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庙号
祭祀追尊名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庙号,是中国、朝鲜、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后,后人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概述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1]
在商朝所建立的,可谓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周朝未使用庙号,仅使用谥号。另外在卫国则使用庙号,《国语》中出现了卫烈祖康叔、卫文祖襄公、卫昭考(考妣的考,父亲)灵公三人的庙号。[2]
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之后,认为为先君尊上庙号、谥号是“子议其父、臣议其君”的不敬行为[3],因此不但未使用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秦朝改用世数,例如始皇帝、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咸阳的信宫改为“极庙”,以象天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又将极庙改为“始皇庙”,奉为“帝者太祖之庙”。
汉朝时期,兼采传承自商朝时期的庙号制度及来自于周朝的谥号制度。初时,汉朝对于庙号仍本着商朝时期的初衷,庙号的给予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最终其庙号定为太祖(然而在司马迁编史记时记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并不多。
西汉立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重视黄老之术,对周礼的“七庙”制度并不重视;东汉末年的蔡邕曾说西汉“宗庙之制,不用周礼。每帝即位世,辄立一庙,不止于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毁”。在刘邦死后,其子惠帝在长安城内为其建有高庙,也称高祖庙,“汉高祖”称呼由此而来(惠帝还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但是后来汉元帝重定宗庙制度时,把高庙定为帝者太祖之庙,刘邦的庙号也正式定为太祖。除了长安城内的高庙之外,在渭北刘邦长陵附近还建有高帝原庙,后来把沛县的刘邦行宫也改为原庙。此外长安城内的高庙之西还有惠帝庙(《汉书·景帝纪》:“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也有人认为是在长陵原庙之西。
自从汉文帝之后,西汉诸帝大多于生前建陵时,在陵旁为自己营建生庙,如汉文帝顾成庙、汉景帝德阳庙、汉武帝龙渊庙、汉昭帝徘徊庙、汉宣帝乐游庙(里裎庙)、汉元帝长寿庙、汉成帝成阳庙等等。由于是皇帝生前所建,忌讳称“庙”,所以在皇帝在世的时候一般称为“宫”,比如汉景帝德阳庙也叫德阳宫,汉武帝龙渊庙也叫龙渊宫。皇帝死后,这些庙则变为陵庙。西汉长安没有统一祭祀列祖列宗的宗庙,这些陵庙实际上就行使了宗庙的职能。
到汉元帝时期,天下有帝庙一百七十六处,比如太上皇(刘邦之父)有太上皇庙、太上皇原庙、太上皇陵庙,高帝有高庙、原庙,惠帝有惠帝庙等等。此外,西汉各个郡国、以及诸帝生前曾经巡幸之处也都建庙,比如汉武帝庙在关中地区就有五座,分别在咸阳、兴平、临潼、富平、耀州境内。汉朝“事死如事生”,这些帝庙的日常膳食、宫女、卫卒和每年多次祭祀活动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在汉元帝登基后不久,就开始按照儒家礼法来修改宗庙制度。当时丞相韦玄成等人提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为帝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承后属尽者宜毁……太上皇、孝惠、孝文、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大司马许嘉等人认为汉文帝“除诽谤,去肉刑,躬节俭,不受献,罪人不帑,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绝人类,宾赐长老,收恤孤独,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廷尉尹忠等人认为武帝“改正朔,易服色,攘四夷,宜为世宗之庙”。最后汉元帝把高帝庙、文帝庙、武帝庙定为太祖、太宗、世宗庙,把太上皇庙、惠帝庙、景帝庙拆毁了,郡国所设的帝庙也都拆毁。
汉成帝死后,关于汉武帝世宗庙应不应该亲尽而毁的问题也展开过争论,最后汉哀帝决定保留。汉平帝时期,按照王莽的意见,又把宣帝庙定为中宗庙,元帝庙定为高宗庙,“天子世世献祭”。西汉诸帝庙号至此确定下来。东汉时期还有一些变动,比如取消了元帝“高宗”、成帝“统宗”、平帝“元宗”、和帝“穆宗”以下起的庙号。
到了唐朝开始,原本慎重严谨的庙号制度大为放宽,除了部分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因此原始的四种庙号不敷使用,因此逐渐参考谥法订出新的庙号,不过甫开国的前几代君王,其庙号大多仍使用传承自商朝的原始四个庙号。而也是自唐朝以后,庙号在前、谥号在后的连称方式,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因为唐朝以前的皇帝有庙号者较少,所以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皇帝有庙号者占绝大多数,而谥号从武则天开始字数不断增加,到明清已经增加到十七字甚至二十三字,称呼上有所困难,所以史书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由于后世皇帝的谥号字数大幅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而庙号反而成为了事实上的谥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主要来说,庙号为太祖的多为朝代的开国皇帝,而庙号为太宗的多为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Remove ads
庙号用字列表
- 成祖:明成祖;越南郑成祖、阮成祖
- 纯祖:朝鲜纯祖
- 淳祖:越南郑淳祖
- 代祖:南汉代祖
- 德祖:唐德祖,后汉德祖,辽德祖,明德祖
- 度祖:朝鲜度祖
- 高祖:详见列表
- 国祖:高丽国祖
- 弘祖:越南郑弘祖、莫弘祖
- 桓祖:朝鲜桓祖
- 惠祖:后唐惠祖
- 景祖:金景祖;清景祖
- 敬祖:后梁敬祖
- 靖祖:后晋靖祖
- 烈祖:详见列表;朝鲜烈祖;越南阮烈祖
- 穆祖:朝鲜穆祖;越南陈穆祖、郑穆祖
- 宁祖:越南陈宁祖
- 庆祖:后周庆祖
- 仁祖:明仁祖;朝鲜仁祖
- 睿祖:武周睿祖,后晋睿祖;越南郑睿祖
- 神祖:越南阮神祖
- 圣祖:唐圣祖,前蜀圣祖,宋圣祖,清圣祖;越南郑圣祖、阮圣祖
- 始祖:吴始祖,成汉始祖,后秦始祖,北魏始祖,武周始祖,金始祖
- 世祖:详见列表;高丽世祖,朝鲜世祖;越南郑世祖,阮世祖
- 顺祖:宋顺祖
- 肃祖:北魏肃祖,武周肃祖,后梁肃祖,后晋肃祖,辽肃祖
- 太祖:详见列表;高句丽太祖大王, 高丽太祖,朝鲜太祖;越南李太祖,陈太祖,黎太祖,莫太祖,阮太祖,西山太祖
- 文祖:后汉文祖;朝鲜文祖;越南郑文祖
- 僖祖:后周僖祖,宋僖祖;越南郑僖祖
- 熙祖:明熙祖
- 显祖:北魏显祖,北齐显祖,武周显祖,后汉显祖,清显祖
- 宪祖:后梁宪祖,后晋宪祖;越南阮宪祖
- 献祖:唐献祖,后唐献祖,后晋献祖,金献祖
- 信祖:后周信祖
- 兴祖:清兴祖;越南郑兴祖、阮兴祖
- 宣祖:宋宣祖;朝鲜宣祖;越南后黎宣祖、阮宣祖
- 玄祖:辽玄祖
- 严祖:武周严祖
- 义祖:后周义祖,南唐义祖
- 毅祖:后唐毅祖;越南阮毅祖、郑毅祖
- 翼祖:后汉翼祖,宋翼祖;朝鲜翼祖
- 懿祖:唐懿祖,后唐懿祖,辽懿祖,明懿祖;高丽懿祖;越南莫懿祖
- 英祖:朝鲜英祖
- 裕祖:越南郑裕祖、莫裕祖
- 渊祖:越南郑渊祖
- 元祖:金元祖;越南陈元祖
- 昭祖:金昭祖;越南郑昭祖、莫昭祖
- 肇祖:清肇祖;越南郑肇祖、阮肇祖
- 正祖:朝鲜正祖
- 庄祖:朝鲜庄祖
- 艺祖:在北宋中期以前,宋朝人习惯称宋太祖、宋太宗两人为“艺祖”、“神宗”(自从宋哲宗为宋神宗上庙号之后,“神宗”改为特指)。顾炎武《日知录》认为“艺祖”即《礼记》、《尚书》所称的祢(mí)祖(父、祖)[4]。唐朝亦称开国皇帝为“艺祖”,比如唐玄宗幸北京太原,作《起义堂颂》,曰“实惟艺祖储福之所致”,这里的“艺祖”是指唐高祖。金世宗《封混同江神册》亦曰“仰艺祖之开基”,这里的“艺祖”是指金太祖。[5]
- 安宗:明安宗;高丽安宗
- 成宗:吴越成宗,南唐成宗,元成宗,清成宗;高丽成宗,朝鲜成宗
- 崇宗:西夏崇宗
- 纯宗:朝鲜纯宗,大韩纯宗;越南黎纯宗
- 代宗:唐代宗,明代宗
- 戴宗:高丽戴宗
- 道宗:辽道宗
- 德宗:唐德宗,西辽德宗,金德宗,清德宗;高丽德宗,朝鲜德宗;越南黎德宗
- 定宗:元定宗;高丽定宗,朝鲜定宗
- 度宗:宋度宗
- 端宗:宋端宗;朝鲜端宗
- 高宗:详见列表;唐高宗,清高宗;高丽高宗,大韩高宗;越南李高宗
- 恭宗:汉恭宗;北魏恭宗,唐恭宗,明恭宗;越南阮恭宗
- 光宗:宋光宗,明光宗;高丽光宗
- 弘宗:越南阮弘宗
- 怀宗:明怀宗
- 桓宗:西夏桓宗
- 徽宗:宋徽宗,金徽宗;越南陈徽宗
- 惠宗:闽惠宗,夏惠宗,元惠宗,明惠宗;高丽惠宗;越南李惠宗
- 嘉宗:越南黎嘉宗
- 简宗:越南阮简宗
- 景宗:闽景宗,辽景宗,西夏景宗,大理景宗;高丽景宗,朝鲜景宗;越南阮景宗
- 敬宗:汉敬宗,北魏敬宗,唐敬宗(亦为大韩高宗、大韩纯宗备选庙号)
- 靖宗:高丽靖宗
- 康宗:闽康宗,金康宗;高丽康宗
- 礼宗:明礼宗
- 理宗:宋理宗
- 烈宗:汉烈宗,晋烈宗,后燕烈宗,吴烈宗
- 闵宗:金闵宗
- 愍宗:高丽愍宗
- 明宗:后唐明宗,元明宗;高丽明宗,朝鲜明宗;越南陈明宗,黎明宗
- 穆宗:详见列表;高丽穆宗
- 宁宗:宋宁宗,元宁宗
- 钦宗:宋钦宗
- 庆宗:南唐庆宗
- 仁宗:详见列表;宋仁宗,明仁宗;高丽仁宗,朝鲜仁宗;越南李仁宗,陈仁宗,黎仁宗
- 睿宗:唐睿宗,北汉睿宗,金睿宗,元睿宗,明睿宗;高丽睿宗,朝鲜睿宗;越南陈睿宗,阮睿宗(亦为朝鲜世祖备选庙号)
- 绍宗:明绍宗
- 神宗:详见列表;高丽神宗;越南李神宗,黎神宗,阮神宗(亦为朝鲜世祖、大韩高宗备选庙号)
- 圣宗:辽圣宗;越南李圣宗,陈圣宗,黎圣宗(亦为朝鲜世祖备选庙号)
- 世宗:详见列表;汉世宗,明世宗,清世宗;朝鲜世宗;越南黎世宗,阮世宗
- 思宗:明思宗
- 顺宗:唐顺宗,渤海顺宗,辽顺宗,元顺宗;高丽顺宗;越南陈顺宗
- 肃宗:详见列表;高丽肃宗,朝鲜肃宗;越南黎肃宗,阮肃宗
- 太宗:详见列表;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后改庙号为明成祖);新罗太宗,朝鲜太宗;越南李太宗,陈太宗,莫太宗,黎太宗,阮太宗
- 统宗:汉统宗
- 威宗:汉威宗,齐威宗,明威宗
- 文宗: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高丽文宗,朝鲜文宗
- 武宗:唐武宗,西夏武宗,元武宗,明武宗
- 熙宗:金熙宗;高丽熙宗;越南黎熙宗,阮熙宗
- 熹宗:明熹宗
- 僖宗:唐僖宗
- 显宗:汉显宗,晋显宗,金显宗,元显宗;高丽显宗,朝鲜显宗;越南黎显宗,阮显宗
- 宪宗:唐宪宗,大理宪宗,元宪宗,明宪宗;朝鲜宪宗;越南陈宪宗,黎宪宗,莫宪宗
- 献宗:西夏献宗;高丽献宗
- 襄宗:唐襄宗,西夏襄宗
- 孝宗:晋孝宗,宋孝宗,明孝宗;朝鲜孝宗;越南黎孝宗
- 兴宗:辽兴宗,大理兴宗,明兴宗
- 宣宗:唐宣宗,辽宣宗,金宣宗,明宣宗,清宣宗;高丽宣宗,朝鲜宣宗;越南莫宣宗(亦为朝鲜哲宗备选庙号[a])
- 玄宗:唐玄宗;越南黎玄宗
- 义宗:唐义宗,辽义宗,金义宗
- 毅宗:西夏毅宗,明毅宗;高丽毅宗
- 翼宗:朝鲜翼宗;越南阮翼宗
- 懿宗:唐懿宗;越南黎懿宗
- 英宗:宋英宗,元英宗,明英宗;高丽英宗,朝鲜英宗;越南李英宗,陈英宗,黎英宗,阮英宗
- 佑宗:越南黎佑宗
- 裕宗:元裕宗;越南陈裕宗,黎裕宗
- 元宗:汉元宗,南唐元宗;高丽元宗,朝鲜元宗
- 章宗:金章宗(亦为朝鲜宪宗、朝鲜哲宗备选庙号)
- 昭宗:唐昭宗,金昭宗,元昭宗,明昭宗;越南黎昭宗
- 哲宗:宋哲宗,元哲宗;朝鲜哲宗
- 贞宗:高丽贞宗
- 真宗:宋真宗;朝鲜真宗;越南黎真宗
- 正宗:朝鲜正宗
- 中宗:详见列表;朝鲜中宗;越南前黎中宗,黎中宗
- 庄宗:后唐庄宗;朝鲜庄宗;越南黎庄宗
- 艺宗:越南陈艺宗(亦为宋高宗备选庙号)
- 哀宗:金哀宗
拟而未用的庙号:
Remove ads
中国庙号列表
以下是中国各王朝部分庙号列表,附带谥号。可能一人有两个以上庙号,或同一朝代里从这一皇帝身上改换到另一皇帝身上,并不是编写错误。使用频率最高的太、高、世、中四字居前排列,余按拼音顺序排列。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其他国家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前中期、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李朝、陈朝、后黎朝、莫朝、阮朝虽然他们的君主对中国自称国王(越南对内称皇帝),但死后也有庙号。此外,日本仅有谥号而无庙号制度。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