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风丹娜丝 (2025年)
2025年的4號颱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风丹娜丝(英语:Typhoon Danas,国际编号:250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52025,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Bising),是202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4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丹娜丝”一名由菲律宾提供,是体验及感受的意思[2][3]。
![]() |
丹娜丝于2025年7月上旬在雅浦岛东南方对开海域生成,于南海东北部采取“Z”形路径,先以近乎直角的角度急转向东北接近台湾[4][5],登陆台湾西岸后在东海再次西折,朝向浙江至福建一带。丹娜丝是1958年后,首个登陆嘉义县的风暴[6]。
Remove ads
发展过程
![]() |
一道广阔低压槽于2025年6月下旬在南海至西北太平洋持续发展,当中一个低压区于6月28日在雅浦岛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热带扰动编号98W。随后数日该系统移至菲律宾吕宋以东海域,于7月3日经吕宋海峡移入南海东北部,同时逐渐展现螺旋性和开始发展出低层环流中心,日本气象厅在7月4日凌晨2时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6小时后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即表示系统可能于1日内增强为热带风暴[7]。与此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台湾中央气象署同步于早上8时把该低压区升为热带低压,当中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该系统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5W[注 1],台湾中央气象署则给予编号TD06。香港天文台亦于凌晨5时45分表示南海东北部的低压区正逐渐增强,“一个热带气旋似乎在形成中”[8],至上午9时半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9]。中国东南部上空有一个高压区单体,由于其势力较弱,导致南海北部犹如陷入鞍型气压场,当日该热带低压缓慢西移,在南海东北部徘徊[4]。采用1分钟平均风速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晚8时率先把该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与日本气象厅亦分别于翌日(7月5日)凌晨1时45分及3时把该系统升为热带风暴[10],日本气象厅把该热带风暴命名“丹娜丝”,给予国际编号2504[11][注 2];而台湾中央气象署也在凌晨2时把丹娜丝升格为轻度台风。
受惠于水溫达摄氏29度的炎热海水及垂直风切变微弱的良好环境[4],丹娜丝在7月5日迅速而显著增强,卫星云图上可见其发展出中心密集云团。香港天文台于7月5日上午11时把丹娜丝升为强热带风暴[12]。随着菲律宾一带的赤道反气旋加强,丹娜丝亦在当日开始出现近乎直角的转向[4],改为向北至东北推进,但移速仍然缓慢。日本气象厅延至翌日(6日)凌晨2时才把丹娜丝升为强热带风暴,但不久后香港天文台已于凌晨2时45分把丹娜丝进一步升为台风[13]。丹娜丝加速向东北至北偏东推进,进入台湾海峡,其风眼结构在台湾中央气象署雷达图上清晰可见[14],台湾中央气象署在上午11时半把丹娜丝升格为中度台风;日本气象厅则要到当晚8时50分才正式把丹娜丝升为台风,较其余官方气象部门明显滞后,此时采用2分钟平均风速的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更已把丹娜丝进一步升格为强台风。
7月6日入夜后丹娜丝达到强度巅峰并继续逼近台湾西岸,与此同时丹娜丝东北面、被台湾中央山脉分隔的外围雨带内有一“背风低压”发展[14],与丹娜丝的中心互相拉扯,以致丹娜丝采取较预期更为偏东北的路径。台湾中央气象署宣布丹娜丝于晚上11时40分在嘉义县布袋镇登陆[6][14]。由于在丹娜丝登陆前后,台南遭到风暴眼壁东南侧横扫,实测持续风速超过每小时150公里[14],因此香港天文台于7月7日凌晨12时半亦把丹娜丝升为强台风[15][16],但只维持3小时即降回台风[17]。受中央山脉地形破坏,丹娜丝在7月7日凌晨沿山脉西侧北上时快速减弱,风眼旋即被填塞,中心密集云团亦逐步瓦解,台湾中央气象署在早上6时把丹娜丝降为轻度台风[18],而香港天文台于早上7时45分把丹娜丝进一步降为强热带风暴[19]。丹娜丝在早上经台湾海峡北端移出东海,中午起减速移动并继续减弱,香港天文台于下午6时半把丹娜丝降格为热带风暴[20]。
丹娜丝在东海徘徊大半日后,于7月8日早上开始受到系统北面的高压区引导,再度急转为向西至西偏南移动[5],逼近浙江一带,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宣布丹娜丝于晚上9时25分左右在温州市洞头区沿海登陆,至晚上11时45分在温州瑞安市沿海再度登陆。受到陆地摩擦,丹娜丝的中心环流在7月9日逐渐崩溃,台湾中央气象署在凌晨2时把丹娜丝降为热带性低气压,而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亦分别在上午9时及11时45分把丹娜丝降为热带低压[21]。随着丹娜丝继续采取偏西南路径,移入福建及穿越中国东南部内陆,丹娜丝的低层环流中心开始变得难以辨认,香港天文台在当晚11时15分把丹娜丝降为低压区[22];然而丹娜丝的残余为华南沿岸至台湾一带引入活跃西南季风,并带来持续大雨[23]。
Remove ads
影响
- 当地发出之最高风暴信号:一号风暴信号
- 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一号戒备信号
香港天文台于7月3日中午12时正发出“特别天气提示”,表示吕宋以北的低压区会于随后一两日逐渐发展成热带气旋,但其后路径存在变数[25]。随着丹娜丝于7月4日上午在南海增强为热带低压[9],天文台于当日下午12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26],当时丹娜丝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560公里。天文台同时表示,丹娜丝环流细小且移动缓慢,一号信号将维持至翌日(5日)中午[27]。受丹娜丝的外围下沉气流影响,7月5日香港天气极端酷热,多处地方气温升至摄氏35度或以上[4]。丹娜丝于当日下午2时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之东偏南约390公里掠过。由于丹娜丝开始转向北至东北移动,因此天文台于当日下午4时45分表示,一号信号会将会维持至7月6日中午;当丹娜丝对香港威胁解除时,会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28]。天文台在7月6日下午2时2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29],当时丹娜丝移至香港以东约480公里。
因应丹娜丝重新靠近香港,天文台在7月9日中午12时再次发出“特别天气提示”,表示丹娜丝会在当日至翌日(7月10日)往西南移动,进入广东并逐渐减弱,其残余可能在广州附近掠过,而南侧的活跃西南季风会在7月10日至11日普遍影响珠江口一带[30]。天文台指根据过往经验,丹娜丝的残余有机会为香港带来暴雨及狂风雷暴,在暴雨及较强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下,珠江口一带的天气会较为恶劣,呼吁市民留意天文台最新的天气预测[30]。受丹娜丝的残余雨带支配,9日晚间香港天气急剧转坏,出现暴雨及狂风雷暴,天文台在晚上11时45分一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并维持1小时[31];翌日(10日)日间更持续受大雨影响,天文台分别在上午9时35分及下午12时40分两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32][33],亦即在13小时内三度发出。在10日晚上10时的过去24小时,多处地方测得超过140毫米雨量[23]。在7月9至10日期间,受丹娜丝的残余雨带及西南季风共同影响,天文台测风网络8个指定自动气象站有4个测得强风,若天文台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便已代表三号信号达标。教育局除宣布7月10日所有下午校停课外,政府“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更是1998年暴雨警告信号改制(之前1997年7月曾试过就暴雨提前宣布翌日停课,当时前一天晚上公布,提前幅度较少[34])后首次就暴雨天气提前1日宣布7月11日所有日校停课,该日的中一入学注册顺延至7月14日[35]。惟7月11日香港早上至中午的天气大致稳定,部分地区甚至转晴,未有预期的暴雨及狂风雷暴[23],惹起市民争议,当局宣布停课的决定被质疑过早。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于社交平台就此事件回应,称即使天气瞬息万变而令预测有偏差,都认为应该“宁安全、莫后悔”;保障市民生命安全是政府首要任务,停课是艰难决定[36]。据了解,提早宣布停课由陈国基亲自决定,并称是为了避免市民怪责天文台及教育局[37]。
Remove ads
- 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一号风球
澳门气象局于7月3日下午1时表示位于吕宋附近的低压区会进一步发展和朝向南海[38]。在7月4日上午10时,气象局表示低压区已经增强为热带低压[39]。气象局在下午1时发出一号风球,当时丹娜丝位于澳门之东南约610公里,并且预料会在当日维持,而改发三号风球和蓝色风暴潮警告信号的可能性分别为较低和低[40]。由于丹娜丝带来的外围下沉气流和高空反气旋持续影响澳门,气象局于7月5日上午11时发出橙色高温提示,为年内首次[41],当时澳门普遍气象站气溫达到摄氏33度,而外港码头气象站测得最高气溫摄氏35.8度[42]。丹娜丝于当日下午5时最接近澳门,在澳门之东偏南约450公里掠过[43]。在7月6日上午11时,气象局表示由于丹娜丝已经逐渐远离澳门,会考虑在未来数小时取消所有热带气旋信号[44]。气象局在下午1时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当时丹娜丝位于澳门以东约520公里[45]。
Remove ads
- 国家气象中心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国家气象中心于7月5日早上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46],同时为应对丹娜丝带来的影响,该机构于下午5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47],下午6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48]。
国家海洋预报台于7月5日16时发布海浪黄色警报[49],6日8时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50],随着丹娜丝进一步减弱,9日8时海浪警报解除[51],10时台风风暴潮警报解除[52]。
国家防总于7月5日针对福建、广东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福建协助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同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联合会商,研判雨情汛情风情发展态势,视频调度福建、广东等省份,督促落细落实防汛防台风各项责任和措施[53]。
- 福建省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福建省气象局于7月4日上午11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Ⅳ级应急响应[54],同时要求位于台湾浅滩渔场、闽南渔场和闽中渔场的海上作业渔船5日下午6时之前全部就近到港避风;位于闽东渔场、闽外渔场和钓鱼岛海域的海上作业渔船务必于6日上午10时之前全部就近到港避风,人员做好撤离准备[55]。5日11时提升至Ш级应急响应[56]。
受丹娜丝影响,福建沿海76条客渡运航线、193艘客渡船停航,其中厦金、泉金、两马、黄马等4条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全部停航,104个水上工程项目全部停工[57];7月9日福州市全市停课。[58]
7月10日20时到11日17时,受丹娜丝残余环流影响,厦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厦门城区出现积水、内涝。部分旅客列车限速、晚点。厦门机场有航班延误,轮船航线停航。[59]
- 浙江省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丹娜丝于7月8日晚上9时25分登陆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60]全省147条客运航线停航,所有水工项目停工。[61]浙江多趟列车停运。[62]
- 广东省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于7月5日上午9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63],同时要求4日晚上8时前,珠江口以东(含深圳)海域落实所有海上作业渔船前全部回港避风,所有渔排养殖和海洋牧场人员全部上岸避险,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人员全部撤离,海钓船、潜水等休闲船艇和乡镇船艇等禁止出海[64]。随着丹娜丝远离广东,7日9时终止防风Ⅳ级应急响应[65]。受丹娜丝残余环流及西南季风影响,9日16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66],直至12日15时终止防汛Ⅳ级应急响应[67]。
因应汕头市气象台于7月5日下午6时26分将台风预警信号升级为黄色,汕头市教育局于7月5日发布《关于台风“丹娜丝”黄色预警信号生效全市学校停课的通知》,要求全市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7月6日上午起停课;在台风黄色、橙色、红色或者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解除后安排复课[64]。7月11日至12日,由于丹娜丝残涡滞留广东,该省大部出现强降雨。[68]
由于丹娜丝逐渐增强和开始转向东北接近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署于2025年7月5日早上8时半发布海上台风警报[69],当时丹娜丝集结在鹅銮鼻之西偏南约390公里。首报警戒范围为东沙岛海面、巴士海峡及台湾海峡南部。受丹娜丝外围雨带影响,加上部分区域水沟铁片未拆除,7月4日及5日晚上大雨下台中市区多处洪涝[70]。随着丹娜丝进一步加强和逼近,中央气象署在当晚8时半发布陆上台风警报[71],当时丹娜丝移至鹅銮鼻之西偏南约330公里,陆上警戒范围遍及嘉义以南、恒春半岛、澎湖县、彰化县、云林县、台中市、台东县、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花莲县、桃园市、新北市[72][73]。
受风暴影响,嘉义县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澎湖县(中午12:00起)等6县市宣布7月6日停班停课[74]。隔日上午11时半,陆上警戒范围扩展至除金马以外所有县市[75]。台东县兰屿乡在7月6日下午1时起停班停课[76],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于7月6日下午6时起和7月7日停止上班上课[77]。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澎湖县,以及桃园市芦竹区、大园区、观音区、新屋区等4区也宣布于7月7日停班停课[78]。
丹娜丝于7月6日晚上11时40分登陆嘉义县布袋镇[79],为台湾有记录以来首个登陆嘉义的台风[6][80][81],也是继2024年强烈台风山陀儿后,连续2年有热带气旋登陆台湾西岸。屏东牡丹累积雨量达658毫米,云林口湖乡宜梧测得17级以上阵风[81],嘉义、台南沿海有16级强阵风,东吉岛为16级阵风;此外嘉义气象站在台风眼过后的眼墙短暂观测到13级强阵风,为1968设站以来第二强,仅次于1986年的台风韦恩,台南气象站亦测得13级阵风,为该站自1897年设站以来第3名,仅次于1987年中度台风杰鲁得及1975年中度台风贝蒂[82]。
丹娜丝登陆期间,在台湾中南部造成明显灾情,以台南市、嘉义县市、高雄市和云林县最严重[83]。其中包括路树、鹰架和围墙倒塌[81];嘉义县市、高雄、台南七股、云林莿桐、南投竹山、鹿谷等地区输电线塔和电线杆倾倒[84];造成超过100万户停电[85][86];6万8367户停水[83];台中沙鹿及清水地区洪涝[87];共2死334伤[83]。截至7月21日下午5时,农业产物及民间设施估计损失计32亿8050万元[88]。
丹娜丝的中心于7月7日早上6时从桃园、新竹交界出海,中央气象署在上午11时半解除陆上台风警报[79][80]。随着丹娜丝继续北移远离和进一步减弱,中央气象署在下午5时半解除所有台风警报。然而丹娜丝的影响尚未结束,丹娜丝所带来的偏西北风与偏西南风辐合,形成强烈对流,持续引发大雨。[89]7月8日上午袭击彰化县、云林县、南投县等多个中部县市,其中福兴乡时雨量高达143.5毫米,鹿港镇多处地区洪涝高达50厘米,鹿港老街及鹿港天后宫等景点皆无法幸免。[89][90]而在同日晚上由于丹娜丝残留云系形成的低压带与西南风结合,形成强烈雷雨,在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及桃园市等地造成持续将近18小时的暴雨,导致多起灾情[91][92],新竹县、市累积的雨量甚至超越丹娜丝掠台时直接造成的影响[93] [94]。[原创研究?]并且于7月9日早上中台湾再度下起大雨[95],台中市沙鹿区、龙井区、大雅区等地出现泥流[96]。截至当日下午5时42分,低压带已在台湾西部引发10小时的持续暴雨,造成各地严重洪涝[97]。翌日,由于低压带南移,于南台湾发生超大暴雨等级降雨,让灾情雪上加霜[98][99]。此次由于丹娜丝残留影响造成的暴雨,台湾中央气象署称之为0709暴雨事件[100][101]。
Remove ads
当地发布之最高风力警报:强风注意警报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