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6座问题公屋丑闻

香港醜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6座问题公屋丑闻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多座香港公共屋邨被揭发存在结构问题的事件,一共发现577座由工务司署及152座由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兴建的楼宇存在结构问题,总共729座。其中26座因为结构远低于安全标准而有即时倒塌危险,需要尽快拆卸重建。

事件经过

首先被揭发结构有问题的公屋在葵涌葵芳邨。1980年初,只有8年楼龄的葵芳邨第5座及第6座出现严重混凝土剥落,经检验后发现由于在建屋施工时偷工减料,令混凝土强度大幅低于标准,以致楼宇结构受损,在1982年将葵芳邨第6座进行全面维修,先将全座居民调迁到当时仍同属荃湾区大窝口邨,而工程范围则包括重灌大部分地台石屎及加厚主力墙,花费5,000万港元,但由于维修第6座的费用严重超支,不符合成本效益,再加上情况在1982至4年间尤为严重,故此房屋署在1985年1月13日宣布将第5座拆卸重建,第5座于是成为了首幢因结构出现问题被拆卸的政府廉租屋。葵芳邨问题公屋事件,为当年的问题公屋丑闻揭开序幕。

1982年1月9日,廉政公署接获可靠线报,指分别于1971年11月至1973年3月间落成的葵芳邨出现楼宇结构问题,包括混凝土剥落和墙壁渗水,尤其以第6座最为严重。[1]

1985年11月21日,政府公布有577座公屋结构在1982至4年间出现问题,需要维修。而有26座连同一座独立校舍结构远低于标准,恐有倒塌之虞,需即时安排清拆,此计划成为“扩展重建计划”。其中荃湾新市镇是重灾区,共有四条屋邨、楼龄为12至19年的11座大厦须清拆,而受影响的居民共7.8万多人,他们需要在四年内迁出,并可以按目标迁出期限,申请入住于1985年竣工之青衣长康邨三期、1989年3月竣工的长安邨安泊楼(1998年起拆售)或1988年竣工之沙田显径邨三期(2000年起拆售),亦有部分居民需要迁往当时仍未清拆而结构安全,但需要共用厨房及厕所的第一型徙置大厦、第二型徙置大厦,更有居民甚至需要迁往环境恶劣的临时房屋区暂住。由于事态严重,廉政公署就问题公屋事件着手调查是否有人在兴建这些公屋时涉及贪污舞弊。

廉政公署在一年内调查3,000名人士或公司,却未有突破性的进展,直到1987年初,有两名涉案者愿意担任污点证人,成为破案的关键。案件有3名承建商及7名现任及前任政府人员被控以贪污罪名,1988年3月11日,其中一名涉案人士(萧汉森)共6项行贿罪名成立,入狱33个月,罚款325,000港元。另一名承建商(潘伯胜)两项罪名成立,被判入狱3个月,缓刑一年及罚款4,000港元。

1989年起,政府逐步为当时现存徙置大厦及政府廉租屋进行大规模维修。1992年底,第二个整体重建计划拆卸周期开展时复检屋建会及房委会负责兴建的公共屋邨,揭发另有152座出现问题,其中华富邨华乐楼、华康楼及华昌楼需于1996年加装钢架作巩固工程以延长寿命。

Remove ads

问题公屋

需要即时拆卸

更多信息 屋邨名称, 楼宇类型 ...

不需要即时拆卸

更多信息 屋邨名称, 楼宇类型 ...
Remove ads

不在“需要即时拆卸”及“不需要即时拆卸”名单之中但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的楼宇

更多信息 屋邨名称, 楼宇类型 ...

被捕人士

更多信息 被告, 身份 ...
Remove ads

后果

  • 房委会事后将有问题楼宇分为四等,其中26座因为结构远低于安全标准而有即时倒塌危险,需要尽快拆卸重建(即第一等“问题公屋”)。
  • 其余551座楼宇存在结构问题,当中118座被列为第二至三等的楼宇须进行巩固工程,加上不少不合规格的公屋为政府廉租屋或徙置屋邨楼宇。因此行政局在1987年通过长远房屋策略,在2001年前将所有第三至六型公屋大厦(徙置屋邨)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7]。而此等“整体重建计划”下受影响的楼宇,随着牛头角下邨(二区)于2011年清拆,全部已经拆卸重建。
  • 重大巩固工程分为三种:
    • 第一种以钢槽连接大厦伸缩缝两侧,避免在强风下出现不正常摆动(共有43座);
    • 第二种以钢柱撑起强度不足的内部主力墙(共有30座)(而需接受第一及第二种维修楼宇,分类为第三等“问题公屋”);
    • 第三种则于已清空并打通的楼宇中层(第三型徙厦为3楼、第四型徙厦为7楼、政府廉租屋为8或10楼)与地下间加装钢架,以分担楼宇上部的重量;情况较严重的楼宇(如东头邨22座)的钢架需横跨整幢大厦,而只有一边主力结构不及格者(如重建前的慈乐邨乐旺楼),其钢架只需横跨半幢大厦(共有11座,是为第二等“问题公屋”)。
  • 当中,多数楼宇在重大巩固工程后不久(三个月至一年半内)已经拆卸,仅东头邨22座(2013年拆卸)及华富邨其中三座楼宇(华乐楼、华康楼及华昌楼)可以因而延长使用寿命超过20及30年。
  • 而在进行巩固工程后改作中转房屋及单身长者公屋的四幢楼宇(葵盛东邨12座、东头邨22座、石篱邨10及11座),虽然被剔出“整体重建计划”,但亦因维修成本高昂而分别在2011、2013及2023年被拆卸重建。
  • 至于涉事的原屋宇建设委员会楼宇、房委会设计及兴建的大厦及第七型大厦于1992年才被揭发,目前只有华富邨西环邨马头围邨彩虹邨已有重建计划,白田邨美东邨的第七型大厦已拆卸,而北角邨苏屋邨则已完成重建;而政府亦于2019年5月宣布,在十五年内不拟拆卸除已开展项目外的第七型及原屋宇建设委员会楼宇,意味“问题公屋”的影响短中期内仍会存在。
  • 此外,729座牵涉此事的楼宇当中,有七条在房委会时代才竣工的屋邨楼宇受影响,但最后仅沥源邨大兴邨葵盛西邨石硖尾邨四宗案件索偿成功;彩云邨案件则因合约未附厘印,导致追讨赔偿期限缩短至两年,最后无法索偿。
  • 而在此事件揭发后,为安置需要在短期内拆卸楼宇内的1-2人户居民,房委会将部分“整体重建计划”较后期清拆的徙置大厦、旧长型、Y1型的标准单位分拆为两个共用露台及厕所的小型单位,及Y3型、Y4型大厦(尤其是指定接收屋邨)的大单位,分拆为若干个实用面积低至约150平方尺的小单位,成为香港最早期出现的“㓥房”。
  • 由于部分第一型及第二型徙置大厦于1985年丑闻揭发前经已拆卸,因此问题公屋总数实际可能远超公布数量。
  • 部分学校受到公屋丑闻事件影响,被逼杀校或者需要搬迁至其他地区安置校舍,导致不同师生需要转读其他区内学校。
Remove ads

改编电视剧

廉政行动1992之《危楼惊梦》改编自此事件,由江汉饰演影射萧汉森之角色曹公林[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