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米夜現場停播事件

查理·柯克遇刺案後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米·坎摩爾直播秀停播事件
Remove ads

2025年9月17日至22日,美國廣播公司(ABC)及其母公司華特迪士尼公司宣佈,無限期暫停製作深夜脫口秀《吉米·坎摩爾直播秀》。事件起因於主持人吉米·坎摩爾在節目獨白中,就遇刺錯誤地評論道「MAGA派拼命地試圖將這個謀殺查理柯克的孩子,描述成他們以外的人,並盡可能從中獲取政治利益。」該言論既非玩笑性質,亦嚴重違反當時已經釋出的調查細節,引來保守派猛烈批評及特朗普政府官員的壓力。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從左上角開始順時針方向分別為:吉米·坎摩爾查理·柯克布倫丹·卡爾當勞·特朗普

停播決定隨即引發強烈反彈,政界領袖、評論員、演藝界人士、娛樂產業工會、憲法學者及公眾均表示不滿,更有人號召抵制迪士尼/ABC,以及耐思星媒體集團英語Nexstar Media Group辛克萊廣播集團兩家電視台業者。這兩家公司早前因坎摩爾的言論,決定將節目從旗下ABC聯屬電視台撤下,亦成為ABC作出停播決定的導火線。事件進一步激起有關美國言論自由英語freedom of speech in the United States受壓的爭議,同時民間亦呼籲對公開慶祝、合理化或淡化柯克遇刺,甚至鼓吹進一步政治暴力的人士採取懲戒行動

有批評指出,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當日較早前在YouTube保守派節目《班尼·約翰遜秀》接受訪問時,曾譴責坎摩爾,並警告若坎摩爾未被懲戒,聯邦通訊委員會將對ABC及其聯屬電視台英語Network affiliate持牌商祭出懲罰性監管措施,包括可能撤銷廣播牌照英語Broadcast license。此舉被質疑是「軟性施壓」,或已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其後,特朗普公開歡迎ABC的決定,並暗示可能加大力度打壓針對他本人及其政府的批評聲音,引發外界對特朗普政府日益威權化的擔憂。

2025年9月22日,迪士尼/ABC宣布該節目於9月23日恢復製作。作為回應,耐思星和辛克萊表示,兩集團所屬電視台皆不會在該節目恢復製作後播出,這進一步引發了對兩集團的批評。

Remove ads

背景

當勞·特朗普

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長期與主流媒體關係緊張。他多次指控傳媒帶有自由派偏見,更直言其「腐敗」。他亦曾以「戰略性誹謗訴訟」方式,起訴多間媒體機構,藉此迫使對方在財務及編輯上作出讓步;同時,他亦不時利用總統權力向不合心意的媒體施壓,包括干預其業務、發動調查,以及威脅撤銷廣播牌照[1][2]。早在2015年其競選總統期間,他就曾以「另有承諾」為由,臨時取消在《吉米·坎摩爾直播秀》的亮相[3]

在其首個任期未能成功削減公共廣播開支後,特朗普推動《2025年撤銷法案》,取消對公共廣播公司的聯邦資助。該法案於2025年7月由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兩院通過[a],幾乎完全依循黨派立場。公共媒體倡議人士警告,撤資將迫使部分電視及電台倒閉,農村地區亦可能失去接收緊急警報的渠道。隨着資助中斷,不少公共電視台及電台不得不裁員及削減節目,部分甚至決定不再播放公共廣播電視公司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節目[b]

特朗普在2024年競選提出的政綱《議程47英語Agenda 47》中,其承諾要「粉碎左翼的審查體制」[c]。他在2025年的就職演說中強調:「多年來,聯邦政府以非法及違憲方式限制言論自由。我將簽署行政命令,立即終止一切政府審查,重建美國的言論自由。國家權力不會再被用作打擊政治對手——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種情況將不會再重演[4][d]。」當日,他隨即簽署第14149號行政命令英語Executive Order 14149《恢復言論自由及結束聯邦審查》,聲稱要禁止政府侵犯公民受憲法保障的言論權利[5]。特朗普在首個任期已曾要求迪士尼審查吉米·坎摩爾[6],而在2025年7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取消《斯蒂芬·科拜爾晚間秀》後,他更揶揄稱「下一個輪到坎摩爾」[7][e]

Remove ads

布倫丹·卡爾

早在2024年11月,特朗普在贏得非連續第二總統任期後,便考慮提名布倫丹·卡爾出任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卡爾於2017年8月首次獲特朗普委任為聯邦通訊委員會委員。他當時便主張應懲罰廣播機構的「反保守派偏見」,並聲稱若節目帶有對保守派不利的偏見,就不應視為「符合公共利益」[8]

卡爾同時也是傳統基金會2025計劃」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政策章節的主要撰寫人。他提出多項保守派取向建議,包括放寬廣播監管;削弱社交平台在《通信規範法》〈230條款〉下因第三方內容而獲得的法律豁免(保守派長期錯誤解讀該條文,認為它授予平台「審查言論」的權力);要求社交平台公開有關演算法調整、封鎖或取消用戶盈利的決策過程;並呼籲禁止TikTok。這項呼籲與特朗普在2024年競選期間的立場相矛盾。當時TikTok因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公司字節跳動的持有背景,被指存在國安風險,美國國會通過《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程式侵害法案》,規定TikTok必須尋找美國買家,否則面臨禁令,引發平台用戶對拜登政府和國會的批評[9][f]

然而在《吉米·坎摩爾直播秀》被停播後,社交媒體用戶翻查卡爾以往言論,發現他曾表達過與現時立場完全相反的觀點。他過去明言反對政府干預非淫穢廣播內容,亦批評基於意識形態觀點而限制傳媒的做法。2019年,卡爾就曾指出:「聯邦通訊委員會沒有權力以『公共利益』為由到處監管言論[11]。」他在2022年更公開寫道:「政治諷刺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言論自由形式之一。它透過幽默挑戰當權者,並吸引更多人參與討論。正因如此,掌權者一向都希望將它列為審查對象[11]。」

吉米·坎摩爾

吉米·坎摩爾自2003年1月起主持ABC深夜脫口秀《吉米·坎摩爾直播秀》。該節目原為《政治不正確英語Politically Incorrect》的後繼節目。《政治不正確》於2002年被ABC腰斬,原因是主持人標·馬艾911恐襲後的首集節目中稱襲擊者「並非懦夫」,反而批評美國領導人「才是懦夫,從2000哩外發射巡航導彈」。此言論與時任總統喬治·W·布殊的公開說法相左,引發輿論譴責和廣告商抵制[12][g]

坎摩爾一直是特朗普的長期批評者[13][h]。他曾直言:「我工作中最開心的地方之一,就是知道他討厭被取笑,而我偏要取笑他[i]。」在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尾聲,他更讀出並嘲諷時任共和黨推定候選人特朗普在真實社交發表的貼文[14][15][j]。儘管坎摩爾與ABC在2022年9月續簽三年合約,節目預計播放至2025年—26年季度,但他曾考慮在2023年演員工會英語2023 SAG-AFTRA strike編劇工會大罷工前結束節目[k]

2025年9月10日,當晚所有美國深夜脫口秀均未提及查理·科克遇刺,只有《斯蒂芬·科拜爾晚間秀》在預錄節目前播放了一則訊息[16][17][l]。坎摩爾則在Instagram發文悼念這位保守派行動人士及美國轉折點創辦人,同時批評部分保守派人士在事件後進行「政治指控」,呼籲對左翼報復,甚至揚言內戰,並在缺乏證據下指控槍手屬於左翼。他強調,這種將暴力歸咎於「左翼」的說法,與數據顯示美國大部分政治暴力事件英語Political viol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由右翼極端分子發動的事實相矛盾[18][m]。9月11日,幾乎所有深夜節目均提及科克遇刺。坎摩爾在節目中表示:「他的死放大了我們的憤怒和分歧,我看到來自政治光譜兩端都出現極其惡劣的反應,有些人甚至在慶祝,這是我永遠無法理解的[19][20]。」他其後批評特朗普未有像巴拉克·奧巴馬祖·拜登比爾·克林頓及布殊等前總統般,嘗試「團結國家」[19][20]

Remove ads

發展

2025年9月15日,《吉米·坎摩爾直播秀》主持人坎摩爾在開場獨白中評論保守派對查理·柯克遇刺案的反應,稱「MAGA幫拼命想把殺害查理·柯克的兇手描述為非自己人,並設法從事件中撈取政治利益」,又批評前總統特朗普對事件的回應「處於悲傷的第四階段:建設」,並形容這並非一個成年人哀悼所謂「朋友」的方式[21][22]

坎摩爾發表上述言論時,聯邦調查局雖尚未確認疑兇泰勒·羅賓遜的背景、政治傾向或行兇動機,並表示調查仍在進行[23]。但已公佈的調查細節顯示羅賓遜稱查理為法西斯、彈殼有跨性別及反法西斯相關字句、兇手有同居跨性別男友、非註冊共和黨人[24],與近年美國出現的極左行為模式類似。他的母親亦向檢方透露,他近年「傾向政治左派,並更支持同性戀跨性別權益」,但其具體意識形態尚不明確;他在猶他州登記為無黨派選民英語Independent voter,自2021年4月取得投票資格以來,並未為任何主要政黨候選人投票。到9月19日,接近調查的消息人士告訴NBC新聞,尚無證據顯示羅賓遜與任何左翼組織有聯繫,並認為他極可能單獨行動[22][25][26]。《荷里活報道》資深編輯詹姆斯·希伯德英語James Hibberd評論指,坎摩爾的言論原為插話,但因措辭「笨拙」,引發外界對其意涵的爭議解讀[27]。在翌日的輿論發酵過程中,右翼媒體首先集中於坎摩爾另一句將特朗普的反應比作「四歲小孩哀悼金魚」的評語,指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突然轉談白宮宴會廳的建設[28][29]。此後,社交媒體及右翼評論者進一步放大了坎摩爾關於「MAGA幫」的用語,引發更大規模的批評[28]。坎摩爾同時批評特朗普陣營「企圖利用柯克的遇刺案」,並點名美國副總統JD·萬斯及特朗普之子埃里克·特朗普。他提及:「昨天,JD·萬斯——他本人曾稱當勞·特朗普是『美國的希特勒』——就在白宮主持了查理·柯克的播客,還將手指指向左派[21]。」

2025年9月17日,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在保守派評論員班尼·約翰遜的播客節目接受訪問時表示,若吉米·坎摩爾因節目獨白言論未受懲戒,聯邦通訊委員會將對ABC、母公司迪士尼及ABC聯屬電視台的獨立持牌商採取懲罰措施。他直言:「我們可以選擇簡單的方法,也可以走艱難的路。這些公司可以主動改變做法,對坎摩爾採取行動;否則聯邦通訊委員會將不得不出手[11]。」卡爾形容坎摩爾的言論「極度病態」,並聲稱聯邦通訊委員會「有充分理由追究坎摩爾、ABC及迪士尼散播錯誤訊息的責任」,指坎摩爾「似乎有意誤導公眾,以為查理·柯克的兇手是右翼特朗普支持者」[22][30][31]。他進一步主張,坎摩爾的言論或可被視為「不符公共利益」,而他認為這是廣播牌照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32]。不過,聯邦通訊委員會在廣播內容上的權限其實相當有限,主要集中於淫穢內容(如粗俗髒話裸露、露骨性描寫及過度暴力)、兒童節目的廣告規管(包括禁止與節目內容的產品交叉推廣)、贊助聲明,以及現場比賽的規則。聯邦通訊委員會的官方立場則是,公共利益最能透過「保障自由表達」來達成,並強調法律與政策目的在於鼓勵他人提出「反駁言論」,而非壓制原有言論[10]。雖然卡爾聲稱坎摩爾的發言可能構成「新聞扭曲」,但由於《吉米·坎摩爾直播秀》屬於帶有時事諷刺的深夜娛樂脫口秀,是否適用相關規範存有疑問。依照現行標準,聯邦通訊委員會只會在證明廣播者「故意扭曲一則事實性新聞報導」時才會介入,而單純出現事實錯誤並不構成違規[10][n]

數小時後,耐思星媒體集團與辛克萊廣播集團相繼宣佈,即時將《吉米·坎摩爾直播秀》從旗下所有ABC聯屬電視台停播[33]。耐思星經營28家ABC台,辛克萊則經營38家,兩者合計控制ABC全國廣播覆蓋率近24%,除了自有頻道,還透過與Mission Broadcasting英語Mission BroadcastingCunningham Broadcasting英語Cunningham BroadcastingDeerfield Media英語[[:en:Deerfield Media]|Deerfield Media]]]等持牌公司簽訂管理協議英語Local marketing agreement運作,涵蓋華盛頓特區西雅圖聖路易斯鹽湖城納什維爾等主要市場[o]。根據2024至2025年度《尼爾森媒體研究》市場數據,ABC旗下子公司「ABC自有電視台」是美國按市場份額計算的最大ABC持牌營運商。該公司擁有八個電視台,主要集中於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三藩市費城侯斯頓等主要城市,覆蓋全美21.87%家庭[來源請求]。辛克萊與耐思星則分別為全美第二及第四大ABC電視台經營者,家庭覆蓋率分別為14.56%及9.28%;至於E. W. Scripps公司則擁有17間ABC聯屬台,覆蓋12.87%家庭,排名第三[35]。坎摩爾早前已承認,他的節目與2020年代多數深夜節目一樣,財政上高度依賴聯屬台分成收入;其中一部分收入更是專門撥給深夜時段節目,包括他的節目[p]。耐思星聲明表示「強烈反對」坎摩爾的言論,批評其「在全國政治爭論的關鍵時刻,既具冒犯性亦欠缺敏感」[36]。辛克萊則表明,在「與ABC就電視網如何維護專業與問責展開正式磋商」之前,將拒播該節目,並要求坎摩爾向查理·柯克的家屬致歉,同時向其創辦的保守派組織美國轉折點捐款[37][38][q]

不久之後,ABC宣佈無限期暫停播出《吉米·坎摩爾直播秀》[32][39][40]。據悉,此一決定由華特迪士尼公司行政總裁鮑勃·艾格以及迪士尼娛樂部門聯席主席達納·沃爾登英語Dana Walden拍板[22][41]。在與管理層的討論中,坎摩爾拒絕道歉,但原本打算在9月17日的節目中澄清立場,並直接點名指責特朗普支持者曲解他的言論。熟悉談判的消息人士透露,ABC「希望坎摩爾能『很快』回到螢幕前」,不過他是否願意復出仍屬未知[22][42]。據《荷里活報道》匿名人士指出,坎摩爾認為自己的言論毋須道歉[43],並打算堅持辯護,有消息稱他的說法「被某些人嚴重曲解」[41]。迪士尼高層亦顧及員工與廣告商的安全,因為在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發表評論後,迪士尼員工及坎摩爾的製作團隊據報收到死亡威脅,甚至有多人在社交媒體被人肉搜索[44]。《綜藝》則分析指,停播決定出現在一連串保守派人物呼籲「讓任何批評(柯克)工作的人噤聲」的背景下。這些呼籲出現在9月10日查理·柯克於猶他谷大學參加校園辯論巡迴時遇刺之後[45][46]

耐思星表示,下架《吉米·坎摩爾直播秀》是公司獨立決定,並非受到聯邦通訊委員會或其他機構影響。不過,有觀點指出,耐思星當時正處於向聯邦通訊委員會申請批准,以推動其對競爭對手Tegna公司英語Tegna Inc.Tegna的620億美元收購案(於8月19日宣佈)之初期階段[r]。此外,耐思星與辛克萊同屬一批持份者,一直遊說聯邦通訊委員會修改廣播持股規則,包括建議廢除一項2004年通過的限制,該規則要求如要修改或廢除需經國會批准,並規定廣播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本地電視台,累計不得覆蓋超過全美39%的家庭[47][48][s]。與此同時,迪士尼亦在推進其他收購案,包括於1月6日宣佈收購串流付費電視平台Fubo(計劃與Hulu的付費電視資產並營)以及於8月6日宣佈收購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大部分股權(旗下包括NFL Network英語NFL Network),相關交易需獲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司英語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Antitrust Division聯邦貿易委員會批准[49][t]

在坎摩爾的時段(北美東部夏令時間太平洋夏令時間晚上11時35分),ABC暫以《Celebrity Family Feud英語Celebrity Family Feud》重播填補,至少至9月19日[50][51]。部分聯屬台(尤其是赫斯特電視英語Hearst Television和耐思星旗下電視台)則改播延長版新聞或其他本地節目。辛克萊原定於9月19日在旗下ABC聯屬台(以及部分非ABC聯網和獨立電視台)播放特輯《The National News Desk英語The National News Desk》,回顧查理·柯克的生平及政治遺產,但在臨播前數小時臨時叫停,改為上載至YouTube官方頻道[37][52][53]。《吉米·坎摩爾直播秀》團隊薪酬將支付至9月20日當周,而迪士尼據報「樂觀」能與坎摩爾達成共識,讓節目復播[54][55]

Remove ads

停播結束

2025年9月22日,迪士尼宣佈解除停播,節目將於9月23日重返螢幕[56]。艾格、沃爾登和坎摩爾團隊就如何確保節目回歸重返螢幕進行了討論,討論從9月20日開始,直至9月22日上午結束。關於坎摩爾回歸後是否會受到創作自由的限制,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告訴《好萊塢報道》:「吉米想說什麼就說什麼」[57]

復播公告發布時,尚不清楚耐思星是否會允許該脫口秀在其ABC聯屬台播出。然而,辛克萊則表示,其ABC聯屬台將不會播出9月23日的一集,計劃用新聞節目填補該節目的播出時段(儘管辛克萊並未明確聯屬台是計劃播出延長版新聞或《The National News Desk英語The National News Desk》來替代),但強調「與ABC的討論仍在進行」[56][58]。翌日,耐思星表示將繼續停播該節目,這將導致該節目無法在約占四分之一的ABC聯屬台播出[59]

反應

政治人物與政府官員

特朗普政府

美國好消息:收視率慘不忍睹的《吉米·坎摩爾直播秀》終於被腰斬了。恭喜ABC終於鼓起勇氣做了該做的事。坎摩爾才華,收視率甚至比科拜爾還要差。如果這還算可能的話。現在就只剩下吉米和塞斯,兩個徹底的失敗者,在假新聞NBC。他們的收視率同樣糟糕。動手吧,NBC[60]
當勞·特朗普,美國總統於2025年9月18日在真實社交的貼文

總統特朗普在9月18日於真實社交發文,譏諷坎摩爾及斯蒂芬·科拜爾CBS的《斯蒂芬·科拜爾晚間秀》已於7月17日宣佈取消,並將於2025年—2026年季度後正式結束)[u],同時呼籲NBC辭退《吉米·法倫今夜秀》主持吉米·法倫和《塞斯·梅耶斯深夜秀》主持塞斯·梅耶斯[60]。特朗普一直是坎摩爾和其他深夜歡樂脫口秀主持的長期批評者,可追溯至其首任總統任期。

其後數日,特朗普多次發言,重申支持對傳媒機構採取懲罰性監管措施。他毫無證據地聲稱電視網是「民主黨的工具」,又指自己「讀到……有97%的電視網反對我」[61];更稱批評他的報導屬「非法」[62][63],並揚言「不誠實」可成為吊銷廣播牌照的理由[64]。特朗普亦大讚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稱他是「傑出人物」、「硬漢」,並且「熱愛我們的國家」[65]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在接受霍士新聞採訪時否認特朗普政府曾對ABC施壓,強調「解僱吉米·坎摩爾及取消節目的決定,是ABC高層自行作出」[66]

雖然聯邦通訊委員會涉嫌介入坎摩爾的停播事件引發爭議,但卡爾在9月18日接受《斯科特·詹寧斯廣播秀英語Scott Jennings》訪問時,進一步點名ABC的日間清談節目《觀點》。該節目直到9月22日才談及坎摩爾事件,因未及時回應而早前備受批評。卡爾聲稱《觀點》可能違反平等時間規則英語equal time。該節目由ABC新聞部製作,主持人包括前特朗普政府戰略傳訊主任艾莉莎·法拉·格里芬英語Alyssa Farah Griffin,以及前共和黨政治顧問安娜·納瓦羅英語Ana Navarro,內容涵蓋時事與流行文化,並曾邀請不同立場的政治人物。根據規則,電視台只需為對立候選人提供相當時間與位置,並無義務提供「與原候選人完全相同的節目」[67][68][69]。聯邦通訊委員會專員安娜·M·戈梅斯英語Anna M. Gomez則公開為坎摩爾辯護,認為他針對共和黨人對查理·柯克遇刺反應的批評,屬於《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32]

9月22日,布倫丹·卡爾在Concordia峰會英語Concordia Summit上否認自己涉入《吉米·坎摩爾直播秀》停播一事,稱迪士尼是出於「商業考量」而決定將主持人撤下。他辯稱,早前在約翰遜主持的播客節目上的發言,並非意在向ABC聯屬台持牌人發出具體的懲罰威脅,並反指民主黨人就此批評他,是「曲解」了聯邦通訊委員會在事件中的角色[70][71]。翌日,卡爾在回應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斯科特·維納英語Scott Wiener的一篇帖子時,於社交平台Twitter/X發文,為辛克萊不在其ABC聯屬台播放節目辯護,並稱部分電視台持牌人願意「對像迪士尼這樣的全國性節目供應商作出反擊」,是「一件好事」[72]

民主黨

美國民主黨高層接連對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的言論表達強烈不滿。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哈基姆·傑弗里斯,與少數黨黨鞭凱瑟琳·克拉克眾議院民主黨核心小組英語House Democratic Caucus主席皮特·阿圭拉一同要求卡爾下台[73]。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亦加入辭職呼聲[74],並聯同十名民主黨參議員英語Senate Democratic Caucus致函卡爾,批評其言論並追問相關言論對廣播業的影響[75]。在特朗普公開支持卡爾之後,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墨菲批評特朗普「動用白宮權力,利用監管機構壓制反對聲音」[76]

民主黨眾議員羅·康納更直言,卡爾的行為以及ABC停播《吉米·坎摩爾直播秀》是「近代史上對第一修正案與言論自由最嚴重的衝擊」[77]。康納提出傳喚卡爾出席眾議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英語U.S. House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Committee,但動議最終在一場24票對21票的黨派投票中遭共和黨否決。不過,該委員會的民主黨資深成員羅伯特·加西亞表示,會與主席詹姆士·卡莫合作,爭取讓卡爾出席聽證[77]。至於參議院方面,商務、科學和交通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9月19日亦在資深成員瑪麗亞·坎特威爾帶領下,致函委員會主席泰德·克魯茲,要求傳喚卡爾作證[78][79]

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社交平台Twitter/X發文,呼籲傳媒公司應「挺身捍衛言論自由,而非一再妥協」。他同時提到坎摩爾遭停播,以及《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凱倫·阿蒂亞英語Karen Attiah因評論查理·科克而被解僱,批評特朗普政府將「取消文化」推向「新而危險的層次」,並「例行威脅對傳媒公司動用監管手段,迫使其封殺或解僱總統不喜歡的記者和評論員」[80]

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亦點名批評,指坎摩爾停播及針對柯克批評者的行動(包括死亡威脅、解僱及人肉搜索),反映共和黨人並不信奉言論自由,而是在「即時審查」[81]。伊利諾伊州州長J·B·普里茨克則形容停播事件是「對言論自由的攻擊,絕不能坐視不理」,並呼籲各級官員挺身發聲,強調「自由民主社會不能因為總統不喜歡,就讓諧星噤聲」[82]

事件更觸發地方政壇反應。紐約市市長候選人卓蘭·曼達尼9月22日宣佈,為抗議ABC的處理方式,取消原定於9月25日在該公司旗下旗艦電視台WABC-TV英語WABC-TV舉行的市民大會。不過,當ABC於當日下午宣佈恢復播出坎摩爾的節目後,曼達尼形容這是「言論自由的勝利」,並表示將與WABC重新安排活動[83][84]

Remove ads

共和黨

多名共和黨議員亦對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的言論表達不滿。參議員泰德·克魯茲、大衛·麥考米克湯姆·蒂利斯傑里·莫蘭麗莎·穆爾科斯基,以及眾議院能源及商務委員會主席布雷特·古斯瑞,均公開批評或對此表示關注[85][75]

作為對聯邦通訊委員會具有監督權的參議院商務、科學和交通委員會主席克魯茲在其主持的《Verdict》播客上直斥,卡爾威脅ABC的做法「簡直就像電影《盜亦有道》裡的黑幫情節」,形容這就如黑手黨走進酒吧恐嚇:「酒吧不錯嘛,要是出了什麼事就可惜了[86]。」他並警告,若此舉成為先例,未來民主黨籍的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亦可能藉此對保守派言論施壓[86][87]

另一名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則認為,卡爾「根本無權」以撤銷牌照相威脅。他補充說:「卑劣的言論固然令人反感,但你有權說出口;然而,這並不等於你有權保住工作。」他指出,「若你不受歡迎,被解僱也是可能的結果」[88]

Remove ads

媒體與娛樂界

「這一刻的意義遠超過我們自身或行業。教師、公務員、律師事務所、學者、大學、學生等,都正面對表達自由受壓的威脅。無論政治立場如何,無論是否參與政治,我們都同樣熱愛國家。我們亦堅信,掌權者不應噤聲任何人的聲音——因為一旦有人被迫沉默,便等同所有人都受影響[89]。」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2025年9月22日,由逾400名藝人簽署的公開信

聲援坎摩爾的藝人陣容龐大,包括班·史提勒佩德羅·帕斯卡凱薩琳·哈恩蘿西·歐唐納亞當·卡羅拉英語Adam Carolla旺達·塞克絲麥克·柏比葛利亞珍·斯馬特馬克·盧法洛等人。他們批評迪士尼/ABC及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的決定。製片人戴蒙·林道夫更表示,若公司不撤回停播,他「無法憑良心繼續為迪士尼/ABC工作」[90][91]。部分藝人如歐唐納、瑪麗莎·托梅塔提阿娜·瑪斯蘭尼艾美·蘭德克,呼籲粉絲杯葛迪士尼,包括取消訂閱旗下串流平台Disney+、Hulu和ESPN,抵制ABC節目、迪士尼電影主題樂園商品及相關廣告商[92][93]

深夜節目主持人亦紛紛表態支持,包括斯蒂芬·科拜爾、喬恩·史都華塞斯·梅耶斯吉米·法倫標·馬艾約翰·奧利佛[94][95],前主持人大衛·萊特曼傑·雷諾[96]柯南·奧布萊恩[97]亦加入聲援[98]。9月18日,多位主持人在節目中討論停播事件並公開支持坎摩爾[48]。科拜爾當晚在《斯蒂芬·科拜爾深夜秀》中重現其舊日角色與單元《The Wørd》,將事件比喻為CBS節目被腰斬。法倫的獨白則不斷被幕後播音員插入支持特朗普的話語;史都華呈現「政府認可版本」的節目,以諷刺形式稱頌總統;梅耶斯則在《更深入觀察》環節中以反語「讚揚」特朗普[99][100][101]。前迪士尼行政總裁邁克·艾斯納亦公開支持坎摩爾,並批評聯邦通訊委員會以監管之名施壓,恐嚇ABC與迪士尼[102]

保守派評論員對坎摩爾被停播的態度分歧,但大多數人支持ABC的決定。《霍士新聞》主持人格瑞格·古特菲德於9月17日的節目《古特菲德!英語Gutfeld!》中表示,他對此並不意外;他的嘉賓,包括在1990年代洛杉磯電台KROQ與坎摩爾共事的德魯·平斯基英語Drew Pinsky,則認為電視網的言論自由本就有限[101]皮爾斯·摩根批評坎摩爾的言論在全美引發「可以理解的憤怒」,並質疑為何他會被「捧為言論自由的烈士」;梅根·凱利則直斥坎摩爾誤導公眾,謊稱槍手的意識形態,並以「總算擺脫了他」作結[101][103][104]。至於曾擔任美國轉折點傳訊總監的坎迪斯·歐文斯,則認為ABC的決定與辛克萊廣播集團向坎摩爾提出的要求都不合理,呼籲「停止對言論自由的打壓」[105]

ABC公佈停播數小時後,三大娛樂業工會——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美國編劇工會美國音樂家聯合會英語American Federation of Musicians紛紛發聲譴責。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批評這是「一種壓制與報復,威脅所有人的自由」;美國編劇工會則強調「團結一致反對任何利用權力與影響力噤聲作家或異議者」;美國音樂家聯合會則直指卡爾在事件中的角色,批評聯邦通訊委員會「將不合心意的言論挑出來,並威脅ABC將面臨嚴厲懲罰」,形容這是赤裸裸的「國家審查」[106]

9月18日,美國四大娛樂業工會——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美國音樂家聯合會、國際戲劇舞台從業者聯盟英語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Theatrical Stage Employees美國導演工會發表聯合聲明,明確聲援坎摩爾,並警告ABC的決定對言論自由造成的衝擊。聲明強調,對廣播機構及藝術家的「政治施壓」不僅會凍結言論自由,亦危及數以千計美國人的生計[107][v]。當日,逾300名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與美國編劇工會成員在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迪士尼影業總部外集會抗議,要求撤回無限期停播的決定[108]

9月20日,ABC新聞製作部通知媒體,將取消9月21日在洛杉磯舉行的《Lilith Fair: Building a Mystery英語Lilith Fair: Building a Mystery首映禮紅地氈安排。據悉,部分受訪並原定演出的音樂人,包括薩拉·麥克拉克倫珠兒,因不滿坎摩爾停播風波而選擇退出活動[109][110][111]

9月22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發表公開信,獲逾400位藝人聯署,其中包括湯·漢斯梅麗·史翠普珍妮花·安妮斯頓賓·艾佛力羅拔·迪尼路林-曼努爾·米蘭達娜塔莉·波曼奇雲·貝根莎蓮娜·高美絲奧莉維亞·羅德里戈潔美·李·寇蒂斯珍·芳達凱莉·華盛頓傑森·貝特曼吉姆·帕森斯華金·菲尼克斯雷珍娜·京茱莉亞·路易斯-德利法斯馬田·索特。公開信雖未直接提及特朗普或卡爾,但批評「政府對言論自由的威脅」,明確反對ABC停播坎摩爾,以及更廣泛的打壓或削弱憲法保障言論的企圖[89][112][w]

公民自由團體

多個致力維護第一修正案的組織,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個人權利與表達基金會英語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and Expression,均發表聲明,批評《吉米·坎摩爾直播秀》被停播,以及據稱導致此舉的特朗普政府濫權。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民主與科技部門主任克里斯托弗·安德斯直言,坎摩爾成為「特朗普政府違憲噤聲計劃的最新目標」,批評政府企圖壓制異見,甚至控制美國民眾可收看的資訊。他並指ABC及耐思星因無限期停播節目而「向威脅低頭」,屈服於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的壓力[113][x]

個人權利與表達基金會則指出,聯邦通訊委員會「根本無權決定深夜節目主持人可以說甚麼」,強調第一修正案保障美國人就時事發表意見的自由,即使事後證明言論有誤。該組織警告,若廣播機構因事實錯誤而被追究責任,將等同賦予聯邦通訊委員會「審定真相」的角色,對整個廣播媒體環境造成嚴重的寒蟬效應[31][y]

輿論

除了娛樂工會的聲援外,不少民眾亦走上街頭,在洛杉磯、伯班克[114]及紐約[55]的迪士尼辦公室和製片廠外示威,呼籲抵制迪士尼產品及取消旗下串流平台的訂閱。相關行動迅速在社交媒體蔓延,甚至吸引部分並非坎摩爾觀眾的用戶參與,他們批評迪士尼屈服於特朗普政府的威脅,亦反對政府干預美國人的言論自由。Google搜尋「取消Disney Plus」和「取消Hulu」的次數在停播後數日急升;Instagram上則充斥「要表明立場」、「抵制所有迪士尼電影」的留言;多個Reddit討論串亦張貼指引,呼籲支持坎摩爾的人取消Disney+,相關帖文累計超過1000則留言[93][115][116][117]。由於短時間內大量用戶退訂,Disney+和Hulu的取消頁面在數日內多次癱瘓[118]

抵制聲浪出現後不久,迪士尼股價下挫0.67%,市值蒸發約38.7億美元。不過部分分析師估算損失介乎15億至40億美元,並認為股價下跌未必全因抵制行動,亦可能屬於一般市場波動[119]

根據民調機構YouGov於9月18日針對2927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半數受訪者反對ABC在卡爾發言後撤下《吉米·坎摩爾直播秀》,其中42%表示「強烈反對」,8%則「有些反對」[120][z]。相對地,35%受訪者支持該決定(26%強烈支持,9%有些支持),而16%未有明確立場。另一項於9月19日公佈、涵蓋超過3010名成年人的YouGov調查則顯示,44%受訪者視聯邦政府為言論自由的最大威脅,高於行動組織(17%)、社交媒體公司(12%)及企業(6%);另有15%表示不確定,3%認為「以上皆非」[121][aa]

國際反應

荷蘭諧星阿爾延·魯巴赫英語Arjen LubachRTL 4英語RTL 4的諷刺節目《LUBACH》中,批評迪士尼/ABC停播《吉米·坎摩爾直播秀》的決定。他揶揄道:「坎摩爾的節目被迪士尼腰斬,是因為當勞·特朗普和一名配合的官僚要讓所有敢批評他的人閉嘴……現在一切都要迎合特朗普,一切都要變成MAGA[122][123]。」節目稍後播放一段動畫,以惡搞方式呈現2006年華特迪士尼影片的城堡標誌,背後冒出特朗普大廈,並出現一眾「MAGA化」的迪士尼角色:辛巴丁滿與彭彭英語Timon and Pumbaa頭戴紅帽高唱「Hakuna MAGA-ta」;貝兒英語Belle (Disney character)的父親對她說「你真性感,如果不是我女兒,我大概會和你拍拖」;阿拉丁英語Aladdin (Disney character)茉莉英語Jasmine (Aladdin)被從天上拉下,由移民及海關執法局押上貨車;《魔法滿屋》歌曲《我們不提布魯諾》被改成《我們不提傑弗里》;小美人魚英語Ariel (The Little Mermaid)王子艾力克英語List of The Little Mermaid characters稱要「抓住她的下體」;《冰雪奇緣》的安娜否認氣候變化,稱雪人雪寶的存在足以證明氣候變化不真實。動畫最後更惡搞出一系列虛構的「新片預告」,包括《歌舞青春槍擊案》、《JD·萬斯直播秀!》、《撒謊的國王》及《布倫丹·卡車爾[122][123][ab]

分析

《吉米·坎摩爾直播秀》被停播後,引發美國社會爭論,焦點在於聯邦政府是否因坎摩爾的言論向電視台施壓,從而觸犯憲法第一修正案[124]。《紐約時報》法律記者亞當·利普塔克英語Adam Liptak撰文指出,目前仍難以判斷坎摩爾停播事件是否會引發針對政府的憲法訴訟,或具體涉及哪些法律問題。他強調,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雖然公開揚言對ABC及其聯屬電視台採取懲罰性行動,但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權限主要集中於地方台牌照。然而,多名憲法學者提醒,最高法院過去六十多年的案例顯示,特朗普政府本週的威脅已與《美國憲法》對言論自由的傳統理解背道而馳[125]

卡托研究所分析員布倫特·斯科魯普則批評聯邦通訊委員會自新政時代起獲得的過大權力。當時國會將廣播頻譜收歸國有,並授權聯邦通訊委員會以「公共利益」為名廣泛監管業者。他指出,只要聯邦通訊委員會保有審視廣播內容的權力,每間持牌電視台都活在「隱性威脅」之下——只要說了當權派不滿意的話,牌照隨時不保。他直言,這與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精神背道而馳[126]

9月18日,《斯蒂芬·科拜爾深夜秀》以《憲法第一修正案》和言論自由為主題[127],邀請了CNN主播傑克·塔珀英語Jake Tapper及《紐約客》總編輯大衛·雷姆尼克英語David Remnick對談[128][129][ac]。塔珀指出,事件背後反映企業為財務利益讓步於原則[130]。他在CNN亦提到,廣播公司需要聯邦通訊委員會批准,才能擴展旗下地方電視台規模,並推動修改現行規則——該規則禁止單一公司持有覆蓋超過全美39%家庭的電視台。他總結道:「最終,這一切都是為了錢。這關乎富裕階層為了賺更多錢,需要特朗普政府的首肯;同時也關乎一位總統及其手下,公開利用職權壓制所有他不願聽見的聲音[131][ad]。」

《紐約時報》記者達米恩·凱夫評論指,《吉米·坎摩爾直播秀》被停播,以及特朗普總統揚言要撤銷對他報道不利或持批評態度的電視網牌照,令人聯想到當代多個威權政體下諧星與記者的處境,包括習近平主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奧班·維克多領導的匈牙利納倫德拉·莫迪治下的印度、由阿亞圖拉掌權的伊朗弗拉基米爾·普京治下的俄羅斯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治下的土耳其委內瑞拉的玻利瓦爾政權,以及貝盧斯科尼時期的意大利[2]。CNN媒體專欄記者布賴恩·斯特爾特英語Brian Stelter則引述研究匈牙利民主倒退的學者意見,指坎摩爾遭停播的情況正如奧班在匈牙利如何鞏固媒體控制,他直言:「特朗普總統及其盟友似乎正按着同一套劇本對付美國的媒體機構[132]。」

外界亦批評,坎摩爾停播事件反映了大型企業及美國各類機構(由華府的律師事務所以至大學)傾向順應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因懼怕法律和監管報復,而非挑戰其缺乏或全無憲法依據的行政措施[133][134]。批評者並將此與迪士尼/ABC於2024年12月與特朗普達成的和解協議聯繫起來。該訴訟源於《本週》主持人喬治·斯蒂芬諾伯羅斯在節目中稱,特朗普已在一宗涉及強姦前《Vogue》專欄作家E·珍·卡羅爾的民事案件中被裁定承擔責任,結果特朗普以誹謗入稟,最終雙方庭外和解[ae]

註釋

  1. 參見綜合來源:
  2. 參見綜合來源:
  3. 詳情請見:Robin Levinson-King; Mike Wendling. Harvard just stood up to Trump. How long can it last?. BBC. 2025-04-16 [2025-09-22] (英語).
  4. 就職演說全文,參見:The Inaugural Address. The White House. 2025-01-20 [2025-09-21] (英語).
  5. 詳情請見:Steff Danielle Thomas. Trump quips Kimmel 'is next' after CBS axes Colbert's 'Late Show'. The Hill. 2025-07-19 [2025-09-21] (英語).
  6. 聯邦通訊委員會無權監管互聯網平台和內容。一般認為,此類監管權力應透過聯邦立法賦予國會,而所有相關法案都必須符合《第一修正案》的要求,並可能需要經過司法機關的審查[10]參見綜合來源:
  7. 參見綜合來源:
  8. 參見綜合來源: Lauren Sforza. 5 flashpoints from the Kimmel-Trump feud. The Hill. 2024-03-03 [2025-09-21] (英語).
  9. 詳情請見: Elizabeth Wagmeister. Jimmy Kimmel previews Oscar monologue: Nothing's 'off limits,' but don't expect Taylor Swift or Aaron Rodgers jokes. CNN. 2024-03-08 [2025-09-21] (英語)當中包括一段訪問坎摩爾的影片。
  10. 詳情請見: Jenna Amatulli. 'Isn't it past your jail time?': Jimmy Kimmel wins cheers at Oscars with Trump jibe. The Guardian. 2024-03-11 [2025-09-21] (英語).
  11. 參見綜合來源:
  12. 關於該影片,請見: Stephen Colbert. Europe On The Brink Of War. Trump Goes Out To Dinner. MAHA For Kids. "I'll Drink To That". 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 (Internet video). 2025-09-11 [2025-09-21] (英語).
  13. 關於該帖子,請見: Jimmy Kimmel [@jimmykimmel]. Instead of the angry finger pointing, can we just for one day agree that it is horrible and monstrous to shoot another human?. 2025-09-10 [2025-09-22] –透過Instagram (英語).
  14. 詳情請見:The FCC and Speech.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2022-08-31 [2025-09-21] (英語).
  15. 在坎摩爾被停職期間,兩家公司所擁有或經營的媒體資產中,耐思星擁有或提供服務的電視台超過200個,覆蓋116個市場;而辛克萊則擁有或提供服務的電視台有178個,分布於81個市場[34]
  16. 詳情請見:Kaufman, Anna. Kimmel defends Colbert amid cancellation, calls Paramount's money excuse 'nonsensical'. USA Today. 2025-08-19 [2025-09-22] (英語).
  17. 有關新聞稿聲明,請參閱:
  18. 詳情請見:Wyatte Granthan-Philips; Michelle Chapman. Nexstar Media Group buying Tegna in deal worth $6.2 billion. Associated Press News. 2025-08-21 [2025-09-19] (英語).
  19. 美國聯邦第八巡迴上訴法院在7月23日裁定,廢除聯邦通訊委員會一項行之已久的規定,該規定禁止廣播公司在同一媒體市場內,同時擁有收視率最高的四間廣播台中的兩間。這項禁令主要針對美國「四大」電視聯播網旗下的直營台或附屬台。此裁決很可能迫使聯邦通訊委員會在每四年一次的所有權規則審議中,正式廢除這條規定。這項裁決不僅促成了耐思星與Tegna的合併案,也推動了其競爭對手Gray Media展開多宗交易,例如收購Allen Media GroupBlock Communications旗下的廣播台。然而,這些交易仍需等待廣播所有權規定正式修訂後才能完成:
  20. For further context, see:
  21. 《斯蒂芬·科拜爾晚間秀》於7月17日被腰斬後,引發外界揣測。雖然官方原因指涉節目製作成本高昂及廣告收入下降,但亦有報道指,此舉可能與兩星期前特朗普與母公司派拉蒙全球達成的和解協議有關。特朗普早於2024年12月入稟控告CBS,指其在新聞節目《60分鐘》中,對當時仍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賀錦麗專訪進行誤導性剪輯。訴訟期間,派拉蒙正尋求聯邦通訊委員會批准,處理其廣播牌照轉讓,以推動與Skydance Media的合併;該交易於8月7日完成,新公司改名為Paramount Skydance。詳情請見:Smith, David. Cancelling Colbert, bribery, an $8bn deal: what's going on at Paramount?. The Guardian. 2025-07-19 [2025-09-22]. ISSN 0261-3077 (英語).
  22. 關於新聞稿,請參閱:Hollywood Labor Joint Statement on Pulling of Jimmy Kimmel Live (新聞稿). 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Theatrical Stage Employees. 2025-09-18 [2025-09-20] (英語).
  23. 關於公開信全文,請參閱:Join the ACLU and Over 400 Artists to Defend Free Speech.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2025-09-22 [2025-09-23] (英語).
  24. 新聞稿全文,請參閱:ACLU Responds to Trump Administration Move Censoring Jimmy Kimmel (新聞稿).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2025-09-17 [2025-09-21] (英語).
  25. 新聞稿全文,請參閱:FIRE statement on FCC threat to revoke ABC broadcast license over Jimmy Kimmel remarks about Charlie Kirk (新聞稿). 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and Expression. 2025-09-18 [2025-09-21] (英語).
  26. 投票詳情請參閱: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think is currently the biggest threat to free speech?. YouGov. 2025-09-19 [2025-09-22] (英語).
  27. 欲觀看影片,請參見:Lubach, Arjen. Disney pulls Jimmy Kimmel's late-night show off the air. LUBACH (Internet video). 2025-09-18 [2025-09-20] –透過YouTube (荷蘭語).影片為荷蘭語,含英文字幕。總時長6分27秒。
  28. 有關該集,請參見:Colbert, Stephen; Tapper, Jake; Remnick, David. September 18, 2025. 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 (Internet video). 2025-09-19 [2025-09-20] –透過YouTube (英語).
  29. 有關該片段,請參見:Tapper, Jake. 'All of this... is about money': How CEOs try to cash in as Trump attacks free speech (Internet video). CNN. 事件發生在 6:23 min. 2025-09-19 [2025-09-20] (英語).
  30. 相關言論出自2024年3月一次專訪,當時主持人向共和黨眾議員南希·梅斯提問,質疑她對特朗普的支持。該說法源於法官路易斯·卡普蘭的澄清。卡普蘭主持了前《Vogue》專欄作家E·珍·卡羅爾針對特朗普的民事毆打及誹謗訴訟,他在庭上解釋,陪審團已裁定特朗普曾以強行手指侵入方式侵犯卡羅爾。根據紐約州刑法,這一行為屬於性侵犯。卡普蘭進一步指出,雖然「強姦」在該州法律有特定定義,但卡羅爾的指控在法律定義之外仍屬「實質屬實」。更多背景可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