)热河(特别区·省)绥远(特别区·省)興安省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内蒙古自治政府 | ||||||||||
中華人民 共和國 |
内蒙古自治区 | ||||||||||
民國初年,熱河地區仍為清廷管轄範圍,以熱河都統管轄熱河地區滿、蒙各族事務,各縣民政則由直隸省兼轄。民國三年(1914年)1月,北洋政府設立熱河特別區[1],脫離直隸省直屬於民國政府。同年7月,成立熱河道。所轄區域包括原直隸熱河都統管轄的14個縣,另外將內蒙古卓索圖盟的7個旗、昭烏達盟的12個旗併入。
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公佈將熱河改為省,屬於關外東北四省之一。轄15縣和卓索圖盟、昭烏達盟的共20個旗,省會設在承德縣(現承德市)。由奉系軍閥湯玉麟擔任熱河省主席。
日本關東軍攻佔東三省後,為割斷當地抗日部隊與關內的聯繫,擴大並鞏固滿洲國的疆界,進而蠶食華北,決定攻佔熱河、古北口以東的長城一線,伺機進佔冀東。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熱河省被日滿聯軍佔領,劃入滿洲國,成為其熱河省。
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9月在重庆恢复已经不存在12年的热河省政府。中共控制熱河省全境,國軍由山海關沿北寧線強行北上,一路打到東北的錦州、錦西,並於12月下旬進一步攻克北鎮、黑山、義縣、阜新等地,控制河北與瀋陽之間的鐵路線,隨後,杜聿明下令第十三軍由阜新沿鐵路向西進攻朝陽和熱河。於1946年1月上旬攻克熱河的北票、朝陽、葉柏壽、建平、凌源、平泉等地。在馬歇爾的調停下,國共雙方下達1月停戰令。6月26日停戰有效期剛過,內戰開始爆發,8月,國軍控制承德。
國民政府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重新劃定熱河省區域,大致恢復以前的行政區劃。增設寧城縣、淩南縣、魯北縣、天山縣4縣,至此,熱河省轄20縣20旗。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13日至6月25日,中共華北軍區發動冀熱察戰役,向熱河西部、河北東部挺進,在河北、熱河、察哈爾三省邊界地區及平漢路北段展開運動戰,牽制國軍從華北抽兵增援東北。期間,華北解放軍大量击败國軍,攻克多處城鎮,並在東北野戰軍的配合下切斷平承路、截斷北寧路,對承德形成包圍態勢。11月初,傅作義放棄承德。11月12日,中共進駐省會承德,国民政府的熱河省政府行政機構完全瓦解。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均治承德縣(今河北省承德市區)。
民國二年(1913年),國務院擬設朝陽、赤峰二道,以朝陽道轄朝陽、阜新、建平、綏東4縣,赤峰道轄赤峰、開魯、林西、圍場4縣,但熱河都統未行呈報,因此二道實際並未設立。民國三年(1914年)7月,置熱河道,並任命道尹。民國十七年(1928年)初,隨著北洋政府的垮臺,道制自然撤銷。
- 熱河道
- 民國三年(1914年)7月置,道尹為邊要缺,一等,駐承德縣(今承德市)。轄承德、灤平、豐寧、隆化、平泉、淩源、朝陽、阜新、建平、綏東、赤峰、開魯、林西、圍場等14縣及經棚1設治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
民國三年(1914年)1月,設立熱河特別區,轄14縣1設治局。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改置熱河省後,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以前轄有15縣,5設治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國民政府重新劃定熱河省區域,全省轄有20縣20旗:
Remove ads
行政區劃年表
Remove ads
政府
- 熱河都統
- 熱河省政府主席
参見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