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注音符號中第一個字母,也是臺灣方音符號第一個字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ㄅ
Remove ads
Remove ads

)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包」的古字「」字,發音則取國音「包」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

更多資訊 注音符號灰底不用於國語官方注音;每格次行爲萬國音標, 聲母 ...

「ㄅ」的發音為不送氣清雙唇塞音//,不過單講「ㄅ」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ㄅㄜ」。

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粵拼中對應的為b,威妥瑪拼音臺羅拼音馬拼等則為p。

Remove ads

相關變體

在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增加了「ㆠ」()作為「ㄅ」的濁音對應,寫法為最末筆收個圓但不突出。臺灣方音符號亦從之。「ㆠ」發音為濁雙唇塞音/b/,可用於蘇州話廈門話松江話浦東話粵語勾漏片封開話臺灣話中古漢語等有濁雙脣塞音的漢語,在臺羅拼音中對應的即為b。方音注音符號則改作「」形。

此外,臺灣方音符號還有「ㆴ」(),為縮小版的「ㄅ」,寫在韻母元音後,用於雙脣入聲//。在臺灣方音符號裏,其上多一點表示陽入,無點則為陰入。它在粵拼臺羅拼音對應為寫在字末的p,如「立」的臺語發音為/lip̚˦/,寫為「ㄌㄧㆴ‧」〔li̍p〕。此音在閏音符號中寫作「」,見條目。方音注音符號則「」與「」皆有使用,視乎該地區的標註習慣。

閏音符號還有「」號,為「ㄅㄈ」的合音、不送氣清唇齒塞擦音/pf/,用於西安話「朱」之聲母。

另外,在馬祖閩東 (福州) 話裏,連讀時會出現濁雙唇擦音/β/。馬祖閩東 (福州) 話注音符號定作「」號,見條目。

Remove ads

現代用法

官話青少年用語中,「ㄅ」也指「吧」、「不」、「掰」的諧音。例如「好ㄅ」等同於「好吧」,「ㄅ要」就是「不要」,「ㄅㄅ」即是「掰掰」。

編碼與拼音

更多資訊 字元, 圖檔 ...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