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保護國

受較強的國家支配和保護的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保護國(英語:protectorate),又稱保護領[1],是指一類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保護自己、外交主權嚴重喪失,還需要接受宗主國管束的國家或地區[2],在分類上屬於殖民統治從屬國的一種[3]。英語中將時代進行間接統治的「都護府」也翻譯為「保護國」。

定義

保護國是一類附屬領土(屬地),對其大部分內部事務享有自治權,同時仍然承認一個更強大的主權國家的宗主權,而不是占有權(完全控制)。作為交換,保護國通常根據其相關條約接受特定義務。通常保護國是在法律上通過條約建立的。[4][5][6]

在實踐中,保護國通常只與宗主國有直接關係,並將其所有更重要的國際事務的管理權移交給後者。[7]同樣,保護國很少自行採取軍事行動,而是依靠其宗主國作為保護者進行防禦。這與吞併不同,因為保護者沒有正式的權力來控制保護國的內部事務。然而由於其沒有國防和外交權力,國際法上則視宗主國擁有保護國的主權,一些保護國最終併入了其宗主國。保護國(無主權)與古代的附庸國(半主權)最大的區別是法律上沒有與外國邦交的權力,而附庸國雖然也受宗主國控制但可以直接和其他國家往來。[8]

與其他附屬政權的區別

保護國與殖民地不同,因為它有本地統治者,沒有直接擁有或很少經歷宗主國的直接的殖民統治。[9][10]儘管歐洲殖民者常用保護國作為殖民統治的一種形式,如法屬印度支那就擁有東京安南等保護國。

保護國也不同於國際聯盟及其繼任者聯合國的託管領土,其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國際社會的監督。保護國通過與保護國的雙邊協議正式加入保護,而國際授權則由具有國際社會代表性的機構管理,無論是否有事實上的管理權。

在另一個國家保護下,同時保留其「國際人格」的國家被稱為「被保護國家」(Protected state),而不是保護國。受保護國家有類似保護形式,但它繼續保持「國際人格」,並在執行外交政策時享有商定的獨立性。簡而言之,受保護國家是主權受限制的獨立國家,保護國則是完全沒有主權的國家。在某些情況下,就像英國和埃及(1922年之後被英國承認的埃及王國)的關係一樣,一個名義上獨立的國家也可以被貼上事實上的保護國或隱蔽的保護國的標籤。[11]

Remove ads

實例

下列國家中如歷史上的埃及、尼泊爾、克羅埃西亞等國屬名義上是獨立國的「被保護國家」*而非「保護國」。在現代,微型國家如列支敦斯登、摩納哥等國的一個重要或決定性特徵是受某種形式的保護,根據該定義:「微型國家是現代受保護國家,即這些迷你主權國家能夠單方面將某些主權屬性交給大國,以換取對其政治和經濟生存能力的良性保護,使其免受地理或人口限制。」 [12]

更多資訊 「保護國」或「被保護國家」*, 宗主國 ...
Remove ads

現如今存在的類似於保護國的實體

下列國家在存在期間均宣稱其獨立國家身份,但實際上依賴某一國政府的支持,中文語境下的保護國來源於對英文名詞protectorate的翻譯,而依賴某國的保護不一定符合「保護國」的完整法律定義。

更多資訊 順序, 存在主權爭議的政治實體(被保護國) ...
Remove ads

參見條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