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斯蘭曆

伊斯兰教国家通用的历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斯蘭曆又稱回曆、回回曆、希吉來曆,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麥加出走至麥地那的公元622年為元年,是世界穆斯林所通用的曆法[1][2][3]。由於穆罕默德遷徙至麥地那的事件被稱作希吉來,伊斯蘭曆在表示年份的時候以此為基準,表達該年是在希吉來之前或之後的多少年,例如公元2007年對應的伊斯蘭曆1427年,就是指希吉來後的第1427年[4]

伊斯蘭曆是純陰曆,也是現今唯一仍獲廣泛使用的陰曆[5][6][a]。月亮圓缺一次就是一個月,一年有12個月,不設閏月[8]。每30年就有11年是閏年,平年354天,閏年則有355天[1][9]。鑑於陰曆的每個月只有29至30日,陰曆的一年比陽曆少11至12天,所以伊斯蘭曆每年的月份和節日都在格里曆的不同日子上[10]。許多穆斯林都出於宗教目的而採用伊斯蘭曆,但在一般事宜上都常用格里曆。[11]

使用伊斯蘭曆可被視為是伊斯蘭國家、社會及文明的象徵[12]。在政治上,採納伊斯蘭曆反映政府提倡伊斯蘭價值觀,推動伊斯蘭文化認同感[13][14]。相反,棄用伊斯蘭曆或許是轉向世俗化、拋棄伊斯蘭教傳統的政策[15][16]

Remove ads

名稱

伊斯蘭教在唐初傳入中國,稱穆斯林為「」,其天文學則在宋朝初期傳入[17][18][19]回回回紇回鶻的音轉和俗寫,指稱蔥嶺一帶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故他們的曆法又被稱為回回曆、回曆[20]。到元朝時,西域人札馬魯丁撰寫《萬年曆》,並獻給忽必烈,忽必烈下令頒行,故元代的回回曆就是指萬年曆[21][22]。元初契丹大臣耶律楚材在稱讚回鶻曆法時稱之為「西域曆」[23]清代稱回曆為「土盤」[24]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發通知,認定伊斯蘭教是國際通用的名稱,中文學術上多把回曆稱作伊斯蘭曆、伊斯蘭教曆[25][26][27]。按照阿拉伯語可譯作希吉來曆或希吉拉曆,該詞可意譯為「徙志」,故又可稱徙志曆[28][29][30][31]

阿拉伯曆分為太陽曆和太陰曆,太陽曆是指以日為中心的曆法,而太陰曆則以月為中心,其中的太陰曆就是伊斯蘭曆[32][33]波斯曆是太陽曆法,即以太陽行經十二宮一周為一年,與伊斯蘭曆不一樣[34]

Remove ads

歷史

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鑑於宗教和祭祀用途,古阿拉伯人也採用陰曆,但置閏[35][36]。根據學者伊斯梅爾·浦那瓦拉英語Ismail Poonawala解釋,陰曆的每個月份只有29至30天,因此陰曆的一年比起陽曆的365天少,為了使陰曆的月份對得上陽曆的季節,古阿拉伯曆法每兩至三年就會置一個閏月[37]。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世的兩個世紀之前,許多阿拉伯人受到猶太人的影響,開始使用陰陽曆[38]

穆罕默德在約613年開始傳教,遭到當時統治麥加的古萊什部落迫害。他在622年與信眾一起遷徙至當時稱為雅茲里布的麥地那,此事被稱為希吉拉。[39]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接收的一段《古蘭經》經文明確禁止了置閏月的做法:「依真主的判斷,月數確是十二個月…… 展緩禁月,適足以增加迷信,不信道的人們,因此而迷誤。他們今年犯禁,明年守禁,以便符合真主所禁的月數,而犯了真主所禁的月份;他們為自己的惡行所迷惑。真主是不引導不信道的民眾的。」[40]因此,伊斯蘭曆成為純陰曆[41]

據大部分學者所述,在穆罕默德逝世六年後,哈里發歐麥爾·本·赫塔卜出於行政的用途而推行伊斯蘭曆[42]。據說,歐麥爾有一天收到的文件上有「舍爾邦月」一詞[b],但他不知道那是指上一年還是今年的舍爾邦月,於是他召集了同仁商討釐定日期的辦法[44]。另有一個說法指是巴斯拉的官員搞不清楚哈里發命令所指的日期,因而提請哈里發澄清[45]。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認為希吉拉代表了伊斯蘭教成形和踏入新時代,建議把先知遷至麥地那後的那一年定為伊斯蘭曆的第一年,歐麥爾予以採納[46]。至於以哪一個月份為起始,有人建議賴比爾·敖外魯月,那是先知開始遷徙至麥地那的月份,另一些人則建議穆哈蘭姆月,最終歐麥爾決定始自穆哈蘭姆月,因為那是聖月,也是人們朝聖返途的時候[47][48]

穆斯林在7世紀擴張,把伊斯蘭曆帶進埃及波斯[49][50]。在分別統治印度和安納托利亞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伊斯蘭曆也是確定和編排日期的主要方式[51]。雖然如此,出於行政和農業上的需要,中世紀的穆斯林同時也會使用當地的陽曆和固定曆,例如埃及曆法儒略曆及波斯曆。安達盧西亞中亞印度的穆斯林保留他們的傳統曆法。[52]伊斯蘭曆在元朝時傳入中國,並隨著伊斯蘭教在13至16世紀的傳播而傳入東南亞[53][54]

1584年,莫臥兒帝國皇帝阿克巴以陽曆算法的法斯利曆烏爾都語فصلی تقویم取代了伊斯蘭曆,而17世紀初統治爪哇蘇丹阿貢爪哇語Sultan Agung卻採納伊斯蘭曆法[55][56]。18世紀的奧斯曼帝國採納了儒略曆為陽曆,但在宗教事宜上繼續使用伊斯蘭曆[57]。在1870年的埃及,隨著南歐的勞工湧入和西歐的干預,伊斯蘭曆的使用開始式微[58]

Remove ads

年份

閏年

法蒂瑪王朝制定的伊斯蘭曆(表格式伊斯蘭歷)以12個月為一年,奇數月份設30天,偶數月份設29天,但閏年之最後月份則由29天增置一閏日即30天。伊斯蘭教曆平年354天,閏年355天,30年中有11個閏年,不置閏月。

伊斯蘭教曆置閏是以每30年為一個「週期」設置11個閏年;現今之1439年在第48個週期,1441年進入下一個週期。留意平均一天文年有 354 11/30 天,而每一通用年則有354天,即在每一30年周期的每1通用年將累積餘下11/30天(相對天文年而言)。當有關餘數一旦超過半天(即15/30天),1天閏日即會置在該年之末,然後餘數減1天。遂第2通用年後餘數,將因該1天閏日的置入,由22/30天減至-8/30天,由此每一30年周期的閏年年第如下:

2、5、7、10、13、16、18、21、24、26 及 29

如閏日在餘數等於或大於半天的情況下置入,則上述閏年年第,除由第15年 代替第16年置閏,其他維持不變。

一平均月為 29 191/360天即天,每月相差0.000033個太陽日,累積達2428年則會出現1日的偏差。法蒂瑪王朝制定的伊斯蘭曆在短期內因各種因素也會導致其偏離按天文觀察而制定的曆法。

Remove ads

換算

伊斯蘭曆平均每年只有354天8小時48分,與格里曆曆年的平均長度365.2425日相比,每年少10日21小時1分。每32.6個陽曆年,伊斯蘭曆就少一年。伊斯蘭曆和公曆之間的換算可以參照下列公式粗略計算:

Remove ads

月份

伊斯蘭教曆以月亮圓缺一周(朔望月)為一月,歷時29日12小時44分2.8秒。單數月份即1、3、5、7、9、11月為「大建」即大月,有30天;雙數月份即2、4、6、8、10月為「小建」即小月,為29天;12月在平年為「小建」即29天,在閏年為「大建」即30天。伊斯蘭曆的太陰月大體上與中國的陰曆相同。但是,中國陰曆將日月合朔定為初一,而伊斯蘭曆則以月初見定每月初一,這種現象出現在中國陰曆的初二或初三。[59]

更多資訊 #, 名稱 ...
Remove ads

齋月

伊斯蘭教曆9月為伊斯蘭教齋月,對這個月的起訖除了計算之外,還有看月的規定,即在8月第29日的傍晚,如見新月,翌日即為9月1日(進入齋期),8月仍為小建(即小月);否則,第3日為9月1日(進入齋期),8月變為大建(即大月)。到了9月29日傍晚,亦須看月,如見新月,翌日即為10月1日(開齋節),使9月變為小建;否則,齋戒再延1天,9月仍為大建。

日期

伊斯蘭教曆對晝夜的計算,以日落為一天之始,到次日日落為一天,通常稱為夜行前,即黑夜在前,白晝在後,構成一天[62]

星期

伊斯蘭教曆的星期,使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法(與日本相同),逢金曜即陽曆的星期五為「主麻日」,穆斯林在這一天舉行「聚禮」。

更多資訊 中文, 阿拉伯文 ...

節日

伊斯蘭教最重要的兩個節日一個是都爾黑哲月第十天的宰牲節(古爾邦節),是麥加朝覲的日子,另一個是閃瓦魯月第一天的開齋節(肉孜節),標誌著賴買丹月齋月)的結束[63]。由於伊斯蘭曆每年比回歸年短10.8756日,因此伊斯蘭曆的節日常常在公曆的不同月份,不同季節舉行。

由於伊斯蘭曆每年比陽曆的格里曆(公曆)少約11天,加上其純陰曆的特性,因此以公曆的角度來看,基於伊斯蘭曆的任何一個節日都可能位於公曆的任何一個月,而與其他曆法中的節日不同(比如農曆新年雖然在公曆中的日期並不固定,但可以確定一定是在每年公曆的1月或者2月)。以開齋節為例,2020年在公曆5月,而2023年會來到4月,2025年來到3月,2028年來到2月,2031年來到1月,而之後再次來到公曆1月則需要到2063年。

另外以公曆計算的國家可能會出現一年慶祝兩次的情況,一次在公曆1月,另一次則在12月。比如新加坡以開齋節古爾邦節公共假期,分別每隔32至33年便會在一個公曆年內慶祝兩次(但並不存在兩個節日在同一年裡同時慶祝兩次的情況,因為兩個節日並非緊鄰),例如1968年和2000年的開齋節、2006年的古爾邦節,使新加坡人在上述年份多享受1天的公共假期。

更多資訊 日期, 名稱 ...
Remove ads

注釋

註腳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