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干线E4系电力动车组
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所使用的新干线车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干线E4系电力动车组是一款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所使用的新干线车辆,主要行驶于东北、上越与长野新干线,隶属于JR东日本的新干线线路上。是继新干线E1系电力动车组后第二款日本采用全双层设计的高速铁路车辆。
Remove ads
概要
自E1系列车投入服务以来,服务需求持续增加,而另一方面,200系列车车龄渐高。有鉴于此,JR东日本需要设计新变体,以满足线路需求及取代200系列车。这款大载客量列车被称为E4系,采用双层设计,全数列车均被冠“Max”这个名字,为“Multi Amenity eXpress”(复层舒适特快车)的简称。两端车头形状为抑制微压波噪音使用“鸭嘴兽”设计,车身颜色使用白色加深蓝色裙脚,两色之间以一条黄线分隔。
与E1系比较,E4系与E1系均使用交流牵引电动机,但其牵引逆变器则从GTO改为IGBT。车厢数目由E1系的12节减为8节,但有需要时可两列车并结成16节车厢行走,大大增加灵活性及减低浪费。
每列8节编组的E4系可载817人,以两列联挂行走则可增至1,634人。
E4系列车于1997年12月20日起正式投入服务,运行于东北新干线。至1999年4月29日,E4系开始与行驶山形新干线的“翼号”列车连结行走。2001年5月7日开始在上越新干线营运,同年7月22日于长野新干线以临时列车方式营运。E4系以后新型单层列车(即E5/E6系)投入服务后才不再服务东北新干线。
由于其可双组连结运行的特性,其高峰运能时至今日依旧不容小觑。然而自首批编组出厂以来,车龄已达20年,因此预定从2018年开始分批废车,由E7系陆续取代,至2020年将从上越新干线全数退役。目前原P1编成的先头车,退役后已送入新潟的新津铁道资料馆作静态保存。
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哈吉贝台风侵袭日本,豪雨造成千曲川溃堤,停放在长野新干线车辆中心的10列120节E7/W7系列车淹水受损,JR东日本决定先调用上越新干线的3列E7系,并延后退役E4系来填补E7/W7系增造车补齐前的北陆新干线服务。
最后的E4系已于2021年10月17日正式退役。
Remove ads
列车编组
JR东日本共拥有26列E4系列车(P1—22、P51—52、P81—82)。
- P1—P22编组:于1997年—2001年间落成,车号为:1/101—16/116及19/119—24/124,属于基本型号,使用于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
以下编组可以驶入长野新干线的全部及一部区间:
- P51—P52编组:于2001年落成,车号为:17/117—18/118,强化了刹车等性能以对应30‰陡坡区间的行驶,可以驶至轻井泽站,曾于2001年至2002年期间行驶MAX浅间号班次。
- P81—P82编组:于2003年落成,车号为:25/125—26/126,除上述之陡坡对应外,装载了可对应50Hz及60Hz两种电源屏率的电源频率转换装置,令这两个编组的列车可以驶入轻井泽—佐久平区间、并驶到长野站。
由于E4系双层构造的巨大车体有相当的重量,而动力输出方面又比相同是8辆编组的E2系N编成低,所以被认为难以在载客的情况下爬上碓冰峠的30‰陡坡区间,因此在实际运用时会先空车回送到轻井泽站,然后再行驶MAX浅间号班次到东京站。而且P81—P82编组虽以可行驶整段长野新干线为目的而建造,但两列列车落成后JR东日本已无再运行MAX浅间号班次,所以该两编组实际上并无驶入过长野新干线。
E4系编成一覧表
Remove ads
图片集
-
停靠在东京站的新干线E4系列车
-
连结成16辆编组的E4系列车
-
E4系列车(连结状态)
-
E4系车侧Logo(朱鹭)
-
E4系车侧Logo
-
E4系上层自由席采用3+3座位配置
-
E4系绿色车厢内装
运营情况
- 1997年(平成9年)12月20日:东北新干线营业运行开始。
- 1999年(平成11年)4月29日:与山形新干线“翼”混编列车营运开始。
- 2001年(平成13年)5月7日:上越新干线营业运行开始。
- 2001年(平成13年)7月22日:长野新干线的临时列车东京—轻井泽间营业运行开始。
- 2005年(平成17年)12月10日:东北新干线仙台—盛冈间,自定期列车运用撤退。
- 2012年(平成24年)9月29日:E4系由东北新干线全面撤退,转入上越新干线。
- 2021年(令和3年)10月1日:E4系由上越新干线全面撤退,E4系正式退出服务。[1]
- 2021年(令和3年)10月17日:E4系行驶告别班次来往新潟和东京,E4系其后便正式退役。[1]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