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红磡站

港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紅磡站map
Remove ads

红磡站[注 2](英语:Hung Hom Station),前称九龙车站(英语:Kowloon Station)、香港红磡站(英语:Hong Kong Hung Hom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红磡湾畅运道,属于港铁东铁线屯马线铁路转乘站,亦曾是往返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城际直通车终点站。此站虽以红磡为名,实际上车站是座落于红磡湾西岸,与传统上的红磡区相差约1公里[1]

事实速览 红磡Hung Hom, 位置 ...
事实速览 红磡管制站 Hung Hom Control Point, 国家(地区) ...
Remove ads

概述

现今红磡站的建立,属九广铁路(英段)[注 3]现代化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该工程主要包括全线铺设双轨以及列车电气化,两项工程的起点均由红磡站开始。

原有的九广铁路南端终点站位于尖沙咀,但该车站使用逾半世纪后,未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运载需要,加上车站附近已有一定的发展,当时的英属香港政府须另觅土地以兴建新的铁路终点站。最终政府决定在海底隧道旁的填海地上,斥资约1.5亿港元兴建一座新车站[9],也就是现在的红磡站,同时在车站旁兴建红磡货场。而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亦于1975年5月5日抵达车站为一个纪念她莅港的牌匾揭幕[10],车站并于同年11月30日启用(罗弼时爵士于同月24日为车站揭幕),而正式名称为九龙车站,但坊间普遍以“红磡火车站”称之,而在新车站启用时,曾有不少人质疑名称太普通,并容易让人误会与九广铁路其他车站同样无法突显其终点站的地位[11]。在新九龙车站启用当日,尖沙咀何文田的一段路轨亦停用并拆卸,而尖沙咀的旧九龙车站亦于1978年拆卸,但仍保留尖沙咀钟楼作为法定古迹。而在1990年代,九铁为了与机场铁路的“九龙站”区分而正式将车站更名为“红磡站”[12]

而红磡站至沙田站之间的新路段于1981年4月27日启用;并于翌年5月6日开始使用电气化列车行走。1983年,红磡至罗湖之间逐渐全线双轨及电气化,而原本用作列车转向的转车盘则由月台后方的调车台所取代。

另外,往返中国内地的城际客运服务(直通车)于1979年重新投入服务,城际客运服务列车在香港的终点站亦设于红磡站,城际客运服务开行期间遍及内地多个城市,包括广州上海北京等地。2020年1月28日,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须大幅缩减两地交通,并由同月30日凌晨起暂停红磡站口岸服务,自当日起城际直通车服务亦会暂停[13][14][15][16][17],直至另行通知为止。但在疫情过后,随着2023年穗港高速动车组列车增开香港西九龙站广州东站的班次、2024年开行北京西站上海虹桥站香港西九龙站间的卧铺动车组列车以及红磡管制站跟内地四个城际直通车口岸于2024年7月31日关闭后,城际直通车的服务亦宣告结束[6][7][18][19]

而于2012年动工的沙田至中环线工程将构建香港铁路的“东西走廊”(现屯马线)与“南北走廊”(现东铁线过海段),而红磡站则成为两条走廊的转换站[20]。工程计划利用位于红磡站东侧的红磡货场:包括停用红磡货场及配套国际邮件中心与红磡货运码头,其设施则改建为屯马线列车停放处,并于该位置兴建两层新月台[21]。然而经历数次因工程偷工减料丑闻导致的延迟后,红磡站位于地面新建的G层月台于2021年6月20日率先启用:车站原属西铁线的2、3号月台会搬迁至新月台,西铁线列车同日起改用新2号月台清客,并以不搭客列车跨线路运行至启德站接载屯马线一期的搭客;反之由启德站开出的列车亦会驶进车站新3号月台接载搭客,直至同月27日屯马线全线启用为止[22];而位于地底L1层的东铁线月台则于2022年5月15日因应东铁线过海段正式通车而启用,而车站原属东铁线的1、4号月台会搬迁至新月台以及连接旧有1–4号月台的两个中层大厅亦正式永久停用[23]

Remove ads

车站结构

楼层

目前红磡站共设有4层,其中3/U2层为C出口大厅,同时设有电梯以及自动扶梯通往位于U3层的餐厅;2/U1层为A–B、D出口大厅/隧道;而G层为原城际直通车月台层、东铁线列车停放侧线[注 4]以及屯马线月台;至于L1层则为东铁线月台。

另外,红磡站的上盖设有港铁红磡大楼(港铁学院)及停车场

5红磡站停车场停车场、港铁学院
U3餐厅餐厅、洗手间
3/U2C出口大厅客务中心、商店、自助服务、洗手间、
连接A–B、D出口大厅行人通道、电子储物柜
红磡站平台出入口
2/U1A–B、D出口大厅/隧道自动贩卖机
G东铁线停车侧线、
原城际直通车月台
东铁线列车停放侧线(前东铁线月台)
岛式站台 · 已停用
东铁线列车停放侧线(前西铁线月台)
东铁线列车停放侧线(前西铁线月台)
岛式站台 · 已停用
东铁线列车停放侧线(前东铁线月台)
城际直通车月台
岛式站台 · 已停用
城际直通车月台
原货运月台
侧式站台 · 不开放使用
屯马线月台
屯马线乌溪沙何文田2
岛式站台 · 开右边车门 · 洗手间
3屯马线屯门尖东
L1东铁线月台
东铁线罗湖落马洲旺角东1
岛式站台 · 开右边车门
4东铁线金钟会展

大厅

红磡站大厅的主体结构建于1976年,并由当时的工务司署负责设计。当时的站厅顶部曾装设多个独特的球型照明灯光(俗称“波波灯”),不过在1990年代中期进行改建时被假天花取代。而前九铁于1997年利用原货场地块扩建,增建交通、商业设施并新建屋顶,新大厅由建筑师霍朗明设计。大厅东侧设有绿色钢柱,并以波浪型屋顶覆盖。大厅主体结构位于3/U2层,而C出口、已停用的直通车大厅跟其票务与服务中心以及入境事务处设施亦设于此层;而2/U1层为转换交通层[24],该层并设有A-B、D出口[25]

而车站大部分的商店设于大厅的非付费区内,包括位于大厅的面包糕饼店、零食店、时装店、旅行社等;而A–B、D出口大厅则只有一间便利店设于近D出口位置[26]

而大厅U3层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南侧部分曾于2016年5月开设美食广场“食东西”,进注食肆包括汉堡王鸿福堂日出茶太、烧味站、点一龙及北海道牧场餐厅等,但直到2019年1月突然宣布结业。而原址直到同年10月由麦当劳承租[27];而北侧部分则为由美心集团经营的美心food²以及星巴克

而大厅同时亦设有香港邮政邮箱[28][29]、港铁“会员服务站[30]自动柜员机以及自动售卖机等。另外港铁亦在2016年兴建沙中线期间在车站C出口大厅外设置多间站外商店。

Remove ads

月台

目前屯马线及东铁线月台以两层的叠岛式月台排列,当中位于地面(G层)为屯马线月台;而位于地底(L1层)则为东铁线月台,该四个月台在启用时均已装设月台屏门。至于屯马线月台采用圆柱体的支柱;而东铁线月台则为采用长方体,并且东铁线的月台阔度较屯马线月台的窄。

而红磡站在启用时设有7个月台,而车站北端外墙曾写有“P1-P7”的月台编号[31],而其中四个月台(前1-4号月台)原为香港境内客运线(东铁线以及在屯马线全线通车前的西铁线)月台,然而为配合沙田至中环线工程而须于前红磡货场位置增建新月台,其中两个月台在西铁线于2021年6月改用新月台后停用;而余下的两个月台亦于2022年5月东铁线过海段通车并改用新月台后亦随即停用,而该四个月台会作为停放东铁线列车的侧线。至于城际直通车月台(5、6号月台)采用一组岛式月台排列,目前作为“站见”的展览区;而7号月台则为不对外开放的货运月台,现时只作为备用用途。

另外,车站屯马线月台北端亦设有洗手间,是现时在港铁网络中少数在车站月台上设置洗手间的车站[注 5]

Remove ads

车站艺术

车站设有名为《失而复得》的车站艺术品,由香港艺术家林岚创作。该艺术品由三组作品组成,其中两组位于屯马线月台;一组大型装置计划设置于大厅。作品以不同年代及种类的行李及物件创作雕塑及玻璃图案,以展现站内搭客的不同失物,包括钥匙、钱包、帽子以及鞋等。艺术家指艺术品经历7年才完成,并透露曾经因社会经历不少事件,曾想过放弃继续创作[32]

更多信息 红磡站车站艺术概览, 图片 ...

出入口

红磡站设有14个出入口,其中A–B、D出口设于车站中层(第2层)。

更多信息 编号, 指示 ...
Remove ads

利用状况

自红磡站投入服务以来,该站一直是东铁线的南面终点站。虽然尖沙咀支线于2004年竣工后暂时成为东铁线的中途站,但随着2009年西铁线延伸至红磡站,而东铁线再次以红磡站为终点站,车站亦因而成为东铁线西铁线的终点站及转乘站;而在2021年屯马线全线通车后,车站成为继大围站后另一个东铁线及屯马线的转乘站,作为两线重要的转乘站,每天的繁忙时间均有很多搭客使用红磡站转车,往返九龙及新界[34];而翌年(2022年)东铁线更延伸至港岛区的金钟站,故搭客可选择乘搭东铁线往返港岛区。此外,该站位于红磡海底隧道的九龙入口旁边,邻近海底隧道巴士站,有多条过海隧道巴士路线途经,而在1990年代红磡湾填海前,红磡码头更位于车站旁,因此亦有不少往返新界及香港岛的搭客会在该站转乘过海交通。

另外,车站亦邻近多个重要地标、住宅区及酒店等,在观塘线未延伸至黄埔花园一带时,有不少居民更步行或乘搭巴士、小巴前往红磡站转乘铁路,因此每日均有不少搭客进出红磡站。而每当邻近的香港体育馆有活动进行(如演唱会、国际体育赛事等),车站更会出现大量的人流。

红磡站同时是香港往返中国大陆各地城际直通车的终点站,在广深港高速铁路通车前为唯一直接来往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铁路车站,然而随珠三角一带的陆路交通发展,城际直通车只能在红磡站上落,不及跨境巴士般在港九新界各区上落,班次亦不及跨境巴士频密,城际直通车的客量已开始下跌,而自广深港高速铁路及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客量已大不如前,而在高铁通车一年后,城际直通车客量平均下跌四成多[35]。而目前因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高铁的影响,城际铁路列车已于2020年1月30日起停运[36]

Remove ads

接驳交通

现时位于红磡站站厅外设有红磡站公共运输交汇处(巴士站、小巴站、德士站),内有多条巴士、小巴路线或德士往返各区。

另外,红磡站旁并设有两条行人天桥连接站厅及红磡海底隧道收费广场的巴士站,方便搭客转乘过海隧道巴士往返香港岛九龙各区。此外,收费广场旁亦设有一个巴士终站,位于尖沙咀东

更多信息 接驳交通列表 ...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两铁合并前的红磡车站站名牌(2005年6月)
Thumb
纪念英女王伊利莎伯二世访港的牌匾,该牌匾位于车站中层通道
Thumb
由建筑师霍朗明(Lord Norman Foster)设计的大厅
Thumb
两铁合并前的九广东铁C出口大厅(2007年6月)
Thumb
两铁合并前的月台(2007年9月)
Thumb
九龙南线通车前的月台(2008年10月)
Thumb
大厅商店(2011年1月)

临时车站

九广铁路曾在1910年启用初期[37],于现今理工大学锺士元楼A座及香港历史博物馆之间,设置以木材兴建的临时车站。但该站因结构毁坏不堪,于1921年6月13日停用及被拆卸[38],惟周边土地仍有作为铁路用途。

新车站

1973年,九广铁路开始电气化工程,同时也一同将九广铁路由尖沙咀缩短至红磡,新车站于1975年11月30日启用。其后,原九广铁路局的总部亦改设于此站阁楼,直至1983年2月1日解散为止[39]

而在1978年8月,此车站停车场最顶三层,亦曾一度拨予康乐体育事务处开设体育中心[40],但该中心其后已关闭并还原为车位。

东方快车终点站

1988年,日本富士电视台为纪念成立30周年,东方快车开出一列由NIOE编组的特别列车,于1988年9月7日在法国巴黎里昂车站启程,途经西德东德波兰苏联、中国内地及香港,最后以船运往日本继续行程,全程15,494公里[41]。东方快车于同年9月26日下午2时45分驶进九龙(红磡)车站,同月末将火车装箱并船运往日本山口县下松港,完成余下日本部分的最后一段旅程。

及后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验证,由于该次车程中只有在巴黎里昂车站至香港九龙(红磡)车站一段,列车才在路轨上连续性营运行驶,故健力士世界验证机关最后公布两站间行驶的东方快车路程才承认为世界最长营运列车,打破了定期由俄罗斯莫斯科往返朝鲜平壤的国际列车的行驶里数(曾经营运中最长路程的列车)。

加建站厅

九铁曾于1993年于车站中层兴建2个大厅,以及于1-4号月台尽头兴建一个以粉红色为色系、连接月台及中层的大厅与E出口,方便搭客前往尖东海滨长廊;同时亦将调车台轨道缩短至仅于5-7号月台使用。不过为配合尖沙咀支线工程,位于1-4号月台尽头的大厅及E出口已于2001年2月1日起永久封闭及拆卸。

扩建工程

Thumb
由Foster Asia设计的大厅全景图(2014年8月)

1990年代中期,车站平台向红磡湾方向进行扩建,原位于平台上的巴士终站迁移至现址,新平台上亦新建由英国建筑师霍朗明团队下属的Foster Asia设计的新大厅取代旧大厅,奥雅纳则协助完成了交通流量预测及规划,扩建工程于1997年完成。新大厅顶部采用波浪形设计,向南的波浪使用碧绿色钢材[注 6];而向北的波浪则为玻璃天窗,而其余三侧外墙则为玻璃幕墙。而扩建工程的总承建商为新昌营造厂[42][43],而该大厅亦曾于1998年获得该年的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优异奖;而位于车站中层通道的扩建大厅亦于2002年5月正式启用。

易名

红磡站前称为九龙车站,后来才易名为红磡车站,至于其原因有个讲法,就是为了避免与东涌线以及机场快线九龙站混淆,但是早于1994年,铁路发展策略及东铁尖沙咀支线公布时,就已经建议将九广铁路(英段)由原来位于红磡的九龙车站延伸至尖沙咀,并正式将九龙车站更名为红磡车站。初时称作九龙红磡站,直到1996年2-3月[注 7],九龙车站正式易名为红磡车站,并为九广铁路(英段)亦改名为九广东铁。

而直通车方面,中方一直以九龙站(其英文释名:Jiulong称则以普通话拼音翻译)称呼红磡站,直至2019年4月才改名为香港红磡站(同时把英文译名改为Hong Kong Hung Hom),与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的终点站香港西九龙站一致。

尖沙咀支线

2004年10月24日,尖沙咀支线通车,九广东铁南行列车改以尖东站为终点站。此后直至九龙南线通车前,九广东铁列车只会使用红磡站2、3号月台,而4号月台则作为停放待避列车或以红磡站为终点站之用;而1号月台的编号及路轨更曾一度被停止使用。

  • 下列为尖沙咀支线启用后至九龙南线启用前的东铁线月台排列:
P月台
东铁线停用月台1
岛式站台 · 开左边车门
东铁线罗湖落马洲旺角东2
3东铁线尖东(终点站)
岛式站台 · 开左边车门
东铁线备用终点月台4

九龙南线

一列西铁线列车于原有西铁线月台营运最后一日驶入红磡站(2021年6月19日)

2009年8月16日,九龙南线通车,红磡站成为西铁线的南端终点站,而东铁线的南端终点站亦改回红磡站,而月台停泊位置亦重新编配,并于3号月台北面设有唯一一条接驳东铁线及西铁线的联络线。自此之后,红磡站便成为两线之间一个重要的同台换乘站[44]。然而,由于西铁线列车班次与东铁线的不相同,搭客走过对面月台转乘却未必每次能够乘搭到较快开出的一班列车。因此,港铁在月台内装设多个液晶显示器,这方便了搭客知悉后可横过对面月台还是须经过大厅前往另一月台转乘较快开出的列车。

另外,由于东铁线列车车厢数目以及停车位置与西铁线的不相同,故此搭客如由东铁线转乘西铁线,搭客须走到月台较中央的位置候车[45]

  • 下列为九龙南线启用后、沙中线启用前的东铁线/西铁线月台排列:
P月台
东铁线罗湖落马洲旺角东1
岛式站台 · 开左边车门
2西铁线屯门尖东
3西铁线屯门尖东
岛式站台 · 开右边车门
东铁线罗湖落马洲旺角东4

翻新月台

两铁合并后,港铁为东铁线各车站月台进行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车站月台残旧的观感。工程包括重新为车站配主题色,并加入花的代表,为月台横梁及支柱翻上月台配色的油漆,贴上印有车站主题花图案、附近/主题建筑物/街道及站名书法字的墙纸,且加设港铁化线路图、指示牌、告示等标识系统,将现有指示牌及直立站牌统一为原地铁格式。而红磡站被配色为 红色,主题花为洋紫荆,而街景则为红磡站C出口大厅及香港体育馆。除此之外,红磡站月台还使用了崭新的白色椅及地板翻新。

由于车站月台与站厅翻新工程并非同一计划及非同期进行,因此大厅与月台的配色、主题及用料未必相同。

沙田至中环线

Thumb
红磡站以北的屯马线路轨
西铁线列车驶经新旧红磡站路轨的交界处
Thumb
为配合沙中线的建造,红磡站大厅再度进行翻新,并于2016年3月底开放工程完成的南面部分
Thumb
港铁曾在原有西铁线2、3号月台加设栏杆及5条连接旧有东铁线1、4号月台的临时行人接驳通道,有关设施沿用至东铁线过海段启用为止
Thumb
东铁线过海段启用后永久封闭的原中层大厅入口

沙田至中环线落实兴建时,港铁决定在车站旁的前红磡货场位置(即红磡站旧客运月台以东位置)兴建两层岛式月台[46]。其中设于地面的岛式月台供屯马线(由西铁线及屯马线一期合并)使用;而地底的岛式月台则予东铁线使用,而原有的月台会作为予东铁线列车的停泊侧线。

新月台建造工程于2013年展开,并已于2020年中完成。由于工程在现有大厅之下兴建,不能超过7米的高度限制,故须采用特制建筑机器施工[47]

港铁原定计划将东铁线与西铁线月台拨归城际直通车使用,但考虑到广深港高铁通车后城际直通车需求将会下降,加上前红磡货场会改建为作为屯马线列车的停放处,故港铁决定改建旧有的1-4号月台,日后用作东铁线列车停泊侧线,而2号月台北端路轨也将重新接驳东铁线路轨[48]

而红磡站的东铁线/屯马线站厅会重置在翻新后的C出囗大厅,而位于中层的A-B、D出囗的票务大厅亦会永久关闭,同时并会加设两条连接至C出口大厅的行人通道(两条通道均各设两条自动扶梯)以及电梯连接中层通道[49]

C出囗大厅进行斥资近50亿,分为三阶段的改建工程。工程期间,现有车站会继续使用,但至少有约30间商户及食肆需局部关闭,并采取临时措施,包括人潮改道及更改出入口位置等,而不会影响搭客及列车服务。

首阶段的车站改建工程将近香港体育馆的一列商铺及C3出口关闭,迁移自动售票机及旅客服务站等设施;直通车抵港的搭客则需使用有盖行人道到大厅。改建工程于2014年9月展开,部分商铺于8月中已关闭,而C3出口亦在同年9月封闭,而相关工程于2016年3月30日完成。

第二阶段则会改建靠近巴士终站的北面大厅,并关闭所有大厅商铺,工程于2017年2月19日完成。

最后阶段则改建站厅中央位置。港铁预计于2022年,每日会有32万人次进出红磡站[50][51]

为配合沙中线的屯马线轨道接驳工程,车站前西铁线2、3号月台亦曾于2015年暂时轮流停用,以便加设路轨转辙器。

原本沙中线的东西走廊(现称屯马线)可望于2019年通车,但鉴于沙中线偷工减料丑闻,而最坏情况甚至会拆毁原本快完工的月台重建,最终只能分段通车。唯政府及港铁后来指车站新月台结构安全不用清拆,仅会用不同方式为月台进行加固工程,相关工程已于2021年1月完成,屯马线纵而踏入试营运阶段。自2021年2月16日起,屯马线一期部分列车在抵达启德站后,会先确保所有搭客已下车,然后列车将继续驶往红磡站,再在红磡站折返,中途停靠沿途各站,以进行路段调试。

为配合沙中线的东铁线路轨接驳工程,港铁曾于2021年1月10日起至同年10月期间在指定的星期日将东铁线旺角东站至红磡站的列车服务暂停,同时港铁亦安排免费接驳巴士往返红磡站及九龙塘站。而西铁线搭客在红磡站出闸时不用缴付车资。

最终经过多个月的连番调试,港铁及政府在2021年5月28日宣布屯马线将于同年6月27日全线通车,而西铁线于通车前一星期的6月20日会率先改用红磡站新月台,与屯马线一期调试合并运作。而原有的西铁线月台并在同日凌晨停用,并加设5条行人接驳桥横跨西铁线原有两条路轨以接通旧有东铁线1、4号月台,以便东铁线搭客毋须像以往般经过大厅并上下楼层[3][52][52][53][54][55]。而由于往返旧有东铁线月台及屯马线月台需要经过站厅,步行需时约3分钟,期间搭客须上落楼层两次,无法像以往可以在对面月台转乘[56][57]

2022年5月14日,自1975年启用的旧月台最后一日运作,有不少市民及铁路迷于该日晚上拍照纪录。而当日末班车在深夜约12时28分由红磡站开出,列车离开车站期间有大批铁路迷挥手道别[58]

Thumb
兴建沙中线期间的C出口大厅全景图(2016年5月)
Thumb
兴建沙中线期间的C出口大厅南面U3层美食广场全景图(2016年5月)

城际直通车停运

2020年1月28日,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须大幅缩减两地交通,并由同月30日凌晨起暂停红磡站口岸服务,自当日起城际直通车服务亦会暂停[13][14][15][16][17],直至另行通知为止。

2024年7月31日,入境事务处宣布关闭红磡管制站[7],而四个对应的内地城际直通车铁路口岸亦在同日关闭[6],城际直通车服务亦宣告结束[59]。2025年1月17日,港铁宣布从当日起撤销红磡站的过境限制区(包括5、6号月台及车站大厅部分区域等)[60]

“站见”展览

2024年1月,有报道指出港铁公司正计划年内将红磡站旧月台重新开放,并在该处展出退役列车[61]。同年4月21日,港铁宣布为庆祝公司成立45周年,将在红磡站举办名为“站见”的铁路展览,当中会在红磡站城际直通车月台(5、6号月台)展示三款退役列车,包括6卡中期翻新列车、未翻新的E44编组都城嘉慕列车以及56号G16型柴油机车;而大厅内亦会展示不同时代的设施与制服,包括九龙湾车厂车务控制台、雷达钟、纪念车票、尖沙咀钟楼铜钟及港铁现代化列车车头等,并且于同月27日起于逢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开放予公众预约免费参观,原定展出至该年年末[62][63]。由于反应热烈,港铁后来安排自该年7月起可预约平日参观时段[64],其后在2025年1月17日宣布将展期延长至该年年底,并将九广通列车加入展览[65]

工程质素争议

新建月台钢筋接驳位造假事件

2018年5月30日,香港《苹果日报》报道红磡站地底新建月台的两幅主要墙身,近两成螺丝头破损或移位,不能与月台层的钢筋接驳扭紧,而负责承建商礼顿建筑不但未有更换问题部件,反伪装成功接驳,安排工人将钢筋剪短。工程师指有关做法让钢筋拉力大减,影响结构承重能力,最严重可导致全层倒塌。而位于下层的南北走廊(即东铁线)月台层板搭建后,连续墙的接驳位在2016年6月被拍摄的相片显示多处出现渗水。而港铁一度否认墙身渗水,直到媒体公开渗水的影片及相片后,港铁才承认问题[66]

2018年8月31日,时任运输及住房局局长陈帆在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昨召开特别会议披露政府巡查红磡站巡查期间发现月台层板底部出现“蜂巢”现象,有混凝土剥落,部分钢筋外露,故已要求港铁检视层板是否安全,又指不排除凿开层板检验。时任署理路政署署长陈派明补充,该署在同月28日于红磡站扩建月台视察,发现屯马线月台层板的B、C1及C2区域底部出现“蜂巢”现象、范围约“几个平方米”,深约10厘米;而时任屋宇署副署长余德祥指,屋宇署人员在同月29日亦有巡查有关位置,发现港铁已移除相关部分的混凝土结构。该署检查后认为该月台层板无明显危险,故而提及会每周都到现场勘察。

意外及重大事件

列车出轨事故

Thumb
2019年9月17日,工作人员正在列车出轨意外现场善后

2019年9月17日早上8时31分左右,东铁线一列港铁中期翻新列车旺角东站交叉渡线驶入红磡站1号月台期间突然出轨,导致列车其中三节车厢偏离路轨并撞毁西铁线路轨上的车挡器,当中有两节车厢之间接驳位断开,部分车厢的乘降门飞脱,为自1994年后第二宗港铁搭客列车出轨严重事故[注 8][67][68]。事故造成8人受伤[69]。受事故影响,东铁线红磡站至旺角东站服务全日暂停;西铁线屯门站至红磡站服务须每12分钟一班;而东铁线旺角东站至罗湖站以及西铁线屯门站至南昌站服务维持每6分钟一班;旺角东站至落马洲站服务则维持每18分钟一班,另外港铁亦安排免费接驳巴士往返大围站钻石山站,同时有19班城际直通车班次须取消[70]

反修例运动示威者破坏

Thumb
2019年11月17日晚上,连接理大和红磡站的行人天桥陷入火海,从红隧望出去火势猛烈

2019年受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影响,红磡站及邻近露天路轨曾被多次破坏,导致车站于2019年10-11月期间多次关闭。而于同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学冲突期间,有示威者尝试封闭通往红磡站天桥。其中在2019年11月17日晚上,连接理大与红磡站的行人天桥多次被示威者纵火,以防止警方走入校园,期间一度传出爆炸声[71]。翌日,港铁表示红磡站服务须暂停,直到同月25日才重开。不过车站通往尖东、理工大学、红磡海底隧道来回方向巴士站的A、D出口仍须关闭[72][73][74]

其他事件

  • 2022年7月20日,一名66岁老翁在红磡站与其家人失去联络,直到约6小时后才被站内清洁工发现其昏迷于非付费区的伤残洗手间。随后该名老翁被送往伊利沙伯医院急症室抢救,唯最后宣告不治[77][78]。而同年8月11日,港铁首席执行官金泽培在召开2022年港铁中期业绩公布会期间亦提及对该男子在红磡站死亡事件深感婉惜,并向事主家人致以深切慰问[79][80];而港铁香港客运服务总监杨美珍表示已展开详细内部调查,结果显示当日协助寻找事主的处理方式以至跟进及沟通有方面不足之处,并会严肃跟进要改善的地方及措施,亦会配合警方调查与切实执行相关结果,亦会与事主家人保持联络,并提供可行协助[8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