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外交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共和国是世界人口最大国,也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之一。印度被普遍看作是一个大国和一个潜在超级大国。印度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特征明显,避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随着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印度正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规则制定者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1]
冷战时期,印度通过一项“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是,印度发展同苏联的密切关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军事支持。冷战的结束大大影响了印度的外交政策。印度目前执行“西联”和“东向”政策,旨在加强与美国,欧盟,日本,以色列,拉丁美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同时印度同非洲联盟,英联邦国家以及海湾阿拉伯国家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印度仍然延续了与俄罗斯的密切政治和军事联系。
外交政策

2014年5月,纳伦德拉·莫迪就任总理。莫迪政府致力于推进“邻国优先”政策,积极扩展与“直接邻国”,即与印度共享陆地或海上边界的南盟国家(除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洋沿岸和岛屿国家的合作,包括毛里求斯、尼泊尔、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国。[2]
21世纪初,印度继续谋求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还要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印度人民党执政下部分延续了印度国大党时代“战略自主”的外交传统,但采用“议题结盟”的方式扩大其在国际影响力,积极与美、俄等开展大国外交。2017年6月,印度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同时印度还推动参与“印太战略”,在由美、日、印、澳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中起重要作用。
虽然莫迪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数次赴华访问,并促进中印企业间合作;但在中印边界冲突再次爆发后,两国关系完全恶化。莫迪政府或为应对中国的所谓“一带一路”。相继提出香料之路计划(Spice Route Heritage Project)、季风计划(Project Mausam:Maritime Route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棉花之路等倡议,还与日本共建“亚非增长走廊”。
2023年2月,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接受亚洲国际新闻(ANI)采访时说,除了中国以外,新德里与全球主要大国关系良好,尽管全球政治因乌克兰的战争出现动荡,但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非常稳定。[3]
Remove ads
历史上印度曾经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然而近年来奉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多向结盟”政策,均衡发展同俄罗斯、美国等在内的密切联系,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及四边安全对话。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始终是印度最大的安全威胁。
同主要国家关系
印度和中国都是东亚峰会的会员。双方在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存在明显争端,印度长期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最大的安全威胁。[4]对1962年中印战争的阴影笼罩双边关系,并且对于阿克塞钦、喀喇昆仑走廊以及藏南领土和边界还存在争端,但中印关系自1988年以来正在逐步改善。两国都谋求缓和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扩大贸易和文化交流,并实现关系正常化。
一系列高层互访明显的改善了两国关系。199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其南亚巡访中访问了印度。他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同印度总理德韦·高达签订了一系列关于边界线的互信条款,包括裁减边防部队以及限制武器。
1998年5月,中印关系受挫。当时,印度国防部长乔治·费尔南德斯以中国威胁论为由进行核试验。然而在1999年6月的卡吉尔战争中,印度外交部长贾斯万特·辛格访问了北京,并表示印度不认为中国是威胁,中印关系从此开始恢复。2000年1月,双方巧妙而得体的处理了噶玛巴十七世从西藏到印度的迁移。2003年,印度正式承认西藏为中国的一部分。2004年,中国正式承认锡金为印度的一部分。
Remove ads
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政府很快就认识到印度仍为俄罗斯在南亚的主要伙伴。双方在政治、经济、核合作、军事防务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1993年1月,两国签署了《印俄友好条约》。1997年,双方成为战略伙伴。1998年,俄国总理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提出建立俄中印战略三角关系的倡议。2000年印俄宣布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7月,印俄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举行“因陀罗-2016”联合军演。12月,印俄第九次“因陀罗”海上军演在孟加拉湾举行。

2005年7月,印美宣布两国为全球合作伙伴。其后,双方多次互访,在核技术、民用航天合作等领域达成共识及合作。2016年5月,印美举行第一次海洋安全对话,并在阿拉斯加举行“红旗”军演。12月,印美军方合作小组在印举行第15次对话。2020年印美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与
巴基斯坦有克什米尔纠纷,关系不睦,而
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等国长期依赖印度,
不丹更是印度唯一的联系国(被保护国家),
尼泊尔与印度有密切联系,但近年来倒向中国与印度摩擦不断。
-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
Remove ads
印度和沙特阿拉伯在地区事务及贸易上有较多合作。沙特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之一,印度是沙特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及第五大投资国。[11]
2003年10月印度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盟关系显著加深。
2000年,印度与欧盟建立首脑会晤机制。2005年双方正式确立印欧战略伙伴关系。欧盟作为整体是印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
非邦交国
印度与中华民国(台湾)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印度-台北协会(ITA)成立于1995年3月17日,除了协助推广双边经济、商务、文化、科技与人才交流外,也提供领事与护照咨询服务。与本协会对等的单位为驻德里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印度早在2008年就已经停止使用“一个中国”的称呼。
在双边贸易与投资方面,印度与台湾于2002年签署《双边投资与保护协定》。2011年8月,双边再度签署《避免所得税双重课税协定》与《关务互助协定》。促进双边参与会展事务的磋商与交流也更进一步展开。除此之外,双方已着手开始拓展交流的研究,包括可能的经济结盟协定,以加强双边贸易与投资的相互依赖。该研究结果将提供给双方政府,形成未来交流的具体建议。
在科学与技术合作方面,双边的科学与技术合作已经展开。2007年4月,联合科技委员会已完成说服关于科技合作的备忘录的签署。联合委员会每年固定召开会议以确认各研究领域的合作并监测进行中的合作情形。
在教育合作方面,近十年来,台湾吸引众多印度学生前往就读,尤其在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上,有相当的印籍博士、后博士进行研究。目前,有超过500名印度学生在台湾、多数在台北至新竹地区就读。2010年3月,印度大学联盟(AIU)与台湾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FICHET)签暑了合作备忘录;2011年4至5月间,台湾教育部长吴清基率领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机构代表前往印度,包括超过17所大学的代表。
在文化与观光方面,印度文化,尤其是瑜珈、电影、音乐和舞蹈,深深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自学的舞蹈团体、音乐团体、戏剧表演团体,以古老久远的印度神话为题材,在舞台上呈献专业的演出。2011年初,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的学生演出长达三个小时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同年10月份,来自印度古典舞蹈天团-SRJAN奥迪西舞团也在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彰化县、高雄市等地进行巡回演出。而让印度民众有机会一睹台湾当代艺术的,则还有2011年4月前往印度演出的朱宗庆打击乐团。精选的印度宝莱坞电影也正在成为台北各大戏院的主流。印度超高票房的《三个傻瓜》成为全台上映时间最久的外语片。印台双方片商已开始搜寻在两地拍摄的绝佳电影场景,并尝试将主题连结到印度的神秘感与台湾的实际主义。
印度加入的国际组织

印度与若干国家有着长期合作,同时被看作是一个领先的发展中世界。印度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之一,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印度活跃在若干国际组织之间,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八国集团,东亚峰会和二十国集团。
已隐藏部分未翻译内容,欢迎参与翻译。
[12]
- AALCO – Asian–African Legal Consultative Organization
-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
- AfDB – 非洲开发银行 (non-regional members)
- 东南亚国家联盟
- ASEAN (dialogue partner)
- BIMSTEC – Bay of Bengal Initiative for Multi-Sector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
- 金砖国家组织(BRICS)
-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
- CERN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observer)
- 科伦坡计划(Colombo Plan,CP)
- 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EAS)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
- 十五国集团(G-15)
- 二十国集团(G-20)
- 二十四国集团(G-24)
- 七十七国集团(G-77)
-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sation)
- ICC – 国际商会
- ICRM –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 IDA – 国际开发协会
-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
- IFRCS –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 IHO –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 ILO – 国际劳工组织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 IMO – 国际海事组织
- IMSO – 国际移动卫星组织
- Interpol – 国际刑警组织
- 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 IOM – 国际移民组织 (observer)
- IPU – 各国议会联盟
-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ITSO –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 ITU – 国际电信联盟
- ITUC – 国际工会联合会 (the successor to ICFTU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 and the WCL (World Confederation of Labour))
- LAS – League of Arab States (observer)
- MIGA –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 MTCR – 导弹科技管制建制
-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
- OAS – 美洲国家组织 (observer)
- OPCW –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 PCA – 常设仲裁法院
- PIF – 太平洋岛国论坛 (partner)
- SAARC –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 SACEP – South Asia Co-operative Environment Programme
-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
- 联合国(联合国,UN)
- UNAIDS-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
- UNCTAD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 UNDOF – United Nations Disengagement Observer Force
- UNESCO –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 UNHCR – 联合国难民署
- UNIDO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 UNIFIL – United Nations Interim Force in Lebanon
- UNMEE – 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Ethiopia and Eritrea
- UNMIS – 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Sudan
- UNOCI – United Nations Operation in Côte d'Ivoire
- MONUSCO – 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 Mission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UNWTO – 世界旅游组织
- UPU – 万国邮政联盟
- WCL – 世界劳工联合会
- WCO – 世界海关组织
- WFTU – 世界工会联合会
-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IPO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WMO – 世界气象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参考资料
另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