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雄縣
1945年至2010年,中華民國曾存在之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雄縣,為中華民國已經廢止的一個行政區劃,位於台灣西南部,與臺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嘉義縣相鄰。北緣嘉南平原,西濱台灣海峽,東南邊以高屏溪和屏東縣為界。
![]() |
2009年6月23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審查通過「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之高雄市。
Remove ads
地理

高雄縣地形東北高而西南低,最高點位於東北部與南投縣、嘉義縣交界處的玉山主峰,高度3,952公尺[1],是台灣最高峰。全縣依地勢與坡度,大致可區分為東北部山地區、中部丘陵區及西南部平原區[2]。
東北部山地區位於楠梓仙溪中游及荖濃溪中游以東地區,大致分屬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總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二分之一。絕大部分地區海拔超過1,000公尺,坡度多在40%以上,只有兩溪主支流河谷上,才有小範圍的河階或河谷平原。位於縣境東側的中央山脈主稜線山地及其西側科坡又稱為關山山塊,主脈由北而南有雲峰、南雙頭山、三叉山、關山、海諾南山、小關山、卑南主山等多座3,000公尺以上高峰。位於縣境西側的玉山山脈平均高度略低,但地形亦如關山山塊一般高低起伏、崎嶇不平,除上述小範圍河階或河谷平原外,大體仍屬不適人居的山地[3]。
中部丘陵區位於東北部山地區的西南側,大致為介於荖濃溪中游——下淡水溪和大崗山、小崗山連線之間的區域,高度不大,但地形崎嶇起伏,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22%,一般稱為內門丘陵。構成此一丘陵的主要岩層屬於第三紀上新世的卓蘭層,一般由砂岩、粉砂岩與頁岩、泥岩等共同組成,其中泥岩層抗蝕力較差,因此在分佈有厚層泥岩的二仁溪流域之內門、田寮、旗山、燕巢等行政區交界處一帶,很容易受到河川、暴雨的侵蝕及切割,形成溝谷緃橫、草木難生的惡地地貌,因形如月球表面,常被稱為「月世界」[4]。
西南部平原區西起台灣海峽,東止於大、小崗山連線,北至二仁溪,南至高屏溪,輪廍略呈北寬南窄的三角形,海拔高度在100公尺以下,一般稱之為高雄平原。連同高雄市一併計入,南北長約50公里,東西寬約10至20公里,面積約達800平方公里。整個平原多為海相沈積物所構成,地面相當平坦。點綴在這片平原上的只有二仁溪以南的大湖台地、平原東緣的大、小崗山、鳳山及西側高雄市境內的壽山及半屏山等隆起珊瑚礁,以及岡山附近的泥火山[5]。
Remove ads
高雄縣的主要河川有高屏溪、阿公店溪及二仁溪三條中央管河川,較大河川尚有典寶溪及後勁溪。
高屏溪舊名下淡水溪[6],發源於玉山主峰東坡,主流河長171公里,僅次於濁水溪,為全台第二長河;流域面積廣達3,256.85平方公里,分佈於南投縣南端、嘉義縣東端、臺東縣西端,及高雄市、屏東縣的23個鄉鎮市區[7],流域面積為全台最大。高屏溪流域的平均年雨量高達3,130公釐,但其中87%的降雨集中於每年5月至10月的雨季,導致1月至5月的枯水期仍有缺水現象[8]。

高屏溪兩大主要支流為荖濃溪及旗山溪,均流經本縣境內。荖濃溪即為高屏溪主流上游,其上、中游流經本縣桃源鄉、六龜鄉,為高聳的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所夾峙,因而坡陡流急。流至大津匯入支流濁口溪,至里港再匯入支流隘寮溪,最後於旗山與旗山溪相會而形成高屏溪。該溪全長約137公里,本縣東部全屬其流域範圍,為縣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川。旗山溪又名楠梓仙溪,亦發源於玉山主峰,流貫於玉山山脈與阿里山山脈之間,全長約117公里,流域面積約823平方公里,均略遜於荖濃溪[8]。
阿公店舊稱濁水溪,發源於燕巢鄉烏山嶺西側,幹流長度38公里,流域面積137平方公里,分佈於岡山鎮、燕巢鄉、阿蓮鄉、路竹鄉、永安鄉及彌陀鄉,主要支流為潭底洋排水。上遊河段在小崗山以東被築壩而形成阿公店水庫,近年來因淤泥堆積嚴重,調洪蓄水功能大減,每到雨季,中下游的岡山地區及沿海地帶常因排水不及而淹水[8]。
二仁溪舊名為二層行溪,發源於本縣內門鄉山豬湖,中、下游為本縣與臺南縣、市的界河,主流長度約63公里[a],流域面積約350平方公里。流域內平均年雨量較少,只有1,931公釐,與高屏溪流域相差甚多[8]。
高雄縣除了東北部山地區的一小角落之外,全縣均在北回歸線以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涼爽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又因瀕臨臺灣海峽,受到海洋的調節,氣候變化並不劇烈。
各地氣溫受到地形影響,山地區與平原、丘陵區落差明顯。平原、丘陵區年平均氣溫約為24℃,縣境南北略有差異,但相差不及1℃。就各月變化而言,全年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在一月份,北部約為17℃,南部則約為18℃,所以實際上並無寒冬;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在七月份,全境皆達28℃以上[9]。
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1945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更改行政區劃級稱,將日治時期的州、郡、莊街改制為縣、區、鄉鎮。據此,高雄州改制為高雄縣,為縣名之始;但州轄之高雄市、屏東市(含今屏東市、九如鄉、長治鄉、麟洛鄉、萬丹鄉)改制為省轄,並不屬於高雄縣範圍內。
歷任縣長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高雄州改制為高雄縣,屏東市、高雄市改制為省轄市,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將萬丹鄉、長興鄉、九塊鄉劃入屏東市,縣治遷至鳳山鎮,共轄有7縣轄區47個鄉鎮。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岡山鎮分出橋頭鄉。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分設雄峰區、高峰區等二個縣轄區。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原省轄屏東市與屏東區、潮州區、東港區、恆春區、雄峰區霧臺鄉、三地門鄉、瑪家鄉、高峰區獅子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牡丹鄉等3鎮23鄉合併分出屏東縣,高雄縣由岡山區的1鎮7鄉、鳳山區的1鎮6鄉、旗山區的2鎮4鄉、雄峰區桃源鄉、茂林鄉、三民鄉等24個鄉鎮組成,並自湖內鄉分出茄萣鄉,彌陀鄉分出永安鄉,轄4鎮、22鄉。民國四十年(1951年),自彌陀鄉分出梓官鄉,仁武鄉分出大社鄉,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縣治鳳山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高雄市改制為直轄市,並將小港鄉劃入高雄市,在縣市合併前,高雄縣行政區共劃分成1市(鳳山市)、3鎮(岡山鎮、旗山鎮、美濃鎮)、23鄉(大寮鄉、林園鄉、仁武鄉、路竹鄉、大樹鄉、鳥松鄉、梓官鄉、橋頭鄉、茄萣鄉、大社鄉、燕巢鄉、阿蓮鄉、湖內鄉、彌陀鄉、內門鄉、六龜鄉、永安鄉、杉林鄉、田寮鄉、甲仙鄉,桃源鄉、茂林鄉、那瑪夏鄉為山地鄉),共有27個鄉鎮市。
傳統上高雄縣有所謂「三山區」之說,係襲用日治時期「郡」劃分法,分為岡山區(相當於原岡山郡,包含岡山鎮、路竹鄉、梓官鄉、橋頭鄉、茄萣鄉、燕巢鄉、阿蓮鄉、湖內鄉、彌陀鄉、永安鄉、田寮鄉等行政區)、鳳山區(原鳳山郡,包含鳳山市、大寮鄉、林園鄉、大樹鄉、仁武鄉、鳥松鄉、大社鄉等行政區)、旗山區(原旗山郡,包含旗山鎮、美濃鎮、內門鄉、六龜鄉、杉林鄉、甲仙鄉、桃源鄉、那瑪夏鄉、茂林鄉等行政區)。
縣府組織
最終的縣政府組織為:
- 一級單位
- 民政處
- 財政處
- 教育處
- 建設處
- 工務處
- 農業處
- 社會處
- 新聞處
- 原住民處
- 計畫處
- 法制處
- 觀光交通處
- 地政處
- 水利處
- 人事處
- 主計處
- 政風處
- 秘書處
- 一級機關
- 警察局
- 消防局
- 衛生局
- 環境保護局
- 地方稅務局
- 勞工局
- 文化局
文化
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目前還沒有一本區域文學史、高雄傳統文學發展之類的專著出現。文訊雜誌社出版的「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收錄幾則當地作家的言論及論述。博士論文有王俊勝〈清代台灣鳳山縣詩歌研究〉、黃福鎮〈戰後高雄地區傳統詩研究〉、張百蓉〈高雄都會區台灣原住民口傳故事研究〉、戴佳靜〈美濃地區民間故事研究〉、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劉麗卿〈清代台灣八景與八景詩〉等;期刊論文則有許惠玟〈寫實與想像的交錯:鳳山文人卓肇昌的區域書寫〉、莊永清〈日治時期高屏地區新文學作家簡介〉、文訊雜誌社所出版的「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彭瑞金〈文學看高雄—鄉愁、山水、天聲、人語交織的高雄文學〉、曾貴海〈高雄文學的路標與前景〉等論文。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有「佛光山文教基金會」、「鍾理和文教基金會」[10];縣內可能沒有全國性與地方性的文學社團[11]。
戰後,在高雄縣市出生或是後來歸入高雄縣市的作家、學者有:鍾鐵民(美濃)、劉洪貞(美濃)、陳雨航(美濃)、黃森松(美濃)、吳錦發(美濃)等人[12]。
交通
公共設施
教育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東校區
- 義守大學
- 義守大學燕巢校區
- 樹德科技大學
- 輔英科技大學
- 正修科技大學
- 高苑科技大學
- 東方技術學院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燕巢校區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校區
-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
-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永達技術學院仁武校區
鳳山市
岡山鎮
旗山鎮
美濃鎮
大寮鄉
林園鄉
仁武鄉
路竹鄉
大樹鄉
鳥松鄉
燕巢鄉
六龜鄉
橋頭鄉
茄萣鄉
古蹟
旅遊

特產
政治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 高雄縣選舉結果
高雄縣第1選區
- 總選舉人數:222,141
- 總票數(投票率):137,242(61.78%)
- 有效票(比率):135,013(98.38%)
- 無效票(比率):2,229(1.62%)
高雄縣第2選區
- 總選舉人數:242,349
- 總票數(投票率):156,440(64.55%)
- 有效票(比率):153,166(97.91%)
- 無效票(比率):3,274(2.09%)
高雄縣第3選區
- 總選舉人數:217,808
- 總票數(投票率):125,881(57.79%)
- 有效票(比率):123,723(98.29%)
- 無效票(比率):2,158(1.71%)
高雄縣第4選區
- 總選舉人數:253,525
- 總票數(投票率):149,144(58.83%)
- 有效票(比率):147,454(98.87%)
- 無效票(比率):1,690(1.13%)
姊妹城市
高雄縣在合併改制前共有8個姐妹城市。
電視廣播
統計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