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克蘭文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烏克蘭文學烏克蘭語Українська литература)泛指由烏克蘭人創作,或以烏克蘭語寫成的文學作品。由於烏克蘭的民族背景多元,因此作品常有多種語言,主要包括烏克蘭語、俄語、混合語言等。

烏克蘭文學可追溯回基輔羅斯,當時就有古斯拉夫語教會斯拉夫語的編年史和史詩。民間則有口語相傳的民俗故事。在烏克蘭哥薩克人引領下,烏克蘭當時曾繁榮一時,但在基輔羅斯淪陷後分裂:古斯拉夫語分裂為烏克蘭語、俄語白俄羅斯語;政治上也被分為東西兩塊,並由各自的人民統治。隨著時間進展,以烏克蘭語寫成的作品,詩歌、小說、戲劇等作品相繼出版。19世紀起,烏克蘭民族運動和獨立運動也蓬勃興起。不過從俄羅斯帝國蘇聯政府,經常壓制烏克蘭語文學,並對作品的主題與表達形式多所限制。

烏克蘭文學有着悠久的詩歌、民間口語傳說、編年史和戲劇傳統,著名詩人會受全國支持。1989年,烏克蘭訂定烏克蘭語為官方語言。在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烏克蘭作家在選擇主題和表達形式方面更加自由。過去罕見的類型,如性別、移民、2014年尊嚴革命後的社會意識等,也開始有作家與讀者。

Remove ads

定義

現代烏克蘭文學,主要以1987年蘇聯經濟改革後與Bu-Ba-Bu烏克蘭語Бу-Ба-Бу社群開始相關活動為分界線。從語言論,烏克蘭文學主要分出烏克蘭語及俄語創作,但兩者同樣會在烏克蘭撰寫烏克蘭主題作品。以烏俄語撰寫、或是外國作家以烏克蘭語撰寫的作品,也屬於烏克蘭文學。[1]其他還包括以克里米亞韃靼語撰寫、或烏克蘭人的外語作品等。[a][2]

學界最近透過歷史文獻,發現許多塵封的烏克蘭文學,並重新評價其地位。俄羅斯文學也出現類似現象[3][4]。從歷史上看,烏克蘭文學與俄羅斯文學關係不斷變化的主因有:過去兩者並沒有明確獨立、分類標準多樣而繁雜、難以確定其歸屬等。[b][7]烏克蘭獨立以來,以烏克蘭語出版的文學比例漸增;烏克蘭文學的趨勢,也走向去俄語化。[8][9]

歷史

古代和中世紀

Thumb
《原始編年史》

有關泛斯拉夫語祖先原始斯拉夫語的相關文獻付之闕如。斯拉夫人的起源則有多種說法,但普遍認為其源於奧得河、波羅的海、第聶伯河和多瑙河周圍地區,並靠近今日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邊境。[c][10]歷史學家的著作,有詳細記載斯拉夫人使用文字前的歷史;但針對公元前8世紀,斯基泰人所使用的斯基泰語,則缺乏碑文等直接記錄。[d][12][11]公元前5世紀希羅多德的《歷史》、公元前2世紀托勒密的《地理志》、還有老普林尼的《自然史》等著作,都記載可能為今日斯拉夫人的祖先民族。[e][12]

斯拉夫語祖語的各地方言差異,自9世紀起開始變大、甚至獨立為個別語言[13]。在9世紀,拜占庭帝國開始給斯拉夫語創立文字,作為書面語形式的古教會斯拉夫語(古斯拉夫語)也隨之出現[14][15]。拜占庭帝國在基輔羅斯時期引入基督教,並翻譯其相關書籍[f][14][17]。翻譯工作主要是由保加利亞帝國淪陷後,逃到羅斯的難民執行。[g][15][18]他們當時負責把希臘原文翻譯為斯拉夫語。翻譯範圍有教會文獻、世俗故事、編年史、戰爭史、詩書等[h][20]。在基輔羅斯時期,古教會斯拉夫語主要用於教堂的禮拜儀式和文學;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古東斯拉夫語,則為日後民間烏克蘭語的基礎[21]。在識字率提高的背景下,僧人們開始撰寫編年史。基輔羅斯第一部歷史着作《往年紀事》也就此出現[17]。小說此時也逐漸興起。12世紀末的《伊戈爾遠征記》是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史詩[22][23]。由吟遊詩人演唱的沉思,起源可追溯至10世紀和11世紀的宮廷儀式和葬禮[24]

基輔羅斯在蒙古入侵後滅亡,首都基輔也成廢墟。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則自此興起。該地首都利沃夫也藉著印刷出版,成為大公國的文化中心。[25][26]14世紀,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解體,烏克蘭地區則由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瓜分。[27]當時的記錄包括《基輔基輔編年史》、《加利西亞-沃里希連編年史烏克蘭語Галицько-Волинський літопис》等。[28]

15至18世紀

Thumb
17世紀歌手與詩人瑪魯西婭·萩萊的郵票

哥薩克於15至16世紀出現,是烏克蘭文化的重要主題。[i]烏克蘭哥薩克人在攻打韃靼哥薩克人以及波蘭人的過程中,組建了一支軍事力量、於17世紀重建基輔;並在1615年,興建了佩喬爾斯克修道院印刷廠(基輔印刷廠)。[29][30]詩人瑪魯西婭·萩萊為此寫過多首抒情詩,描寫了與哥薩克人的悲戀、鄉村生活的美麗等主題,並在作品傳達幸福與和平。[31]

17世紀起,烏克蘭文學和俄羅斯文學之間的地區差異越加明顯,其作為獨立文學的地位也得以確立。哥薩克人在重建基輔後,建立了莫希拉神學院,並教授拉丁語,當時成為東正教世界第一所教育機構及高等教育中心。[j]自蒙古入侵以來,東斯拉夫國家持續自外於西歐文化。但這樣的情勢在文藝復興後得到改觀:作家們除了通曉拉丁語外,不同階層和種族的學生,也開始閱讀希臘和羅馬經典著作。[k][32]然而在17世紀,烏克蘭文學也逐漸走向世俗化。宗教相關的作品比例不斷下降、表現主題開始轉向人類、關注視域從歷史轉向現實、世俗教化的色彩也逐漸濃厚。這種轉變對18世紀的烏克蘭文學演變產生影響。[34]

波蘭巴洛克文化透過莫希拉學院傳入基輔,烏克蘭巴洛克風格也由此建立。烏克蘭巴洛克風格在烏克蘭的建築、繪畫、文學等領域皆有所體現,並在烏克蘭發揮類似西歐文藝復興般的成果。第一部以烏克蘭口語寫成的戲劇文學,也在此時問世。[35][36]西歐文化在莫希拉學院後先傳入基輔,再傳入莫斯科。[37]而烏克蘭文學,也受風靡一時的西歐浪漫小說和童話翻譯所影響,而走向世俗。烏克蘭啟蒙俄羅斯的立場,一直延續到18世紀初。[l][37]

哥薩克人逐漸形成一個民族,並建立了蓋特曼國;但波蘭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最後瓜分了該國。[39][40]1798年,伊萬·科特利亞列夫斯基寫下了《艾涅依達》,講述哥薩克重建國家的故事。這個史詩以口語寫成,對烏克蘭文學表現有重要意義,並標誌着近代烏克蘭文學的開端。[41][42]

Remove ads

19世紀至20世紀初

Thumb
塔拉斯·謝甫琴科的自畫像。他的繪畫,使其脫離農奴世家;他的詩歌,則成為烏克蘭獨立象徵
Thumb
伊凡·弗蘭科是民族運動的代表。他活躍於小說、評論、翻譯、編輯、政治活動等多個領域。
Thumb
納塔利婭·科布倫斯卡提倡女性平等,並與奧萊娜·普奇爾卡編纂了第一本女性作家選集《Pershyi vinok》

此時的烏克蘭地區,大體上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由俄羅斯帝國占領,西部則由哈布斯堡帝國佔領。[m]但無論東西部,該地的烏克蘭人,大多是生活艱苦的農民。東部的俄羅斯還存有農奴制;西部的哈布斯堡,雖然解放了農奴,但當地的波蘭統治階級(什拉赫塔)依舊持續壓迫農民。[n][46]在這種背景下,擁有共同文化和語言的人們,開始興起民族運動;受東西分裂的群體,也逐漸形成共通的烏克蘭認同。[47][48]

烏克蘭民族主義運動源於知識階層[49]作家和歷史學家受浪漫主義影響,開始講述當地的民俗傳說、民歌、哥薩克文化等。詩人塔拉斯·謝甫琴科用烏克蘭語,演唱了他多熱愛烏克蘭、還有多反對俄羅斯。東部的謝甫琴科加入了政治組織濟利祿及默多狄兄弟會烏克蘭語Кирило-Мефодіївське товариство。沙皇政府旋即逮捕組織成員,謝甫琴科也遭流放。[o]但隨後祕密社團Hromada烏克蘭語Громади (товариства)(「社區」)成立,濟利祿及默多狄兄弟會的活動也獲延續。[p]對此,帝國政府以持續鎮壓烏克蘭民族運動回應:1863年至1871年,帝國政府全面禁止烏克蘭出版品[48];即使在1876年通過埃姆斯政令後,烏克蘭語作品也依舊禁止出版。許多知識分子,因此西遷到哈布斯堡的領土。[41]

東西烏克蘭人間的交流漸增。[41]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部哈布斯堡的加利西亞成為烏克蘭民族主義的中心。[50]流亡到瑞士的思想家米哈伊洛·德拉霍馬諾夫出版了烏克蘭語雜誌《Hromada》(「市鎮」),並在利沃夫大學學生間傳開[q][52][46]。作家伊萬·弗蘭科受德拉霍馬諾夫影響,在創作之餘也投身民族運動。1890年,他成立了烏克蘭基進黨烏克蘭語Українська радикальна партія (1890),是近代史上首個主張烏克蘭統一的政黨[53]。1894年,利沃夫大學米哈伊爾·格魯舍夫斯基開始講述烏克蘭史,並產出多份烏克蘭語作品和相關研究[41]。格魯舍夫斯基此時發表了兩本烏克蘭通史,分別為《烏克蘭民族史概說》與《圖解烏克蘭民族史》[54]。謝甫琴科將哥薩克的認同帶到烏克蘭西部,並成為橫跨烏克蘭東西部的代表性詩人。[41]納塔利婭·科布倫斯卡奧萊娜·普奇爾卡則在1887年,編篡了烏克蘭第一部女作家選集《Pershyi vinok》(第一輪花環)[55]。一些烏克蘭知識分子和政治家駐紮在維也納,出版了《魯塞尼亞展望》(後來的《烏克蘭展望》)雜誌,呼籲德語圈大眾支持烏克蘭獨立[56]

Remove ads

俄國革命與蘇聯

1917年俄國革命後,烏克蘭內部多權並存,同時也建立了首個以烏克蘭為名的國家。[r][60]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除烏克蘭語外,還有俄語、波蘭語、意第緒語等。儘管時間較短,但還是發展出多民族、多語言的文化。[57][58][2]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隨後成立,並於1922年成為蘇聯的加盟國。[58]

Thumb
在史達林政權壓迫下自殺的米科拉·赫維廖維

加入蘇聯後,共產黨持續干涉烏克蘭,使烏克蘭文學受到損害。[61]審查制度也同時規定作品的主題。[s][60]1920年代,烏克蘭內部開始興起一場場文化復興運動。但在約瑟夫·斯大林掌政,並發動大清洗後,運動嘎然而止。許多烏克蘭作家,也在大清洗中受到壓制。後世以被處決的文藝復興泛稱該時期的文化人物和作品。[t][63]語言上,烏克蘭有時為了和俄語相容,查禁了烏克蘭語字母、與烏克蘭作家的書籍;在內容上,則呼籲更加強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當局鼓勵創作通過共產黨的領導,來解決蘇聯經濟問題的小說。[64]

Thumb
莉娜·科斯滕科與同時期出道的作家並稱為「六零人」

1963年史達林政權結束後,彼得·謝列斯特被任命為烏克蘭共產黨第一書記。為提高烏克蘭在蘇聯境內的地位,謝列斯特開始發展烏克蘭化運動,烏克蘭文化也隨之復興。[65]這時期出道的作家,開始對單調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生厭,並希望有所創新。此時的新生代作家也被稱作六零人[66][u]然而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開始掌政,烏克蘭語再次受到壓制。講俄語在教育和就業方面享有優勢,而講烏克蘭語的知識分子,則會被懷疑是異議份子。多數作家因此再度走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老路。[68]

Remove ads

現代

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使烏克蘭人開始不信任蘇聯的莫斯科政府,並令他們更加認同烏克蘭。[v][70]1986年,尤里·安德魯霍維奇等人創立了詩人團體Bu-Ba-Bu烏克蘭語Бу-Ба-Бу,並廣受歡迎。這一時期被普遍認為是現代烏克蘭文學的開端。[1]1986年,在烏克蘭作家聯盟代表大會上,烏克蘭的狀況開始上討論桌,大會中也提出了諸如改變字母表、增加出版物、改善教育、將烏克蘭語定為國語等要求。[71]1980年代末,蘇聯陷入動盪,經歷1960年代的運動家們,領導了烏克蘭作家聯盟,和烏克蘭語學會的變革運動。1989年《語言法》通過,正式承認烏克蘭語、並將烏克蘭語定為烏克蘭共和國的官方語言。[w][70]

《語言法》大大改善了烏克蘭文學的創作環境。作家活動蓬勃發展,並開始將文學創作自由表達、民族身份等概念聯繫起來。[x]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獲得獨立,藝術家們開始創作魔幻現實主義後現代主義的作品。恐怖小說、科幻小說、日記、遊記和短篇小說也流行起來。[73]此外,烏克蘭還重新評價了20世紀,在蘇聯時代被忽視的早期作品。[72]2014年,尊嚴革命推翻了維克托·亞努科維奇政府並導致俄烏戰爭,反映當時社會狀況的作品也不斷出現。[74]

Remove ads

作品形式

詩歌

Thumb
吟遊詩人科布扎爾。在過去,許多科布扎爾都是盲人。[75]

烏克蘭文學的詩歌體,最早考追溯至12世紀末的史詩《伊戈爾遠征記》。其描述了伊戈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與游牧的波洛維茨人之間的戰鬥。該曲創作技巧複雜,在同時代作品中獨樹一幟,並與《尼伯龍根之歌》、《羅蘭之歌》等並列,獲得高度讚譽。尤其是對伊戈爾的妻子雅羅斯拉夫娜,因擔心他的安全而發出的哀嘆,被稱讚為富有抒情性。[y][76][23]

哥薩克時期見證了文學和民間藝術的發展。瑪魯西婭·萩萊的詩歌和歌曲,則影響了烏克蘭音樂。[77]15至17世紀之間,哥薩克人創作了沉思烏克蘭語Дума[z][aa]沉思由游吟詩人演唱;其中又分為兩類:分別為使用班杜拉琴或者科布扎琴的科布扎爾人,以及使用里拉琴的里爾尼克人。沉思內容涉及廣泛,包括描寫戰爭與囚禁的史詩、描寫日常生活與家庭社會的抒情詩、宗教詩、描寫民族運動和社會鬥爭的詩歌等。[ab][75][78]後來,沉思作為音樂會藝術而傳承下去,其歌手會在基輔音樂學院接受培訓。[81]

烏克蘭巴洛克時期出現了複雜的語言遊戲,包括字母詩(在單詞或行首使用字母表中的字母)、由開頭字母組成的離合詩、可雙向閱讀的迴文詩(raki)等。[82]19世紀,作曲家米科拉·李森科收集了烏克蘭民歌,創作了一部烏克蘭語歌劇。[41]

歷史歌謠也是17世紀烏克蘭民間文學的代表。其融合了抒情詩和敘事詩的特點,詩詞規則也較嚴謹。內容則以擺脫異族統治、爭取自由、反應民間生活等為主題。這類詩歌在17世紀的盛行,成為其於18至19世紀蓬勃發展的基礎。[78]

Thumb
慶祝萊西亞·烏克蘭卡150周年誕辰的郵票。右邊是《森林之歌》中的盧卡斯和納芙卡

塔拉斯·謝甫琴科出身農奴,但當其繪畫天賦獲發掘,他獲得了自由。他在帝國藝術學院學習期間從事詩歌創作,並在1840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科布札爾烏克蘭語Кобзар (збірка)》。該詩集出版後即獲廣受好評。[ac][84]謝甫琴科以烏克蘭語寫成的作品,表達了對弱者與被壓迫者的同情、對俄羅斯和烏克蘭地主等權貴,壓迫農民的的憤怒、還有對哥薩克自治的理想,使他成為民族獨立的象徵。[85]萊西亞·烏克蘭卡在患有肺結核之下,仍舊創作戲劇詩和文學評論。在1911年的森林之歌中,她不把以衝突與對立的角度,去描寫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相反,她以開創行的共生概念,描寫了兩者的關係。[86]根據烏克蘭公民的調查,塔拉斯·謝甫琴科和萊西婭·烏克蘭卡,被雙雙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十位烏克蘭人」。[ad][87]

1920年,米科拉·澤羅夫編篡了烏克蘭詩人選集《新烏克蘭詩歌》;並在1924年,出版了《卡梅納烏克蘭語Камена》詩集。兩者推動了推動了烏克蘭文學的現代主義運動。[88]作家莉娜·科斯滕科自1960年代活躍,對文明批判有加,並運用了從古典格律詩,到自由詩的多種風格。[89]Bu-Ba-Bu在改革時期舉辦朗詩會,因其諷刺和喜劇風格而廣受歡迎[90]

散文

Thumb
伊萬·科特利亞列夫斯基撰寫了首部烏克蘭口語小說

修道院院長丹尼爾的聖地巡禮記烏克蘭語Ходіння ігумена Даниїла》1108年問世,是中世紀早期最受歡迎的作品,也是已知最古老的斯拉夫遊記。該作品記錄了切爾尼戈的丹尼爾,以朝聖團成員,在巴勒斯坦的遊歷。[91]

1798年伊萬·科特利亞列夫斯基發表了《艾涅依達》,是第一部以烏克蘭口語寫成的小說。小說改編自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只是將其中羅馬的建國傳說,改編為哥薩克的重建傳說。[48]《艾涅依達》以口語寫成,對︁烏克蘭文學的歷史影響重大。後來的作家也開始跳脫傳統的文學寫作手法,並嘗試把口語轉化為文字,以傳達活生生的詞語發音。[42]

散文也影響了19世紀後的民族主義運動。伊萬·弗蘭科是活躍於加利奇納的作家、記者、政治評論員,並致力於提高烏克蘭人的地位。[92]在他1885年出版的《鉛筆》等小說中,批判了教育現狀。[ae][93]該評論列舉了烏克蘭農民面臨的三大匱乏:營養、教育、與權利。[92]1928年,瓦列里安·皮德莫吉利尼出版了第一部烏克蘭城市小說《Misto烏克蘭語Місто (роман Підмогильного)》(都市),同時還翻譯了許多法國文學作品。[95]

烏克蘭獨立後,開始流行短篇小說、歷史、社會題材等類型。[96]小說、散文和日記等也在所多有,其中包括莉娜·科斯堅科在2010年的《烏克蘭狂人筆記烏克蘭語Записки українського самашедшого》和伊琳娜·日連科烏克蘭語Жиленко Ірина Володимирівна在2011年的《Homo Feriens烏克蘭語Homo Feriens》等。這些探討烏克蘭社會變化的作品,發行後廣獲嘉評。[97]

Remove ads

編年史、傳記、布道文

Thumb
《基輔洞穴修道院聖徒傳記》

中世紀羅斯的編年史被稱為「俄羅斯編年史」 ,集合了歷史和編年史的記錄形式。[98]基輔羅斯的基本編年史是《希帕提安編年史》。該書由個部份構成,分別為《往年紀事》(852年至1117年)、《基輔編年史》(1118年至1200年)、還有《加利西亞-沃里希連編年史烏克蘭語Галицько-Волинський літопис》(1201年至1292年)。[98]已知最古老的《原始編年史》是由基輔洞窟修道院的僧侶聶斯特撰寫和編纂。[99]他的方法論將羅斯歷史,與世界歷史聯繫起來,講述了羅斯從建國到內部衝突,以及外敵入侵的歷史。他執筆的資料來源,包含拜占庭編年史、聖徒傳、布道文、聖經、外交文件、地方記錄、當代證詞、傳統記載、斯堪的納維亞的Saga等。[100]

布道是中世紀最流行的體裁之一。代表作品為基輔大主教伊拉里翁的《律法與恩典烏克蘭語Слово про закон і благодать》。該作借鑑了拜占庭文學傳統和斯拉夫人的形象。[af][101]

在基督教教會文學中,有一種名為帕特里康斯烏克蘭語Патерики的體裁,主要記載當時修道士的言行。[ag]在基輔羅斯時期,該類作品的代表作為《基輔洞穴的帕特里康斯烏克蘭語Києво-Печерський патерик》。[103]故事主角為弗拉基米爾的西蒙主教、還有僧侶波利卡普。在故事中,西蒙試著勸解不滿現狀,而想當主教的波利卡普。波利卡普與西蒙互動方式,使得故事即使脫離了宗教內容,也依然引人入勝[ah][105]西蒙和波利卡普的故事寫於13世紀,後來於15和17世紀編纂而成。[ai][107]

17世紀後,宗教文學的比例較為降低,但還是有相當數量的作品,並展現出辯論性傾向。代表作家有伊萬·維申斯基梅列季·斯莫特里茨基扎哈里·科佩斯堅斯基約安尼基·加利亞托夫斯基等。作品則有《佩列斯特羅加》、《特列諾斯》、《否己舊作詩》等。這個時代的作品,除了傳統的宗教問題外,還開始關注了烏克蘭的文化或文藝需求問題。[108]另外,布道與聖徒行傳也在17世紀獲得發展與延續。[109]

Remove ads

民間故事、兒童文學

Thumb
根據民間故事《手套》發行的郵票

自中世紀的基輔羅斯時期以來,烏克蘭的口語民間故事和翻譯文學,成為當時文學的要角。[110]這些故事中描述的自然、風俗、超自然生物等,作為烏克蘭理想化的形象,成為其18世紀末至19世紀文學作品的主題。科特利亞列夫斯基還引用了許多民間故事。1819年,德米特里·採爾捷列夫烏克蘭語Цертелев, Дмит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出版了第一本烏克蘭民歌集《古老的俄羅斯小歌曲選集嘗試》,沉思首次以印刷形式出版。[111]

民間故事也與民族和文化運動有關:19世紀初,在被稱為哈爾科夫浪漫主義的文學復興時期,烏克蘭貴族收集並出版了民間故事。[112]即使在不能公開支持烏克蘭認同的時代,也有如阿爾卡斯·米科拉約維奇烏克蘭語Аркас Микола Миколайович (старший)這樣的人收集烏克蘭民歌,並撰寫有關它們的歷史書。[113]一些收集的烏克蘭民間故事也被翻為俄語,其中包含暢銷作品《手套》。[114]伊萬·弗蘭科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狐狸米基塔》取自法國民間故事《列那狐傳說》和歌德的《狐狸雷內克》,透過擬人化的動物,諷刺民族衝突,並講述如何依靠智慧和勇氣生存。《米基塔狐狸》是弗蘭科在烏克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115]

戲劇

在17世紀的烏克蘭巴洛克時期,曾盛行一種以烏克蘭口語寫成,名為「Intermedia」(インテルメーディア)的喜劇。其後為現代烏克蘭口語文學的先驅。這部喜劇以民間故事和俄羅斯幽默為基礎,並在宗教劇之間插行表演。Intermedia創造了大量戲仿作品,尤以宗教題材為盛。在俄羅斯,宗教戲仿被視為褻瀆,但在烏克蘭則不然。[aj][35]Intermedia具有多語言、多民族的特點,並匯集了各個民族的人物[ak]:除了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波蘭人講自己的語言外,還穿插了其他民族的口音。Intermedia由巡迴牧師和度假的神學院學生主演,喜劇文學也而普及。[116]《艾涅依達》的作者科特利亞列夫斯基,還創作了其他跨媒介喜劇,如1819年首演的《娜塔爾卡·波爾塔夫卡烏克蘭語Наталка Полтавка》和《莫斯卡爾的魔術師烏克蘭語Москаль-чарівник》,成了烏克蘭現代戲劇的基礎。[117]

受Intermedia影響的Vertep烏克蘭語Вертеп也在此時誕生。此類表演的演員由學生組成。他們會在聖誕節期間,於各村莊間巡迴表演。戲劇內容由宗教和世俗兩大部分組成。宗教劇內容偏向降誕劇、世俗內容則偏向Intermedia[al][118]

1920年代,萊斯·庫爾巴斯尼古拉·庫利什共同發表了烏克蘭前衛派烏克蘭語Український авангард作品,但在蘇聯時代反應冷淡;直到後世才獲得重新評價。1958年,烏克蘭舉辦了「烏克蘭演劇之春」,並演了幾齣根據小說改編的芭蕾舞劇。此後現代相關主題,也登上了芭蕾舞台。[119]

作品主題

性別

Thumb
奧克薩娜·扎布祖科著有歷史小說、文學評論、政治散文等[120]

女性也是烏克蘭文學的常見主題。在文學和媒體中,家庭保護女神貝雷希尼亞(Berehinya)被指代為「普通女性」、母親、妻子等角色。[121]蘇聯文學中流行的女性形象,則是既努力工作又兼顧家務、養育孩子的「蘇聯婦女」、或「善良而感性的女主角」[122]。烏克蘭獨立後,這種形象開始生變。奧克薩娜·扎布日科是獨立後第一位女性主義作家,並以1996年的著作《烏克蘭性行為實地研究烏克蘭語Польові дослідження з українського сексу》而聞名。[120]這個作品探討了烏克蘭文學先前從未討論過的性與認同議題,從而風行一時。[123]德尼森科·弗拉基米里夫納烏克蘭語Денисенко Лариса Володимирівна則在她2017年的兒童讀物《瑪雅和她的母親們》中,介紹了包含單親家庭、同性戀家庭在內的各種家庭形式。[124]

納塔利婭·科布倫斯卡奧萊娜·普奇爾卡在19世紀率先倡導婦女平等權利。她們在1887年編篡了烏克蘭第一部女作家選集《Pershyi vinok》(第一輪花環)。[55]1884年,卡布連斯卡婭創立了烏克蘭第一個女權組織:羅斯婦女協會。20世紀,米連娜·魯德尼茨卡烏克蘭女性聯盟烏克蘭語Союз українок延續了烏克蘭的婦女運動[125]2014年的尊嚴革命,是再度確認烏克蘭女性社會角色與地位的重要事件。此後出版了許多女性女性主義相關書籍與圖畫書。有五十餘名女性作家和畫家,為6—12歲的兒童,創作了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126]研究性別和女權主義主題的作家包括索洛米婭·帕夫利奇科烏克蘭語Павличко Соломія Дмитрівна阿吉耶娃·帕夫洛夫娜烏克蘭語Агеєва Віра Павлівна馬特塞紐克·奧列吉夫娜烏克蘭語Марценюк Тамара Олегівна),以及基斯·羅曼尼夫娜烏克蘭語Кісь Оксана Романівна等。[127]

文學風格也可能暗示作者性別。比方說,在古羅斯編年史中,哭泣的情節,大都由女性撰寫。《伊戈爾遠征記》以女性化的筆調寫成,詳細描述了波洛茨克家族的內部情況。因此有理論認為該書的作者是波洛茨克家族成員、基輔大公夫人瑪麗亞·瓦西爾基夫娜。[am][129]

戰爭

Thumb
奧列娜·伊凡諾夫娜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期間,納粹德國占領了許多烏克蘭城市。詩人奧列娜·伊凡諾夫娜烏克蘭語Теліга Олена Іванівна和她的丈夫在基輔出版了一份文學周刊,著重介紹在大清洗中受害的烏克蘭作家。[55]基輔的巴比亞爾是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和羅姆人的場所,後世的伊凡·德拉奇和詩人葉夫根尼·葉夫圖申科也都曾描寫過這裡。作家兼記者瓦西里·格羅斯曼則撰寫了烏克蘭大饑荒相關文章:當時在蘇聯討論大飢荒實屬禁忌。[130]

Thumb
維多利亞·阿梅利娜撰寫了戰爭罪行相關的文學,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遇害

2014年尊嚴革命與烏俄戰爭後,也出現許多回應戰爭的作品。其中包括2015年,魯斯蘭·弗拉基米羅維奇烏克蘭語Руслан Горовий的散文《睡前故事》、阿爾喬姆·切赫烏克蘭語Артем Чех的日記《零點》等。[74]2017年,納塔莉亞·沃羅日比特編劇的電影《邪惡之途》以頓巴斯戰爭為背景,從女性視角描繪戰爭。[131]以戰爭為主題的兒童讀物也開始出現。羅馬娜·洛瑪尼新與安德瑞·雷西夫在2015年的《戰爭改變了小圓城》,共被翻譯為15種語言。[132][133]

2022年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作家產生影響。2023年,撰寫俄國戰爭罪行的作家維多利亞·阿梅麗娜死於一起導彈襲擊[134]詩人奧斯塔普·塔拉索維奇記錄了撤離人員在臨時住房和其他地方的戰爭經歷,並在2023年,彙整為《戰爭詞彙》一書。[an][136]

移民

除此之外,烏克蘭裔作家,也在外國創作移民主題作品。V. 馬赫諾烏克蘭語Василь Махно的小說,撰寫主題為住在美國的烏克蘭移民。[137]居於德國的德語作家娜塔莎·沃丁德語Natascha Wodin有一篇消說,靈感是根據她父母從馬里烏波爾移民到德國的經歷。[138]

文學理論

民族文學的概念,自19世紀初,從西歐傳入俄羅斯帝國,俄屬烏克蘭也因此開始研究文學史。1800年,基輔羅斯時期的《伊戈爾遠征記》手稿,首次引起人們的注意。此前,多數人不獲認可它與中世紀文學的關聯。收集中世紀文學作品、手稿和民間傳說,成為探究民族文學的一部分。[ao][140][141]與此同時,包括古斯拉夫語言研究、烏克蘭民族史研究等斯拉夫學也有所進展。[ap][142][143]

1820年代起,烏克蘭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在俄羅斯流行起來;也有部份俄羅斯作家,以烏克蘭為主題撰寫文學。[aq]俄羅斯文學評論家維薩里昂·別林斯基對烏克蘭語的表現力評價不佳。[144]與此對比,俄羅斯文化史學家亞歷山大·皮潘烏克蘭語Пипін Олександр Миколайович在其著作《斯拉夫文學史》中介紹了俄羅斯領土、哈雷奇納和烏戈爾羅斯的烏克蘭語文學作品。[145]奧地利作家兼出版家卡爾·埃米爾·弗蘭佐斯對烏克蘭文學作品讚賞有加,並撰寫了有關烏克蘭和猶太文化的文章。弗朗佐斯還將烏克蘭作品翻譯成德語。[146]

蘇聯文學理論不大重視烏克蘭文學。在蘇聯教科書《烏克蘭文學史》中,烏克蘭文學被其描述為俄羅斯文學的一個小分支。[4][147]文學學者尤里·拉夫里年科烏克蘭語Лавріненко Юрій Андріянович編纂了一本名為被處決的文藝復興烏克蘭語Розстріляне відродження (антологія)(1959年)的選集,收錄了1917年至1933年間被禁的作品。該書無法在烏克蘭出版,因此由對烏克蘭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文化雜誌》在德國印刷,並於巴黎出版。[ar][149]斯大林政權結束後的「解凍」時期,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學理論和創作變得更加活躍。電影導演奧列克桑德·多夫任科的論文《繪畫與當代藝術》是超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局限性的一項有影響力的建議,同時也影響了文學。[147]

塔瑪拉·伊萬妮芙娜烏克蘭語Тамара Гундорова雅羅斯拉夫·奧萊克西約維奇烏克蘭語Поліщук Ярослав Олексійович羅克薩娜·鮑里西夫娜烏克蘭語Харчук Роксана Борисівна指出,在烏克蘭獨立後,文學研究和批評獲得進一步發展。[150]有很多分析試圖解釋烏克蘭獨立後,文學持續發展的理由。這些分析主要包括三種理論,分別為社會、經濟、還有意識形態。社會因素主要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的轉變角度切入;經濟則主要分析烏克蘭當時的市場、出版、發行;意識形態則著重討論政府不再壓制文學的背景等。另外,還有分析基於後殖民理論,認為烏克蘭在獨立前,文學就處殖民狀態。[151]

語言、地理

烏克蘭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毗鄰;南瀕黑海,面對保加利亞、土耳其、格魯吉亞。[152]在這樣的地理與歷史聯繫的脈落,烏克蘭文學能多種語言寫成,包括烏克蘭語、俄語烏俄語意第緒語波蘭語等。[8][9]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67.5%的烏克蘭人以母語為烏克蘭語,29.6%的烏克蘭人母語為俄語。[as][155]烏克蘭和俄羅斯作家之間的交流,也令兩者產生文化交流。[156]

根據《基輔編年史》的記載,12世紀時基輔羅斯的南端被稱為烏克蘭。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之間的東部邊界也通常被稱為烏克蘭。[157]第一本受公眾矚目的烏克蘭歷史書,是1908年,米科拉·米科拉約維奇烏克蘭語Аркас Микола Миколайович (старший)的《烏克蘭羅斯史 (1908年)烏克蘭語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Русі (Аркас)》。[113]後來,赫魯舍夫斯基撰寫的烏克蘭通史《烏克蘭羅斯史 (1895年)烏克蘭語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Руси》產生了重大影響,羅斯和烏克蘭開始被相提並論、共同探討。[157]

西維利亞東北部擁有古老的森林,中世紀的《基輔編年史》和已知最古老的史詩《伊戈爾遠征記》中都提及了該森林。[158]斯洛博達烏克蘭地區與俄羅斯南部接壤,烏克蘭第一位哲學家赫日霍里·斯科沃洛達出生當地。[159]波爾塔瓦地區位於烏克蘭中部,培養了許多古典文學作家。小說《艾涅依達》作者科特利亞列夫斯基出生該地區。這部小說被認為是現代烏克蘭文學的開端。[160]西部被喀爾巴阡山脈的山谷劃分為多個地區,民族成分較為複雜。哈雷奇納地區是烏克蘭第一間印刷廠所在,並成為19世紀民族運動的重心。[25][161]南部的敖德薩,是座透過與黑海貿易,迅速發展的城市;自19世紀以來,一直是匯聚各種國籍和民族。這裡的作品以混合烏克蘭語、俄語和意第緒語詞彙和俚語為主要特徵。並與當時俄國文學的思辨性相反,以敘事、幽默和諷刺為主。[at][163]

古教會斯拉夫語、教會斯拉夫語、古東斯拉夫語

在斯拉夫語世界,最古老的書面語言為9世紀的古教會斯拉夫語,是為了便於翻譯希臘福音書與詩篇而生。[164]9世紀後期,大摩拉維亞公國王子羅斯季斯拉夫請求拜占庭帝國以斯拉夫語傳播福音。[au][166]拜占庭傳教士基里爾美多德被派往摩拉維亞,並根據字母系統創造了格拉哥里字母[167][15]格拉哥里字母傳到保加利亞首都大普雷斯拉夫後,演化出更簡單的西里爾字母[168]

在基督教成為國教前,西里爾字母就已傳入基輔羅斯。[169]在保加利亞淪陷後,保加利亞的神職人員移居到基輔羅斯,使當地成為古教會斯拉夫語的中心;與此同時,古教會斯拉夫語也逐漸受當地口音影響,演變為教會斯拉夫語[170]到了11世紀,以僧侶為中心,越來越多識字的人,開始把以古教會斯拉夫語寫成的基督教文獻,翻抄為教會斯拉夫語。到了在12世紀,以《原始編年史》為始,開始出現各種原創作品。在《原始編年史》中,斯拉夫語的文法與對話結構也越加明顯。[av][22]

在基輔羅斯時期,烏克蘭語、俄語和白俄羅斯語皆屬古東斯拉夫語,沒有明確的語言或文學界限。[171][172]古東斯拉夫語在8世紀至14世紀之間開始分支。在基輔羅斯淪陷、俄羅斯帝國分裂後,分支情形加劇,最終導致三種語言分家。[27][172]從14世紀到16世紀的人,開始復寫祈禱書;大特爾諾沃的總主教耶胡蒂米,也改進了正寫法[aw][15]

烏克蘭語

烏克蘭語是烏克蘭的民族語言官方語言,屬於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與俄語和白俄羅斯語同屬一語族。[ax]因此,許多烏克蘭人都會說兩到三種語言。烏克蘭語主要用於烏克蘭西部地區,當地受波蘭王國和哈布斯堡帝國影響較深;而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使用的人比較少。該地區歷史上主要受俄羅斯影響。[172]在獨立前的俄羅斯帝國和蘇聯時期,烏克蘭語有時被稱為小俄羅斯語、或小俄羅斯方言;而在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上,魯塞尼亞語也是常見的名稱。[176]

烏克蘭語正寫法有三個發展階段,分別為:10世紀至17世紀的烏克蘭-羅斯時期(又稱古斯拉夫時期)、17世紀至18世紀末的梅勒蒂烏斯·斯摩特里茨基烏克蘭語Мелетій Смотрицький文法時期,以及19世紀至今的新烏克蘭語時期。[177]烏克蘭語發音的相關資料,最早能追溯到1619年。當時斯莫特里茨基寫了一份以斯拉夫語寫成的斯拉夫語的正確文法構成烏克蘭語Грамматіки Славенския правилное Cѵнтаґма,確立了教會斯拉夫語的正寫法。[ay][179][180]帕姆沃·貝林達烏克蘭語Памво Беринда花了30年編纂了《斯拉夫-俄語詞典烏克蘭語Лексикон словенороський》。辭典包含了教會斯拉夫語詞彙的烏克蘭語翻譯,並解釋了專有名詞。[181]

18世紀初,彼得大帝啟動文字改革。烏克蘭學者也參與其中,並以新式西里爾字母,取代傳統的西里爾字母。新式西里爾字母也被稱為民用文字烏克蘭語Гражданський шрифт。民用文字字母表的32個字母,成為後來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和俄語正寫法的基礎。[az][179]1798年至1905年間,受科特利亞列夫斯基,以烏克蘭口語寫成的《艾涅依達》影響,烏克蘭出現了大約50種不同的正寫法。[42]1818年,阿列克謝·帕夫洛夫斯基烏克蘭語Павловський Олексій Павлович發行了第一本烏克蘭語文法書《小俄羅斯方言文法》。[182]

20世紀後,B. 格林琴科烏克蘭語Грінченко Борис Дмитрович烏克蘭語辭典烏克蘭語Словарь української мови,影響了烏克蘭語的正寫法。作家和出版商都以他的拼寫規則為依歸。1918年,烏克蘭中央拉達發表了官方的烏克蘭語正寫法。[183]1933年,為了讓烏克蘭語正寫法適應俄語,官方禁止使用字母Ґ(ge);但在1980年代末的《語言法》頒布,以及烏克蘭獨立後,該字母再度恢復使用。[184][70]

俄語

Thumb
俄羅斯作家安德烈·庫爾科夫

首位撰寫烏克蘭主題的俄語作家是瓦西里·納列日內烏克蘭語Наріжний Василь Трохимович[182]尼古拉·果戈里生於大索羅欽齊,父親是烏克蘭語劇作家;本人則在聖彼得堡以俄語寫作,其1829發行的烏克蘭小說《狄康卡近鄉夜話》廣受歡迎。[ba][186]19世紀,也有許多猶太人生活在烏克蘭。1920年代,烏克蘭在鬆綁猶太人的居住限制後,猶太人的俄語文學蓬勃發展:例如1921年就有伊薩克·巴別爾的《敖德薩的故事烏克蘭語Одеські оповідання》。[187]從俄國革命到蘇聯時代,也有許多來自烏克蘭的俄語作家。安娜·阿赫瑪托娃在她的家鄉基輔開始寫詩,並在搬走基輔後,繼續撰寫基輔相關的文章。[bb][162][190]安德烈·庫爾科夫是烏克蘭獨立後,最早登上世界舞台的烏克蘭俄語作家。代表作為《企鵝的憂鬱》。[191][192]納塔莉亞·沃羅日比特在回到烏克蘭前,曾在莫斯科擔任俄語作家。她會根據寫作主題,在烏克蘭語和俄語間交替使用。[193]

烏俄語

一些作家在烏克蘭獨立後,開始以烏俄語寫作。[194]自俄羅斯入侵以來,烏克蘭化進程不斷推進,隨着越來越多的俄語使用者嘗試講烏克蘭語,新的烏俄語作品也應運而生。[195]著名作家包括博赫丹·佐爾達克烏克蘭語Богдан Жолдак米哈伊洛·布林尼克烏克蘭語Михайло Бриних萊斯·波德維安斯基烏克蘭語Лесь Подерв'янський[194]科洛梅亞阿爾喬姆·查佩烏克蘭語Артем Чапай等。查佩的代表作為《奇怪的人》。[9]

意第緒語

Thumb
意第緒語作家多維德·伯格爾森

在公元前,猶太人就以商人的身份,出現在克里米亞半島。隨着13世紀波蘭王國擴張,以及敖德薩的貿易盛況,在烏克蘭的猶太人也訴增加。[196]19世紀,敖德薩成為繼紐約和華沙之後,全球猶太人口第三多的城市。[bc][187]意第緒語是歐洲常見的猶太人語言,烏克蘭文學也有出現以意第緒語寫成的作品。1908年,在切爾諾夫策舉行的「意第緒語大會」上,正式通過採用「意第緒語」這個名稱。[198][8]肖洛姆·阿萊漢姆佩列亞斯拉夫人。他以意第緒語寫作,並將其譯為俄語。[187]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改編自阿萊赫姆的《送奶工特維》(1894年)。故事背景設定在烏克蘭的猶太人小村莊[199]多維德·伯格爾森(Dovid Bergelson)曾用俄語和希伯來語寫作,後來他用意第緒語描寫他的烏克蘭祖國;而書中的烏克蘭人物,則說着烏克蘭語[bd][2]

波蘭語、德語

歷史上,波蘭人是哈雷奇納的統治階級。其首府利沃夫,在波蘭語稱為 Lwów,是波蘭人和烏克蘭人的文化中心。[be][202]其中一位出身烏克蘭卡利尼克的波蘭語作家,是雅羅斯瓦夫·伊瓦什基耶維奇英語Jarosław Iwaszkiewicz。他後來移居華沙。在他筆下的烏克蘭,是一個消失的故鄉。[bf][205]伊萬·弗蘭科是語言學家,出版過德語、波蘭語、俄語的創作;他將德國文學作品,翻譯成烏克蘭語;並將謝甫琴科的作品,翻譯成德語的事蹟,也使其聲名大噪。[bg][207][208]現代主義戲劇導演萊斯·庫爾巴斯來自利沃夫。他最初用波蘭語、白俄羅斯語和俄語寫作,後改用烏克蘭語。[209]

拉丁語

隨着西方文化通過東正教傳播,17和18世紀的基輔作家,不僅使用教會斯拉夫語寫作,還使用拉丁語寫作。[33]彼得大帝選擇拉丁語,作為俄羅斯帝國現代化的首選語言時,傾向希臘語的莫斯科保守知識分子反對該運動;而來自基輔莫希拉學院的拉丁語學生,則選擇參與。[bh][211]1705年,莫希拉學院教授、神學家兼作家費奧凡·普羅科波維奇撰寫了《詩學講義》(De arte poetica libri tres),討論了基於賀拉斯的諷刺詩。[bi][33]

斯拉夫微語言

斯拉夫微語言英語Slavic microlanguages泛指某些烏克蘭語的方言、或與其密切相關的斯拉夫語言。在塞爾維亞、波蘭和斯洛伐克,有人使用魯西尼語,南魯西尼語則用於詩歌與小說等創意寫作。[154][213]在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和俄羅斯交界的波列西耶地區,有使用西波利西亞語英語West Polesian的人。白俄羅斯詩人米科拉·謝利亞戈維奇以西波利斯語出版份期刊,其中也包括烏克蘭語。2015年,白俄羅斯雜誌《Sprava》(活動)在縮小活動後,開始以西波列什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和俄語發表文章。[214]

其他語言

Thumb
瓦西里·葉羅申科以用日語世界語撰寫作品。圖為中村恆的《埃羅申科肖像》

逃離俄國革命的白俄移民中包括烏克蘭人,他們也在流亡或移民的國家寫作和出版。烏克蘭東方學家協會會長費奧多爾·達尼連科烏克蘭語Даниленко Федір Федотович滿洲國時期的哈爾濱市創作小說,並出版了烏克蘭語雜誌《遠東雜誌》(Далекий Схід),向遠東的烏克蘭人提供資訊。[215]

瓦西里·葉羅申科聽說日本有視障人士以按摩師為生後決定赴日,並用日語出版兒童故事和詩歌。[216]詩人尤里·塔爾納夫斯基烏克蘭語Юрій Тарнавськи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難民,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度過。他在先後在德國和美國生活和寫作。[217]

自2000年以來,旅居國外的烏克蘭作家漸漸增加。其中也有作家不以烏克蘭語種寫作。[bj][218][219]

出版、圖書館

手稿

Thumb
《斯維亞托斯拉夫文集》的百科全書內容也影響了烏克蘭文學

在活字印刷術廣泛使用前,書籍都是以羊皮紙手稿的形式書寫而成。在古教會斯拉夫語發展的過程中,修道院、教堂和皇家宮廷都設有書寫室;人們在那裡使用羊皮紙、羽毛筆和講台書寫手稿。古教會斯拉夫語手稿展現了拜占庭風格。[220]現存最古老的古教會斯拉夫語手稿,可追溯至10世紀中葉;九世紀之前的書籍,則付之闕如。已知最古老的古教會斯拉夫語銘文,以西里爾文寫成。其源自克萊普查的教堂遺址,並可追溯到公元921年。[221]

基輔羅斯大公雅羅斯拉夫一世是一位愛書人。他當時擁有一座藏書500冊的大型圖書館,並僱用許多抄寫員,負責抄寫書籍。到11世紀,基輔羅斯已建造了20座教堂和19座修道院,這些場所也都有抄寫活動。當時抄寫的手稿,大約有30份留存至今,包括11世紀的《奧斯特羅米爾福音書烏克蘭語Остромирове Євангеліє》(1056—1057年)和《斯維亞托斯拉夫文集烏克蘭語Ізборники Святослава》(1073—1076年)等。《斯維亞托斯拉夫文集》是《西美昂文集》的副本,在西美昂一世統治時期於保加利亞製作,由雅羅斯拉夫一世同為愛書人的的兒子斯維亞托斯拉夫編纂。這是首部斯拉夫語的百科全書,其文學內容,包括拜占庭語法學家喬治·喬伊羅博斯科斯希臘語Γεώργιος Χοιροβοσκός詩論《論想象力》:該詩論本將隱喻和寓言的概念引入斯拉夫文化,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222][223]

活字印刷

Thumb
奧斯特羅夫城堡。附近的奧斯特羅夫印刷廠,為利沃夫之後最古老的印刷廠

1574年,利沃夫開設了烏克蘭第一間印刷廠。[224]利沃夫通過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的貿易而繁榮起來,並擁有強大的手工藝和商業部門,包括紡織、版畫、手稿、裝訂、書店等。這些都大大促進了印刷業發展。[225]印刷商伊凡·弗德拉夫烏克蘭語Іван Федоров印刷了首部作品《聖使徒經》。[bk][227]弗德拉夫訪問了利沃夫,並在工匠和牧師的幫助下,成功印刷了該作。[228]他在1574年的《基礎讀本》,是第一份用西里爾文印刷的教科書,也是第一份以教會斯拉夫語印刷的世俗著作。[bl][229]後來,弗德拉夫在康斯坦蒂·瓦西里·奧斯特羅格斯基的幫助下,奧斯特羅印刷廠烏克蘭語Острозька друкарня出版了第一本教會斯拉夫語聖經《奧斯特洛聖經》。[230]在烏克蘭西部,印刷機逐漸增加,並開始印刷教會斯拉夫語、烏克蘭語、波蘭語、拉丁語、亞美尼亞語等語言。[bm]17世紀下半葉,烏克蘭西部頻頻爆發戰爭,但基輔印刷廠等印刷廠,仍持續印刷和出版。[30]

17世紀至20世紀初

17世紀起,烏克蘭經常被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化。在俄羅斯國內,烏克蘭語被定義為與大俄羅斯語相對立的小俄羅斯語,並受到壓制。[232][41]帝國政府在俄語的競爭語言(例如德語和波蘭語)之外,對烏克蘭語的獨立性尤加警惕,認為其屬俄語方言。[233]帝國政府將使用烏克蘭語視為分裂主義,並頒布瓦魯耶夫通告埃姆斯政令嚴加限制。1876年的埃姆斯政令,禁止出版烏克蘭語作品、或進口國外出版烏克蘭語作品。以烏克蘭語開辦戲劇、朗誦、唱歌、學校教學等也一慨禁止。[232][41]由於哈布斯堡王朝允許在領土內出版烏克蘭語,因此烏克蘭語書籍在利沃夫出版,影響了民族和獨立運動。[161]

蘇聯時代

蘇聯時期,烏克蘭有「蘇聯最愛讀書的加盟國」之稱,出版業發達,書籍價格低廉。然而,審查制度限制了可以出版的作品。[234][61]1917年至1933年發行的禁書,則以「被處決的文藝復興」形容之。[149]1941年至1945年,一些烏克蘭出版物遭指犯下民族主義的錯誤,其中包括烏克蘭科學院出版《烏克蘭文學史》。烏克蘭作家聯盟主席也因此遭到解僱。[235]當時,烏克蘭文學被要求把蘇聯愛國主義,置於對烏克蘭的熱愛之上,而1944年出版《我愛烏克蘭!烏克蘭語Любіть Україну!》的弗拉基米爾·索秀拉,被指控為烏克蘭民族主義者。[236]1954年,共有111本烏克蘭人的著作被查禁。[234][61]

在書店裡,書放在店員後面出售。[237]自1980年代以來,基輔的公園裡每逢周末都會舉辦露天書市,佩特里夫卡區也建立了官方書市。[234]1970年代以來,作家們經常在夏秋季節,聚集在超市和咖啡館裡。[238]

烏克蘭獨立後

烏克蘭獨立後,人們開始能閱讀蘇聯時期被審查和地下傳播的作品。受迫害作家的名譽也獲回復。[90]書價也隨着民間出版和自費出版選擇出現而水漲船高。[234]書店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書店允許顧客自由逛逛,挑選他們喜歡的任何書籍。[237]同時,也建立了模仿文學俱樂部的咖啡館,並舉辦各種文學活動。[bn][238]

獨立後,烏克蘭憲法頒布了「去共產主義法」限制部份言論。其旨在恢復共產主義政權下受害者的榮譽,禁止任何否認烏克蘭大饑荒等事件、或任何美化納粹主義的言論或出版物。[239]

Thumb
烏克蘭維爾納茨基國家圖書館

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經濟動盪,也影響了出版業,烏克蘭每年僅出版約20,000本新書。[bo]圖書館也受到了經濟的影響,區域圖書館往往收藏舊書,而且經常只有老年人使用。據稱,隨着數字化的發展,紙本讀者數量在減少、但在平板電腦與有聲讀物的讀者則在增加。[241]21世紀以來,創辦出版公司的作家數量有所增加。[bp][242]在2014年尊嚴革命期間,在運動的中心獨立廣場,還開設了一座由志願者管理的臨時圖書館。[74]

2018年的關於確保烏克蘭語發揮國語作用法,規定外語出版物發行配額,必須與烏克蘭語出版物的發行量相同;書店出售的出版物中,烏克蘭語必須至少有50%。[243]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人們對俄羅斯文學的評價發生變化,去俄羅斯化加速進行、國有書店則下架俄語作品。[bq]還有人呼籲關閉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博物館。該博物館是紀念出生基輔的俄語作家米哈伊爾·阿法納西耶維奇·布爾加科夫[br][244]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圖書館協會向國內圖書館和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發表聲明[246]。在2022年8月,15,000座圖書館中已關閉2,475座。[247]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在2023年2月,已有12座圖書館受損。[248]文學是烏克蘭文化的主要目標,因此各種保護書面文化和語言的項目正在開展中。圖書管理員建立了線上營救烏克蘭文化遺產英語Saving Ukrainian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以數字化館藏並加以保存。[249][24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其他組織則發起了「翻譯烏克蘭故事」運動,將兒童電子書翻譯成烏克蘭語。[247]基輔的萊西亞烏克蘭卡公共圖書館,向流離失所的海外兒童提供烏克蘭書籍,以保護該國的文學遺產。[250]

活動、文學獎項、組織

21世紀以後,圖書節、讀書論壇等活動更加普遍。主要活動包括5月份在基輔舉辦的阿森納國際圖書節,以及9月份在利沃夫舉辦的利沃夫圖書論壇。除了圖書介紹外,還會有電影放映、音樂會、戲劇表演等。[bs][252]烏克蘭出版商,也開始參加包括法蘭克福書展在內的國際書展。[253]

烏克蘭謝甫琴科國家獎是1961年設立的文學獎。該獎項分為文學、新聞、音樂、戲劇、電影和視覺藝術六個類別,頒發給對國家文化做出巨大貢獻的個人。私人文學獎項也在烏克蘭獨立後開始設立。1999年創立的加冕之詞烏克蘭語Коронація слова設有小說、歌詞、電影劇本、戲劇和兒童文學等類別。2005年創立的BBC烏克蘭年度好書烏克蘭語Книга року BBC英國廣播公司烏克蘭語頒發的文學獎,設有成人和兒童類別。[254]

蘇聯時期曾有一個名為「烏克蘭作家同盟」的作家組織。但其名聲不佳,年輕一代拒絕加入[bt],因此在1997年與1998年,分別成立了烏克蘭作家聯盟與烏克蘭筆會烏克蘭語Український ПЕН[73]

主要作家

以下主要作家列表根據川端(1986)、伊東(1993)、伊東等人(1998)、小粥(2006)、原田(2007)、三浦(2006)、赤尾(2018)、中村(2018)、藤井(2018)、ホメンコ(2018)、田中(20182022)等整理,按時代排列。

聶斯特
Нестор Літописець
1056年1114年。烏克蘭文學之父。東正教克肖者。東歐最古老的『往年紀事』作者。
瑪魯西婭·萩萊
Маруся Чурай 
1625年1653年。烏克蘭歌手、詩人,被譽為「烏克蘭的莎孚」。
格里戈里·斯科沃羅達
Григорій Сковорода
1722年1794年烏克蘭哲學家、文學家、詩人。被譽為「烏克蘭的蘇格拉底」。
伊萬·科特利亞列夫斯基
Іван Котляревський
1769年1838年。現代烏克蘭文學之父。《艾涅依達》作者。
尼古拉·果戈里
Микола Гоголь
1809年1852年。烏克蘭裔俄語作家。以《狄康卡近鄉夜話》、《塔拉斯·布林巴》、《外套》、《死魂靈》等小說聞名。
塔拉斯·謝甫琴科
Тарас Шевченко 
1814年1861年烏克蘭詩人、畫家。創立了烏克蘭標準語。烏克蘭最偉大的詩人。
伊萬·弗蘭科
Іван Франко 
1866年1916年。烏克蘭詩人、翻譯家、語言學家,奧匈帝國烏克蘭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者。
列霞·烏克蘭卡

Леся Українка 
1871年1913年。烏克蘭女作家、詩人,以詩劇《森林之歌》聞名。

當代作家

以下列表根據ホメンコ(201820192021)與奈倉(2023)的文獻整理,按姓氏字母排列。

腳註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