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為上海軌道交通運營中個線路之一。10號線為中國首條無人駕駛個全自動軌道交通線[1][2]。10號線一期由新江灣城站到虹橋火車站站,支線垃龍溪路站連接航華支線,抵達航中路站。線路全長36千米,造價180億人民幣[3],其中龍溪路站以東及支線部分垃2010年4月10日先期開通試運營,而主線龍溪路站以西已經垃2010年11月30日開通。[4][5][6][7]
線路數據
- 雙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
- 地下區間:航中路、虹橋火車站—龍溪路—新江灣城
- 地面區間:龍柏新村南—吳中路停車場
線路識別色
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的線路識別色為淡紫色。
換乘站
列車
車身兩邊各有一條淡紫色飾帶,樣式近似於上海軌道交通一號線搭二號線個AC-08型列車。



AC13型電動客車
- 製造商:
- 國產化率:超過70%
- 型號:A型
- 車廂:長23.54米,寬3米,定員310人
- 設計時速:80km/h
- 車輛編成:6節編組(Tc+Mp+M+M+Mp+Tc)
- 電機傳動方式:VVVF交流傳動
- 車輛總數:41列(編號1001-1041)
- 製造年代:2009年—2011年
- 設計壽命:25-30年
- 該批所有列車儕設有連續式閃燈路線圖,車廂連接處弗設LED顯示屏。車頭加設紅色LED顯示屏顯示終到站。
- 暱稱:熏魚、熱帶魚
- 注:
- 10號線採用41列共246輛地鐵列車。根據採購合同,2009年3月底前交付首列列車,2009年11月交付18列(108輛)列車,2010年3月最少交付26列(156輛)列車,但實際進程有所弗同。世博會期間投運24列。
- 2014年8月,10號線實現無人駕駛,乘客也可通過被貼有防反光黑色透明貼膜個玻璃看到駕駛室,但貼膜透光率弗是老理想,加上全線儕垃地下,觀光價值弗高。
- 2011年9月27號,該車型中個1005號列車搭1016號列車垃豫園站至老西門站區間發生追尾事故,目前兩列列車已修復並恢復運營。
列車編組符號意義:
- B/Mp—帶受電弓的動車
- C/M —弗帶受電弓的動車
- A/Tc—帶駕駛室拖車
Remove ads
首末班車時刻表
Remove ads
發車間隔
- 注1:主支線共線行駛區段為新江灣城至龍溪路
- 注2:主線獨立行駛區段為龍溪路至虹橋火車站,支線獨立行駛區段為龍溪路至航中路[8]
沿革
- 2005年12月 10號線正式開工
- 2009年2月1日 3標雙圓區間隧道順利貫通[9]
- 2009年2月6日,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車站名稱正式確定,包括淡水路與古北路等站改名成功新天地與伊犁路站。
- 2009年9月13日,首列10號線列車抵達上海[10]。
- 2009年9月14日,10號線吳中路停車場建成,建成辰光為上海最大軌交停車場[11]。
- 2010年4月10日,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投入試運營,試運營區段為新江灣城至航中路,實行非高峰09:00-16:00運營[12]。
- 2010年7月3日起,運營時間覆蓋早晏高峰,首班5:30-末班19:30運營。
- 2010年11月30日,主線上海動物園-虹橋火車站段開通試運營,全日開行「Y」型交路,同步延長運營辰光,首班5:30-末班22:00運營。
- 2012年5月4日,二期選線公示[13]。
- 2013年4月10日, 二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一趟公示
- 2013年12月20日,二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趟公示[14]。
- 2014年3月7日 二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批前公示
- 2014年6月4日 上海環保局受理二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 2014年6月12日 二期工程通過環評
- 2014年7月16日 二期工程可行性報告獲批
- 2015年3月27日 10號線江灣新城往虹橋火車站方向個首班車從原來個5:35提前至5:25
Remove ads
未來發展
第二期由新江灣城站延伸至外高橋,長9.4公里,共設5站,現在垃拉建設當中,預計2018年開通,開通後,運行交路變為虹橋火車站站-基隆路站搭航中路站-新江灣城站。
換乘站
規劃換乘車站
大事故
2011年9月27號10號線發生上海地鐵史浪頂嚴重事故。14點10分,10號線新天地站設備故障,交通大學至南京東路上下行採用電話閉塞方式,列車限速運行。14時51分,豫園至老西門下行區間內1005號列車搭1016號列車發生追尾事故,共295人前往醫院治療。事故造成虹橋路站至天潼路站9站路段封站,其餘兩端採取小交路方式保持運營。9月28日首班車至20時,10號線伊犁路站至四川北路站停運。[15][16]10月6日,公布最終調查結果,12名相關責任人畀處分。
其他事故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