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立法院职权修法争议
國民黨及民眾黨提出修法所引發的政治爭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4年中华民国第十一届立法院成立后,拥有多数席次的中国国民党及台湾民众党围绕职权行使权限的议题提出一系列法律修正案,合称“国会改革法案”[a]。同时,国民党也提出三部关于花东地区交通建设的法案,合称“花东交通三法”[b]。正反双方针对两项法案展开激烈争论及议事对决,[9]并在5月17日的院会上发生肢体冲突,数名立法委员受伤被送往医院。[10][11][12][13]
![]() |
Remove ads
这些事件引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潮。[14]抗议参与者主要反对国会改革法案中的部分修正内容,认为其可能过分扩张立法院的权力,并且批评审查过程缺乏程序正义。[15]支持改革者则指责执政的民主进步党企图独占权力,强调这些法案是为了更强力地监督政府,确保政府对国会负责。[14][16]
5月28日,涉及立法院职权之法律修正案三读通过,行政院认定该法案窒碍难行,对其提出覆议,但未获通过。相关法案于2024年6月26日正式生效。随后民主进步党立法院党团[17]、总统赖清德[18]、行政院[19]以及监察院皆分别向宪法法庭声请释宪、作成暂时处分[20]。宪法法庭先于7月19日作成暂时处分,裁定部分条文暂时停止适用,随后于10月25日作成113年宪判字第9号判决,宣告“藐视国会罪”在内的多数关键条文违宪,相关条文立即失效。[21][22]
Remove ads
背景
中华民国采取五权分立的体制设计,经过多次修宪后,目前务实上更侧重于三权分立[谁说的?],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的相互制衡,并采行半总统制。
2024年立法委员选举结果,国民党以52席成为第十一届立法院最大党;民进党获得51席,但失去了国会控制权;民众党获得8席,成为关键少数,在国会改革法案等议题上与国民党结盟;2席无党籍当选人[c]长年参与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故国民党议席虽未过半,但实际上夺得国会优势,且立法院院长、副院长皆分别由国民党提名的韩国瑜与江启臣担任。在中华民国第16任正副总统大选中,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当选总统,萧美琴当选副总统,并任命同党籍的卓荣泰为行政院院长组建新政府,但因民进党未能掌握国会议事主导权,故本届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少数派政府。[23][24][25]
法案内容
本系列法律修正案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总统国情报告、加强人事同意权、扩大调查权[注 1]、增加听证权以及藐视国会罪。[28][29][30][31]
《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中增订[注 2],未来总统必须在每年3月1日前赴国会进行报告,新任总统则要额外在就任1个月内赴国会;若遇上“国家大政方针”及“重要政策议题”,立院也可在全体四分之一委员提议、再经院会决议后,请总统赴国会报告。
国情报告将采“依序即时回答”形式,假使立委以书面询问总统,总统应在7至12目内书面回复;不过即问即答的流程仍有解读空间,未来将由党团协商决定。
《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中修订[注 3],未来宪法未明确规范的人事同意权的行使程序,需经相关委员会审查后,再由全体院会表决通过。此规范适用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主委及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委等职位的人事同意权行使。
人事同意审查期不得少于1个月。
应于审查过程中举行公听会,邀集相关学者专家、公民团体及社会公正人士共同参与审查。被提名人的学经历、最高学历学位论文、税务及刑案纪录表等资料,应由提名后7日内送交立法院参考。
被提名人提出书面资料与答询,于提出结文或具结后,有答复不实、隐匿资料或提供虚伪资料的,委员会停止审查,再经院会决议,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锾。
《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中增修[注 4],开放立院可设“调查委员会”、“调查专案小组”,得要求“政府机关、部队、法人、团体或社会上有关系人员”于5日内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档案。
相关文件、资料及档案原本业经司法机关或监察机关先为调取时,应叙明理由,并提供复本。
在调阅期间,应指派专人将被调阅文件、资料及档案送达立法院指定场所,以供参阅,由立法院指派专人负责保管。
政府机关或公务人员若拒绝、拖延调查或隐匿资料,得经立法院院会决议,将其送监察院纠正、纠举或弹劾。假设是民间人士违反规定,得经立法院院会之决议,处新台币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之罚锾,并得按次处罚至改正为止。受处分者如有不服,可在处分送达次日起2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接受调查者若认为调查委员会、调查专案小组逾越职权范围或涉及个人隐私而与公共事务无关者,可陈明理由,经会议主席同意后拒绝证言或交付文件、资料及档案。
《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中增订[注 5],调查委员会和专案小组为审议院会交付之议案、全院委员曾为补选副总统、弹劾总统副总统等,得依《宪法》第67条第2项举行听证会。涉及外交、国防或其他依法令应秘密事项者,以秘密会议进行。
若听证会涉及个人隐私遭不当侵害之虞,个人生命、身体或其他自由遭威胁之虑、营业秘密遭受不当侵害之虑,应部分或全部不公开。
若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及外交等国家机密事项,或逾越听证会调查目的之诘问或对质、个人隐私等,出席人员得拒绝证言或表达意见。
但应邀出席人员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得拒绝出席、拒绝证言、拒绝提供资料,经立法院院会决议后可处1万至10万元罚锾,可按次处罚,受处分者如有不服,可在处分送达次目的2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民间人士出席时为虚伪陈述者,得经院会决议,处2万至20万元罚锾,同样可按次处罚和提起行政诉讼。若政府人员为虚伪陈述者,则可由主席或质询委员提议、出席委员5人以上连署或附议,经院会决议,移送弹劾或惩戒,并依法追诉其刑事责任。
Remove ads
《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中修订第25条,未来政府官员被质询时不得任意缺席、拒绝答复、拒绝提供资料、隐匿资讯、虚伪答复或有其他藐视国会之行为,答复内容不得超过质询范围,且不得对立委“反质询”。
若被质询人违反上述相关规定,均可送弹劾或惩戒,亦可由主席或质询委员提议,再经院会决议,处2万至20万元罚锾。另外,若官员于受质询时进行虚伪陈述,依法以藐视国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另于《刑法》增订第5章之1“藐视国会罪”专章(第141-1条),公务员于立法院听证或受质询时,就其所知之重要关系事项,为虚伪陈述者,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20万元以下罚金。
立法院追认总统的发布紧急命令、行使人事同意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案,在院会投票决议时,由无记名改为记名[注 6]。
口头质询未及时答复的部分,官员书面答复的期限由最高25天减少为15天。书面质询的书面答复、预算案书面答复的部分,期限最高25天没变,但是涉及内容未过广的,期限由20天减少为15天[注 7]。
“花东交通三法”由国民党党团总召傅崐萁领衔提出,主要包括《国道六号东延花莲建设特别条例草案》、《环岛高速铁路建设特别条例草案》及《花东快速公路建设特别条例草案》,以计划完成不逾10年为限。草案中定明,建设工程应采用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BOT)、得引进国际主权财富基金,同时不受中央每年度举债额度限制。[9][31]
傅崐萁于2024年3月6日提出《花东快速公路建设特别条例》草案,并于3月8日通过一读。3月25日,全案被保留并送出委员会进一步审议。随后,傅崐萁在3月14日提出《环岛高速铁路建设特别条例》和《国道六号东延花莲建设特别条例》草案,并由韩国瑜和江启臣共同提案。这两项草案于3月15日通过一读,交付委员会审查,并分别于4月1日和4月17日完成初审程序,最终全案保留送出委员会[32]。此外,《花东快速公路建设特别条例草案》明订预算上限为2500亿元,其余2案尚未订出预算。民进党认为,根据高铁延伸平均造价,环岛高铁需花费约1.248兆元,且交通部曾初步评估国道6号东延需穿越中央山脉,经费约8000亿元,总计花费预估超过2兆元。[33][34][35]
6月1日,傅崐萁对外预告称7月16日休会前一定通过花东交通三法。民众党立法院交通委员会委员林国成也表示,花东三法事关台湾的交通建设,有其必要性,民众党不会阻挡法案。[36]但国民党内对此事存在分歧,赖士葆质疑推动的急迫性;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李彦秀直言“花东三法”并非党内共识,不会强行推动;此外,有国民党立委私下表示拒绝为此案背书[37][38]。地球公民基金会等环团发起连署,诉求国会撤回花东交通三法[39]。此后,傅崐萁态度松动,称会等党内有完全共识才推动;李彦秀在受访时表示“党团目前倾向将三案拆开来处理,先开说明会讨论,再送院会”。[38][40]
Remove ads
法案的支持者认为,国会改革法案能更有效的监督政府,在国会透过调查权清楚展现和揭露所有弊案与不公不义的事情,真正实现政府向国会负责的理念。同时也指责民进党企图独占权力,通过民众压制国会和霸凌多数,并表示国会改革也是国民党与民众党的选举承诺,及过去民进党未完成的政见。[41][42]而“花东交通三法”则可以打造两小时台湾生活圈,把台湾东部与中部连贯在一起,带动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让东部的交通变得更加安全与便利。此外,环岛高铁也是交通部长王国材在2021年提出的建议。国民党所做的民调也显示,在台湾目前有近八成的民众支持该项交通法案。[43]
法案的反对者则担心国会改革法案的通过会让立法院同时拥有检察权、审判权、立法权、开出连续性行政处分和无限施压任何行政官员的权力,破坏了五权分立,更可能违反《中华民国宪法》,不是改革而是滥权。同时认为法案在审议程序上未经委员会充分讨论,仅以人数多数辗压反对意见,是威权主义的复辟,违反了公平正义,故要求撤回法案,重新审查。[15][31]而“花东交通三法”也被指责有立法权凌驾行政权的疑虑,并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估法》、《原住民族基本法》、《国土计划法》及《土地征收条例》等多项现行法律,及宪法“立院不得为增加预算之提议”有关规定。此外,草案中提到的引进国际资本及采取BOT模式,也引发了中国有机会在台湾复刻“一带一路”手段的担忧。[44][31][45]
Remove ads
审议过程
4月1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国民党召委吴宗宪首次排审国民党委员傅崐萁、翁晓玲等与民众党党团版本《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刑法》增订“藐视国会罪”、《立法委员互选院长副院长办法》修正草案。[46]
4月3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国民党召委吴宗宪召开“启动国会改革─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相关法案”公听会,原订下午审查,因地震取消。[47]
4月9日,院会排入民进党委员赖瑞隆《立法院组织法》、《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国民党委员吕玉玲、郑天财、民进党党团等版本修法草案。[48]
4月10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民进党召委锺佳滨召开“如何落实国会调查 听证权以有效监督行政机关 并避免侵犯人民自由/隐私权”公听会。
4月11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民进党召委锺佳滨召开“如何落实国会调查 听证权以有效监督行政机关 并防范机密外泄危害国安”公听会[49]
4月15日,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员会中于逐条讨论时,主席国民党召委吴宗宪宣读完条文,听到“有异议”便宣布保留,民进党委员要求讨论未果,民进党委员于每条条文宣告保留后逐一提案散会,共计40次。在司法法制委员会中,有民进党委员6人,国民党委员5人,以及民众党委员黄国昌,表决6:6后主席吴宗宪加入,表决成为7:6,民进党为少数,散会动议皆不通过,全部条文保留送出委员会,提交党团协商。[50]
民进党党团指责国众两党在委员会审查时不愿逐条讨论条文,将条文直接送出委员会。[51]而国民党则批民进党把国会当老巢,为了阻止拖延国会改革一日提出了40次散会动议。[52]
5月8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民进党召委锺佳滨排审民进党版本《立法委员行为法》、《立法院议事规则》、《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修正草案,国民党委员提案散会,会议09:01开始,10:34结束。[53][54]中午12时,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国民党召委吴宗宪召开党团协商,出席委员包括民众党立委黄国昌、国民党立委林思铭、民进党立委吴思瑶、庄瑞雄及锺佳滨。会中仅用一个小时讨论了《立法院职权行使法草案》§2、§15、§15-1、§15-2四条法条,主席吴宗宪便示意保留送院会处理。民进党委员要求逐条审查、协商,主席吴宗宪以民众党党团未出席、无法达成共识为由否决。民进党委员要求择期再召开协商未果,协商于13:13结束。[55]
5月9日,公民监督国会联盟、台湾基进、时代力量、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和台湾绿党召开联合记者会,谴责国民党与民众党利用蓄意杯葛、不经讨论的方式审查“国会改革”相关法案。认为本法案充满争议且未经实质审议,应退回司法及法制委员会严审。[56]
5月14日,由于国会改革法案的协商冷冻期将于5月16日到期,立法院程序委员会决定将相关议案排入5月17日的院会中。[57]
5月15日早上8时,国民党党团总召傅崐萁发动甲级动员,号召同党立委于议场门口轮流守夜至院会当日,以确保自身议案优先排入议程,力拼在5月20日赖清德总统就职典礼前三读通过,民众党党团于中午12时决定与国民党一起排队守夜。[58][59][60]
5月16日,立法院院长韩国瑜召开党团协商,排定逐条讨论“花东交通三法”、“行政院院长施政方针报告”、“总统至立法院国情报告”、“国会改革相关法案”等案。除“邀请新任行政院长施政方针报告”及“立法院延会至七月中旬”,朝野有达成共识外,包含邀请总统赴国情报告、环岛高铁特别条例草案等后续议程,都没有达成共识。在历经5小时的协商后,未讨论至“国会改革相关法案”即散会。[61][62][63]随后,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民进党立法院党团皆对党团成员发出甲级动员。[64]
当晚,黄国昌向记者表示国会改革的法案是最高机密无法透露,法案详细内容及各政党动议将在当日立院开议后,送至各立委桌上,引起争议。[65]黄国昌事后声称法案的条文都公开上网[66],然而网站上仅公开了28版法案草案,但其中部分并未包含5月17日进行审议的第29版的修正动议。[67]黄国昌解释,立委们桌上都有修正动议、再修正动议,其在野党也是昨天坐在议场内才看到民进党团提出的80个表决版本。[68]
根据台湾事实查核中心的查核内容,熟悉立院生态的资深媒体人单厚之指出,针对高度争议的议案,过去通常由立法院长召集朝野协商,凝聚共识后再进行讨论。然而,5月17日的国会改革法案未经院长召集协商,且委员会也没有共识,多达20几个版本的草案送进院会,增加讨论难度,国民党和民众党在会议当天突然提出“整合版”,此版本也完全未经讨论,直接要在院会表决,引发外界对表决条文没有公开的疑虑。一位熟悉立法院议事人士则表示,蓝白两党当天并非提出一套前所未见的新条文,而是根据已经公开的修正草案,因为尚有疑义,依法提出再修正动议,这是合乎规定的议事手段。[69]
时代力量党主席王婉谕表示,再修正动议都要依附在修正动议,或是委员会、协商的共识版本来提出,进行细部调整,从未有过直接推出新版本的情况。[70]律师林智群指出,修正动议当天提出是合法的,但通常基于委员会送出的版本进行小幅修改,并非重新提出全新版本。[67]
5月17日,立法院内发生了数起肢体冲突。
- 上午7时,国民党立委阻止民进党立委进入议场大门,双方爆发激烈肢体冲突。[71][72]
- 民进党籍立委王美惠被指涉嫌对驻守议场大门的警察使用暴力,引发争议。她表示是因为警察莫名阻拦她进入议场才出手。[73]
- 国民党立委徐巧芯踹倒民进党立委陈亭妃,并在事后声称自己是故意的。[74]5月23日,陈亭妃对徐巧芯提告蓄意伤害。[75]
- 民众党总召黄国昌在签到处排队时,突然向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大吼,指控其插队。[76]
- 开会前,民进党立委赖惠员禁锢立法院院长韩国瑜长达五分钟,声称韩国瑜无法保持行政中立,阻止其进入议场[77]。
- 上午10时09分,韩国瑜宣布开会,国民党党团将李彦秀等人提出的NCC组织法修法迳付二读。[78]
- 稍后的议会冲突中,徐巧芯冲撞王美惠,并用民进党党旗勒向王美惠的脖子,接着在她面前撕扯党旗。[79]
- 国民党立委陈菁徽努力阻拦民进党立委锺佳滨冲上主席台,两人一同摔倒在地。陈菁徽事后指控锺佳滨性骚扰。锺佳滨随后向陈菁徽道歉,解释自己是爬上主席台的时候踩到纸张滑倒。[80]
- 民进党立委郭国文在抢走立法院秘书长周万来手上的书籍与提案文件后奔离议场。[81]
- 午后1时,民进党立委试着强行攻入主席台,阻止法案被强行通过。
- 晚间表决时,民进党立委邱志伟、沈伯洋、郭国文等人从后门进入主席台,被众立委从高处扔下。沈伯洋头部着地,随后被送往医院。除了沈伯洋外,邱志伟、郭国文、锺佳滨、吴宗宪和庄瑞雄也因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82][83]
- 即便已有六位立委送医,韩国瑜仍在晚间8点宣布继续开会,民进党立委极为不满,往台上丢水瓶要求停止表决。
本日下午,国民党立委为了阻止民进党立委进入主席台,提议采用“举手不记名”立法程序表决,其中两案的表决结果与议场人数明显不符,议场人员清点人数分别是108位、109位立委,却都投出60票赞成、50票反对的结果。此外,依照立院职权行使法第9条,二读条文都必须进行宣读,但立法院院长韩国瑜和立法院秘书长周万来刻意选择不宣读条文。引发了程序不当的质疑。[84][85]
晚间十时,国民党与民众党立委一致举手通过“总统国情报告常态化”:二读条文规定,立法院于每年集会时邀请总统至立法院进行国情报告。总统于每年2月1日前向立法院送交国情报告书,并于3月1日前赴立法院进行国情报告。新任总统于就职2周内向立法院送交国情报告书,并于1个月内赴立法院进行国情报告。二读通过条文明定,立委于总统国情报告完毕后,得就报告不明了处,提出口头或书面问题。立委进行口头提问时,总统应依序即时回答;其发言时间、人数、顺序、政党比例等事项,由党团协商决定。立委的书面问题,总统应于7日内以书面回复。但事项牵涉过广者,得延长5日。
上一次民选总统至国会进行国情报告,是1999年6月李登辉向第三届国民大会进行周年施政报告。同年9月《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四条通过,明示“国会得听取总统国情报告”,并于《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内规定“立法委员于总统国情报告完毕后,得就报告不明了处,提出问题供总统参考”,《宪法》及现行法均未强制总统回应。[86]
5月21日,立法院召开院会审议继续相关法案。[87][88]上午9时至12时,二读表决5条条文,包括规范不得“反质询”、被质询人应有不得拒绝答复、拒绝提供资料等或有其他藐视国会行为的义务,违者处新台币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锾。下午2时30分院会继续开会后,民进党团4度提出散会动议,但经表决后都遭国民党党团、民众党党团否决。另外,经表决通过国民党党团、民众党党团提案,延长院会时间至讨论事项第4案审议完毕,再行休息。二读表决通过5条条文,包括立委行使人事同意权以记名投票表决、审查期间不得少于1个月、被提名人违反相关规定,经院会决议者,得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锾。晚上6时40分会议继续,二读表决通过11条条文,以及1个章名。包括行使调查权部分,得要求政府机关、部队、法人、团体或社会上有关系人员提供相关资料,法人或社会上有关系人员等违反相关规定,得经立法院会决议,处最高10万元罚锾。[89][90][91]
5月22日,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崐萁在议场外守夜,并号召党籍议员前来参加。
5月23日,国民党召开党团大会研商重大法案[92]。
5月24日清晨,国民党党团、民众党党团在议场前集合,并于上午7时进入议场占据主席台。[93]至下午5时,院会二读表决了13个条文及增订1个章名“听证会之举行”,包括听证权的行使规范,赋予立法院听证权、听证会举行要件等,关于相关罚则部分则尚未处理。国民党团提议延长开会到晚上12点再休息,经表决后通过。[94][95]晚上7时至11时,除藐视国会罪外其他条文皆已二读表决通过。[96][97][98]韩国瑜宣布院会结束,并将于下周二续审其他条文。院会间,民进党立委林淑芬与民众党麦玉珍发生扭打,二人皆指控对方先动手。[99]
5月28日,国民党党团与民众党党团在上午7时议场开门后占据主席台,上午9时至11时二读表决8条条文及增订1个章名。下午1时,院会继续开会,下午3时29分,完成《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全案的二读。[100]下午5时,立法院院长韩国瑜敲槌,宣布此次国会改革主要之《立法院职权行使法》部分修正条文。最终包含“总统国情报告”、“藐视国会”、“人事同意权”与“调查权与听证权”等国会职权修法关键条文的法案三读通过。[101]院会期间,民进党立委邱议莹和国民党立委罗智强、徐巧芯发生了冲突。[102][103]邱议莹不满罗智强的言论,上前用扇子打了他一巴掌,徐巧芯则抓住邱议莹的衣领反击,后来被拉开。[104]事件结束后,罗智强表示将提出伤害告诉,邱议莹也表示会去验伤。[105]
院外抗议

公民监督国会联盟与经济民主连合、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台湾绿党当日共同召开记者会,标题为“脱缰国会,全民制衡!呼吁残害民主法案退回严审!”,呼吁程序正义、法案严审[106]。时代力量主席王婉谕表示,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国民党、民众党想强行通过国会改革的法案,但最该被改革的应该是“只要我票多,有什么不可以”的傲慢心态。并谴责两党在未经理性审议、对话的情况下,试图强行通过法案。[107][108]新竹市议员廖子齐身着时代力量的衣服,上面写着“人民的立法院”,批评曾经穿着同件衣服的黄国昌“立法院是人民的,不是你大哥傅崐萁的。”[109]
晚上9时,数十位学生和民众自发集结在立法院外的青岛东路抗议,要求停止表决、实质审查,高喊“没有讨论、不是民主”、“退回法案、停止开会”、“拒绝黑箱”等口号。参与者罗宜认为,表决未宣读条文,修正动议内容亦不清楚,议程透明度不足,没收讨论不为民众所接受。现场直播画面经由社群媒体传送,数百名抗议群众随后逐渐来到现场。警方调动大批警力阻止民众接近立法院,大同区、万华区,桃园市等都有派人到场,警方亦动用拒马维持秩序戒备,并带着棍棒。傅崐萁则在主席休息室内拨打电话,向电话另一头说“给我多派一些警察过来”,吴思瑶表示,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立法院有这么多警察出没。立法院前院长王金平即使面对三一八学运,都不会动用警察权,王金平说动用警察权,就是破坏台湾民主制度,韩国瑜、傅崐萁跟民众党团总召黄国昌是台湾民主的罪人。以及,为什么傅崐萁可以指挥警察,“难道现在立法院长是傅崐萁吗?”[85][110][111]人潮在午夜12时议事休息后逐渐散去,并相约21日法案续审时再度聚集。[112][113]
公民团体取得了5月21日青岛东路的路权。公投盟、经民连呼吁民众于当天晚上在立法院外集合示威,避免法案三读通过。[114]消息透过Instagram、Threads传播,也是Threads在台湾首次出现社会运动串联。[115]
当日,40多个公民团体及众多政治人物前往立法院旁的青岛东路示威抗议,联合举办“国会滥权,民主倒退,公民抢救,立院集结”行动。集会在晚间逐渐蔓延至中山南路、济南路、忠孝西路一带,示威人数一度超过三万人。[116][117][118][119]台湾基进、时代力量、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绿党、社会民主党、台联等政党也前去声援活动,并召开“小党团结守护民主,拒绝国会威权复辟”联合记者会。[119][120]联华电子创办人曹兴诚表示“扩权法案是把立法权压着行政权,压着司法权,最后变成立法独大”“必须坚守阵线不能再退,不然台湾将会变成香港”。[121][122][123][124]抗议人潮在11时46分立法院宣布散会后逐渐散去。集会解散前,主办单位告知在场民众:由于24日的院会预计继续审议国会改革法案,希望民众在24日也能到立法院外声援行动。[125][126][127][128]
5月23日晚间,高雄市议员张博洋呼吁高雄市民至国民党高雄市党部以“社会沟通”的名义抗议[129]。
5月24日,支持和反对修法的团体皆获得北市府在立法院附近的集会许可。[130]双方以镇江街为界,占据青岛东路西侧与东侧,相距不到100米,警方严阵以待。[131]支持修法方选择用宣传车播放他们的主张,并计划在下午5时集结,声援蓝白立委修法。但与抗议者相比,人数明显较少[132]。台湾新社向立法院递呈请愿书,并致赠“坚持国会改革”牌匾,期许朝野立委捐弃政党利益与思想,为国家树立长久的典范。[133]当日,超过50个公民团体在青岛东路西侧与济南路集结抗议,要求将法案退回委员会重审。据主办单位统计,下午4时参与示威人数已超过3万,晚上8时超过8万,并持续增加,甚至超过10万人。[134][135]这场示威活动之所以被部分人称为“青鸟行动”,是因为它主要于立法院旁的青岛东路举行,而在社群媒体上直接写“青岛”可能会受到算法影响降低触及率,故民众选择使用字形类似的“青鸟”代替,并逐渐成为了本次抗议示威潮的代名词。24日集会解散前,主办单位告知在场民众:由于28日的院会预计继续审议国会改革法案,希望民众在28日也能到立法院外声援行动[136][137]。
在高雄市,有人透过Instagram发起名为“高雄大路过”的行动,号召民众在24日晚间到中央公园一带声援台北的抗争集会。他们建议参与者不携带大声公、不喊口号,希望以较柔和的方式表达主张,人数截至晚上9时30分已经有4千人。[138]而在嘉义市,也有人以Threads号召市民至嘉义车站“散步”,不宣讲、不喊口号,只以举标语的方式表达诉求。[139]当日台湾各地的集会活动有台中火车站、台中市政府、彰化火车站、南投县议会、嘉义车站、台南市台湾文学馆、高雄市中央公园、花莲市石来运转喷泉广场、台东县南京路口及澎湖县马公市相对公园等地;[140][141][142]日本东京池袋亦集结了一群自由派人士,发起抗议活动跨海声援。
当日早上,在立法院附近的集会现场,社会民主党、台湾绿党、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时代力量、台湾基进共同召开“小党分进而击,捍卫民主台湾”联合记者会。[143]下午,立法院三读通过部分条文后,场外示威者合力将多颗印有“公民捍卫民主”、“重启社会对话”、“拒绝中国干政”标语的巨型白色气球抛进立法院围墙内,同时在立法院大门绑上白布条与太阳花表达诉求。现场除了举行“最想要罢免的立委”票选活动,当天主办方还播放一段5月17日以来4次行动剪辑而成的影片。主办单位经济民主连合、台湾公民阵线、公投护台湾联盟、新北市青年公共事务协会以及声援政党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时代力量、台湾基进、社会民主党、绿党共同召开“反国会滥权:社会对话行动”联合记者会,呼吁行政院应对法案提出覆议、释宪,并要求与立法院长韩国瑜见面对话。[144]并宣布接下来公民团体以及政党将会到蓝营选区的社区举行座谈,告知当地选民知道法案的严重性。[145][146]晚上9时30分,现场人数突破7万人,人潮一路从济南路、青岛东路外溢到了中山南路;抗议集会在晚上11时许落幕。[147][148][149]同日,新竹县竹北市、新竹车站、竹南车站、台中车站、台中市政府、彰化县议会、彰化县立图书馆、云林县斗六膨鼠公园、嘉义市文化公园、台南市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高雄市凹仔底森林公园、屏东县楠仔树脚天后宫、宜兰县罗东中山公园等地也有民众自发串联的活动。[150]
台大儿童医院院长李旺祚则希望抗议者可以降低音量:“(我们)对于活动吵杂只能柔性劝导;不少参与抗议的群众也在网络上呼吁,尽量不要吵到儿童医院⋯⋯民主社会民众有表达意见的自由,院方不便干预抗争情况,尊重抗议者表达意见的权利⋯⋯若抗议者互相尊重,能自我控制、降低音量,不要影响看诊、住院儿童的就医权利,是更理想的情况;而台大儿医因位置特殊,过去也曾发生有抗议者进入医院使用洗手间,院方立场是不禁止,借由妥善劝导,希望不要影响民众安宁。”[151][152]
5月27日,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在政论节目中表示,根据手机信令资料比对,524当天参加抗议活动的群众中,有六成的年龄介于20岁至40岁之间,与民众党519活动的小草支持者不同。该言论引发外界质疑民进党涉及不法监控民众。[153]5月28日,王义川出面受访,表示他所提到的“手机信令资料”用于观测人流及分析人流特性,在业界是一种常用的市场分析方法。他强调,这些资料是透过民间朋友取得的,并非来自民进党。他解释说,这些市场上取得的资讯基本上包括手机门号拥有者在取得门号时的年龄,或当时所登记的地址。[154]
5月29日,民众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黄国昌与国民党立委吴宗宪在司法及法制委员会质询法务部部长郑铭谦时公开告发王义川。当日下午,台北地检署分他字案开始侦办。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回应,既然有人检举并立案侦办,就应依法面对司法,不必多言。[155][156][154][157]同日下午,NCC主秘黄文哲在例行记者会中表示会主动请3家电信公司前来说明,表示目前不确定王义川的资讯来源,并强调“去识别化”是指将资讯中符合个资法第2条第1款[注 8]规定的个人资料屏除,资讯中不得含有个资法中所定义的个人资料[159]。中华电信等电信业者则回应表示一向重视用户个人资料的保护,绝不会违反现行相关法令规定[160]。国安局局长蔡明彦指出国安局并未参与此次个案,对于可能属于商业分析的活动,国安局不予置评[161]。警政署长张荣兴强调,警察在执行群众活动时,绝对不会使用手机定位群众[162][163]。主管手机通讯监察的调查局也声明,调查局不会针对特定地域范围、使用者年龄或族群等事项进行任何大数据分析。[164]
后续
在各法案皆三读通过后,超过200名律师发表联合声明,呼吁行政院应提出覆议,立法院应接受覆议且须重启法案讨论。[165]台湾国内各大学法律学系及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等逾120位法律教授学者连署指法案违宪,呼吁行政院与总统依据宪法之规定行使覆议权,退回立法院重启审议。[166][167]经济民主连合同时亦呼吁行政院应对法案提出覆议、释宪,并要求与立法院长韩国瑜见面对话。[144]
5月31日,行政院长卓荣泰于下午拜会民众党团,民众党立委张启楷当面向他建议,行政院若对国会改革法案提覆议案,不仅加剧朝野冲突,且从目前席次看来,覆议案通过可能性不高。对此,卓荣泰则回应表示,“不一定”。[168]
行政院长卓荣泰赴立院施政报告并备询,在立法院长韩国瑜表达欢迎时,国民党立委全体起立离场。事后,国民党团书记长洪孟楷受访时表示,卓荣泰对于国会改革部分,罔顾人民的心声、罔顾主流民意提出覆议,“我们不杯葛,也是表达无声的抗议,所以选择离席”。[169]
台湾公民阵线执委赖中强表示,目前公民团体并未发动罢免,现行目标是要号召各地公民“督蓝委”,让他们感受选民不满,进而改变投票或付出代价,台湾公民阵线很清楚,傅崐萁集团未来所要推动的恶法,还包括破坏台湾生态的花东交通三条例、NCC人事条例、提高罢免门槛、反渗透法与国安五法,甚至连婚姻平权、年金改革、党产条例都可能。[170]
6月6日,行政院详列以下7点理由认定立法院通过的法案窒碍难行,对其提出覆议:
- 没有实质讨论,违反民主原则
- 混淆双首长制,质询总统违宪
- 无差别调查民众,听证范围过广
- 漠视正当法律程序,违反程序正义
- 无期限审查人事同意权,空转政府重要职缺
- “藐视国会”定义不明,恣意扩大立院职权
- “怀疑”官员虚伪陈述,即可课刑责[171]
立法院排定于6月19、20日召开委员会审查法案,并于21日进行表决[172]。公民团体宣布,将在这三日号召公民再次上街[173]。全台各地的民进党民意代表也在各县市发起街头宣讲传达理念[174],柯建铭则呼吁蓝白立委起义来归,投下反对票[175]。
21日,立法院针对国会改革覆议案进行表决,62票“赞成维持本院原决议,即反对覆议案”,51票“反对维持本院原决议,即赞成覆议案”,覆议案不成立。[176]

由于覆议案不通过,相关法案在6月26日正式生效。随后民主进步党立法院党团[17]、行政院[19]、总统赖清德[18]以及监察院皆分别向宪法法庭提出释宪及暂时处分,这也创下4个宪政机关同时声请释宪的纪录。[20]
此外,有一名民众认为审议过程违反立法院议事规则,以立法院、行政院、民众党、国民党,以及58名国民党籍、民众党籍立委为被告,向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确认之诉,请求回复原状。台北地方法院认为,本案无涉私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原告显然不会因为胜诉(确认)而取得任何利益,起诉显无理由,以判决驳回,可上诉。[177]
2024年10月25日,宪法法庭判决认定法案部分合宪、部分违宪,包含“听取国情报告”、“听取报告及质询”、“人事同意权行使”、“调查权行使”、“听证会举行”及“藐视国会罪”等各部分规定都有被认定违宪而失效的条文[21]。认定该次修法内容违宪的理由包含宪法增修条文第4条第3项规定仅赋予立法院得被动听取总统国情报告之权,总统并无至立法院为国情报告之宪法义务;反质询相关修法以及“藐视国会罪”则违反宪法权力分立原则与制衡原则等。[22][178]
各界反应
2024年5月18日,路透社发布报导,以喧闹式民主形容台湾。指出中华民国国会有时会发生打斗推挤,如2020年国民党立委曾因台湾进口美国肉类问题,在国会丢掷猪内脏。这次的冲突增加了赖清德新政府上任后出现更多动荡和国会冲突的可能性。[12]
5月21日,《时代杂志》以台湾爆发抗议活动,倾向中国的立法者旨在削弱新总统(Protests Erupt in Taiwan as China-Leaning Lawmakers Aim to Weaken New President)为标题,大西洋理事会驻台北研究员说“这似乎是企图削弱政府有效治理的能力”。[179]
5月26日,《外交家杂志》刊登国际共和研究所主席丹尼尔·特灵与东亚总监亚当·金文章:在立法过程中,细节是很重要的。台湾应该明智的记得这一点(In Lawmaking, the Details Matter. Taiwan Would be Wise to Remember That)。[180]
5月28日,半岛电视台报导:台湾立法院通过亲中法案修正(Taiwan’s parliament passes bill pushing pro-China changes)。[181]
5月28日,美联社报导:台湾立法机构通过减少总统权力法案修正,似乎有利中国(Taiwan’s legislature passes changes seen as favoring China, reducing president’s power)。[182]
美国在台协会前处长杨甦棣、司徒文等30名国际学者发表联合声明,称国、众两党的国会改革表面看似合理,但内容实则违反台湾独特的宪政架构与立法精神。而他们也提及了国民党剥夺了民进党对法案的修改、辩论,甚至审查的机会,限缩公众讨论空间。[183]
2024年5月20日,美国国会-中国问题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高阶议员克里斯·史密斯,就台湾新总统和副总统就职发表了以下宣告:“祝贺William Lai和Bi-khim Hsiao就任中华民国(台湾)总统和副总统——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与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CCP)的暴政形成鲜明对比⋯⋯赖总统也许需要努力度过的第一个挑战,是立法院民主进步党部分激进立委的混乱。他们反对该党曾经提倡的、更强有力的制衡改革,这些改革被视为成熟和繁荣民主的标志⋯⋯”[184][185]隔日,他撤掉了前文,并就台湾立法院正在进行的辩论发表以下宣告:“台湾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个民主成功的典范。作为一个共和国,拥有权力分立,现在国会内部存在分裂。重要的是,各政党共同承诺遵守宪政治理、进行尊重的对话,并且最重要的是承诺和平解决分歧。台湾以其充满活力的自由,与共产中国形成鲜明对比。”[186]赵怡翔称史密斯办公室遗憾看到自己的言论被媒体断章取义。[187]
5月26日,留学瑞士、法国等欧洲各地台湾学生自发组团到日内瓦声援台湾参加世界卫生大会,活动之余不忘举起“退回法案”、“反对国会滥权”等手板,甚至高喊“拒绝黑箱国会”,呼应立法院场外抗议群众的诉求。[188]
5月29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麦考尔在访问立法院后发言,指出近期的立法院外示威“在美国国会也常有类似情况”、“人民的抗争并不是软弱的象征,而是力量的展现。”[189]
6月2日,美国洛杉矶的海外人士在联邦政府大楼前游行,声援台湾“青鸟行动”。众人举起标语,并用多种语言高喊口号,获得许多过路车辆长鸣喇叭表达支持。 [190]
2024年6月4日中午12时,“青鸟行动”支持者租用了纽约时代广场的主广告牌,以每5分钟30秒的频率,24小时循环播放一段宣传影片。该影片展示了青鸟飞过萤幕的动画,并穿插了台湾地图、选举标志、彩虹旗和珍珠奶茶等图像元素。这项名为“Keep Taiwan Free”的活动于5月30日发起众筹,在2小时50分钟内募集到新台币260万元的目标金额。组织者计划在更多国际城市购买广告牌,以持续进行宣传。[191][192]
中国大陆政府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台独”的民族主义宣传活动,许多台籍艺人在微博上发表支持国家统一的文章。官方媒体主要报导了立法委员之间的冲突,批评民进党是民粹和造谣的政党,同时压制了立法院外大规模示威集会的资讯。绝大多数能看到的评论都是在嘲笑台湾的政治体制,并称本集会为“绿蛙在叫”。但也有少数人委婉的讽刺了前述现象。[193]
2024年2月6日,袁红冰接受看中国新闻记者采访表示,他通过红二代人士获悉,中共对台湾的统战策略由王沪宁主导,宋涛具体执行,透过特定人士和统战活动,加强与台湾立法院和国民党的联系,并提出了一份名为《占领台湾立法院制高点的统战战略要点》文件,目前已经发到中共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统战部、政协和地方国台办的主管领导一级。计划督促韩国瑜和傅崐萁以查弊案、反贪腐、国会改革的名义,削弱台湾的国防战略,并提出包括立法院“调查权”、“总统质询权”和“反台独法”等法案,试图造成立法机构混乱,降低民进党政府的效率。同时,中共将加强舆论引导,反独促统,使九二共识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观点。
袁红冰指出,台湾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交出台湾人的决定权,接受中共强加的暴政,换取所谓的“和平”;二是捍卫自由与公义,与中共的极权主义进行战略对决,但面对中共可能强加的战争。这是台湾和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194][195]
5月22日,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分享了报导内容,因为文章对本次事件的准确预言引发关注。[196][197]新党籍台北市议员侯汉廷随后表示,文章未卜先知且文件名称错误;[198]国民党指出袁红冰过去的数番言论皆与事实发展不符。[199]台湾民众党党团总召黄国昌称其言论缺乏依据,并强调他个人与政党皆未受到中共当局指示[200]。
5月24日,袁红冰受访表示,有关情报来源于红二代家庭成员,具高可信度。并指出中共对台统战及内部用词之间存在差异。这些资料显示,中共情报系统对国民党内部政治运作了解甚深。袁红冰认为,习近平目前的对台政策已转向恐吓台湾,希望借此瓦解台湾人的意志,而国家的灵魂在于人民。本次抗议示威潮有望抵御中共的威吓策略。[201]
民意调查
台湾民意基金会5月20日至5月22日间以1,077个样本进行民调,对于修法过程中之肢体冲突,有31.6%同情执政党、27.6%同情在野党、24.6%都不支持;关于“公务员藐视国会罪”,是否赞成对进行虚伪陈述之公务员处以徒刑、拘役或罚金之条文,表达赞成者占57.5%、表达不赞成者占29.2%[202]。民调主持者、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据以认为过半民众支持“藐视国会罪”,且冲突“没有赢家”[203]。此份民调被部分评论者认为,其题目被去脉络化且推论方式错误,而有误导性[204][205]。
TVBS于5月28日至6月4日间针对934个样本进行民调,结果显示:64%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修法内容,且不分政党倾向,表示不清楚者皆过半;支持三读通过之修法者占41%,不支持者占35%[206]。ETtoday5月30日至6月2日间进行之民调结果显示,1,092个样本中,支持国会改革者占57.3%、不支持者占30.8%[207]。
ETtoday5月30日至6月2日间进行之民调中,48.9%的受访者支持行政院提出覆议,反对者占37.0%[207]。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6月12至13日间的民调中,有61.4%的受访者支持覆议,不支持者占21.3%[208]。
参见
注释
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