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洲運動會

地區運動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洲运动会
Remove ads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亞運;英語:Asian Games,簡寫:Asiad)是亞洲的綜合性運動會,為國際奧會承認的地區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亞奧理事會)主辦,每4年一屆。其前身是遠東運動會西亞運動會,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原定於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由於主辦國籌備等原因延至1951年舉行,目前共舉辦19屆。亞運會受國際奧會認證為僅次於奧運會的第二大綜合性運動賽事[1]

快速預覽 簡稱, 格言 ...

亞運歷史

遠東運動會

1912年,中華民國日本菲律賓三國代表經協商後成立了遠東體育協會,並於次年舉行第一屆遠東運動會。從1913年至1934年間,先後在馬尼拉上海東京大阪等地舉辦了十屆遠東運動會,最初是每兩年舉行一屆,1927年後改為每四年舉行一屆。前幾屆運動會只有中華民國、日本、菲律賓三國參加,第九及第十屆,分別有印度荷屬東印度組團參加比賽。開設的比賽項目有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棒球網球排球等。

1934年,日本堅持將滿洲國拉入遠東運動會,遭到中華民國的抗議並宣布退出,遠東體育協會宣告解體,原定於1938年在日本大阪開幕的遠東運動會亦永久取消。二戰後,該賽事並未復辦。[2]

西亞運動會

亞洲業餘體育聯合會的成立

1948年7月,倫敦第14屆奧運會舉行期間,中華民國與菲律賓的體育人士欲恢復遠東運動會,並與亞洲各國體育人士商討。當時印度體育領導人古魯·杜特·松迪英語Guru Dutt Sondhi認為遠東運動會不足以體現亞洲體育運動的水準和亞洲人民團結精神,主張創辦一個所有亞洲國家的亞洲運動會。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代表,並邀請了韓國、中華民國、菲律賓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有關文件和章程並確定於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運動會延至1951年舉行)。1949年2月,亞洲國家體育組織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了「亞洲業餘體育聯合會」(隨後更名為「亞洲運動會聯合會」)。

混亂年代

1960年代開始,因亞洲多地政局動盪,亞運會的發展進入一個相對混亂的時期。1962年,東道主印尼因宗教與政治問題拒絕以色列台灣參賽,導致國際奧會終止了對亞運會的資金支持,並取消印尼的國際奧會會員資格。印尼因失去奧運會參賽權,於次年(1963年)舉辦首屆新興力量運動會,嚴重影響到亞運會與奧運會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國際奧會立即宣布全面封殺所有參加新興力量運動會的運動員,取消他們參加奧運會的資格。[3]1965年,印尼發生九三〇事件蘇哈托上台後,採取一系列手段修復了與國際奧會的關係,僅舉行過一屆的新興力量運動會隨之宣告夭折。

1968年,韓國首都漢城發生青瓦台事件,韓國以國家安全與財政壓力為由,宣布放棄1970年亞運會的主辦權。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原先希望日本接辦,但日本以舉辦大阪世博會為由拒絕[4],最終在多方協調下由1966年亞運會東道主曼谷繼續舉辦,各會員國共同分擔辦賽經費。[5]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1973年,亞洲運動會聯合會以38票對13票將中華民國排除會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之,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首屆亞運會。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國家亦首次獲得參賽資格。[6]第四次中東戰爭影響,阿拉伯世界普遍反對以色列參加本次亞運會,但伊朗國王巴列維堅持讓以色列參加本次亞運會。[6]

1975年,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因政局混亂與財政危機,撤回了其主辦1978年亞運會的計劃。曼谷再次接辦,成為史上首個三次舉辦亞運會的城市。[7]由於阿拉伯國家的聯合抵制,以色列沒有參與本次亞運會。多個體育管理機構對此表示抗議,國際奧會更威脅禁止參加本屆亞運會的運動員參加1980年奧運會。最終,部分代表團因國內局勢混亂或擔心受到國際奧會處罰而放棄參賽[8]

Remove ads

重組與擴張

1978年亞運會前後的風波促使亞洲各國開始對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的章程進行修訂。1981年11月,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簡稱亞奧理事會) 正式成立,成立時排除了以色列台灣[9]印度定於1982年舉辦亞洲運動會,而亞奧理事會決定維持原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的賽程安排,亞奧理事會正式開始監督賽事則始於1986年漢城亞運會[10]

1990年北京亞運會,在中國政府的介入下,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重新獲准參賽[11]澳門汶萊巴勒斯坦也首次進入亞運會大家庭。在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影響下,藤球卡巴迪軟式網球等項目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項目。漢城、北京先後以極大的投入舉辦了相當隆重的亞運會,自此將亞運會的規模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2]

1991年,蘇聯解體1994年廣島亞運會,首次有來自中亞的前蘇聯加盟國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參賽,廣島也成為歷史上首個舉辦亞運會的非首都城市[13]。然而,伊拉克海灣戰爭而被暫停參賽,朝鮮則因與日本的政治矛盾抵制了本屆賽事。1998年亞運會再次由曼谷舉辦,但這次卻是曼谷首次通過申辦程序獲得主辦權[14]。泰國獲得主辦權之後,斥巨資修建了拉加曼加拉國家體育場等大型場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泰國經濟崩潰,曼谷最終頂住壓力成功舉辦本屆亞運[15]

2002年釜山亞運會朝鮮韓國的運動員首次在統一旗下一同步入開幕式會場,阿富汗東帝汶亦首次參加亞運會。2006年,杜哈成為第二個主辦亞運會的西亞城市。2010年廣州亞運會共設置42個大項,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亞運會,同時,第一屆亞帕運會也在廣州舉辦。2022年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霹靂舞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標誌著亞運會開始順應時代與年輕人的喜好做出新的改變[16]

Remove ads

會徽及會旗

舉辦城市

亞運會的舉辦城市由亞奧理事會執委通過淘汰制投票得出,即如果所有城市在首輪投票中都沒有過半數勝出,就將票數最低的城市逐個淘汰,以此類推,直至將剩下兩個城市決出勝負。在投票前,亞奧理事會執委們還要對各申辦城市進行全方面的考察以決定其投票意願。

2010年以來,亞運會主辦城市通常會在亞運會結束後不久舉辦亞帕運會[17]

亞運會與其他綜合性運動會的區別

奧運會

  1. 範圍不同,奧運會是全球性的體育比賽,亞運會是亞洲範圍內的體育比賽。
  2. 比賽項目不同,亞運會中有很多非奧運項目。
  3. 參賽者不同,奧運選手來自世界各地,亞運選手只是來自亞洲。
  4. 部份亞運項目是奧運資格賽,只需達到指定名次就可獲得奧運參賽資格。
  5. 部分亞運項目是該單項的世界盃亞洲區資格賽,同樣達到指定名次就可獲得世界盃參賽資格。

其他國際性綜合運動會

泛美運動會歐洲運動會全非運動會太平洋運動會等各洲綜合運動會相比,亞運會擁有較多比例的非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比賽項目

亞運會開設的比賽項目由亞奧理事會認可。主辦國可在認可的項目中選擇比賽項目,每屆亞運會比賽項目不得少於11項,除田徑和游泳以外的項目由亞運會主辦國選擇,所設各項目至少須有4個以上參賽隊。而且考慮亞洲不同區域的傳統文化特點,並且為亞洲各個國家或地區的青年提供展示技能的機會及增加亞運會的吸引力,亞運會設立一部分非奧運項目

2018雅加達亞運首次將電競比賽列為和游泳、田徑一樣的奪牌競賽,選手們將為了國家榮譽爭奪六個項目的獎牌。雖然電競在雅加達亞運只是表演項目,但2022年的杭州亞運就列為一項正式比賽項目。

更多資訊 比賽項目, 設立年份 ...

報名規定

  1. 個人項目:
    1. 田徑和游泳項目,每個會員組織可報2人(無替補隊員)。
    2. 其他項目,每個會員組織可報1人(無替補隊員)。
  2. 集體項目:每個會員組織可報1隊,每隊人數不得超過有關國際單項聯合會所允許的人數。

參賽國家及地區

Thumb
亞奧理事會會員分布圖

亞運會參賽國家和地區均為亞奧理事會成員,目前亞奧理事會共有45個成員國家和地區[18]

以色列過去為亞奧理事會的成員之一,但由於政治因素退出亞奧理事會(因為鄰近或相關國家,至今只有約旦埃及土耳其承認其地位並和平往來),沒有再參加第8屆之後的亞運會(之後就參加歐洲運動會)。

而同在亞洲的土耳其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賽普勒斯也非亞奧理事會的成員(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也同時承認以色列巴勒斯坦)。

最有價值運動員

1998年曼谷亞運會開始設立「最有價值運動員」稱號,該稱號由世界各國媒體投票產生,為亞奧理事會和賽會組委會認可官方獎項。

總獎牌榜

亞運會參賽各國的排名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1. 金牌數排列名次:先看金牌數,如金牌數相等看銀牌、再相等看銅牌以此類推。
  2. 獎牌數列名次:將金、銀、銅牌數相加,多者列前,若相同再以第1項排名
  3. 以前三名換算分數總和排名次: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得分相加,總分多者列前,若相同再以第1項排名。

以下是採用第一種排名方法所統計得到的各參賽國排名:

更多資訊 排名, 國家/地區 ...

歷屆亞運會

更多資訊 屆次, 主辦地 ...

參考及註釋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