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行政区划

用於行政目的的領土實體,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其本地的政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行政区划
Remove ads

行政區劃(英語:Administrative division/area/region)又稱行政區域,是一個國家国家政府為了行政上的需要而在其领土境內分劃制定的次级區域政權單位,也稱行政實體(英語:Administrative entity)、地方實體(英語:Subnational entity)、行政單位(英語:Administrative unit)、組成單位(英語:Constituent unit)、國家分區(英語:Country subdivision)等。這些劃定的行政區劃,通常會設置對應的地域政府(regional government,比如)或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比如)機構。各国的行政区划,由于国情不同、以及政治體制上的差異,名称和分级各不相同。

事实速览 行政領土實體, 上级分类 ...
Thumb
世界各國第一級行政區劃(2019年7月3日更新)
Remove ads

起源

隨着國家面積擴大,單獨的政府無法處理各類事務,各級地方需要自行管理,這個需求就産生了地方政府。通常地方管理者由分封,委任或地方選舉産生,有自治權并效忠上級地方政府和中央。

中國爲例,在地方政治上建立行政区划制度萌芽于东周春秋时期。以为代表的早期行政区划制度,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而产生,并逐步成型。此前,周朝奉行分封制。除周天子直接管理的王畿土地外,其余地方皆由分封诸侯,各自管理。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分封制逐步瓦解,各諸侯國相繼獨立。战国时代郡县制成熟。到秦灭六国后,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建立,确立郡县制在全国推行。

層級

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国家行政区划共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行政区设政府

中國

中国行政区划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之后,从宪法角度,地方分为三个层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全国分为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自治县;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县、自治县分为民族乡。宪法第九十五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各级行政区设人民政府。据此,“三级行政区划制度”为直辖市的基本行政区划制度。事实上,除4个直辖市、海南省以及部分省实行局部的省直管县县级市以外,全境以四级行政区划制度为主。

四级行政区划制度

国家行政区划共分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行政区均设有政府

民国初期的北洋政府時代,承袭清朝区划制度,省、道、府、县四级制,民國中期也就是蔣介石执政的國民政府時代,开始廢道,改实行省、县二级制,但其又在省县之间,另設一個名为行政督察区準行政區,据此最多为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实际上,又早在北洋政府時期,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曾一度想推动“废省改道”改革,后因其任内逝世而失败。

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治的中国大陸,實際各省、自治区以四级行政区划制度为主:

直至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体制基本一样,但部分省会和工业中心等“较大的市”出现“市管县”,这时全国以“三级行政区划制度”为主,省、较大城市、县、乡并存的“四级行政区划制度”;1975年随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地区设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即是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至此从根本上作为准行政区的地区演变为行政区,省县之间出现地级行政区,省、自治区全部演变为四级即省、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四个层次。随1983年开始的地级行政区划改革,“地区”改制为“市”,出现地级市省辖市改称为“地级市”,至此由之前的地管市、地管县演变为“市管市”、“市管县”;到2005年,除4个直辖市、海南省以及部分省实行局部的省直接管辖县、县级市以外,全境以“四级行政区划制度”为主。近年来,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央政府大力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1][2]。截止到2009年,全国共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正在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试验[3]。最近,财政部要求将部分农业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到2012年底前,力争在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推行这一改革[4]

Remove ads

各國行政區劃

更多信息 国家, 行政区划 ...
Remove ads

非联合国会员国

Remove ads

南极洲

相關條目

注释

  1. 数据包含 1 区(凯里尼亚)是非联合国会员国  北賽普勒斯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2. 数据包含 1 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是非联合国会员国  阿布哈茲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和 1 市(贾瓦)是非联合国会员国  南奥塞梯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3. 数据不包含联合国会员国  巴基斯坦控制辖的行政区划
  4. 数据包含 1 区(朱迪亚-撒马利亚)是联合国观察员国  巴勒斯坦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5. 数据包含 1 自治领土单位(德涅斯特河沿岸)和 2 市(蒂拉斯波尔蒂拉斯波尔)是非联合国会员国  德涅斯特河沿岸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6. 数据不包含联合国会员国  韩国控制辖的行政区划
  7. 数据不包含联合国会员国  印度控制辖的行政区划
  8. 数据不包含 巴勒斯坦领土部分区域(约旦河西岸C区域)是联合国会员国  以色列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9. 数据包含 1 共和国(克里米亚)和 1 联邦直辖市(塞瓦斯托波尔)是联合国会员国  乌克兰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10. 数据包含 5 行政区(科索沃科索沃波莫拉夫列科索沃米特罗维察佩奇普里兹伦)、28 市长 和 1 城市(普里什蒂纳)是非联合国会员国  科索沃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11. 数据包含 1 成员国(索马里兰)、3 州(奥达勒沃戈伊加勒贝德托格代尔)和 15 区 是非联合国会员国  索馬利蘭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12. 数据不包含联合国会员国  朝鲜控制辖的行政区划
  13. 数据包含 1 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和 1 特别市(塞瓦斯托波尔)和2 州区域部分(顿涅茨克州:东部、卢甘斯克州:东部)是联合国会员国  俄羅斯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14. 联合国会员国  格鲁吉亚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15. 實際統治區
  16. 联合国会员国  塞爾維亞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17. 联合国会员国  賽普勒斯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18. 联合国会员国  摩尔多瓦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19. 联合国会员国  摩洛哥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20. 没有实际意义。
  21. 联合国会员国  索马里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22. 联合国会员国  格鲁吉亚有争议的主权区域。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