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教育部
中華民國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教育部为中华民国有关教育学术、体育及青年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并监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机关。
Remove ads
沿革
-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将清朝的“学部”改名为“教育部”,当时底下设有“承政厅”、“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及“社会教育司”,从事国内教育兴革相关工作。至1926年3月,国民政府于广州成立后,再由“教育行政委员会”接管相关任务。
- 1927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中华民国大学院”接替教育行政委员会,成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由“秘书”、“高等教育”、“中央研究所”等部门分别负责国人的教育事项。
- 1928年12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教育部组织法》,再次成立教育部为全国学术、文化及教育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从此正式以“教育部”为正式名称。
- 1949年,教育部随中央政府各部门机构迁往台湾后,起初在台北市内各地租借房舍办公,并无固定之办公场所。之后,教育部与国立台湾大学协议借用其校地,以台大“药学大楼”名义兴建办公厅舍,即今教育部大楼(由建筑师王大闳设计;原址为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在1971年完工启用[1][2]。
- 2013年1月,配合行政院组织改造,行政院体育委员会及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降编改制为“教育部体育署”与“教育部青年发展署”;为因应十二年国教实施,教育部中部办公室整并国民教育司、中等教育司等相关单位,改制为“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教育部的附属机构也同步进行组织调整。7月23日,原隶属教育部的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改隶属卫生福利部,并改制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研究所”。
- 2014年4月7日,原隶属教育部的国立中正文化中心改隶属文化部,并改制更名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
- 2015年1月5日,原隶属教育部体育署的国家运动训练中心改制更名为行政法人国家运动训练中心,设置于教育部辖下。
- 2022年5月26日,行政院院会通过《国家运动科学中心设置条例》草案,预计设置行政法人“国家运动科学中心”[3]。
- 2023年9月16日,紧邻国家运动训练中心的行政法人国家运动科学中心揭牌,2024年1月1日正式运作。
- 2024年8月15日,行政院宣布教育部体育署未来将再次升格改制为部、成立体育暨运动发展部筹备小组,经咨询小组会议后确定名称为“运动部”,预计最快2025年年中完成[4]。
- 2024年11月28日,立法院初审通过《教育部组织法修正草案》。
- 2025年1月7日,立法院三读通过《教育部组织法修正草案》,本次修法是配合原教育部体育署升格改制为运动部后组织调整;1月24日公布修正《教育部组织法》。
-
教育部铸字牌
-
教育部第二办公室
-
教育部第三办公室
Remove ads
组织架构

教育部本部设6处、8司及相关任务编组单位,部外设有14个附属机关/机构,另有部属之国立学校338所与驻外机构共25处。
Remove ads
|
|
所属国立学校在国民教育学制内的中小学由国教署负责(包含尚未完成改隶直辖市立的台南市与高雄市内属原高雄县域的国立高级中等学校)
|
Remove ads
历任首长
Remove ads
- 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采8人合议制)
- 教育部部长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