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瑞典關係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瑞典关系
Remove ads

中國—瑞典關係瑞典語Relationer mellan Kina och Sverige),是指歷史上的中國瑞典、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瑞典王國之間的雙邊關係。

快速預覽 中華人民共和國, 瑞典 ...

歷史

早期

中瑞兩國之間的交流可追溯至17世紀,當時瑞典航海家尼爾斯·馬特松·基奧平瑞典語Nils Matsson Kiöping與數名荷蘭東印度公司商人經海路到達福建廈門;返國後,基奧平把經歷編撰成書,該書面世於1667年,為首本介紹亞洲瑞典語書籍[2]

據《清史稿》,中國人始於雍正十年(1732)記錄到瑞典的存在[3]

18世紀時,中國產品在瑞典掀起了一股熱潮,不少瑞典花園莊園均採用了中式風格,當時亦有逾百艘瑞典商船來華進行貿易;當時亦有中國人到訪瑞典,而其中一人更覲見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2]。1847年,清政府瑞典-挪威簽署中瑞挪廣州和約貿易章程。當時英國向清朝輸出鴉片,而瑞典政府譴責、並禁止瑞典人參與鴉片貿易[2]。1907年,瑞典政府在北京建立公使館,並派駐公使[2]清朝末年,一名中國官員在瑞典考察後所撰寫的報告,名為《瑞典國記略》,但未署名,此份報告為中國對瑞典最早的全面記述[4]

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曾在1896年至1935年到新疆西藏等地區進行考察,並向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提供意見,倡議鋪設連接中原和新疆的鐵路[5]

Remove ads

雙方建交

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在同年5月9日與之建交,成為首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建交後,兩國關係平穩發展,而中瑞兩國在多個領域均有交流和合作[6]。此外,莫言秦大河施一公等多個華人曾分別獲瑞典非官方組織頒授獎項[7]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陳育明於2015年曾指出,雖然中瑞兩國距離遙遠,但兩國人民渴望彼此了解,並期盼增進兩國友誼[7]

衝突初起

2015年初,一個由瑞典電視台拍攝的節目被指透過瑞典家庭模仿華人用餐的場景來貶低中國人形象,惟節目負責人否認辱華[8]

2016年1月21日,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瑞典駐華大使館發表聲明:「瑞典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這表明我們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並且瑞典與台灣沒有建立外交關係。」[9]

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瑞典籍公民桂敏海在泰國芭提雅寓所被中國警方帶走[10][11],兩國關係出現大波動。瑞典方面積極提出斡旋方案,多方面接觸有關人士,爭取桂敏海回國,但桂敏海涉嫌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機密,目前仍受到中方羈押[12][13]。外界認為桂敏海的失蹤是2018年9月中國遊客事件引發兩國間外交風波的原因之一[14]

2017年6月26日,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到訪中國大陸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並與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加深兩國在經貿、創新、文化、體育、旅遊等各領域及北極事務中的合作。[15]

2018年4月18日,中國政府宣布自同年5月1日開始包括瑞典在內59國可以免簽旅遊入境海南省30天[16]

Remove ads

關係惡化

2020年1月初,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發表某些瑞典當地媒體「有批評、指責和抹黑中國的習慣」,就如一個48公斤級的拳擊手,「不斷挑戰」86公斤級的拳擊手。桂從友的言論被視為「威脅」瑞典媒體,他此前還曾以「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評論中瑞關係。瑞典外交部在1月21日召見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談話[17]。3月30日,瑞典《每日工業報》在報紙全版刊登評論文章,以「近平病毒」批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導致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操控有關疫情數據的輿論、以及散布「病毒並非來自中國」的做法[18]。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對評論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稱《每日工業報》將科學問題政治化不僅是對科學的藐視,更暴露其狹隘和對生命的褻瀆。[19]

2020年4月,因交流減少兼外交關係惡化,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決定不續簽與上海的雙城協議[20]

2024年2月,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自2月9日起,包括瑞典在內59國因商貿、訪問、探親、醫療、會展、體育競技等需要(工作、學習事由除外)可以免簽入境海南停留不超過30天,但活動範圍僅限海南省行政區域[21]

2024年11月,中國散貨船「伊鵬3號」疑似「蓄意破壞」連接瑞典和波羅的海水域的兩條海底光纖通訊電纜,瑞典因此派出瑞典最大型的巡邏艦波塞冬號(舷號KBV001) ,以加強對中國船隻的監控。[22]

2024年下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單方面給予部分歐洲國家免簽證入境待遇,但瑞典被排除在外,有報道認為與「源於華裔瑞典籍出版商桂民海被中國政府拘留」有關。[23]

Remove ads

經貿關係

中瑞之間的經貿來往在兩國建交以來發展長足。1957年,中瑞兩國的雙邊貿易總額為約3.2千萬美元;2003年,兩國的雙邊貿易總額為41.7億美元,比去年增長逾10億,其中中國到瑞典的出口額為14.5億美元,而瑞典到中國的出口額為27.2億美元[6]。截至2004年,瑞典在中國共有607個投資項目,該國亦有8家中資企業[6]。截至2023年,中瑞兩國雙邊貿易額為188.5億美元,其中,中方向瑞典出口94.7億美元、瑞典向對華出口93.7億美元。截至2023年12月底,瑞累計在中國投資項目1918個,實際使用金額68.8億美元,中國對瑞典投資累計達194.8億美元[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瑞典在亞洲地區最大貿易夥伴[25];瑞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歐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24],中瑞兩國政府通常每兩年召開經貿聯委會,就一些兩國皆關注的經貿議題進行磋商[26]

吉利投資瑞典企業

Thumb
沃爾沃汽車中國總部位於杭州,毗鄰吉利總部

由於當年持續虧損,福特汽車公司於2008年12月出售沃爾沃汽車[27]2009年10月28日,福特確認,在考慮了多個報價後,沃爾沃汽車的首選買家是吉利控股集團[28][29]2009年12月23日,福特確認已與吉利達成協議。2010年3月28日,雙方簽署了最終協議,交易金額為18億美元。歐盟執委會中國商務部分別於2010年7月6日和29日批准了該交易。交易於2010年8月2日完成,吉利支付了13億美元現金和2億美元票據。[30][31]此次收購是中國汽車企業迄今最大的一筆海外收購。[32]

此次收購促進了沃爾沃的復甦,並為吉利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和管理進步。在吉利的引導下,沃爾沃汽車開發了一系列新3缸和4缸柴油和汽油發動機,以取代更大的發動機。它還開發了一種名為「沃爾沃可擴展產品架構平台」的新型汽車平台。2015年,該品牌的銷量首次達到50萬輛,並在2023年繼續超過70萬輛。[33][34]兩家公司聯合開發發動機和平台,尤其是沃爾沃、吉利汽車領克汽車使用的緊湊型模塊化架構平台。技術專長的提高和完善的生產管理系統使吉利從2010年開始銷量大幅增長。[35]

Remove ads

文化關係

中瑞兩國及其相關部門曾分別在1983年、1992年、1998年、2001年、2010年簽訂有關文化交流的協定,而兩國文化部門之間有頻繁的高層訪問[36];瑞典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馬福力曾指出,中瑞兩國的人民已展開大量文教交流[37]

中瑞兩國在1964年開始正式交換留學生;目前,瑞典約有4000名中國留學生,而中國約有100名瑞典留學生[6]

中瑞兩國政府於1978年簽訂有關合作發展工業科技的協議;此後,兩國之間的科技交流發展穩定,合作領域包括冶金學造紙術海洋學氣象學醫學製藥工程資訊科技等,亦有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38]

中國在瑞典設有四所孔子學院,其中設於2005年的斯德哥爾摩大學孔子學院為歐洲第一所、全球第二所的孔子學院[39];不過,斯德哥爾摩大學於2015年初宣佈將關閉孔子學院,並認為中瑞兩國目前已有全面的學術交流,設立孔子學院「多餘」[40]。2020年4月,瑞典境內所有孔子學院均遭到關閉[20]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