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氟康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氟康唑
Remove ads

氟康唑[5]INN:fluconazole)又称氟康那唑[6],属于氟代三唑抗真菌药,对白念珠菌犬小孢子菌新型隐球菌表皮癣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有强力抗菌活性,一般认为氟康唑透过干扰真菌的细胞膜合成达成抑制真菌生长的效果[7]

事实速览 临床资料, 商品名(英语:Drug nomenclature) ...

氟康唑可用于治疗多种真菌病[7],例如念珠菌症芽生菌病山谷热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皮癣菌病花斑癣[7]。对于罹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如:曾接受器官移植、低体重的新生儿、及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等,氟康唑也可以用预防念珠菌病[7]。氟康唑可经口服静脉注射给药[7]

氟康唑于1981年获得专利,于1988年开始商业贩售[8]。本品名列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9],已有学名药[7]于市面上流通。2019年,于美国最常使用的药物中排行第133名,开立的处方笺数量逾五百万张[10][11]

氟康唑常见的副作用为呕吐腹泻、红肝指数上升英语elevated transaminases[7]。严重的副作用有肝脏疾病长QT综合症、及癫痫发作[7]。使用于怀孕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流产风险。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先天性障碍[12][7]

Remove ads

医疗用途

氟康唑属于第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其结构与早期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的差异在于以前者含三唑环,取代后者的咪唑环。由于氟康唑及其他特定三唑类抗真菌药在全身治疗时,会较主要局部使用的咪唑类抗真菌药展现出较佳的安全性,及口服给药后有稳定的吸收因此更常受到选用[13]

氟康唑的活性范围涵盖大多数念珠菌属(但不包括克柔氏念珠菌英语Pichia kudriavzevii光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某些双相性真菌和皮癣菌[14]。常见医疗用途包括有[2][13][15][16][17]

  • 治疗非全身性的阴道、喉咙和口腔念珠菌感染。
  • 治疗免疫系统健康者发生的某些全身性念珠菌属感染,包括血液、脏或关节感染。当感染部位在心脏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治疗免疫系统较弱者发生的活动性感染时,通常会优先选择其他抗真菌药物。
  • 预防免疫系统较弱者发生的念珠菌属感染,例如因癌症化学疗法而导致嗜中性白血球低下者、后期艾滋病者、接受器官移植个体和早产儿
  • 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所导致的隐球菌属脑膜脑炎
Remove ads

抗药性

唑类的抗真菌药物抗药性通常在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例如,接受鹅口疮食道念珠菌英语esophageal Candida感染治疗的晚期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失败[18]

对抗抗药性

由于真菌对氟康唑及相关唑类药物的抗药性日益增加,因此迫切需要迅速找到有效的对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由于氟康唑价格低廉且易于给药,因此被广泛使用,而对其上升的抗药性感到担忧[19]

对于日益普遍的念珠菌属感染,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联合治疗 - 将天然成分与市售抗真菌药物结合使用,来解决抗药性问题[20]

副作用

与氟康唑治疗相关的不良药物反应有[17]

个体若于怀孕期间服用,可能导致对胎儿危害[22][23]。然而这些危害案例仅发生在怀孕初期大量服用高剂量的妇女身上[22]

氟康唑会分泌到人类乳汁中,浓度与血浆的相似[2]

使用氟康唑治疗与QT间期延长有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不整。因此若患者本身带有QT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像是电解质不平衡或同时服用其他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特别是西沙必利英语cisapride双氟苯丁哌啶苯并咪唑酮),则应格外谨慎使用此药物[24]

有些人对唑类药物过敏,因此可能也会对氟康唑过敏[25][26]

口服氟康唑整体而言并未显著增加胎儿先天性缺陷的风险,虽然氟康唑会略微提高法洛氏四重症的发生几率,但其绝对风险仍属偏低[27]。相较之下,孕期妇女使用氟康唑,自然流产的风险则会增加五成[28]

氟康唑不应与西沙必利同时服用,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心脏问题[24]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29]

口服悬浮液用要我无粉末因含有蔗糖,患有遗传性果糖吸收不良、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或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的患者不应使用。胶囊含有乳糖,患有罕见的遗传性半乳糖吸收不良、拉普乳糖酶缺乏症缺乏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英语Glucose-galactose malabsorption的患者不应服用[30]

Remove ads

禁忌症

以下患者禁用氟康唑[17]

交互作用

氟康唑是人类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抑制剂,尤其是对同功酶CYP2C19(对CYP3A4CYP2C9的抑制作用较小)[31]。因此理论上氟康唑会降低任何经由这些酶代谢的药物的代谢速率并增加其浓度。此外,由于它对QT间期可能产生的影响,若与其他会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同时使用,会增加心律不整的风险。研究显示,即使在对药物有抗药性的白色念珠菌感染中,添加小檗碱也具有与氟康唑协同增效的作用[32]。氟康唑可能会增加红霉素的血清浓度(应避免合并使用)[31]

药理学

药效动力学

氟康唑如同其他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会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酶14α-去甲基酶。相较之下,哺乳动物的去甲基酶活性对氟康唑的敏感性远低于真菌的去甲基酶。这种抑制作用会阻止羊毛固醇转化为麦角固醇,而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质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导致14α-甲基固醇的累积[33]。氟康唑主要是一种抑菌剂,然而,在剂量依赖性方式下,它可能对某些微生物(特别是隐球菌属)具有杀菌作用[34]

药物动力学

氟康唑经口服给药后,几乎在两小时内就会被人体完全吸收[35]。生物利用度不受胃酸缺乏的显著影响。在每日100毫克至400毫克的标准剂量范围内,它尿液、泪液和皮肤中的浓度约为血浆中浓度的10倍,而唾液、痰液和阴道液中的浓度约等于血浆中的浓度[36]。氟康唑的生物半衰期遵循零级动力学,只有10%的消除是由代谢引起,其余部分则经由尿液和汗液排出。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有药物过量的风险[24]

它以散装粉末形式存在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状,极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37]

历史

氟康唑由辉瑞制药于1981年在英国取得专利,并于1988年开始商业使用[8]。专利于2004年和2005年到期[38]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