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风韦帕 (2025年)
2025年的6號颱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风韦帕(英语:Typhoon Wipha,国际编号:250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92025,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Crising)是202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韦帕”一名由泰国提供,是妇女的名字[1][2]。此名称为第5次使用,巧合地对上一次使用此名的2019年同名风暴前身亦为“季风低压”,挟带广阔环流吹袭华南。
![]() |
![]() | 本文记述一项正在发生的天气事件。随着事态演变,内容或许会迅速更新。 |
韦帕源自2025年7月中旬活跃于西北太平洋的季风槽,以“季风低压”的姿态发展而成。由于人工智能预报模式连续多报预测韦帕会对广东沿岸构成重大威胁,因此风暴未形成便引起香港气象爱好者的热烈讨论。韦帕最终在南海北部进一步增强为台风,并以巅峰强度正面吹袭珠江口一带,导致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需要发出2年来首次十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虽然港澳两地皆有近海平面实测飓风纪录[3],但是日本气象厅仍只评定韦帕为强热带风暴,实测数据显示该评级错误[3]。
Remove ads
发展过程
2025年7月初的台风丹娜丝肆虐台湾及华南过后,热带辐合带仍然活跃,一道季风槽在南海至西北太平洋发展[4]。早在丹娜丝的残余尚未彻底消散,仍为华南带来大雨期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传统电脑数值预报、以及人工智能预报模式都已显示季风槽当中会有一个广阔低压区在菲律宾以东海域生成,并大致朝向南海北部[4]。这个预报中的低压区在7月15日形成[5],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热带扰动编号96W[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该系统评级为“低”[注 1]。受惠于水溫超过摄氏30度的炎热海水供应庞大能量,该低压区开始整合其组织并发展出低层环流中心,日本气象厅在7月16日早上8时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随即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即表示系统可能于1日内增强为热带风暴。与此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亦把该低压区升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TD09。香港天文台亦于下午4时15分表示菲律宾以东的低压区正逐渐增强,“一个热带气旋似乎在形成中”[8],至晚上8时45分把该低压区升为热带低压[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在下午2时对该系统评级提升为“中”[注 2],并评估该系统为一季风低压,至17日午夜12时把评级提升为“高”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注 3]。此时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电脑数值预报的运算结果显示,随着副热带高压脊向西伸展,该系统移入南海北部并大致朝向广东西部至海南沿岸的机会甚高,且会在南海北部进一步增强,不过实际登陆位置及最终强度仍存有变数[10][11]。
然而由于系统属于季风低压,环流较为庞大,因此整合需时。在7月17日向西北移近吕宋期间,低压系统的组织仍较为松散,甚至曾经出现双中心。日本气象厅对此热带低压发出烈风警报43小时后,在7月18日凌晨3时05分才把该系统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韦帕”[12],给予国际编号2506[注 4];香港天文台随即在凌晨3时半紧接表示“位于菲律宾以东的热带低压已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韦帕”[1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未有因应命名而把韦帕即时升格,直至当晚8时才表示从红外线卫星云图中评估韦帕中心已自季风低压性质完成过渡,加上系统中心东侧已出现烈风,因而跳过热带低压分级,把韦帕直接升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9W[14][注 5]。
Remove ads
韦帕预测路径的主要变数在于韦帕会否登陆菲律宾吕宋,令风暴结构受到地形影响,引致后续路径出现不确定性[16]。不过由于黄海上空的西风槽短暂抑制副热带高压脊[17],因此韦帕在7月18日继续采取较偏西北路径,绕过吕宋东北角,当晚进入吕宋海峡。因为韦帕的中心环流与吕宋高山地形保持一段距离,所以免受吕宋地形直接破坏结构,加上水溫摄氏30度的炎热海水、垂直风切变较弱及良好的赤道方向高空辐散[17],为翌日(19日)的进一步增强奠定基础。
韦帕在7月19日午夜时份成功整合其广阔而松散的组织,开始迅速而显著增强,卫星云图上可见韦帕发展出中心密集云团。香港天文台于7月19日凌晨5时45分把韦帕升为强热带风暴[18];日本气象厅亦于下午2时作出此项升格。当日早上韦帕移入南海东北部,随着副热带高压脊再次向西伸展,韦帕稍为加速,路径渐转偏西,以时速25公里朝向珠江口一带[18]。入夜后韦帕有迹象建立一个较大型的风眼,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接连在晚上11时及11时45分把韦帕升为台风[19]。至此阶段,各官方气象部门及电脑数值预报的“集合预报”运算结果基本上已锁定韦帕将于翌日(20日)正面吹袭珠江口,在香港南面100公里或以内掠过[20];随后转受南压高压引导,改为采取西偏南的移动路径,大致沿广东西部海岸线朝向雷州半岛[20]。
7月20日凌晨韦帕持续增强并向西偏北移动,至早上已在卫星云图上形成一模糊风眼,该大型风眼于雷达图上更是清晰可见[21]。韦帕在上午以巅峰强度正面吹袭珠江口一带[22],期间香港天文台把韦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进一步上调至每小时140公里[23]。虽然港澳两地皆有近海平面实测飓风纪录[3],但是作为世界气象组织指定之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的日本气象厅仍只评定韦帕仅达强热带风暴上限,拒绝把韦帕升为台风,实测数据显示该评级错误[3]。
之后韦帕在澳门至珠海对开海域开始转向西至西偏南移动,反映引导韦帕的主要天气系统由副热带高压脊过渡为南亚高压。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宣布韦帕于下午5时50分在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以台风级强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每秒33米)[24]。韦帕登陆前风眼已被填塞,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韦帕登陆后随即把韦帕降为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在晚上7时45分跟随降级[25]。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宣布韦帕于当晚8时15分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海陵岛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每秒25米)[26],不久后更在晚上9时已经把韦帕进一步降为热带风暴。
Remove ads
经过两度登陆珠江口以西一带后,韦帕于20日晚间至21日在南亚高压引领下,沿广东西部海岸线向西或西偏南移动,穿越雷州半岛。由于韦帕保持近岸,因此结构未受地形明显破坏,然而继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后,日本气象厅亦在21日上午9时一度把韦帕降为热带风暴;不过香港天文台则一直评估韦帕仍保持强热带风暴下限水平[27]。当日上午韦帕进入北部湾并减速移动[27],受惠于炎热海水而有迹象重新组织,日本气象厅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都在当晚8时把韦帕再度升为强热带风暴。
根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及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资料,韦帕于7月22日上午9时半左右在越南太平省沿海作最后登陆[28][注 6]。受到地形摩擦,韦帕的中心密集云团崩解,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日本气象厅于上午11时把韦帕再度降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在上午11时45分亦作出此项降级[2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在下午2时对韦帕发布最后警报。此后韦帕进一步减弱,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5时把韦帕降为热带低压,3小时后宣布停止编号;香港天文台则延至23日凌晨3时45分才把韦帕降为热带低压[30],至上午9时45分再降为低压区[31]。香港天文台分析指出,韦帕的残余低压区与菲律宾附近另外两个新发展的热带气旋范斯高和竹节草组成一个大型“季风涡旋”,多个对流云团同时发展,互相牵引并争夺水汽,此消彼长令随后华南沿岸天气的变数仍然颇大[32]。
Remove ads
影响
- 当地发出之最高风暴信号:二号风暴信号
韦帕引入活跃西南季风,中部的西米沙鄢地区和北部的伊罗戈斯地区出现暴雨[33]。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和北部邦阿西楠省乌明岸镇因受灾严重,已于18日宣布进入灾难状态[34][35]。
截至7月21日早上8时,韦帕已在菲律宾造成5死、7人失踪,超过80万人受灾[36][37],经济损失达到1150万菲律宾比索[38]。

- 当地发布之台风警报:海上台风警报
由于韦帕采取较预期偏北的移动路径,对巴士海峡、东沙岛附近等台湾邻近海域构成威胁,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在7月18日上午11时半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当时韦帕集结在鹅銮鼻之东南约560公里[39][40]。受到韦帕的广阔外围环流影响,中央气象署对整个台湾东岸发布暴雨特报,并特别警告花东地区之山区可能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出现大豪雨。
韦帕在东台湾带来强劲的雨势,自18日凌晨至20日上午9时,台东卑南乡利嘉林道累积雨量测得620毫米、东海岸成功镇测得495毫米、太麻里金针山测得473毫米、纵谷关山镇及鹿野测得444毫米、花莲玉里与富里测得逾523毫米[41];而花莲县一名男子开车行经台9线凤林段,因雨势过大加上晚上视线不佳而撞死另一怀疑违规未走斑马线、直接穿越马路的男子[42];20日上午再有驾驶行经台9线南下往杰拉华潭方向行驶,因天雨路滑及积水坑洞,导致车辆打滑偏移撞到电线杆后翻车[43]。受到强劲雨势的影响,南横公路、南回公路一度因坍方而中断行驶[44];屏南地区则因回南导致多个商区摊贩造吹翻而无法正常营业[45]。台湾铁路在受到韦帕外围环流影响的期间,于瑞源到关山路段因水淹轨道被迫停驶,知本溪的出海口亦有堤防崩塌[46]。台东县更有民众目测龙卷风的发生,并造成达仁乡南田部落的一名70岁金姓老妇差点遭到卷走而受伤[47]。交通部中央气象署预报员王建棠透过雷达观测的涡旋资料初步分析龙卷风路径,指在19日上午9时左右有3颗涡旋移入台湾东部陆地,其中一颗强度较强[48]。
交通部航港局指出,受到韦帕影响,共有14航线、114航次在19日停航;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则指当日国内线共有8架次停飞[49]。随着韦帕加速朝向华南,逐渐远离台湾并不再构成影响,中央气象署在19日下午5时半解除所有台风警报[50]。
Remove ads
- 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十号飓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2025年7月20日中午12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香港天文台总部之南偏西约60公里(正面吹袭)
香港天文台于7月17日下午12时15分发出“特别天气提示”,表示韦帕会在18日晚上至19日初时进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随后会逐步增强并靠近广东西部沿岸[51]。受韦帕的强风区及外围雨带影响,19日稍后至21日香港风势颇大,会有狂风大骤雨,海有大浪及涌浪,天文台呼吁市民远离岸边及停止水上活动[51]。天文台于18日下午4时更新之“特别天气提示”更表示预料韦帕在20日会于距离香港50公里范围左右掠过[52],预计当日天气恶劣,呼吁市民密切留意最新风暴消息[52]。
天文台在7月19日凌晨2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53],当时韦帕集结在香港之东偏南约780公里。天文台表示,预料一号信号最少维持至中午[54],会在当日下午2时至3时发出三号信号[55];并在同日下午视乎韦帕与珠江口的距离、其强度及香港风力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在20日初时发出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54]。受到韦帕的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当日香港天气酷热,气温普遍升至摄氏33度左右。随着韦帕继续增强及高速逼近,天文台在下午2时2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56],当时韦帕移至香港之东偏南约520公里。天文台表示将于翌日(20日)午夜12时至凌晨2时发出八号信号[57],且会视乎韦帕与香港的距离、韦帕会否进一步增强为台风及境内风力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在早上发出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57],并警告20日日间天气持续恶劣,部分沿岸和低洼地区会在早上受风暴潮影响而可能出现海水倒灌,呼吁市民尽快完成所有抗台措施[57]。
Remove ads
天文台在19日下午6时45分宣布预计在20日凌晨12时20分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58],而作为2小时正式预警的“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如期在19日晚上10时20分发出[59]。19日日落时份香港的天气仍持续酷热,不过受到韦帕的强烈外围雨带影响,入夜不久香港天气旋即急剧转坏,有狂风大骤雨且风势明显增强,多处地方如大尾笃、塔门、西贡、长洲、坪洲,以至港内的中环码头及尖沙咀天星码头,风力飙升至强风水平,横澜岛更短暂吹烈风。天文台在7月20日凌晨12时20分发出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60],当时韦帕集结在香港之东偏南约280公里,并增强为台风[19]。天文台再次警告,韦帕会于当日早上在天文台总部南面50公里左右掠过,香港将受烈风至暴风影响,日间天气持续恶劣,八号或以上信号会在日间大部分时间维持生效[61];而天文台会视乎韦帕与香港距离及境内风力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在早上发出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此外受风暴潮威胁,部分沿岸和低洼地区可能在早上出现海水倒灌,呼吁市民密切留意最新风暴消息,并立即完成所有抗台措施[61]。
随着韦帕的中心环流逼近,20日日出时份各区风势稳步上扬,广泛地区受强风影响,离岸吹烈风;但主要风向为北至西北风,而非八号信号所示之东北风,然而天文台未有改发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天文台在20日凌晨5时45分宣布预计在早上7时20分发出九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62],并表示预计韦帕的飓风区会相当接近香港,境内风势将进一步增强[62];而风暴潮叠加涨潮导致吐露港水位上涨,大埔滘水位上升至海图基准面以上3米左右[62]。是次亦为天文台自2024年宣布加强九号及十号信号提示讯息以来,首次以“特别天气提示”方式提早宣布九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发出时间[63]。
Remove ads
天文台在7月20日早上7时20分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64],当时韦帕集结在天文台总部之东南约110公里。这是自2023年强台风小犬正面袭港后,2年以来首个九号信号。天文台随即表示会视乎境内风力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发出十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65],并再次警告预料韦帕会在随后数小时最接近香港,并于接近中午在天文台总部南面50公里左右掠过,对香港构成重大威胁,香港将由偏北风逐渐转吹东至东南风,原先受遮蔽的地方可能会变得当风,呼吁市民切勿外出,并要对风向转变保持高度警觉[65]。受到韦帕的眼壁进袭,香港转吹东至东北风,风势急剧增强,广泛地区风力在短短个多小时内飙升至烈风程度,上午9时起普遍地区刮起暴风,东南部的横澜岛更开始吹飓风。
九号信号维持2小时后,天文台在上午9时20分发出十号飓风信号[66],当时韦帕移至天文台总部之南偏东约70公里。这是继2023年超强台风苏拉后,2年以来首个十号信号;而自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正面袭港起计,天文台需于9年内4次发出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是自1960年代以来最频密。天文台表示十号信号会维持至下午初段,并警告市民必须留意极具破坏性的风力,切勿离开有遮蔽的地方[67]。香港风力继续急升,多处地方受暴风影响,南部地区更达飓风程度[21],当中长洲泳滩及横澜岛持续吹飓风[3],长洲主站亦短暂测得飓风水平的持续风速。韦帕在中午12时最接近香港,在天文台总部之南偏西约60公里掠过。天文台在下午12时45分表示十号信号会最少维持至下午3时,随后视乎风力减弱程度考虑改发较低热带气旋警告信号[68]。
随着韦帕朝向珠江口以西一带并开始远离香港,境内风力开始回落。天文台在下午1时45分表示,考虑于下午4时至5时改发较低热带气旋警告信号[69]。然而韦帕的中心环流内,一道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强烈雨带由港岛东区经九龙东向新界北急速发展,为香港普遍地区带来频密狂风暴雨。天文台先在下午3时10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70],并在下午3时45分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71];下午4时05分加发新界北部洪涝特别报告,维持至晚上9时20分。暴雨期间多处地方测得超过70毫米雨量,黄大仙及新界部分地区累积雨量更达140毫米[21],龙翔道近黄大仙中心一段及彩虹邨对开一段分别出现严重洪涝。随着雨势减弱,天文台在下午5时正改发黄色暴雨警告信号[72],至下午6时15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号。
天文台在下午4时10分改发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73],当时韦帕集结在香港之西偏南约140公里。由于香港风势迅速而显著缓和,因此天文台随即表示考虑在当晚7时至9时改发较低热带气旋警告信号[74];至下午5时45分更已宣布预计在晚上7时40分改发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75]。港铁露天路段、轻铁、大部分巴士、渡轮和跨境高铁服务一度全线暂停,至傍晚风势减弱,陆续恢复营运[76]。随着香港风力快速而稳定下降,天文台在晚上7时40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77],当时韦帕集结在香港之西偏南约180公里,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5]。天文台表示三号信号会维持一段时间,当韦帕对香港的威胁进一步减低时,天文台会改发一号信号,或以强烈季候风信号取代热带气旋警告信号[25]。晚间韦帕沿广东西部之海岸线继续远离,香港风力在晚间进一步下跌至强风水平以下。天文台在7月21日凌晨3时20分改发一号戒备信号[78],当时韦帕集结在香港之西偏南约340公里。天文台表示当韦帕对香港的威胁解除时,会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一号信号维持不足2小时,天文台在凌晨5时1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79],当时韦帕集结在香港之西偏南约400公里。
韦帕吹袭期间,天文台测风网络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有7个测得强风,当中4个测得烈风,2个测得暴风,长洲更吹飓风,三号及八号信号均达标,是采用此测风网络后,第10次达标的八号信号;但机场及沙田均以些微之差,分别未能测得暴风及强风,令韦帕成为采用此测风网络后的十号信号中,8个参考站惟一一次未能全面测得强风的案例。风暴期间,长洲、西贡、机场、流浮山、启德、打鼓岭和青衣分别测得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为每小时119、89、87、73、56、48及44公里。
地球物理气象局于7月16日上午11时发出一则特别推送,表示位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扰动会在随后数日发展成热带气旋及移入南海,有机会以近距离掠过珠江口以南[80]。气象局于7月17日下午5时发出一则热带气旋消息,表示韦帕正逐渐增强,预料会在19日初时进入澳门800公里范围。受到韦帕的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澳门天气酷热,并且有骤雨及雷暴。气象局呼吁市民留意发出的最新天气资讯[81][82]。翌日气象局再度发出一则热带气旋消息,表示韦帕已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可能采取更接近珠江口的路径,不排除发出八号热带气旋信号及风暴潮警告的可能性,气象局呼吁市民留意最新天气资讯,并适时做好抗台措施[83][84]。
气象局在19日凌晨5时正发出一号风球,当时韦帕集结在澳门之东偏南约770公里[85][86],在19日下午至晚间改发三号风球的可能性为高,改发八号风球的可能性为中等至较高[87],而发出蓝色风暴潮警告信号的可能性为高,发出黄色风暴潮警告的可能性为中等[88]。气象局随即在上午11时表示因韦帕采取比较西北的路径,对澳门的风险非常明显,因此会在下午5时至晚上8时发出三号风球,发出八号风球的可能性为高[89][90],而因天文大潮和风暴潮相互影响,低洼地区可能发生洪涝,因此亦会在下午2时发出蓝色风暴潮警告[91]。气象局在下午2时发出蓝色风暴潮警告,并表示低洼地区以及内港可能出现0.5米以下的洪涝。气象局亦表明不能排除韦帕正面袭澳,因此发出九号风球的可能性为中等至较高[92]。气象局在下午5时半发出三号风球,当时韦帕移至澳门之东偏南约550公里[93][94]。气象局表示会在20日凌晨3时至早上6时发出八号风球,而更高热带气旋信号的可能性为中等至较高;气象局也因内港以及低洼地区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洪涝,因此黄色风暴潮警告的可能性调高到中等至较高[95]。晚上8时30分,气象局因韦帕会带来更严重的洪涝情况,将会在晚上11时改发黄色风暴潮警告[96]。受到韦帕的外围雨带影响,气象局在晚上8时4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97],在晚上10时取消[98]。气象局在晚上11时发出黄色风暴潮警告[99],并且表示会在凌晨4时发出八号东北风球[100][101]。
气象局于凌晨4时发出八号东北风球,当时韦帕位于澳门之东偏南约230公里[102][103]。民防行动中心随即宣布澳门进入即时预防状态[104][105]。在发出八号风球后,澳门大桥气象站风力在几小时内率先测得烈风程度的风力。由于韦帕路径北调以及有可能正面吹袭澳门,气象局于早上8时表示考虑在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改发九号风球[106][107],随后一小时后宣布会在上午11时改发九号风球[108][109][110],而改发十号风球可能性为中等至较高[111]。在上午10时,气象局由于韦帕会正面吹袭澳门,带来飓风风力,在未发出九号风球前已明确表示会在下午12时半改发十号风球,并且将会是1999年澳门回归以来第5次发出十号风球,亦是自1968年有记录以来发出日期最早的十号风球[112][113][114][115]。气象局在上午11时发出九号风球,当时韦帕位于气象局总部之东南约80公里[116][117][118],受到韦帕眼壁影响,四条跨海大桥、九澳持续风力达到烈风程度,而澳门大桥率先测得暴风。气象局在下午12时半发出十号风球,当时韦帕位于气象局总部之东南约60公里,并且预计会在下午维持[119][120]。在发出十号风球后,四条跨海大桥均测得烈风或以上风力,其中澳门大桥更在下午1时25分测得时速119.2公里的飓风风力。韦帕在下午1时最接近澳门,在气象局总部之南偏西约30公里掠过。
由于澳门风力逐渐减弱并且转吹东南风,气象局于下午3时表示会在下午5时改发八号东南风球以及蓝色风暴潮警告[121][122]。气象局在下午5时正改发八号东南风球和蓝色风暴潮警告,当时韦帕位于气象局总部之西偏南约80公里,而在20日晚间改发三号风球的可能性较高[123][124]。下午6时,气象局表示会在晚上9时至11时改发三号风球[125][126]。晚上8时,气象局表示会在晚上10时半改发三号风球[127][128]。气象局在晚上10时半改发三号风球,并预料会维持一段时间,当时韦帕位于澳门西偏南约220公里[129][130];民防行动中心同步宣布澳门终止即时预防状态[131][132]。气象局于凌晨5时表示会在早上6时取消所有热带气旋信号[133][134]。随着韦帕继续远离,气象局在早上6时取消所有热带气旋信号[135][136]。
海上客运方面,澳门往返深圳蛇口邮轮中心、中山客运口岸的海上客运航线于7月19日至21日全日停航;往返珠海湾仔口岸航线于7月19日傍晚至21日中午停航;往返深圳机场码头航线于7月19日至21日全日停航,部分澳门海上游航线于7月19日至21日停航[137]。往返香港海上客运航线于19日晚上11时至20日晚上11时期间暂停[138]。
航空交通方面,澳门国际机场宣布会取消约158离澳及抵澳的航班[139][140][141][142]。
陆路出入境口岸方面,来往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和香港国际机场的海天中转大楼客车因港珠澳大桥主桥将会在7月20日凌晨2时30分封闭而暂停服务,港珠澳大桥澳门边检大楼同时暂停办理通关手续[143][144]。凌晨5时,经澳珠两地口岸管理部门协商一致,自当日早上6时起,临时关闭关闸、青茂口岸及跨境工业区边检大楼[145]。因应澳门于20日上午11时改发九号风球,经澳琴两地有关部门协商,由20日上午11时起临时关闭横琴口岸[146]。下午5时,因应澳门改发八号风球,关闸、青茂口岸、跨境工业区边检大楼及横琴口岸重新开放并恢复通关[147][148]。7月21日凌晨0时,港珠澳大桥及三地口岸恢复通行及通关,港珠澳大桥澳门边检大楼重开,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同步恢复营运[149]。
澳门旅游局宣布于澳门渔人码头举行的澳门国际美食之都嘉年华提前一天于7月19日结束[150]。文化局表示,因应即将发出三号风球,原定于19日下午5时在澳门文化中心黑盒I举行的节目《宝宝贝多芬》将会取消;而原定当日下午5时于文化中心广场举行的《MICAF仔乐园》周末派对亦会取消[151]。文化局于20日下午12时宣布会取消所有活动[152][153]。
民防行动中心表示台风期间测得163宗事故报告,四间避险中心累计总共有139人使用,并且有5人受伤[154][155][156]。7月20日上午11时许,治安警察局接报有两名中国大陆旅客在嘉乐庇总督大桥行走,警员接报到场后协助两人返回安全地点,由于两人违反现场按道路交通规章相关规定设立的禁止行人通行符号,已依法作检控[157]。7月20日下午,渔翁街天后古庙邻近自来水厂一侧位置出现树木及平台斜坡出现倒塌,经初步了解,怀疑树木因受台风吹袭连带平台塌下,庙宇主体建筑未有受损,没人受伤[158]。
- 国家气象中心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国家气象中心于2025年7月18日早上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12],仅4小时后即在上午10时提升至台风黄色预警,并预计韦帕会在19日凌晨至上午移入南海北部海面,尔后逐渐向广东中部至海南岛东部一带沿海靠近[159]。为应对华北东北强降雨和台风韦帕带来的影响,中国气象局在7月18日下午5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台风)四级应急响应[160]。随着韦帕进一步增强及逼近广东沿岸,国家气象中心在19日下午6时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当时韦帕集结在广东省阳江市偏东方约70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161],同日下午4时40分时中国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台风)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162]。
国家海洋预报台于7月18日下午4时发布海浪黄色警报[163],19日早上8时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164],19日下午4时提升至海浪橙色警报[165],20日下午4时提升至风暴潮黄色警报[166],21日下午4时提升至风暴潮橙色警报[167]。
国家防总7月18日下午6时针对广东、海南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广东协助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168],随着韦帕进一步增强及逼近广东沿岸,国家防总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19日调拨编织袋20万条以及排水泵、橡皮舟、冲锋舟、照明设备、救生衣等1300余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防汛抗旱类)[169],同日18时国家防总针对广西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170],20日10时针对广东、海南的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171]。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已于7月18日下午6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并要求全省海域务必于7月19日凌晨2时前全面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措施[172],19日上午11时提升至防风Ⅱ级应急响应[173]。随着韦帕的中心环流逼近广东,部分地市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并实施“五停”机制,其中珠海市自7月20日3时开始实施[174];阳江市自7月20日8时开始实施[175],中山市翠亨新区(南朗街道)、五桂山街道、古镇镇、横栏镇、板芙镇、三乡镇、神湾镇、坦洲镇、大涌镇自7月20日下午开始实施[176];江门市台山及新会部分地区(大广海湾经济区四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自7月20日上午5时开始实施,恩平部分地区(横陂镇、大槐镇、东成镇、恩城街道)7时开始实施[177]。随着韦帕逐渐远离广东,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已于7月21日11时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调整为防风Ⅳ级应急响应[178]。
交通运输方面,南澳大桥自7月19日晚上8时起封闭[179];港珠澳大桥自7月19日晚上11时至7月20日上午8时封闭[180];深中通道自7月20日凌晨0时起封闭[181];黄茅海跨海通道自7月20日凌晨3时30分起封闭[182];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中山段、江门段自7月20日上午11时启动交通管制措施,临时封闭下栅互通至北陡收费站双向路段,沿线收费站只出不进(那洲站、坦洲东站、金台站、珠港站、金门站、崖南站、都斛站、南北站、广海站、上川站、沙栏站、海宴站、汶村站、北陡站)[177];湛江自7月20日中午12时起,对湛江海湾大桥、东海岛大桥、调顺跨海大桥、南三大桥实施交通管制措施,临时封闭交通;深圳湾公路大桥自7月20日中午12时15分封闭,禁止所有车辆行驶,包括出入境货车,文锦渡口岸、莲塘口岸跨境巴士暂停运营,皇岗口岸除皇巴维持30分钟一班车之外其他线路均已停运[183],海陵岛大桥自7月20日9时实施交通管制[184]。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停运经广珠城际铁路、珠机城际铁路、深湛铁路运行的所有列车,并对广深港高铁福田至广州南区间、厦深铁路惠东南至深圳北区间、赣深高铁东莞南至深圳北区间运行的部分列车采取限速运行或停运措施,同时深圳站、深圳东站20日8时至15时始发的部分普速旅客列车也将停运,其余部分列车视情况限速运行或停运[185][186]。广州地铁4号线南沙客运港站至石碁站区间自7月20日上午10时30分起陆续停运[187],深圳地铁1号线机场东站、后瑞站,11号线碧头站至机场站自7月20日上午11时15分起暂停运营服务[188]。随着韦帕继续向西偏南方向移动,深中通道自7月20日晚上9时起全线恢复双向通行[189],西部沿海高速珠海段、中山段自7月21日凌晨0时20分解除封闭,3时全线解封,黄茅海跨海通道自7月21日凌晨3时解除交通管制[184],湛江自7月21日7时起解除对湛江海湾大桥、东海岛大桥、调顺跨海大桥、南三大桥的交通管制措施。广州地铁4号线南沙客运港站至石碁站区间自7月20日晚上6时40分起恢复运营服务[190],深圳地铁1号线、11号线已于7月20日16时始全线恢复正常运营服务。
海上客运方面,受台风影响,7月19日下午江门台山山咀港来往川山群岛海上客运航线、汽车渡船将暂停服务[191];7月19日中山客运口岸香港航线部分航班停航,澳门及深圳机场码头航线全部停航,7月20日全线停航[192];7月19日至21日广州南沙客运港、琶洲港往返香港中港城、香港国际机场部分航班暂停营运[193];7月20日至21日,珠海九洲港、香洲港、横琴客运码头往返海岛航班全部停航[194]。
公共场所方面,受台风影响,广州市白云山、广州塔、海心桥、莲花山、余荫山房、大夫山森林公园、宝墨园等多个景区于7月20日暂时关闭[186];深圳市天文台及山海栈道、大梅沙海滨公园于7月18日暂时关闭[195];惠州市惠东县海龟湾旅游区、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平海海滨温泉旅游区、好招楼湿地旅游景区等A级景区,以及全县各海滨浴场于7月18日晚上8时起暂停对外开放[196];珠海市情侣路沿线沙滩、香山云道、香山湖公园、临海公园等公共场所自7月19日上午8时40分起关闭[197];佛山市五区多个文旅体场所于7月20日起暂时关停[198]。
陆路出入境口岸方面,因应珠海市于7月20日凌晨3时提升台风预警信号至红色,经珠澳两地口岸管理部门协商一致,自当天上午6时起,临时关闭拱北口岸、青茂口岸、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199];经琴澳两地有关部门协商,上午11时起临时关闭横琴口岸[200];因应台风“韦帕”已逐渐远离及澳门改发八号东南风球,拱北口岸、青茂口岸、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及横琴口岸于下午5时起恢复通关[201]。深圳市因应香港天文台于7月20日发布十号飓风信号,经深港两地协商,自当天中午12时15分起,深圳湾口岸暂停通关及跨境巴士服务[183]。
7月20日17时50分,“韦帕”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海宴镇沿海登陆[202],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登陆后由台风级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24];同日20时15分,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26] 。
以下是广东省各市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福建省气象局于7月18日上午11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Ⅳ级应急响应[217],随着韦帕逐渐远离福建,20日10时30分解除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Ⅳ级应急响应[218]。
海上客运方面,受台风影响,7月19日厦金、泉金、两马、黄马等4条“小三通”客运航线临时停航[219];东渡客运码头、第一码头、嵩屿客运码头、内厝澳码头各航线自7月19日下午3时40分起停航,轮渡码头至钢琴码头居民航线、三丘田码头游客应急出岛航线将不定时开航[220],直至20日早上7时10分起厦鼓轮渡全线复航[221]。
以下是福建省各市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海南省气象局于7月18日下午3时20分发布台风四级预警(海上)[246],19日上午11时,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气象局联合发布晚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警(高风险)[247],同日下午4时,海南省水务厅、海南省气象局于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48];1小时后即在下午5时,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海南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49]。随着韦帕进一步增强,海南省气象局于7月20日上午8时将台风预警提升至三级[250],1小时后即在上午9时,海南省水务厅和海南省气象局将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升至橙色[251]。
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已于7月18日下午3时30分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252],19日下午3时30分启动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海上防台风响应行动并入防汛防风应急响应行动同步执行[253]。随着韦帕逼近海南,20日上午8时30分将应急响应提升至防汛防风Ⅲ级[254]。
交通运输方面,受台风影响,铁路部门将对部分列车调整运行秩序,具体如下:7月20日进岛列车Z385次,出岛列车Z386次、K458次、Z112次、Z8008/5次、K512次、Z502次停运;7月21日进出岛列车全部停运;7月22日进岛列车K457次、K511次、Z8006/7次、Z501次、Z111次停运[255]。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取消7月20日部分航班[256]。
海上客运方面,受台风影响,海口新海港、秀英港和铁路南港将于7月19日晚9时30分起停运,预计停运将持续至7月21日晚上[255]。
以下是海南省各市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19日18时启动自治区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259]。
以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市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上一次 原因:超强台风摩羯 (2024年9月5日至6日) |
澳门即时预防状态 2025-07-20 04:00-23:30 |
最近一次 |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