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慈爱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慈爱苑(英语:Tsz O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员会的居屋屋苑之一,位于九龙黄大仙区慈云山。不少慈爱苑居屋单位经补地价之后,已经可以用市值价格自由转让。







简介
慈爱苑的前身为公共屋邨慈爱邨,该邨以往属于慈云山邨的一部分。由于慈云山邨的规模较大,房委会为了方便管理,于1980年把慈云山邨分拆为五个较小的屋邨,慈爱邨为其中之一,当时位于北部的第33至47座获纳入慈爱邨。由于慈爱邨邻近山坡,方便罪犯匿藏,故当年此邨的罪案问题在五邨中最为严重(例如42-43座间空地曾有瘾君子聚集注射毒品,并将海洛因藏于附近楼宇的管道内;而且,为免被劫,的士司机在晚上8时以后,会拒绝接载乘客到宁华街43-44座附近)。
政府曾于1983到84年间,为所有楼龄超过5年的公屋进行全面勘查,发觉有不少大厦的石屎强度均未达标准,当中有26座大厦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并有即时倒塌危险,该邨的第40座被纳入“问题公屋”名单当中。这些“问题公屋”需尽快清拆,因此按照“扩展重建计划”,早于1980年代后期清拆,当中于1989年清拆的第40座爱宁楼居民获安置于同年竣工的黄大仙下(一)邨,提前迁出者则按迁出时间,分别迁往竹园南邨及竹园北邨。另外,第47座亦牵涉在问题公屋丑闻中,虽然不像40座般可优先重建,但亦于1989年进行重大维修工程,包括加装横跨半座楼宇的钢架支撑,并修补外墙多处的石屎剥落;及后,该大厦亦在三年后连同另外五座楼宇拆卸。
透过“整体重建计划”,该邨的旧型徙厦陆续清拆重建。
慈爱苑全屋苑分两个地段,共12座大厦。慈爱苑第一期及第二期,位于新九龙内地段6211号,慈爱苑第三期则位于新九龙内地段6265号,每个地段有其独立地契,大厦公契,屋苑管理处及管理基金。慈云山(北)巴士总站一带的土地是新九龙内地段6444号,即慈正邨的部分,位于上盖,通称“慈爱苑多层停车场”部分正式名字为“慈正三号停车场”。
位于丰华街以东的第40至48座重建后获纳入慈正邨(不包括位于慈爱苑三期地界内的救世军光慈学校),原慈乐邨北部(惠华街以北位置)在旧厦清拆后兴建慈爱苑第一期及第二期,大致重用原有第40至48座的名字。位于新九龙内地段6211号,建有6座36层高的新十字型楼宇,共2100个单位,并由房屋署总建筑师(4)设计。A及B座属于居屋计划第17期甲;而C,D,E及F座属于居屋计划第17期乙。
而原慈爱邨西部(第33至39座)的旧厦及原救世军光慈学校在清拆后,得以重建为慈爱苑第三期的G,H,J,K,L及M座,同样大致重用原有徙厦的名字。慈爱苑第三期属于居屋计划第20期乙,屋苑位于新九龙内地段6265号,建有6座40层高的康和1型楼宇,共1920个单位,并由刘荣广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于2000年4月8日竣工,半年后入伙。在此项目中,第二次采用了以往仅摩天大楼使用的框筒建筑方式(而首个采框筒建筑方式的资助房屋项目,为同公司建造的昌盛苑)。此外,慈爱苑三期亦是市区第一个落成的康和式居屋。
屋苑资料
以粗体字标示的楼宇表示在拆卸前曾加装钢柱支撑
Remove ads
教育设施
- 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慈爱分校)(1997年创办)(位于慈爱苑停车场顶层)
- 已结束
- 肖霞幼稚园(2000年创办)(位于慈爱苑第3期屋苑办事处大楼地下)
- 救世军光慈学校(1968年创办,相连第40座,因26座问题公屋,于1987年迁往杏花邨并易名救世军韦理夫人纪念学校)
- 圣鲍思高小学(1966年创办,相连第47座,于1991年随屋邨清拆而结束)
- 红十字会慈云山学校(1968年创办,位于第47座及圣鲍思高小学的地库层,于1991年随屋邨清拆而结束)
交通
事件
2023年7月8日,爱勤阁13楼一单位发生火警,消防派出两条喉及两队烟帽队灌救。事件中有3人不适送院,约100人疏散到安全地方暂避,有30人逃到天台。火警后大厦外墙被熏黑。[14]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