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69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

第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增補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Remove ads

1969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于1969年12月20日举行,为1948年之后,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公职性质的立法委员选举。此次增选立委明文规定,其职务、权利与194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于中国大陆选出的第一届立委完全相同。

事实速览 投票率, 多数党 ...
事实速览 1969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 (增额选举), 投票日 ...

该立法委员选举于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举行,共11名名额。[1]

Remove ads

背景

法源为《动员戡乱时期自由地区中央公职人员增选补选办法[2]

该次立法委员增额选举与同样小幅度改选的国大代表增额选举同时进行,而这两项选举的法定全名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中央公职人员增选补选”[3]。其中选举地区中的“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仅包含台北市、台湾省,尚未含福建省金门马祖两地。

选务

1969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之选务由台湾地方政府举办,其余主要选务内容与限制分别为为:

  • 适用范围为自由地区的立法委员。
  • 名额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如立法委员:每三百万人选出五人,每增加一百万人增加一人)核算,该名额需减除台湾省于1948年原选出之国会议员名额。
  • 选举不含原国会议员
  • 选举人限设籍台湾的年满20岁中华民国国民。
  • 候选人需学历高中以上之23岁(监察委员为35岁)以上国民。
  • 选举方式为普通、平等、直接与无记名。

举行

1969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经一日投票选举后,经统计,全台湾选举人数为6,694,978;投票人数3,682,357,投票率为55%[4]。此次选举顺利选出11位立委,包含台北市选出的4位及台湾省选出的7位。

当选名单

[5][6]

更多信息 选区, 名额 ...

得票统计

台北市

台北市应选四席,国民党于本区提名两席(谢国城张灿堂)、重点支持洪炎秋,剩下一席党外的空间,党外阵营则有遇上黄信介张诗经争取。[7]:64黄信介曾回忆当时国民党为了制衡他,找了世界少棒冠军的谢国城出马,当时谢被视为全国人心中英雄。后来又找到对选举内行的民政局长张灿堂角逐,最后拉了《国语日报》社的洪炎秋想夹杀他,结果他还是当选了。[8]:65–66

更多信息 号次, 候选人 ...
Remove ads

选举区内行政区投票结果

更多信息 区, 选民人数 ...
Remove ads

台湾省第一选区

更多信息 号次, 候选人 ...

选举区内行政区投票结果

更多信息 县市, 选民人数 ...

台湾省第二选区

本选区应选四席,国民党在此区提名三席,剩下一席出现郭国基黄顺兴争取。此外亦有原属国民党的蔡李鸯违纪参选,被视为具有地方民意基础。

据曾任多年国民党党工的邱家洪回忆,当他彰化县大城乡民众服务分社主任任内,遇上本届选举。由于国民党提名的第二选区候选人黄宗焜为嘉义人,遇上来势汹汹违纪参选的蔡李鸯。当时大城乡受指示蔡李鸯得票数不可超过黄宗焜。因此在投票前每个投票箱都先放进黄宗焜的选票一百张、投票开始后再拿空白票盖投黄宗焜,在下午投票快结束前在选举人名册未出席这名字下按指纹表示当事人以投票、并在开票时以手指沾印污泥将蔡李鸯选票抹成废票,最终使黄宗焜在大城乡的选票超过蔡李鸯。[9]

更多信息 号次, 候选人 ...
Remove ads

选举区内行政区投票结果

更多信息 县市, 选民人数 ...
Remove ads

后续

  • 就程序上,该选举虽符合一般民主投票规范,但因无全面改选国会的事实,让这次全世界独一无二,无法类比的特殊选举,于本质上呈现“严重变形变质,民主宪政有名无实”的现况。[10]
  • 党外阵营方面,当选郭国基黄信介二席。在郭国基于1970年逝世后,黄信介遂成为党外运动在中央民意机关的最高代表之一。

影响

  • 当时就读台湾大学商学系工商管理组一年级的陈水扁,就是在本次选举中在南松山麦帅桥下听了黄信介参选立委演讲的影响,佩服其口才流利、敢怒敢言。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法政而非商学,遂决定弃商从法,休学重考进入法律系。[11]:145[12]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