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转法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轉法輪
Remove ads

三转法轮,佛教术语,有几种说法:

  1. 转法轮经》中,释迦牟尼在鹿野苑五比丘,说四圣谛,以示转(初转),教转(二转),证转(三转),三次宣说[1][2]。称为三转法轮,又称三转四谛,或三转十二行相。
  2. 解深密经》将释迦牟尼说法,分为三个阶段:初转法轮,转阿含经等四谛法轮;二转法轮,转般若经等一切法空法轮,为不了义经;三转法轮,为瑜伽行教了义经法轮[3],《千臂千钵曼殊室利经》等经也有类似说法[4]真谛玄奘依本经及金光明经,以初时之有教为转法轮,第二时之空教为照法轮,第三时之中道教为持法轮,以中道教(唯识)最为了义[5][6]藏传佛教接受此“三转法轮”说,但对二转还是三转了义,各派有不同判准。持中观应成见的格鲁派以二转法轮为最了义,持他空见觉囊派摄第三转为如来藏,判为最了义[7][8]
  3. 《华严经探玄记》记载智光论师《般若灯论释》中引《苏若那摩诃衍经》说:初鹿园,为诸小根说小乘法;第二时,为彼中根说法相大乘(瑜伽行教),明境空心有唯识道理;于第三时为上根说无相大乘(中观),辩心境俱平等一味,为真了义[9]
  4. 究竟一乘宝性论》引用《陀罗尼自在王经》认为,释迦牟尼先说“无常、苦、无我、不净”等声闻法,次说“空、无相、无愿”(三三昧)等大乘空相应教,再说“不退转轮语”,令众生依自性清净如来藏入佛境界[10][11]
  5. 《法华游意》中,吉藏引用《法华经》立根本、枝末、摄末归本三法轮,认为释迦牟尼初成道时,属根本法轮,为菩萨说《华严》一因一果法门。福薄钝根者不堪闻华严一乘教,故于四十余年中别说三乘,此即枝末之教。待机缘已熟,又为彼等三乘之人说《法华》《涅槃》,使其摄归佛乘,为摄末归本教。视各经在教化功用上为彼此互补[5][12]
Remove ads

法轮

法轮是佛法的象征,“转法轮”譬喻宣说佛法,以车轮前行,碾摧无明、不善。

瑜伽师地论》解释,佛陀转所解法,置于阿若㤭陈如身中,他又随转置余身中,从“展转”、“随转”的意义,称为“轮”。八正道所成,称为“法轮”[13][14]。《大毗婆沙论》解释,“轮”的意义包括“动转不住”、“舍此趣彼”、“能伏怨敌”[15]

《解深密经》的说法

初转法轮

初转法轮是释迦牟尼佛在证道成佛之后的第一阶段说法,又称阿含期,主要的内容为二乘解脱道的修证,以现观蕴、处、界无常而断我见我执的法门,即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总名二乘菩提,以弘演出离三界生死之解脱道为主,所度部众为声闻部;声闻所证果位共有四果,也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及四果阿罗汉;而阿罗汉在舍寿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后就可以入无余涅槃,不受后有-永远不再于三界中受生出现,永离三界生死的轮回。精进而且慧力好的人,若是因缘具足时,只要一世就可以完成解脱果的修证。这个阶段主要是讲四圣谛八正道无我相十因缘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主要的代表经典为《四阿含经》,也就是《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及《增壹阿含经》。

二转法轮

二转法轮是佛的第二转法轮阶段,此阶段则宣说般若,又称般若期。此阶段的代表经典为《心经》、《金刚经》、《小品般若经》及《大品般若经》等般若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就是《心经》,在此经中讲到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相对于初转法轮所宣说的世间一切法是生灭无常、染污、有增有减,无有自性,般若空性是不生不灭、非变易,不属于六尘六根六识十八界境界的世间任何一法。

在《般若经》中多处更明白的说明,为了通达种种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法,所以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多,表示二转法轮的佛法的般若范畴,不仅仅只有世间无自性的一切法,还包括了实际、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如所有性等不属于世间一切法的部分。并说明世间一切法虚妄,但“唯‘心’”方能“所现”,所以本身并没有能出生自己或出生其它法的的自性,所以说无自性,故说其体性与行相都是空。而能“现”世间一切法的“唯心”,便是般若经中一贯所说法界“真实心如来藏[来源请求],因为包含了前五识、第六意识及第七意跟都是虚妄识,皆无有能现一切法的体性。[16]

Remove ads

第三转法轮

第三转法轮佛所讲述内容是如来藏的更深细功能差别,又称唯识期,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为主,即是方广诸经所说诸地菩萨所应修证之一切种智究竟了义妙法,是唯识增上慧学-无生法忍,是诸地菩萨乃至等觉菩萨应该要学的修证内涵。

一切种智是宣说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若离开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亲证,则无法成就诸地果证及成佛。此阶段所讲述的为如来藏中所含藏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更深细之智慧,也就是道种智和成佛的一切种智。依此自心如来藏识而一一现前观察与证验,出生般若慧的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实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华严法界实相,方能圆满成就究竟佛果。

此阶段主要的代表经典为方广唯识诸经,如《楞伽经》、《楞严经》、《解深密经》、《大般涅槃经》、《胜鬘经》等。

一些法师讲到过四转法轮的概念,将金刚乘从第三转中提到第四转,一些法师[17]不提经文,而另一些则认为这有经文依据[18][19]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