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海仲裁案
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仲裁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海仲裁案[注 1][4],指菲律宾共和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中国海(菲律宾称西菲律宾海)中菲争议海域基于“九段线”的海洋权益主张及中方的海洋执法和岛礁开发活动已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为由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出,再由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柳井俊二与菲律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任命仲裁人并委请常设仲裁法院提供场地和秘书服务的临时仲裁庭[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的仲裁案。
Remove ads
2013年2月19日,中国正式拒绝参与仲裁案,称中国于2006年根据公约第298条作出的声明排除了该公约规定的争端处理机制在海域划界等问题上对中国的适用[5][6],并认为“此案所涉争端实质上是超出公约调整范围的领土主权和海域划界问题,故仲裁庭对此案无管辖权”[7]。2014年12月7日,中国发表立场文件阐释在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上的立场[8][9]。
2015年7月7日,仲裁庭举行首次听证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同时发表声明,不承认仲裁庭对此案的司法管辖权,也拒绝菲律宾任何形式有关此案的和解提议[10]。10月29日,仲裁庭正式裁定对此案菲律宾提出的7项诉求拥有管辖权,并将对菲律宾其他诉求的管辖权裁定留待审理时作出[11]。
2016年7月12日,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仲裁庭公布仲裁结果,支持菲律宾在此案相关问题上的几乎全部诉求[12][13]。仲裁庭5名仲裁员一致裁定,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中国对南海自然资源不享有基于“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14][15]。仲裁庭还认定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陆覆盖了鱼礁,“给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并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的活动[12][16][17]。中国大陆的法学与相关海洋学研究则是给予批驳,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报告并指控,也说菲律宾方面污染珊瑚礁等渔业资源,争议仍在持续中[18][19]。
Remove ads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于1939年武装占领南沙群岛,并命名为“新南列岛”[20]。日本投降后,签署了《旧金山和约》,放弃其在南沙群岛的一切权利与主张[21]。1946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以太平舰(护卫驱逐舰)为旗舰,率领“中业”(大型登陆舰),“永兴”(扫雷舰),“中建”(大型驱逐舰)等舰前往南海收复南沙和西沙两群岛[22],并以军舰名称命名太平岛、中业岛、永兴岛、中建岛等岛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政府亦主张其拥有对该区域的主权,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与北京所持的主张相同[23],并实际控制太平岛[24]。
1956年,美军雷纳德上将写信给当年的民国副总统陈诚,一开始就说西、南沙群岛不重要也没价值,接着又说菲律宾对南沙有需求,越南对西沙有需求,希望中华民国能放弃主权,不过陈诚不从[25]。
1956年,菲律宾人托马斯·克洛马与其追随者占领该区多个岛屿,成立了自由地公国,菲律宾政府曾予以赞成,该国现在被菲律宾划为卡拉延市[24]。马尼拉基于其地理位置邻近南沙群岛,因而主张拥有该区域的主权[23]。越南政府则引用历史文献,认为越南自17世纪拥有该区域的主权,该国在当时便已占据了西边的岛屿[23]。北越政府曾在1974年以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九段线”的主张和南海诸岛的主权,但越南统一后态度发生变化,主张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拥有主权[26]。1970年代,马来西亚也加入了争议,声称拥有邻近该国数个岛屿的主权;而文莱也通过扩展其专属经济区,声称拥有南通礁[27][17]。
2002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东盟10国(10+1)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它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有关各方愿通过各方同意的模式,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和对话。
Remove ads
2006年8月25日,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的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声明。该声明称,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第1款(a)、(b)和(c)项所述的任何争端(即涉及海域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军事和执法活动以及安理会执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务等争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接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第二节规定的任何程序[5][6]。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称其有权审理本案,理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而本案为两国对于此公约的解释与适用产生了纠纷,因此驳回了中方认定“超出司法管辖权限”的陈述,并将进行裁定[29][注 2]。
仲裁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强制仲裁机制组成,不同于《联合国宪章》第十四章写明有司法管辖权的国际法院,不需要原被告双方同意,仲裁团的组成及仲裁程序以第十五部分第二节订明的附件七进行,因此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仲裁,也不影响仲裁的进行[30]。
2016年7月13日,联合国官方微博澄清,该组织与此案仲裁庭没有关系[31][32]。因本案仲裁庭不属于国际法院或其他联合国系统司法机构,其裁决并不能依照《联合国宪章》第十四章关于国际法院的规定提交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申请强制执行[33]。
仲裁过程
2015年7月7日仲裁听证会开始,菲律宾要求仲裁庭判定中国的主张无效。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也派出观察员出席听证会[34]。rappler.com认为此次仲裁可与尼加拉瓜诉美国案相比,因为二者都是发展中国家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提出的仲裁,当时尼加拉瓜诉美国案是尼加拉瓜向国际法院提起的对美国的起诉[35]。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通知中国仲裁意向并向中国发出诉求陈述[36]。2013年2月19日,中国退回菲律宾的通知。2013年7月11日,海牙仲裁庭第一次会议。2013年7月31日,菲律宾就仲裁规程草案发表意见。2013年8月1日,中国告知仲裁庭不接受菲律宾提出的仲裁。2013年8月27日,仲裁庭在常设仲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一版仲裁规程[37]。2014年3月30日,菲律宾提交备忘录。2014年5月14日到15日,海牙仲裁庭第二次会议。
2014年5月21日,中国就仲裁规程第二版草案发表意见,称其不接受菲律宾提出的仲裁。2014年5月29日,菲律宾就仲裁规程第二版草案发表意见。2014年6月2日,仲裁庭在常设仲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版仲裁规程[38]。
2014年12月7日,中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声明中国方面不接受菲律宾及仲裁庭提出的仲裁[39]。2014年12月15日,中国尚未发布相应的备忘录。2014年12月17日,仲裁庭在常设仲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三版仲裁规程[40]。
2015年3月16日,菲律宾向仲裁庭提交补充书面材料[41]。2015年4月20日到21日,海牙仲裁庭第三次会议[41]。2015年4月22日,仲裁庭在常设仲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四版仲裁规程[41]。2015年7月7日到13日,仲裁庭在海牙召开听证会[42][43]。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做出管辖权裁定,表示对菲律宾提出的15项诉求中的7项拥有管辖权,包括黄岩岛是不是岛,美济礁是否算作低潮高地,并将对菲律宾其他诉求的管辖权裁定留待审理时作出[11]。仲裁庭将菲律宾其余7项对中国非法行为的指控留待下次审理。仲裁庭还让菲律宾明确最后一项诉求“中国应当停止其非法声索和行动”的范围[44]。仲裁庭将审理时间定于11月24日到30日[45]。
2015年11月24日到30日,仲裁庭要求菲律宾对太平岛地位作出解释,菲律宾宣称太平岛是岩礁而非岛屿[46]。
2016年6月30日,第16届菲律宾总统大选结果出炉,由罗德里戈·杜特蒂当选。
2016年7月12日,仲裁庭在中国拒绝出席的情况下,作出裁定,认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中国对南海自然资源不享有基于“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并要求中国政府“遵守国际法”[12][16]。
Remove ads
2016年7月12日北京时间下午5时,仲裁庭通过常设仲裁法院公布仲裁结果。仲裁庭认定,中国对九段线范围内的资源拥有“历史性权利”的主张,并无法律基础,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47]。此外,仲裁庭亦裁定中方在礼乐滩采集资源侵犯了菲律宾的主权,中方对南沙群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构成永久而不可挽回的伤害,而中方渔民在南海采取严重破坏珊瑚礁生态的方式,大规模捞捕濒危的海龟、珊瑚等,中方皆明知却没有履行停止这类行为的责任[47],仲裁庭也认定包括由中华民国实际控制的、南沙群岛自然面积最大的太平岛在内的所有南沙群岛的海上地物最多只是礁而非岛,亦即其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及维持常住人口,最多只能产生领海、不能产生专属经济区[48][49][50],天然状态下的黄岩岛、美济礁、仁爱礁和渚碧礁只是低潮高地,不能产生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界定大陆架,中国大陆在低潮高地建造人工岛的行为被认为侵犯了菲律宾的主权权利[51]。
Remove ads
各方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支持对话解决南海问题或反对仲裁
保持中立或立场有争议
支持仲裁庭判决
菲律宾共和国
未表态
安哥拉[71][72]
阿富汗[73]
阿尔及利亚[74]
孟加拉国[75]
白俄罗斯[76]
波黑[77]
文莱[78][79]
布隆迪[80]
柬埔寨[81][82][83][84]
喀麦隆[85]
中非[71]
科摩罗[86]
刚果共和国[87]
埃及[88]
厄立特里亚[89][90]
埃塞俄比亚[91]
加蓬[92]
冈比亚[93]
几内亚比绍[71]
哈萨克斯坦[75][94]
肯尼亚[95]
吉尔吉斯斯坦[96]
老挝[78][79]
黎巴嫩[74]
莱索托[97]
利比里亚[71][98]
利比亚[99]
马拉维[100]
马达加斯加[71][101]
毛里塔尼亚[92]
莫桑比克[80]
缅甸[102]
尼日尔[103]
巴基斯坦[104]
巴勒斯坦[97]
巴布亚新几内亚[105]
波兰[106]
卡塔尔[74]
中华民国[107]
俄罗斯[108]
沙特阿拉伯[74]
塞内加尔[109]
塞尔维亚[110]
塞拉利昂[111]
斯洛文尼亚[112]
南非[113]
斯里兰卡[114]
苏丹[74][115]
塔吉克斯坦
坦桑尼亚[89][90]
多哥[116]
乌干达[117]
瓦努阿图[118]
委内瑞拉[92]
也门[74][119]
赞比亚[120]
津巴布韦[121]
注: 叙利亚、
伊拉克、
约旦、
摩洛哥、
突尼斯、
阿联酋、
阿曼等阿拉伯国家以及
乌兹别克斯坦未单独表明立场。但其所在的相关组织表达了立场。
瑞典则有支持双方的2种报道[66][122]
菲律宾政府认为中国所主张的九段线是无效的,因为其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专属经济区与领海的条文。九段线将南中国海的的大部分都划入中国,中国不能在此区域自行定义大陆架的范围[123]。
2021年5月,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向全国人民表示,常设仲裁法院作出的历史性裁决有利于菲律宾,驳回了北京在南海提出的广泛海洋权利主张,这“只不过是一张可以扔进垃圾桶的纸”。菲律宾总统的言论似乎部分表达了对 2016 年海牙裁决的无奈,认为该裁决无助于各国解决南海争端。中国政府全盘拒绝接受该裁决。马尼拉的 Rappler 电视台援引他的话说:“他们提起了诉讼,我们赢了。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国家之间,那份文件毫无意义。”[124]
2023年7月12日,菲律宾外交部长表示,仲裁裁决已成为国际法的一部分,菲律宾海巡队也称将加强巡逻、驱逐中国民兵船。[125]
中国拒绝参加此次仲裁,并认为菲律宾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中国称菲律宾向仲裁庭提出仲裁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在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126][127]。2016年7月,在仲裁案公布判决前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第二届“中希海洋合作论坛”致辞时强调“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努力维护《公约》宗旨,反对任何海洋霸权,但同时中国将坚决维护正当合法权益”[128]。
2016年7月12日,判决出炉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称,此次判决明显存在政治背景与瑕疵,是对海洋法公约与国际法治的公然破坏,绝不能接受此案子,这乃是意味着中国力图守护法律权威性的决心。[129]外交部发布公告称:“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于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郑重声明,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130]
据台湾中央通讯社报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其后进行实弹演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下令解放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领导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征召预备役军人。北京市人民政府下达通知,要求北京市属各单位7月12至17日进入“战时状态”,全天值班[131]。但据中国官方媒体环球网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未进入一级戒备状态[132]。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2016年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称,本案仲裁机构是历史上首次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而组成的临时仲裁庭,并不属于常设仲裁法院建制;1899年建立的常设仲裁法院,仅为之提供秘书服务和场地。本案仲裁庭组成是政治操作的结果,5名仲裁员除其中一名德国籍仲裁员按仲裁规则由原告菲律宾指定外[注 3],均由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活跃的日本右翼政客柳井俊二指定,且均为欧洲背景而不具有广泛的国际代表性。本案仲裁员为原告提供有偿服务,薪酬由菲律宾等方面支付,而非如联合国系统内的国际法院和海洋法法庭那样由联合国负责经费以保证独立性。另外,本案部分证人的提供的专家建议违背其在先前公开发表的著作中的接近中方立场的学术观点。因此,这个仲裁庭根本没有公正性和公信力可言,这次仲裁将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案例[1][2]。
2016年7月13日,在荷兰海牙国际常设仲裁法院前,有海外华侨进行示威,抗议仲裁结果。[133]
2016年7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晤,李克强向安倍重申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无效,日方不是当事国,应谨言慎行,不要介入和炒作[134]。
随着该案审判的结束,中国民众掀起了一轮抵制外国货、特别是美国和菲律宾货品的高潮。7月17日,河北乐亭居民手持横幅围堵县城内的一家肯德基店,呼吁抵制美国货。7月18日,至少有江苏连云港、扬州、泗阳(也有报导作泗洪)、浙江杭州、浦江、安徽滁州、广德、宁国、山东临沂、湖南长沙、郴州等11个县市的肯德基门店遭到围堵[135]。7月1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表示网络上有一些网民呼吁抵制菲律宾产品,在实际中并没有发生。并表示,中国愿意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包括菲律宾在内的经贸合作方面的对话,同时也愿意和菲律宾发展平等互利、形式多样的经贸合作关系[136][17]。虽然大批官方媒体在仲裁案判决后呼吁管控极端民族主义,但7月20日环球时报发表评论,隐晦地回击了这一观点,评论发表后一天内在环球时报网站上被删除[137]。
2023年7月12日,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不接受也不承认菲律宾南海仲裁庭自2016年起作出的裁决。[138]
2014年11月,越南政府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对于中华民国1947年所划定的十一段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九段线)的说明是不合法的,并声明支持菲律宾提出的仲裁案与请求法院注意越南拥有黄沙群岛的主权[139]。
2016年2月17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在回应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呼吁时表示,尊重也同意南海主权声索方和平解决争端,也支持各方经由公正、透明及对等原则下循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分歧,但对于菲律宾提出的南中国海仲裁案,基于中华民国未被邀请加入仲裁程序、仲裁法庭也没有征询中华民国的意见,在被排斥于仲裁案以外的情形下,政府“不能接受仲裁庭判决”[140]。2016年5月13日,外交部表示曾邀菲律宾及临时仲裁庭派人实地参访太平岛,可是仲裁庭迟未正面回应,菲律宾则已回函拒绝邀请,还刻意重申太平岛是“岩礁”非“岛”[141][142][143][144]。对于2016年7月12日的仲裁结果,总统府在结果出炉之后发表新闻稿,表示中华民国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并强调“绝不接受,对中华民国不具法律约束力”[145][146]。总统蔡英文将原定14日前往南沙太平岛巡弋的康定级巡防舰提前一天,在13日出发[147]。中华民国官员强调,国际法庭的仲裁结果对中华民国充满歧视和不尊重,不仅不接受中华民国的说法,还以中国台湾当局称呼,伤害了中华民国的主权以及经济渔权[148]。中华民国外交部长李大维强调,政府绝不接受仲裁本文以“中国台湾当局”称呼中华民国[149][150][151][152]。
仲裁结论中全面否定包括南沙群岛面积最大的天然岛屿太平岛(0.51平方公里)在内的所谓岛礁为岛的说法在台湾招致了极大的非议[153][48][154]。
奥巴马时期的美国政府表示,它不会在这场冲突中偏向任何一方[155]。2014年12月7日,美国国务院下属的海洋与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局,认为九段线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条和第十五条有关历史性所有权的规定[156]。2015年6月,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称,对于海洋申索,各国必须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157]。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会约束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国际法,在美国国会并没有得到批准,也因此美国并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58]。
该案审判后,有菲律宾媒体称,美国是南海仲裁的幕后推手,应该为菲律宾聘请仲裁庭律师的花费报销,但在美方获悉后,表示菲国的要求已遭美方拒绝。为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克·托纳否认美国参与南海仲裁,也不建议中国放弃其主张[159]。
然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加剧。2020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布美国的正式立场,否认中国在南海主权声索;宣告菲美《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2021年5月,七国集团外长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及2016年7月12日的南海仲裁案的裁决;2021年7月1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仲裁庭裁决五周年”声明,重申了川普政府任内宣告的美国官方立场[160]。2023年7月1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南海仲裁案裁决否定中国在南海的扩张性主张,是终局的,对菲律宾和中国均有拘束力,美方要求中方停止海上非法活动。[161]
2016年1月,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认为,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接受仲裁,临时仲裁庭的裁决将是极其重要的国际原则声明[162]。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会见澳大利亚外长对此表态反应:澳大利亚不是南海当事国,应恪守在南海主权领土争议上不选边站的承诺,不参与、不采取任何有损区域和平稳定和中澳关系的事。毕晓普事后则表示“中国竟会对我敦促各方和平协商、保持克制和遵守国际法感到吃惊,这令我感到震惊”[163],不过中方也多次提到此仲裁存在不公的现象[143][151][164]。
在国际仲裁庭发布仲裁七年后,印度政府首次明确呼吁遵守2016年仲裁的裁决,该裁决推翻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印度和菲律宾在2023年的第五次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后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中提到了印度姿态的变化[70]。而印度在2016年7月的反应是谨慎的,只是“注意到”了该裁决。印度和菲律宾两国的联合声明表示,两国对开放和包容的印度洋-太平洋有共同国家利益,并表示:“他们(部长们)强调需要和平解决争端,并遵守国际法,特别是《海洋法公约》和2016年关于南海的仲裁裁决。”[165]
- 7月13日上午10:45,联合国官方微博发表文字称常设仲裁法院和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166][167]。
- 欧盟鼓励争端的各方能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求和平解决,并要依照国际法,尤其是涉及到联合国公约海洋法时[168]。欧盟外事发表声明称“欧盟期盼的是一个在国际法的原则下——特别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原则下的建立海洋秩序”[169]。
- 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以及欧盟)表示,应对中国发出“明确的信号”以表明立场[170]。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在伊势志摩的峰会称欧元区应采取“明确且强硬的立场”对中国受争议的海事请求作出回应[171]。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彼得·帕维尔表示,在南海问题上北约“没有法律平台”进行军事干预,北约也不会对其他地区的领土争端进行干涉。北约支持双方进行以政治和外交为基础的谈判,用“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以及“和平的方式”解决“不和谐”。[172][173]
- 非洲联盟副主席的立场和中国一致[90]。
-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纳比勒·阿拉比表示阿拉伯国家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联盟还强调,主权国家的解决方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国一样,应得到尊重[174]。
-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Rashid Olimov明确声明“所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支持中国为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进行努力。”该声明称与之有直接关系的国家应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符合所有双边条约,在中国南海(DOC)各方行为宣言谈判协商解决。声明还敦促所有人尊重“主权国家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的权利,坚决反对外界介入到中国南海问题以及对争端国际化的尝试。[175]
- 国际法院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声明中表示“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由常设仲裁法院下的一个特别仲裁庭做出。国际法院作为完全不同的另一机构,至始至终未曾参与该案。”[176][177][151]
- 2016年7月15日,国际海洋法法庭新闻官本雅明·贝尼尔施克表示,国际海洋法法庭既没有在仲裁案件中扮演任何角色,也不会“对其他国际性质法院或是法庭所作出的裁决发表评论”,南海仲裁庭与其无关[178]。
评论
《纽约时报》认为海牙常设仲裁法院裁决将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法院无力执行[179],但另一方面,时报援引新加坡南海问题专家史托瑞的分析称,中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如果不遵守此判决,中国将失去颜面和名誉[179]。该报又称,此判决将成为东南亚相关国家与中国进行谈判的范例,并可能对中国国内政策产生深远影响[180]。美国也可能依据此判决,加大在南海巡逻力度,以便拉拢新盟友,并为旧盟友提供更多支持[179]。
国际法专家、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孔杰荣撰文指出,裁决不是常设仲裁法院作出的,而是由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回应菲律宾提诉中国仲裁案所设的仲裁庭作出的,而这个仲裁庭是由5位世界顶尖海洋法专家组成。“不管中国喜欢与否,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的仲裁庭作出的裁判,对中国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庭的裁决并不决定其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而是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和运用”。[181]
《外交》杂志网站发表格雷厄姆·艾利森的文章,文中列举了俄罗斯无视国际法庭提出的释放荷兰船员的要求、英国无视国际仲裁法庭判决坚持在违反海洋法的情况下单方设立扎格斯群岛海洋保护区、美国无视国际法庭对尼加拉瓜案的判决等例并表示,从未有过任何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服从国际仲裁法庭有关海洋法的裁决。认为如果中国拒绝接受南海仲裁案结果,它不过做了其他大国这几十年一直在做的事,又指出从菲律宾寻求上诉的那一天起,中国便论述称“国际仲裁法庭无权受理该案,因为此事有关主权问题,海洋法公约明文禁止就此问题发起仲裁”。[182]
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法学教授古举伦(Julian G. Ku)解释说:“柳井俊二之所以卷入南中国海案,也是因为他当时是国际海洋法庭的庭长”,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自己的选择。 “如果中国参与仲裁,就可以自己选择仲裁员,柳井俊二也不会参与进来。”还有不少学者指出,由于不参与挑选仲裁员,中国事实上放弃了自己的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规定,仲裁庭的法律费用本应该由提请仲裁的双方来支付的,但是在南中国海案,由于中国不参与,所以所有费用都由菲律宾方面支付。[183]
菲律宾专栏作家里戈韦托·蒂格劳(Rigoberto Tiglao)在7月15日《马尼拉时报》(The Manila Times)头版发表文章说,菲律宾为南海仲裁案请律师,共花费了三千万美元的诉讼费和律师费,美国应报销,因为仲裁案给了美国干预南海事务的借口。他还指出这些律师竟然成功让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到重新定义“仲裁”这个词,“仲裁一直是指在有争议的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第三方帮助解决争议问题。现在看上去‘仲裁’可以单方面提起了。”[184][185]
2016年8月在南海仲裁案一个月后,环球时报引述美国著名国际现实主义杂志国家利益的一篇刊文[186],表示南海仲裁打破了南海争议的模糊性平衡。相信南海仲裁案能解决南海纠纷是天真的想法。没有大国会接受损害国家利益的国际法判决。仲裁结果只是开启南海纠纷的新阶段,并不会改变全球政治是基于实力、而非规则的本质。[187]
2016年8月12日,加拿大智库“加拿大北约协会”网站刊登研究员沙顿专文:“海牙裁决波及台湾——法庭想约束巨人,却影响了台湾”。文章指出,台湾拥有南沙群岛中最大岛屿“太平岛”,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台湾对其已控制的太平岛宣示主权,应毫无争议;但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注 4]判定太平岛不符岛屿资格,没有专属经济区,伤害了台湾领土主权与地位。台湾一直采取和平方式处理南海争议,各国基于保护正直的国际公民,应支持台湾权益。如今却因北京采取把对手国逐出争议海域的激烈政策,而让台湾受到伤害,这种情况确实不合理。沙顿亦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面积小很多的“岛屿”宣示主权,例如美国即宣称中途岛及贝克岛拥有专属经济区。[188]
中美南海相关对峙
南海仲裁案判决前后,中美各自在南海附近举行演习,形成南海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对峙事件。其后,中国网络上部分文章和视频指“7月美军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支持菲律宾,中方毫不示弱,尽遣精锐。但最终美方由于航母暴露在中方有“航母杀手”之称的轰-6轰炸机威胁下而黯然撤兵,随后美方指挥官哈里斯上将被调职,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新任总统杜特尔特上任后中菲关系重归于好。”也有反驳观点称上述叙述大体真实,但在关键处做了手脚。如美方双航母战斗群实际位置在菲律宾群岛东侧的菲律宾海海域,和中方距离1000千米。美方演习时间为2016年6月中旬,6月下旬斯坦尼斯号航母便已返港,另一艘航母里根号也并非在对峙后迅速撤离,而是在仲裁案后14天才回到日本横须贺港。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是期满自动离职,而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就职时南海仲裁案结果尚未公布。哈里斯上将更是到2018年才届龄退役。[189]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