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仁宗
明朝第四位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年号洪熙,明成祖嫡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闰九月廿一日,被封为燕王世子,并娶兵马指挥张麒女为世子妃。靖难之役中,仁宗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中央军围攻。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继承皇位,年号“洪熙”,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与调整,国家富足。他与其子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
Remove ads
人物生平
朱高炽年幼端重沉静,善于言辞,且擅长射箭,喜爱与儒臣讲论[1]。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午(1395年11月4日),他被册封为燕世子,后守卫北平,由于心性较为温良,体谅官员、士卒,深受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喜爱[2]。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朱高炽则镇守北平,期间以一万兵力,阻挡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中央军围攻。由于朱高炽身型肥胖而且有脚病,不良于行,不曾随父亲朱棣征战,且性格相对较为温和,向来不获父亲宠爱。反而常随朱棣征战的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均受朱棣喜爱,而朱高煦则更因屡有战功,于是出言诋毁朱高炽以夺嫡。当时,建文帝施离间计,下“赐世子书”;朱高燧的人马得知此事,向朱棣建言“世子勾结朝廷”,没想到朱高炽不予启封,直接呈上朱棣,方破此计。朱棣即位后,改北平为北京,仍命朱高炽居守[3]。
朱棣成功夺位为帝后,是为明成祖。永乐元年春正月丙戌,群臣上表请立皇太子,不允;三月戊寅朔,文武百官复上表,请立皇太子,敕“姑缓之”。成祖本想立自己喜爱的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碍于长子朱高炽的世子地位是明太祖确立,而且朱高炽并无过失,又得一众文官支持,最后于永乐二年四月甲戌(1404年5月12日),朱高炽被召入南京应天府,被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屡次北伐,均命其担任监国,负责国事。当时全国经战争影响,水旱饥荒严重,他派遣官员赈灾抚恤,仁政受到赞许。然而,失落太子地位的朱高煦心有不甘,联同弟朱高燧及其他党羽加紧离间明成祖与朱高炽的关系。明成祖问太子是否知悉有人离间,朱高炽则答称不知情,“知尽子职而已”[4]。
永乐十年,朱棣北伐归还,朱高炽遣使误期,加上书奏失辞,太子一系官员,如黄淮等人均下诏狱。次年,朱高燧党羽黄俨等诬陷朱高炽擅自释放罪人,其官僚多因连坐而亡。礼部侍郎胡濙奉命调查后,密奏朱棣称太子诚敬孝谨等七事,明成祖才释除疑虑。之后,朱高燧党羽黄俨策划谋立,后被发觉,伏法。太子朱高炽则力请免朱高燧罪,至此朱高炽地位方稳[5]。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在北征班师途中崩于榆木川。当时京师诸卫军皆随行,只有赵府三护卫留京师,随驾北征诸臣浮议籍籍,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人顾虑赵府护卫闻讯发动政变,遂秘不发丧。杨荣与少监海寿持遗诏驰奔京师。朱高炽遣皇太孙朱瞻基出居庸关迎驾。同年八月己酉,皇太孙至雕鹗堡,入于军中,遂发丧[6]。八月丁巳(1424年9月7日),朱高炽继帝位,大赦天下,并取次年年号为洪熙。明仁宗登基后,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朱高炽与子朱瞻基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
经济方面,他下令中止郑和下西洋,并取消官方在云南、交阯的采办活动、打算将首都迁回南京,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政治方面,他恢复夏原吉、吴中官职,恢复三公、三孤等官职,命杨荣为太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侍郎,兼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杨溥为翰林学士,进一步提升明朝内阁地位。军事方面,他重新调整大同、交阯、山海关、辽东的边疆总兵大臣,并建立南京守备制度[7]。
同年冬天,朱高炽进一步对政治进行调整,加强户部管理、以及城池防御的同时,册封张氏为皇后,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其余八子分别为王。随后下诏,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永乐朝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免除受灾地的税粮[8]。
外交方面,于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等国称臣入贡[9]。
洪熙元年春,因显日食,朱高炽罢免宴乐。他进一步对政治进行调整,包括建立弘文阁,命杨溥掌管内阁;屡次求官员直言并纳言,并对太祖时期的法外用刑制度进行修正,减少刑罚,实行宽政[10]。

仁宗体弱多病,登基后不到十个月,因侍读李时勉当廷劝谏,龙颜大怒[11][12],命武士以金瓜锤将李时勉打断三根肋骨并拘入诏狱,同时侍讲罗汝敬也因劝谏触怒仁宗而下狱。一两天后仁宗身体不适,召回人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并立遗诏传位于他,随后于洪熙元年五月辛巳(1425年5月29日)崩于钦安殿,庙号仁宗,葬于明献陵(今北京昌平)[13][14]。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Remove ads
遗诏
“ | 朕以菲德,嗣承 祖宗洪业,君临天下,甫及逾年,上惟 皇考太宗皇帝山陵永远,迫功哀诚,下惟海内黔黎雕疗未复,忧劳夙夜,时用遘疾,奄至大渐。夫死生者,昼夜常理,往圣同辙,奚足悲念?惟宗社生民,必有君主,长子皇太子,天禀仁厚,孝友英明,先帝夙期其大器,臣民咸哉其令望宜即皇帝位,以奉神灵之统,抚亿兆之众。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复有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丧制用日易月,中外皆以二十七日释服,无禁嫁娶、音乐,在外亲王藩屏为重,不可辄离本国,各处总兵、镇守、备御重臣及文武大小官员,亦毋擅离职守,闻哀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悉免赴阙行礼。皇考太宗皇帝服制,仍遵去年八月之令。呜呼,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君国子民宜从众志,凡中外文武群臣,咸尽忠秉节,佐辅嗣君,永宁我国生民,朕无憾矣。诏告中外,咸使闻知。 | ” |
宰辅重臣
家庭成员
Remove ads
纪念影视作品
以下列出曾饰演“明仁宗”的演员,以及剧中演出“明仁宗”的电影:
演员 | 年份 | 影视作品 | 备注 |
谭天谦 | 1987年 |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
以下列出曾饰演“明仁宗”的演员,以及剧中演出“明仁宗”的电视剧:
演员 | 年份 | 影视作品 | 备注 |
丁充 | 2005年 | 《大明天子》 | |
刘东 | 2005年 | 《大明奇才》 | |
寇振海 | 2006年 | 《大明玉玺》 | 又名《传国玉玺》 |
章劼 | 2009年 | 《郑和下西洋》 | |
王关彭 | 2015年 | 《英雄诀》 | |
梁冠华 | 2019年 | 《大明风华》 | |
洪剑涛 | 2022年 | 《尚食》 | |
高宇航 | 2022年 | 《山河月明》 |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参考书籍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